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新华日报
□ 通讯员 徐乃文 骆健
本报记者 付奇
初夏的傍晚,扬州市江都区真武镇滨西村的村民们,习惯到临河的文化公园里消夏聊天。镇里、村里平时搞书画展览、办村民讲座、开文化汇演也都在这座风景旖旎的公园里。
“这块地当年可不是这样。”遛弯的村民告诉记者,这原本是村部前面的一片临河地,过去是村民们的秧池田,大大小小错落排布着,最大的不过三四分,小的更是只有鸡窝大,上面有的种菜,有的荒着,加上鸡鸭鹅满地跑,村民们都嫌脏乱。然而,苦于市场报价高得令人咋舌,村里一直没钱整治,直到高铁征地拆迁,村里才抓住了时机。
几年前,连淮扬镇高铁征地拆迁项目启动。真武镇政协工委和村里合作,运用“有事好商量”平台,集聚多方智慧,“燕子衔泥”一样渐进式盘活村前近20亩的临河地,使闲置地变废为宝,成为人人欢迎的文化公园。
“燕子”是如何“衔泥”的?几年来,附近哪里拆迁,村里人就去“捡漏”,拆迁户房前屋后原本可能拉走当柴烧的杂木材,不少都被送到了滨西村。很多设施也是“捡”的,拆迁农房中,有的房梁、木窗、木门保存完好,也由卡车直接拉到公园里。日积月累,滨西公园渐渐“垒筑”成型。
杨柏霖是彝族,家就住在公园对面,几年来目睹了公园的变化。2020年,他花80元买了一棵石榴树种在“同心家园”门前,寓意各族人民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去年,石榴树开始挂果,杨柏霖吃到了自己种的石榴,特别甜。不少党员、民营企业家和在外乡贤等纷纷自掏腰包购买苗木,桃树、李树、柳树、桂花……一一亲手种在公园里。
滨西村文化公园还打造了协商议事长廊、成果转化展示栏、委员工作室等,让小阵地发挥大作用。当地还以主题文化公园建设为契机,开展“创文艺”“办讲座”“修村史”等系列活动,开展农村文化专场巡回演出及政协“送戏曲、送电影、送书画、送讲座”等文化下乡活动,将文化公园打造成基层联系服务群众的优质平台。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5-20 05:45:17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