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中国文化报
山东省临沂市博物馆讲解员高天天:
让新时代沂蒙故事更加出彩
▲高天天在为青少年作讲解 受访者供图
本报驻山东记者 孙丛丛
热情爽朗、逻辑清晰、快言快语……初见山东省临沂市博物馆讲解员高天天时,她刚完成了一场讲解,虽然忙碌,但谈吐坚定自信,让人很难想象的是,在从事讲解员工作之前,她竟是个性格内向、沉默寡言的人。
2011年,高天天应聘进入临沂市博物馆工作。担任讲解员12年来,她完成讲解接待4500余场、“文博讲堂”300余场、“沂蒙红色文化宣讲”330余场,并曾作为“百名红色讲解员讲百年党史”“赓续红色血脉 强国复兴有我”活动省级宣讲团成员,到山东省直机关单位及企业、社区等宣讲党史故事31场。
刚入行时,高天天并不明白这份工作的价值所在。“讲解员工作单一、处于基层,很多同事在介绍自己时,并没有什么底气和自豪感。我是跨界入职,自信很难建立起来。”2011年12月,通过考核后首次上岗的高天天,对博物馆展陈的文物依旧兴致不高,甚至觉得与现代高科技产品比起来太平淡无奇。
直到有一天,高天天接待了一批到馆参观的英国客人,几句攀谈让她深有触动。“当我在石刻展厅给他们念出五里堡汉画像石墓题记上的两排隶书时,一名外国友人很激动地用英语说:‘400年前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我们都看不太懂,而2000年前的汉字,你们在场的每一个人都能读懂,这太了不起了。’”中华文明是唯一历经数千年传承而未曾中断的,“就在那一瞬间,我第一次感受到博物馆讲解员的使命竟如此崇高。这也鼓励我讲好先辈创造的灿烂文化,唤起文化自信。”
一个小小的讲解员,能有多大的能量去承担这个重任?在一场场讲解中,高天天找到了答案。2018年9月的一天,歌曲《谁不说俺家乡好》的原唱任桂珍到临沂市博物馆参观。在沂蒙红色文化展“抗战中的文艺战士”主题雕塑前,她凝望着其中一个拉二胡的文艺兵,沉思良久。“抗美援朝时,我们到部队演出,给我配乐演奏的大姐就是拉二胡的,还有一个是拉三弦的,战争结束后,她俩都没能活着回来。”任桂珍老人动情地说,“我们哪会打仗啊,国家有难了,文化工作者的岗位就是战场,做宣讲、搞演出,都是为了鼓舞士气,唤起大众的力量。”老人这番话让高天天感受到精神的洗礼,革命先辈的故事值得讲给更多人听。
从历史文化到沂蒙精神,从博物馆到农村、社区、学校、电台、监狱……带着一份作为文化传播者的责任,高天天不断挖掘鲜活故事,拓展展厅外的讲解空间,提升博物馆社会教育活动的频次与效能。在“赓续红色血脉 强国复兴有我”宣讲活动中,高天天在济南育英中学讲到了“齐鲁时代楷模”王成龙的故事。生于沂蒙革命老区的王成龙,每一次选择都让人肃然起敬。从军事院校毕业选岗时,他放弃留校机会坚持要去特战队,理由是那里距离“战场”更近一些;他在参加极限训练任务时,面临突如其来的险情,毅然救下战友,却把自己的生命永远定格在23岁。“如果祖国有需要,我们愿意在力所能及的地方贡献自己的力量。”那天,学生们对英雄壮举报以响亮回应,让高天天更清晰地感受到,讲解员的工作虽“小”,但意义很大。“它能唤起人们心底的真善美,能弘扬文化、增进信念、启迪精神,也唯有用心地讲,才能真正走到观众心里。”高天天感慨地说。
今年5月,高天天入选2023年全国红色旅游五好讲解员培养项目,她所肩负的责任也更重了。为让文物“活”起来、让沂蒙精神传开去,高天天近来承担了“博物馆·故事汇”“带着家乡的历史上大学”“文化零距离——流动博物馆”等社会教育活动和研学课程,讲解主题涉及“沂蒙家风——百家姓里的临沂故事”“抗战烽火中的沂蒙精神”“课本中的临沂历史”等。其中,“带着家乡的历史上大学”通过设计覆盖文物、考古、艺术、非遗等领域的课程体系,让学生们在研学中聆听临沂故事,记住沂蒙乡韵,将来争做家乡文化的宣传使者,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和高度赞誉。
“文化传承没有终点。”高天天说,她也不断从历史中学习,从群众中汲取,以期通过深入浅出的宣讲形式,更好地赓续传统文脉和红色基因,让新时代的沂蒙故事更加“出彩”。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7-01 09:45:27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