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南宁晚报
南宁市第八人民医院中医科推广特色治疗广获认可
传承中医技术 做患者“可信任的人”
中医科收到的部分锦旗
廖华薇(右一)和科室医生查房,了解患儿的恢复情况
■本报记者周志英 文/图
少年因骨折告别舞台,情绪一落千丈,中医特色康复治疗除病根,少年重焕舞者风采;老人摔伤求医数月未果,辗转来到这里进行系统治疗,肌肉从萎缩到逐渐饱满……这些故事,都真实发生在南宁市第八人民医院(简称八医院)中医科。
近年来,该院中医科团队在主任廖华薇的带领下传承中医治疗技术,守正创新,引进并推广多项中医特色治疗技术:浮针、火针、小针刀、雷火灸、药竹罐、火龙罐……吸引大批患者慕名而来,经治疗后康复出院、快乐生活。而该科对医养结合的探索,不仅让老年患者在这里实现了“老有所医”,还能“老有所养”“老有所乐”。
做病人最信任的中医医生
记者走进八医院中医科治疗区,被这里宽敞、整洁的环境所吸引,科室内开设了不同的中医治疗区,艾灸、针灸、推拿、拔火罐……治疗项目丰富且贴近患者需求,从幼儿到年轻人到老人,覆盖了全龄段治疗。墙上挂着的一面面锦旗,摆放的各种获奖牌匾,无不彰显着中医科的底气和实力。
该科室主任廖华薇告诉记者,中医科1956年就已经建科,是八医院“最老”的科室之一,2018年11月独立建制门诊及病房为一体的科室,集医疗、教学、科研、中医康复、医养结合为一体,是该医院重点建设专科。
在治疗区,看到廖华薇过来,不少熟悉的患者都热情地打招呼,性格爽朗的廖华薇和他们相处得如朋友一般。回到10楼的病区,正好看到李奶奶回来,廖华薇用南宁白话亲切叮嘱她,“乖哦,记得食中药,把便便排出来!”老人听了像小孩一样,笑着点了点头。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中医科团队在主任廖华薇的带领下守正创新,引进并推广浮针、火针、小针刀、雷火灸、药竹罐、火龙罐、扶阳罐技术、肌骨超声引导痛症治疗和中西结合特色康复等方法,吸引大批患者慕名而来,经治疗后康复出院、快乐生活。
中医科病房内,住着不少老人,他们在这里得到了良好的治疗,也把这里的医护人员当成可信任的人。
中医治疗让他们重燃希望
小潘是一个怀揣梦想的17岁少年舞者,因骨折一度精神消沉萎靡。中医科收治后因病施针,个性化的中西医结合解病根,让小潘身体恢复,学习延续,重焕舞者风采。
突发脑卒中的陈奶奶,在其他医院紧急进行气管切开,对症治疗稳定,留置气切套管后出院,但留置体内的套管成了她的一块心病,辗转多家医院无法拔除。后来经人推荐来到八医院中医科,廖华薇团队因病施策,给陈奶奶拔除气切套管,解除陈奶奶“心病”让其安享晚年。
韦女士患多囊卵巢,婚后五六年没有怀上孩子,经中医药调理及治疗,生下一个可爱健康的孩子。
焦先生曾因摔伤去了很多医院治疗一直没有明显好转,诊断为“臂丛神经损伤”,病后3个多月,抱着试试的心态来到八医院,经过中医科团队对其采取精心的针灸、推拿、中医康复特色治疗,他的手部逐渐恢复感觉,萎缩的肌肉逐渐饱满,最后康复出院回到自己的工作岗位。欣慰之余,焦先生给科室一次送来四面锦旗,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
记者了解到,中医科室开科至今累计已为近10万(人次)患者提供中医医疗服务,据中医科护士长陈梅介绍:“自独立开科以来,据不完全统计科室目前已收到锦旗100多面。患者及其家属对中医特色治疗和调理效果比较认可,患者来自全区各地,还有区外,均是慕名而来的。”
探索“中医药+医养康”模式
近年,作为南宁市首批医养结合示范基地的医养结合示范病区落户中医科,八医院在打造独具特色的“医为主、养为辅”模式基础上,发挥中医特色,探索实践“中医药+医养康结合”,为每一位老年人提供优质、安全、高效的医养康服务。
经过5年多的探索,基地获得全国敬老文明号等20余项市区级乃至全国级先进集体、个人荣誉称号,医养结合工作荣获全国医养结合典型经验推广,成为南宁市公立医院临床优势特色专科、老年护理实训基地等,各级媒体先后16次对医养结合经验进行宣传报道,迎来了国家卫健委、自治区卫健委等区内外100余批次各级领导专家调研、学习,为其他医疗卫生机构提供了可推广可复制的宝贵经验。
廖华薇介绍,医养结合示范基地推行有“医”服务、有“养”服务、有“动”服务、有“食”服务、有“乐”服务“五有”服务,按病区标准配备医技护团队,配备先进的医疗装备和中医药康复器材,实现养老老人的就医“零距离”,确保在老人需要的情况下,医疗、护理及养老无缝衔接。通过制定个性化中西医结合特色诊疗医养康方案,定期为老年人组织健身、棋牌、观影、书法绘画、老年图书报刊阅读、中医养生健康讲座、音乐心理治疗、陪伴聊天等主题活动200余次,志愿服务6000余小时,丰富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让老年患者“老有所医”“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赢得家属的一致认可和社会广泛赞誉。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3-01 08:45:05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