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国内

东西问丨毕艳君:这座高原古城何以成为丝路青海道上的明珠?

类别:国内 发布时间:2025-03-01 17:23:00 来源:国际时事讲解

中新社西宁3月1日电 题:这座高原古城何以成为丝路青海道上的明珠?

——专访青海省社会科学院文史研究所研究员毕艳君

中新社记者 潘雨洁

平均海拔4000米的日月山,属祁连山脉,地处中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线、黄土高原与青藏高原的叠合区,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交融的过渡地带。丹噶尔古城(今青海省西宁市湟源县境内)坐落在日月山下、黄河上游湟水之滨,始建于清雍正年间,是丝绸之路青海道交通要冲,也是西北地区重要的商业、军事、文化重镇。

丹噶尔古城的商贸兴盛具有怎样的历史基础?它如何发展为清末、民国时期中国西北地区重要的民族贸易集散地?古城在丝路青海道有何历史作用?中新社“东西问”近日专访青海省社会科学院文史研究所研究员毕艳君,解答上述问题。

现将访谈实录摘要如下:

中新社记者:丹噶尔古城中哪些文化遗存或民俗习惯承载着商贸历史?

毕艳君:从丹噶尔古城的东城门向西望数百米,古朴精美、布局严谨的中式建筑群将儒道汉文化、藏传佛教文化融合展现;参与畜产品交易的洋行旧址、“歇家”商号保存完整;街头巷陌,灯箱式“广告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湟源排灯,以来自草原的羊皮作灯面,借鉴中原地区的针法绣制而成,夜晚长明、流光溢彩;古城内,小到一碗咸香四溢的麦仁羊肉腊八粥、一间十里飘香的陈醋作坊,都与厚重的商贸历史有关,亦是草原与农耕文明千百年来在此相融相生的体现。

中新社记者:丹噶尔古城怎样发展为民族贸易的“茶马商都”?

毕艳君:丹噶尔古城的商贸历史,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有关。日月山的天然地理分界,让当地各民族居民自古便依不同生态环境区立体分布,如藏族在草场游牧,汉族在河谷种田务农。长期以来,各族群的生产方式多元,生计模式相互依存,这是丹噶尔古城能够成为民族贸易集散地的地理空间和物质基础。

唐开元年间,日月山下设“赤岭互市”,唐蕃各取所需的“以茶易马”开始萌芽。宋以后,茶马交易逐步成为青藏高原与中原的大宗贸易,《宋史》记载,朝廷规定“凡市马于四夷,率以茶易之。”至此,由朝廷统一经营的茶马市易遂成定制,一直延续到明朝。清之后,丹噶尔古城作为镇守交界的“兵城”,承担着愈发重要的地方治理责任,保证互市贸易的顺畅;清雍正年间取消官方交易限制,允许民间自由贸易,丹噶尔古城迎来发展新阶段。据《丹噶尔厅志》,嘉庆、道光之际,以丹地商业特盛,青海、西藏番货云集,内地各省客商辐辏。每年进口货价至百二十万两之多。丹噶尔贸易在这一时期最为兴盛,成为西北地区民族贸易的枢纽。

《青海通史》记载,19世纪末叶,英、美、德、俄等国的商人开始在丹噶尔设立洋行,收购当地的羊毛、皮张等销往海外多国。这种贸易具有不平等、掠夺性的一面,但也推动民族经济向外向型转变。清末以来,古城内交易的商品除沿袭数百年的茶叶、布匹、丝绸外,还有中原各地的工业用品及外国“洋货”。到民国时期,古城所在地区的多家山陕商帮及本地商号都资金雄厚、人数众多。

中新社记者:丹噶尔商贸的长期繁荣促成当地哪些行业产生和发展?

毕艳君:商业的发展助推当地手工业兴起。丹噶尔的手工业有“八坊两院十四匠”之称,城内作坊林立,木工、银工、皮工、铁工等陆续产生,制面、榨油、酿造业渐成规模。至今,湟源皮绣、湟源陈醋仍远近闻名。

同时,商品经济的丰富也带动相关的经纪行业。蒙藏牧民入市与外省商家、洋行交易,需由“牙侩”“歇家”作为中介进行翻译、易买、主持交易程序、提供食宿、征税、运输等工作。中介行业的兴盛促进农牧业间的流通,利于市场繁荣。

民国时期,随着大批畜产品外销,丹噶尔地区社会劳动行业产生新变化,“脚户”应运而生,专门管护和经营畜力驮运,运输时客货兼备、商旅兼顾、行动灵便。数十个“脚户”驱赶上百头役畜大运量长途运输,逐渐形成“队商”,足迹遍及西藏、新疆、甘肃、陕西、山西、内蒙古、天津等地,并形成一定海外知名度和影响力。

中新社记者:如果从路域视角看,丹噶尔古城多元民族生存相依、文化共融的特点,是否具有一定代表性?

毕艳君:有一定代表性。中国著名民族学家、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曾提出“藏彝走廊”的区域概念,“走廊”一般用来形容连接两个或多个地区、便于通行的狭长地带,中国横断山、巫山、武陵山以及祁连山地区都分布着规模不一、历史悠久的民族走廊。

自古以来,多民族在祁连山两侧聚居、交流,生产生活方式上互补互依,并逐步从物资交换延展到语言文化相熟、习俗互鉴共享。由祁连山南麓进入广袤的青藏高原后,东西走向的高山雄踞、横贯延绵,群山间的平谷、盆地、河流缓冲地带,逐渐发展出人们往来互通的路网。以丹噶尔古城所在的河湟地区为据点,丝绸之路青海道大致分为北、中、南三路,多民族文化碰撞交流、繁荣共生的特点亦可由点及面映照丝绸之路青海道。

漫漫历史中,多个古老民族迁徙驻留、继往开来,共同发展丝绸之路青海道。

古羌人自古广泛分布在西北地区,开辟出青海道的雏形;两汉时,中原王朝于青海地区实行戍边和屯田,羌人或大规模内迁、散居于汉族之中,或远徙新疆,促进“羌中道”沿线交往交流;魏晋南北朝时期,吐谷浑人在古青海道基础上开辟了经由黄河之南通达益州(今成都)、建康(今南京)的“河南道”,成为佛教交流、僧侣使节络绎不绝的文化传播之路;隋唐宋时期,随着隋炀帝西巡、唐蕃睦邻友好、茶马互市开展、唃厮啰商贸兴盛等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的发生,青海道发展为纵横交错的交通格局,唐蕃古道更是成为“金玉绮绣,问遗往来,道路相望,欢好不绝”的汉藏友谊“黄金桥”;明清时期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阶段,联藏通疆的青海道进一步修复、整顿、拓展,大大发挥西北地区交通“孔道”的作用。

中新社记者:怎样全面、客观地看待丝绸之路青海道的历史地位?

毕艳君:与丝绸之路主干道、祁连山北麓的河西走廊相较,南麓青海道少有人知,却具有特殊的战略地位。西汉张骞出使西域后,青海道一直与河西走廊主道交替使用、相辅相成,特别是在主道被地方割据政权阻塞的时期,成为中外商贸和文化交流的大通道,连接中原主要政权与西部少数民族政权。

千百年间,多民族文化在青海道上相互交融、难分彼此;近现代以来,青藏公路、青新公路、青藏铁路等修建通达,各民族在“世界屋脊”青藏高原上磨砺着意志与勇气,仍在继续共同修筑“交融路”“开放路”,青海道外延与内涵还在拓展。(完)【编辑:陈海峰】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3-01 21: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万里长测,来看上汽大众威然的走过路过!
...威然与我们珍贵的相伴。 万里长测第四站,我们踏上了青海湖的奇幻之旅,目的地是群加国家森林公园和青海黄河源。首先,抵达了群加国家森林公园,漫步在原始的森林间,空气中弥漫着清新
2023-12-16 09:34:00
青藏高原一颗璀璨的明珠
...球队坚韧牢固和奋勇拼搏的强大力量;蓝白背景展示大美青海纯净环保的生态底色;最高处的山峰,代表球队永不言弃,不畏艰险,勇攀高峰的体育精神;足球背后蜿蜒河流和周围金色麦穗,寓意湟
2024-05-18 00:41:00
雪豹之都,丁香之城,西宁为什么?
本文转自:人民网-青海频道雪豹之都 高原明珠雪豹之都,丁香之城,西宁为什么?马可欣西宁,古称青唐城、西平郡、鄯州,地处达板山和拉脊山之间。这座历史悠久的城市,与丁香花有着不解之缘
2024-10-25 11:17:00
青海都兰热水墓群:再现丝绸之路东西方文化交流盛景
来源:极目新闻青海都兰热水墓群北区的部分发掘区域(资料照片)。新华社发(热水联合考古队供图)新华社西宁3月4日电题:青海都兰热水墓群:再现丝绸之路东西方文化交流盛景新华社记者白玛
2024-03-04 16:45:00
时政微观察丨从文化瑰宝看中国—中亚文明交流互鉴
...。在小雁塔下的西安博物院,即将呈现一场集中展示唐代丝路文物的展览,让观众领略古代丝路文化的博大精深。8年前,正是在西安博物院,习近平总书记听取古代丝绸之路和长安历史文化等介绍
2023-05-18 21:26:00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苍淑珺杜文双 通讯员魏中靖宇青海首个独立储能基地、年收入5000多万元的现代化生态奶牛养殖产业园、试营业订房爆满的森林公园特色民宿……巍巍青藏高原,
2025-06-23 07:34:00
演唱会邂逅美食美景 点燃夏都西宁
...宁市标志性建筑,是现代技术与自然景观的完美结合。●青海藏医药文化博物馆展陈面积约32000平方米,共分三层,各大展厅根据不同的展示内容,通过环境再现、唐卡雕塑、文物展示、高科
2024-05-31 00:40:00
...【编者按】江苏省无锡市,地处长三角腹地,太湖明珠。青海省海东市,地处青藏高原东部,青海门户。两地相距2000多公里,因东西部协作紧紧相连。在你来我往的交流协作中,描绘出一幅幅
2024-05-13 00:18:00
高原古城闹社火:击鼓奏乐,且耍且歌
...。虽同样是“首秀”,他却选了最高的木跷,从小生活在青海省西宁市城中区总寨镇总南村的他信心十足:“社火年年耍,不用专门学。”图为西宁市城中区总寨镇的高跷表演。马铭言 摄“他的扮
2023-01-31 18:14:00
更多关于国内的资讯:
中新经纬10月5日电 据“海南市场监管”微信号,5日,海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海南省消费者委员会发布关于防范台风“麦德姆”提供放心消费服务的倡议书
2025-10-05 13:37:00
咪豆音乐节吸引超6万乐迷,预计带动旅游收入1.68亿元余韵悠长,“小票根”延长消费链□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胡英华 通讯员金飞陈岑国庆中秋黄金周前两天
2025-10-05 07:07:00
特色活动聚人气,“苏超”观赛引人流,假期前4天——南京百家商贸企业实现营业额19.6亿元南报网讯(记者黄琳燕通讯员宁商轩)10月4日
2025-10-05 07:07:00
江苏南京:“苏超”第二现场升级“文化客厅”
看球赛、逛市集、品文化,“三进城”文明实践热潮涌——“苏超”第二现场升级“文化客厅”十月四日,“苏超”四分之一决赛上演
2025-10-05 07:07:00
全国糖酒会开幕在即,江苏园博园内烟花大会点亮夜空相迎南京“秋糖”夜,火树银花开南报网讯(记者张甜甜)10月1日—2日,作为全国糖酒会“秋糖季”重要活动之一的烟花大会在江苏园博园举行
2025-10-05 07:07:00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陈燕飞 通讯员苗竹欣陶燕10月4日早上7时,滁州市来安县碧桂园城市花园小区的公交站台上,李阿姨拎着刚蒸好的玉米
2025-10-05 07:07:00
国庆中秋假期,阳山碑材明文化村景区每天演绎60余场节目“穿越”明朝“赚银票”,让游客“赚”足快乐□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孙秉印国庆中秋假期首日
2025-10-05 07:08:00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集体采写10月4日的南京奥体中心,战火重燃——“苏超”淘汰赛首战,南京队迎战连云港队,争夺四强席位
2025-10-05 07:08:00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李子俊邓露洁钟山风景区作为南京的“地标”景区之一,每逢节假日都会迎来众多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10月1日起
2025-10-05 07:08:00
活力迸发,“潮赛事”拉动新消费
中国休闲体育嘉年华吸引近5000名选手齐聚江北新区活力迸发,“潮赛事”拉动新消费假期里,2025年全国腰旗橄榄球公开赛在南京乐创汇体育场举行
2025-10-05 07:08:00
国庆中秋假期,“文博游”依旧火爆。我市多个博物馆每天都会迎来大量游客,以致太原北齐壁画博物馆、晋祠博物馆先后发布了“限流提示”
2025-10-05 07:29:00
国庆中秋假期,为丰富居民精神文化生活,义井街道精心策划的“流动博物馆进社区”文化惠民活动,在当代城MOMA小区成功举办
2025-10-05 07:30:00
国庆期间,大众旅游需求迎来集中释放。这些年来,太原以城市更新为契机,以文旅融合为路径,不断夯实硬件基础,持续提升服务能级
2025-10-05 07:30:00
近日,由中共山西省委宣传部指导,省文化和旅游厅、省公安厅、省文物局联合主办的“胜利号角的回响”红色故事宣讲活动在省公安厅机关举行
2025-10-05 07:30:00
唐山以基层善治托起群众稳稳的幸福困难有帮扶 矛盾有调解 有事找组织河北日报讯(记者师源 见习记者安洋)“蒸饺皮薄馅儿大
2025-10-05 07:4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