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李渊心里的理想继承人是李建成?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5-26 10:39:00 来源:戏说三国

因为李渊称帝太容易了。从太原起兵,到攻入长安,再到遥尊隋炀帝为太上皇,拥立杨侑为傀儡皇帝,最后自己称帝。中间一共也就十个月时间而已。

把中国的大一统王朝。

秦、汉、晋、隋、唐、宋、元、明、清。

挨个捋一遍,唐朝的建立过程,属于相当顺利的大一统王朝了。

创业太顺利,会导致什么结果?

第一,会导致皇帝产生错觉,认为自己是天选之子,认为自己的成功是应该的。

第二,会导致皇帝对异姓功臣不信任。毕竟自己可以篡位,并且篡的还如此之轻松,异姓功臣当然就难免会有复制粘贴的想法了。

这两方面因素叠加的结果,就是皇帝会退居幕后,偏向于信任自己的亲人。比如,把最重要的兵权交给儿子们掌控。

我们知道,唐朝开国时,地盘偏小。各地都是草头王,李渊称帝之后,需要统一全国。而这就导致前线指挥中枢,其实才是真正的朝廷。

谁掌握前线指挥权,谁才握有真正的实权。

而李渊呢?他觉得自己是天选之子,自从做了皇帝,他就一直在长安蹲着。唐军主力从创建开始,就一直是他儿子带着到处征战。

到最后,前线指挥中枢的一群官僚,以及征服全国后,建立起来的地方行政体系,都围着李渊的儿子在运转,而不是围着李渊转。

当然,李渊也没傻到把兵权全部都交给一个儿子掌控。他一直有意制造矛盾,让儿子李世民和李元吉,堂弟李神通、堂侄李道宗等人分掌兵权,造成相互制衡的局面。

但人和人有差距。李世民明显就强出别人一个段位。最后,李渊让宗亲们征战的结果是李世民一个人通吃,获得了朝内大量文臣武将的支持。其他人根本无法与他抗衡。

其实这个时候,李渊的地位就不稳固了。他必须要痛下杀手,拿下李世民。

然而问题还是出在前面提到的第一点,李渊建立唐朝的过程,实在太顺利了,产生了自己是天选之子的错觉。

他觉得自己“微调”能解决问题,储君的选择权依然在自己手里。他此时还要用李世民。因为突厥人很讨嫌,动不动就袭扰关内。

再加上,李渊也不信任李建成。担心同在长安的李建成威胁自己的权力和人身安全。便想了出让李世民与李建成、李元吉对抗,自己坐山观虎斗的拙劣把戏。

关于李建成,经常有人说李建成被李世民抹黑了。说李建成是合格太子,是历史上功劳最大的太子之一。说唐廷内部只是中低层的被李世民渗透了,大多数人,尤其是高层官僚,对李建成的忠实程度一直很高。

还有人说,李建成虽然军功不多,但一直在建设大后方,保证前线粮草供应。类比萧何和韩信,李建成的功劳比李世民大。至少他也应该与李世民平起平坐。

这些观点,我承认都有道理。但有一点,也是要说清楚的。

那就是李建成被杀时,他的亲卫军,压根就没几个人报他的知遇之恩。

而所谓支持李建成的武德朝高层,在李建成被杀之后,翻脸比翻书还快。也没几人为他的死而扼腕叹息。

事实上,自从李世民拿下洛阳开始,他就是李唐政权运转的核心。李渊和李建成,虽然名为皇帝、太子,但对于大多数来说,他俩可有可无。

尤其是李建成,他的威信不够。他如果顺利登基,实际反而会造成李唐政权的动荡。

也就是说。李建成所谓的优秀,势力大,得文官、世家支持,压根就只是表面现象。

他就跟建文帝一样。

表面上看,贵为皇帝(储君),享有统治国家的法统。可实际上,压根就没有几个人念着他们的好。只要他们失败了,很快,大家就会把他们忘了。

回到这个问题来说:既然李渊默认的储君一直是李建成,那为何还让李世民手握重兵?

因为唐初之中国,四分五裂,李渊既然宣称继承隋朝正统,他就必须派兵统一全国。而他自己又不方便带兵,且又信不过外姓功臣,便把兵权交给了信得过的宗亲。

在李世民坐大期间,因创业太顺利,李渊心态麻痹,觉得李世民不过是个20岁的孩子(想想如果你52岁称帝,会怎么看20岁的儿子),掀不起什么风浪,便没太当回事。以致玩脱了,没能阻止李世民从弱到强,尾大不掉。

而待李世民坐大后,李渊又继续天真的认为只靠君父的身份和礼法就能压制李世民,没对李世民下狠手。(李渊也有对李世民下不去手的因素,毕竟是自己亲儿子)

其实他哪里知道,所谓的压制,无非是李世民碍着面子,不想掀桌子的结果。

以当时李世民的实力来说,想当皇帝,他大可撕破脸。李世民愿意争太子位,那只是因为李渊已经称帝。李世民不想吃相难看,只能是走个程序,卖亲爹面子。

当年刘邦称帝后,他爹要给他行礼,吓得刘邦给爹封了个太上皇。孝道在古代一直是是很重要的。

李渊要不是李世民亲爹,估计他早就落水而亡了。

然而,即便是李世民愿意坐下来玩。在李渊和李建成的大本营长安,不用军事手段,仅仅采用有限政治斗争,不掀桌子的斗争,李建成被李世民也是逼得节节败退,要靠诬陷等手段才能压制李世民。

最终,李世民与李建成、李元吉翻脸,搞出玄武门之变。说白了,还是因为李建成在自己大本营也按不住李世民。

说到玄武门之变,也是一大奇观。

李建成以太子身份在长安经营九年,李渊也拉偏架,比如为了遏制李世民,他把守卫皇宫的十六卫中的不少职务都给了太子1党,李元吉更是做了门下省侍中兼左卫大将军,负责监管禁军调度,直接参与值守玄武门。

李建成自己的长林兵也有李渊的默许,屯驻于皇宫北面不远处。

然并卵。李世民还是轻而易举买通驻守玄武门的将领常何,带人先设伏干掉了哥哥弟弟,又全副武装进入玄武门,将李渊软禁。

从头至尾,中间连一点信息都没泄露。仿佛李渊和李建成是新搬来的,在长安和宫廷内没有一个心腹。(李世民的秦王府不在长安城内)

这太可怕了。李渊、李建成、李元吉,就是三个瞎子。在自己老窝都能被拿下。论打仗,他们不如李世民。论玩阴的,他们也不如李世民。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5-26 14: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李渊的权谋:利用李世民来平衡势力并巩固皇位
李渊心里的继承人一直是李建成是不准确的,根据《资治通鉴》记载,太原起兵之初,李渊就已经对李世民许诺要立他为太子。攻下长安之后,李渊立李建成为太子,封李世民为秦王。虽然李渊立李建成
2023-10-13 14:36:00
大唐皇位之争——嫡子的游戏李渊的三个儿子,李建成、李世民和李元吉争斗多年,最终以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杀死兄弟,逼迫李渊退位才告结束。李渊前后生育22子,为什么没有演变成康熙“
2024-06-02 06:30:00
李建成有何过人之处,能让李渊立他为当朝太子
...李世民帮李渊平定天下后,李渊却违背了自己的诺言,让李建成坐上了太子之位,而李建成因为忌惮军功赫赫的李世民,想要除掉李世民这个心腹大患,才有了后来的玄武门之变,那么李建成有何过
2024-06-15 15:36:00
李世民兵变玄武门,到底是被逼还是野心
武德九年六月初四,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率部击杀李建成、李元吉!玄武门口之变没几天,李渊“主动”退位,李世民登基为帝,从此拉开了“贞观之治”的大唐盛世,李世民因为称人善任、卓有政
2024-04-29 10:02:00
谋臣辅佐明君却屡受打击,皇帝重用后开创盛世王朝
...心。而且,李渊也是迟早要把皇帝的位置传给法定继承人李建成的。所以,魏征就投靠了李建成。但实际上,他投靠李建成,从某种程度上也不算背叛李渊。毕竟,李建成在当时算是法定继承人,他
2023-01-26 20:53:00
退位后的李渊日子有多难过
...儿子李世民为太子,反而是将太子的位置给了自己的长子李建成。这样的结局对许多人来说都是不能接受的,更何况是战功赫赫的秦王李世民呢!但李世民对自己在李渊心中的地位十分清楚,他知道
2024-02-07 16:33:00
自古那么多的帝王,为什么李世民的人气很高
...对主君忠心高,能力强的政治,军事新兴功勋人物。别说李建成了,就算他老爹李渊,身边的力量主要仅有晋阳起兵的元老亲信和前隋遗老(多为关陇贵族),最致命的是作为一个大一统开国皇帝的
2024-04-26 16:06:00
李渊认定的继承人是李建成,为何还让李世民手握兵权?
...他重视的,就是和原配窦皇后所生的那几个孩子,也就是李建成、李世民、李玄霸、李元吉。李玄霸年纪轻轻就夭折了,因此皇位的候选人,就在其余的三个里面选,而李建成是嫡长子,自然成了最
2023-06-21 14:01:00
李建成手中的王牌虎将是谁,李世民都忌惮不已
李渊最理想的继承人是李建成并非是李世民,按理说李建成登上皇位也是众望所归。可偏偏在“宣武门之变”后,李建成还是死在了李世民的手上。难道真的是李建成手下没有良将吗?据说李建成手下有
2024-06-19 18:41: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