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健康

长岭:发展高效节水农业 实现增效增产增收

类别:健康 发布时间:2023-09-23 02:10: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吉林日报

本报讯(记者冯超)“与过去常规种植每公顷产干粮2万斤玉米相比,应用水肥一体化技术后,玉米每公顷产量高6000斤至7000斤,增产30%以上。”长岭县流水镇四间房村党支部书记陈占超看着地里即将收获的玉米,喜不自胜。自从村里合作采用“水肥一体化”技术,不仅提高了肥料利用率,还促进了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金秋喜丰收,遍地玉米黄。青源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是长岭县流水镇四间房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今年种植了6000亩玉米大田,全部采用水肥一体化技术。近日,高耸挺立的玉米秆上,结出颗粒浑圆的玉米棒,丰收在即。

我省西部地区地处半干旱区,春耕期间时常缺雨。近年来,为进一步挖掘吉林西部粮食增产潜力,各级科研院所的专家扎根田间,探索实践“半干旱区增碳改土水肥一体化”的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模式,实现粮食稳产增产,并逐步得到吉林西部农民认可。

为提高粮食产量,青源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积极探索,以中国农科院作物研究所李少昆团队作为技术指导支撑,采取大垄双行水肥一体化高密度种植技术,每公顷玉米植株数量达到8万株至9万株。

马福是最早带地入社的成员之一,他说,过去大水漫灌,还需要有人在地里看着,费水又费力,现在只需打开农田井开关,水和肥就源源不断顺着滴灌管流入田间,可24小时不停滴灌,大大节约用水,省时省力。

为进一步节本增效,合作社实现从农资采购、耕种、植保、收割、销售等粮食生产销售全链条合作绿色生产技术体系,实行“五统一”“三控”“三提”(“五统一”即统一种植品种、统一水肥管理、统一病虫防控、统一技术指导、统一机械作业;“三控”即控肥、控药、控水;“三提”即提升化肥、农药、水资源的利用率),实现粗放农业向精细农业转变,从而实现粮食增产、合作社增效。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9-23 05: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破译节水增粮的“科技密码”
...持续发展,让土地肥起来、农民富起来。春天里孕育希望长岭县青源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由流水镇四间房村党支部领办,今年,合作社种植的6000亩玉米大田,全部采用水肥一体化技术,在中化
2023-06-19 02:14:00
合作经营 共享收益
...了农民备耕时节。在松嫩平原腹地的全国产粮大县吉林省长岭县,一场场合作社分红大会在各村召开,社员们分享增收的喜悦。长岭县是脱贫县。近两年来,当地探索党支部领办土地股份合作社,走
2024-04-10 02:39:00
本文转自:内蒙古日报突泉县智能灌溉节水增效保丰产 □本报记者 高敏娜 突泉县融媒体中心记者 曾令刚当前正值农作物灌溉施肥时期,在兴安盟突泉县太平乡五三村智能气象节水灌溉示范
2023-07-28 02:55:00
现代农业阔步前行 田畴织锦沃野泛金
...农田建设项目的完成,孪井滩灌区8.5万亩农田全部实现了节水灌溉。党的十八大以来,阿拉善盟大力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着力解决农田设施老化、不配套、建设标准低等问题,补齐农业基础设
2023-09-08 04:25:00
兴水节水如何保障连年丰收
...丰,则粮丰物丰。近年来,内蒙古为破解水粮矛盾,坚持节水优先、量水而行,推动农业用水从粗放模式向精细化、科学化转变。粮食安全,命脉在水利。到2022年底,内蒙古已经实现十九连丰
2023-09-22 06:50:00
节水增粮 “科技包县”推动玉米产量提升
在玉米优势产区,1000万亩玉米全面推广节水增产技术后,会产生怎样的效果?2024年4月1日,中国农科院作科所与内蒙古通辽市政府签订科技合作协议,双方将开展玉米密植精准调控技术、
2024-04-02 17:04:00
聚焦防汛抗旱|山东:产粮大县“智慧”节水助抗旱
...以随时随地通过手机App远程控制灌溉、施肥,省时省工还节水。为适应规模化经营和现代农业的发展需要,兖州区在全面实现管道节水灌溉的基础上,探索升级版高效节水灌溉,已形成指针式喷
2024-06-23 19:03:00
一块地里“两片田” 套种增产又增收
...是我们创新推广的小麦玉米宽幅间作水肥一体化种植高效节水绿色栽培模式,该种植模式采用‘9+4’模式种植,即9行小麦加4行玉米,总带宽3.4米,其中小麦带宽1.7米,玉米带宽1.
2024-05-27 05:17:00
元谋大姚高效节水灌溉助力抗旱保春耕
...仲显丹)元谋县积极采取措施,推广管灌、喷灌、滴灌等节水技术,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引导群众种植玉米、豆类等旱地作物,全力以赴抗旱保春耕。在黄瓜园镇公卓村杨武家的毛豆地里,铺满一排
2024-04-17 03:22:00
更多关于健康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