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社会

节水增粮 “科技包县”推动玉米产量提升

类别:社会 发布时间:2024-04-02 17:04:00 来源:新京报

在玉米优势产区,1000万亩玉米全面推广节水增产技术后,会产生怎样的效果?

2024年4月1日,中国农科院作科所与内蒙古通辽市政府签订科技合作协议,双方将开展玉米密植精准调控技术、专用化品质与产量协同提升、沙区耕地增粮保育以及旱作区玉米高效生产技术等合作研究与全域推广,推进科教融合,共同创建中国玉米生产与科技创新高地,推动全市1000万亩灌溉玉米全面应用密植精准调控技术,实现全市节水增粮40亿斤。

节水增粮 “科技包县”推动玉米产量提升

2022年,通辽市奈曼旗方家营子村万亩片机械收获现场。

一个玉米主产区增产之路

内蒙古通辽市常年玉米种植面积1700万亩以上,总产量175亿斤以上,占全国总产量的3.2%,是我国重要的玉米优势产区。通辽市副市长吕国华介绍,中国农科院作科所李少昆研究员团队针对区域生态特点与生产问题,经过五年的持续技术攻关与示范推广,已形成了集成11项关键技术的东北春玉米密植高产精准调控技术,连续刷新东北玉米主产区大面积高产纪录,并逐渐从试验田走向了广袤的通辽大地。2023年,通辽玉米总产达到189亿斤,玉米单产的跃升式提升功不可没。

提升玉米单产水平,一直是通辽市各级农技部门的主攻方向,先后引进推广了氮肥后移、膜下滴灌、深翻深松及绿色综合防控等技术,面对水资源短缺、生态环境与农业生产之间矛盾日益加剧的局面,2014年通辽市总结研发的无膜浅埋滴灌技术得以大面积推广应用,促进了玉米生产的绿色发展。

然而,显著节水的同时,如何提升产量、增加效益,促使玉米生产者普遍接受并持续应用,为解决节水与高产的协同成为首要问题。

建立新的科技助农模式

据悉,为继续提升玉米产量,当地引入了中国农科院作科所李少昆团队在通辽研发推广的玉米密植精准调控高产技术。该技术发挥滴灌技术的水肥调控优势,以密植为增产核心,以水肥精准调控为密植保障,经过农业农村部玉米单产提升工程专家指导组测产验证,2023年开鲁县千亩方平均亩产1246.65公斤,科尔沁区万亩片平均亩产1183.47公斤,再次刷新了东北春玉米区千亩方和万亩片大面积单产纪录。

节水增粮 “科技包县”推动玉米产量提升

2021年,通辽市科尔沁区前西村万亩片田间课堂观摩培训现场会。

当前,通辽市各旗县区玉米密植高产精准调控技术模式应用已完成点、片、面的规模化布局,技术应用面积已达238万亩,辐射带动近300万亩。该技术模式因其高产、稳产、节本、减损、抗逆等优势,被确定为农业农村部与国家发改委联合实施的“玉米单产提升工程”的核心增产技术,在全国主产区大力推广实施。

多年的合作中,一种新的科技助农模式逐渐建立。中国农科院作科所所长周文彬介绍,在技术示范和推广中,通辽市开鲁县人民政府率先与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签署了“科技包县”合作协议,以县域为单位,推进玉米产业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应用,全面提升玉米产量水平和产业效益,促进全县粮食年产量增加5亿斤-7亿斤,开创了农业技术成果转化的新模式。

农技研发与推广的“通辽模式”

针对技术应用中发现的新需求,科研团队还与通辽市农业和科技部门联合申报和实施科技项目,边研发、边推广、边见效,不断技术迭代升级,形成了“科研选题从生产中来,成果转化到生产中去”的良好格局,持续推广通辽玉米单产水平提升。

此外,依托各级政府和农业部门联合打造的体系化、规模化、标准化试验示范网络,实现了万亩到县、千亩到镇、百亩到村的技术示范全覆盖,专家在生产关键节点开展“田间课堂”巡回指导,大大提升了技术到位率。

2021-2023年,对采用密植水肥一体化精准调控技术模式的1024户进行测产验收,平均亩产1060.6公斤,76.7%的农户单产超过1000公斤/亩。与传统种植技术相比,亩增产389.1公斤-547.8公斤。

未来目标要增产40亿斤

“通过合理密植与水肥一体化精准调控技术融合运用,显著提高了当地玉米生产水平,在没有增加水肥投入量,实现了产量、效率与效益的协同提升,形成了东北补充灌溉区的节水增粮模式。”李少昆介绍。以通辽为中心,该项技术不断向内蒙古赤峰、兴安盟,辽宁朝阳、阜新,吉林白城、松原,黑龙江齐齐哈尔、大庆等东北西部灌溉及补充灌溉玉米区全面推广。

在通辽市,这场科技助力增收的探索,正在逐渐扩大范围。2024年4月1日,中国农科院作科所与通辽市农牧局合作,双方将开展玉米密植精准调控技术、专用化品质与产量协同提升、沙区耕地增粮保育以及旱作区玉米高效生产技术等合作研究与全域推广。通过制定节水增粮的行动方案,编订玉米节水增粮行动培训教材,并开展节水增粮行动的师资培训活动,培养本地技术人才,共同创建中国玉米生产与科技创新高地。推动全市1000万亩灌溉玉米全面应用密植精准调控技术,共同推动通辽市玉米节水增粮40亿斤的工程行动。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4-02 21:45:05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从满脸怀疑到半信半疑再到深信不疑,面对浅埋滴灌高效节水技术这一新事物,嘎查的农民深有体会。“一开始我们不了解,梅主任带我们去地里学习,边示范边介绍新技术的好处,细心指导大家,
2024-06-30 05:56:00
内蒙古通辽市科左后旗:建好良田 端稳饭碗
...地力提升为重点,在吉尔嘎朗镇实行平整田块、配套高效节水灌溉设施、培肥土壤1万亩。在努古斯台镇建设高效节水、改造提升1万亩。在阿都沁苏木实施黑土地保护示范工程1万亩。在散都苏木
2023-12-05 19:48:00
蹄疾步稳打造现代农牧业强市
...总结,全面比对管灌、喷灌、膜下滴灌等不同工程类型的节水效果,通辽市于2014年开始推广以浅埋滴灌高效节水为主的高标准农田建设模式。如今,全市浅埋滴灌高效节水高标准农田面积达6
2024-04-09 03:18:00
通辽:推广浅埋滴灌技术  打造高效节水农业
...灌溉用水6亿立方米以上通辽:推广浅埋滴灌技术 打造高效节水农业 □本报记者 薛一群通讯员 丽玲 马伊莉琦盛夏时节,走进通辽市科左后旗田间地头,一株株玉米排列整齐,随着微
2023-08-07 04:04:00
兴水节水如何保障连年丰收
...丰,则粮丰物丰。近年来,内蒙古为破解水粮矛盾,坚持节水优先、量水而行,推动农业用水从粗放模式向精细化、科学化转变。粮食安全,命脉在水利。到2022年底,内蒙古已经实现十九连丰
2023-09-22 06:50:00
沃野金黄丰收忙——内蒙古玉米主产区通辽秋收见闻
...上;导航播种,确保株距整齐划一;滴灌水肥一体化,既节水又省肥……”通辽市汇民盛丰农民专业合作社的1.2万亩玉米已经收割过半。“我们从种到收全部是机械化作业,籽粒收割机直接脱粒
2023-10-16 18:29:00
内蒙古:气象数据为节水灌溉“提质添智”
...断创新气象数据应用场景,推广多源融合数据的智能气象节水灌溉模式,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以优质的气象保障服务赋能推进农业现代化。“农业数据+气象数据”融合应用,节本增效见收益水资
2024-05-20 09:46:00
田畴沃野织锦绣 精彩纷呈庆丰收
...装上更多“通辽粮”。2022年,通辽市印发《通辽市2022年节水增粮行动方案》,将推广“密植高产”技术作为主要内容,各类农业项目优先向节水增量倾斜,在大面积上下功夫,在全市范
2023-09-28 04:51:00
通辽玉米亩产再刷东北片新高
...!”10月10日下午,在通辽市开鲁县建华镇六合村的全国玉米绿色高产高效行动万亩片,农业农村部玉米指导组专家测产组组长王俊河现场宣布。“去年万亩片平均亩产最高纪录是1087.9
2023-10-12 03:50:00
更多关于社会的资讯:
打卡蔚县玉皇阁
10月6日,游客在蔚县玉皇阁游玩。国庆假期《黑神话·悟空》取景地之一蔚县玉皇阁迎来众多游客玉皇阁又叫靖边楼始建于1377年10月6日
2025-10-07 09:21:00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王玉婷 许晓婷 通讯员 余丽清)今明两天,厦门高速持续迎来返程高峰,请司机朋友们提前规划好时间和路线
2025-10-07 08:00:00
10月7日至8日,全省高速公路迎来返程高峰,特别是8日10时至21时返程流量将较为集中。加之未来几天,全省会有分布不均的降雨
2025-10-07 06:54:00
央媒看太原10月3日,央视《新闻直播间》以《千年晋祠迎来客流高峰 加强服务保障》为题,报道了进入国庆中秋假期,古建热不断升温
2025-10-06 07:11:00
情系国庆 月满中秋双节假期,不少人返乡探亲,但也有不少异乡人,因为种种原因,中秋无法与家人团聚。连日来,我市多个社区组织了迎中秋活动
2025-10-06 07:42:00
华商网讯 福建省尤溪县人民政府办公室10月5日发布消息,10月5日9时50分许,尤溪县消防救援局接警,5名人员进入坂面镇一矿山企业的废弃矿硐
2025-10-06 08:12:00
两名女生跟网友上山“探险”被困山谷 救援队助她们脱险
救援队员找到两名被困女生。(十方应急救援队 供图)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王玉婷 许晓婷)树林茂密、毒蛇出没,两名女生跟着40多名网友上山“探险”
2025-10-06 08:50:00
琴动鼓浪屿声传海内外 第十四届鼓浪屿钢琴艺术周获《人民日报》点赞
艺术周吸引众多国际友人参加,图为国际友人和市民游客一起观看庭院音乐会。(供图/鼓浪屿管委会)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朱道衡)国庆中秋假期
2025-10-06 08:50:00
“人民必胜——中俄美术作品展”是用艺术的方式诠释“正义必胜,人民必胜,和平必胜”的合力宣言
近日,“人民必胜——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苏联卫国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中俄美术作品展”在长春美术馆开展。中国美术家协会油画艺委会副主任张路江出席开展仪式并致辞
2025-10-06 09:17:00
大厂:“老字号”与“新网红”齐飞 月饼市场热闹开“抢”
河北新闻网讯(杨迪)国庆、中秋“双节”到来之际,大厂月饼进入销售旺季。各种口味丰富、包装精美的月饼成为市场主角,为节日增添了浓厚氛围
2025-10-06 10:14:00
国庆中秋假期护娃“睛”!河南小儿眼科权威熊凤枝教授:早发现早干预,给孩子清晰视界
大河网讯 国庆长假来临,不少家长计划带娃出游、居家休闲,但孩子长时间看屏幕、户外用眼不当等问题,也让儿童眼健康成为假期关注焦点
2025-10-06 12:53:00
怀化文旅回应晓华理发店热度下降:很难回到巅峰期,但比爆火前经营效益好
大皖新闻讯 日前,江西景德镇“鸡排哥”走红,国庆期间现场打卡的游客络绎不绝。与此同时,2024年爆火的湖南怀化“晓华理发店”热度下降也成了广大网民热议的话题
2025-10-06 16:00:00
视频提供|唐山投控(文旅)集团
2025-10-06 17:02:00
当国庆的红旗漫卷天山,中秋的明月照亮晋疆,有一群医务工作者正以坚守代替归乡。近年来,我省全面开展组团医疗援疆,协调派出省内优秀医务人才
2025-10-06 18:31:00
中秋此乡亦故乡!六安一驾校为300余名异地学员摆下30桌团圆饭
大皖新闻讯 中秋节是一个合家团圆的日子,但来自河南、四川等地的300余名学员为了不耽误所在驾校的训练,选择在六安过节,而驾校充分理解他们的思乡之情
2025-10-06 21:4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