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健康

兴水节水如何保障连年丰收

类别:健康 发布时间:2023-09-22 06:50: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内蒙古日报

秋粮渐次熟,各地忙丰收。

小麦收获560万亩,进入收获末期;玉米收获268万亩,较上年同期快0.6个百分点;马铃薯收获进度过半,较上年同期快3.2个百分点;杂粮杂豆收获265万亩,较上年同期快5.3个百分点;向日葵收获75万亩,较上年同期快1.4个百分点……

一组截至9月19日的农情调度数据,传递出浓浓的丰收味道。

水丰,则粮丰物丰。近年来,内蒙古为破解水粮矛盾,坚持节水优先、量水而行,推动农业用水从粗放模式向精细化、科学化转变。

粮食安全,命脉在水利。到2022年底,内蒙古已经实现十九连丰。一方面粮食连年丰收,另一方面水资源约束日益趋紧。“水粮矛盾”怎么破解?兴水节水是如何支撑内蒙古连年丰收的?记者深入田间地头,寻找全区各地围绕农业兴水节水展开的有益探索。

建章立制依规降耗

7月末,随着2761张《内蒙古河套灌区引黄灌溉用水证》发放完毕,内蒙古河套灌区完成引黄用水确权工作,这也是自治区首批引黄灌溉用水权确权证书。证书的发放,也引发了农民关于“如何灌溉”的思考。

“用水有保证了,浇够了就联系供水所关闸,省钱又节水。”抱着这样的想法,农户们心态转变,主动积极节水。

《内蒙古河套灌区引黄灌溉用水证》是国管渠道上开口的直口渠的引黄灌溉用水证明,它将农业用水总量指标分解细化,确权给灌区直口渠涉及的群管组织和行政村,明确农业取用水户对水资源的使用权利以及节约保护水资源的责任和义务。

如何优化农业用水?建章立制,让“咋浇地”有据可循,精打细算用好每一滴水。

内蒙古制定印发了《内蒙古自治区农业节水增效三年行动方案》《2023年内蒙古自治区节水增粮推进县建设技术方案》《河套灌区合理秋浇春汇节水技术试验方案》,打出“建工程节水、优农艺节水、选品种节水、调结构节水、抓机制节水”组合拳,在全区推广节水灌溉技术、优化种植结构、创新水资源管理制度,推动农业用水方式由粗放低效向节约集约转变。

内蒙古把发展高效节水农业放到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中统筹安排,按照“以水定需、量水而行、因水适种”的思路,以“控水降耗”为核心,各地纷纷出台推进节水农业发展措施。

控制使用地下水,高效利用地表水,优先利用天上水。内蒙古以农田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建设为重点,改善基础设施,配套农艺、结构、旱作和机制节水,以政策引导、资金投入、项目支持、完善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机制和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为保障,提高水资源优化配置能力和水分生产效率。

下一步,内蒙古将实现从浇地转变为浇作物、从粗放漫灌转变为精量灌溉、从水肥分离转变为水肥一体三个转变,切实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供有力支撑。

实效倒促观念转变

咋样种地才能少用水、保丰收?科左后旗朝鲁吐镇恰格吐嘎查村民苏日德乐吐有自己的心得。

“种地也得不断学技术!浅埋滴灌浇水不仅省水产量还高,可以实现水肥一体化多次追肥,提高肥料利用率。我种的30亩地全部使用了浅埋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每亩植株能达到4833株,平均每年施肥4次,每亩产量可以达到2000至2200斤,再配合单元四株等种植技术,每亩地比过去多挣1000多元。”尝到高效节水甜头的苏日德乐吐说。

农民常说:“水是庄稼人的胆。”苏日德乐吐告诉记者,从前村民热衷于大水漫灌,认为水越足庄稼越好。当地实施浅埋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后,农业用水少了,农作物产量不降反增。

玉米是通辽的当家产业。科技赋能下,小小玉米经历“72变”后,串起了“农头工尾”的产业链。同时,通辽也是典型的资源性缺水地区,“水粮矛盾”是必须面对的现实。

经过多年探索实践,通辽市反复总结全面比对管灌、喷灌、膜下滴灌等不同工程类型的节水效果,创新推广以浅埋滴灌高效节水为主的高标准农田建设模式,并从2014年开始试点推广。

全力做好农业“水文章”,不只是通辽市在发力。目前,内蒙古建成滴灌水肥一体化面积2591万亩,建成智能灌溉施肥水肥一体化面积约80万亩,不但让水资源实现了高效利用,也带动农业生产实现转型升级。

今年,自治区农牧厅组织农牧系统开展农业节水“百千万”行动,引导用水观念转变。5月-7月,自治区农牧厅在巴彦淖尔市先后组织实地调研指导6次,召开全区农业节水增效行动暨盐碱化耕地综合利用现场调度推进会,通过节水现场实操引导干部思想认识转变。

同时,通过技术培训引导技术人员转变用水观念,全区累计开展水肥高效技术培训60多期次。累计开展各类节水宣传110多次,在广泛宣传中潜移默化引导农民转变认识、增强节水意识。

多措并举水尽其用

大兴安岭区喷灌补灌、燕山丘陵区膜下滴灌、阴山南麓集雨补灌、河套灌区井黄双灌以及推广移动式引黄直滤滴灌……如今,滴灌、喷灌等节水技术已在全区遍地开花。

用水之变,不仅改变了农业生产方式,也促进了农业结构的优化。

内蒙古聚焦耐盐碱作物品种培育,推广抗旱耐盐向日葵等新品种3.8万亩。还通过扩种大豆,实施粮豆套播,减少玉米等高耗水作物种植面积2万亩,进一步扩大盐碱地种植向日葵面积。

在临河区城关镇蓿亥村、五原县塔尔湖镇常丰村、磴口县渡口镇东地村、五原县新公中镇永联村和杭锦后旗团结镇民治桥村5个试验基地,开展隔年秋浇和干播湿出大区对比示范,科技节水赋能农业;

在临河区、杭锦后旗、五原县、磴口县、乌拉特前旗5个旗县,从灌溉方法、配套农艺、品种调整三个方面开展试验,实行为期三年的跟踪监测,建立河套灌区科学合理灌溉制度,引导逐步压减“浇白地”面积和用水量;

在乌拉特前旗实施玉米膜下滴灌节水增粮推进县试点,建设万亩示范方1个,千亩示范片10个,累计示范面积2万亩,以示范园区引导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应用;

……

2019年以来,内蒙古把高效节水作为高标准农田重点建设内容,推广浅埋滴灌、膜下滴灌等技术措施,大力发展高效节水农业,以每年不低于农田建设面积40%的比例高速推进高效节水工程配套。

到2025年,内蒙古将初步建立农业生产布局与水土资源条件相匹配、农业用水规模与用水效率相协调、工程措施与农艺农机措施相结合的农业高效节水体系。

清水润田畴,优供保丰收。内蒙古坚持节水优先,持续提高农业节水管理效率和效益,保障粮食安全的支撑更加坚实有力。(记者 韩雪茹 见习记者 方圆)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9-22 09: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本文转自:农民日报内蒙古全方位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提升粮食产能节肥又省工高产还增绿“冬闲”时节正值高标准农田建设施工“黄金期”。在内蒙古兴安盟科右中旗巴彦呼舒镇查干敖瑞嘎查,大型机
2023-01-07 05:10:00
本文转自:人民网-内蒙古频道眼下,位于内蒙古兴安盟扎赉特旗的内蒙古鑫嘉立铭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正开足马力赶制订单。公司总经理刘丙志介绍,近些年,该公司立足当地节水灌溉需求,着力研发
2025-05-21 16:24:00
内蒙古首批节水主题公交正式亮相
...公交车,途径乌兰夫纪念馆、民族商场、火车站、二中、内蒙古医院、博物院、党政机关办公区等百余个站点,覆盖学校、车站、商圈、机关、景点等人流密集区域和路段。节水主题公交的车身以绿
2025-03-24 12:42:00
内蒙古:为节水行动“量体裁衣” 全力推动节水各项工作
本文转自:人民网-内蒙古频道人民网呼和浩特4月23日电 (记者 寇雅楠)4月23日,内蒙古自治区政府新闻办召开“深入开展‘六个行动’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
2025-04-23 16:29:00
内蒙古:气象数据为节水灌溉“提质添智”
...本报通讯员李红梅王祯晗武荣盛高家宝高飞翔和风五月,内蒙古自西向东进入农业灌溉用水关键期,农民抓好肥水管理正当其时。内蒙古气象部门不断创新气象数据应用场景,推广多源融合数据的智
2024-05-20 09:46:00
夯实基础  大力发展生态农牧业
本文转自:内蒙古日报 □路战远当前,我国正在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内蒙古作为农牧业大区,在其中承担着重要责任和使命。2023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考察时强调
2024-01-25 04:28:00
本文转自:内蒙古日报呼伦贝尔市推动农业节水增效、工业节水减排、节水型高校建设,推进由粗放用水方式向节约集约用水方式的根本性转变——汇滴水而成江河湖海 □本报记者 张慧玲呼伦贝尔
2024-01-11 04:45:00
【人民日报看内蒙古】节约资源 反对浪费——内蒙古巴彦淖尔:灌区农业用水要精打细算
...(上))制图:沈亦伶、张方磊灌区农业用水要精打细算内蒙古巴彦淖尔市地处黄河“几”字弯北端,年蒸发量是降水量的14倍。这里的河套灌区是全国三大灌区之一,地区生态安全高度依赖引黄
2023-01-09 10:54:00
本文转自:内蒙古日报阿拉善念好“节水经” 激活“水动能” □本报记者 刘宏章 实习生 纳日娜近日,在阿拉善盟孪井滩生态移民示范区嘉尔嘎勒赛汉镇“大豁子”灌区入水口,黄河水顺
2024-05-20 03:01:00
更多关于健康的资讯:
小叶医探 |小心记忆被“偷走”!专家:这些早期表现要注意
大皖新闻讯 9月21日是“世界阿尔茨海默病日”,这项“偷走记忆”的疾病正悄然威胁着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很多人认为“反应迟钝
2025-09-21 13:10:00
灵芝孢子油品牌如何选?灵芝孢子油品牌推荐榜单揭晓
随着生活节奏加快、压力增大,人们对于提升身体状态的天然营养补充品需求日益增长,而灵芝孢子油作为高端滋补品类中的“黄金成分”
2025-09-21 15:20:00
灵芝孢子粉哪个牌子好?灵芝孢子粉的品牌排名推荐
在当前健康养生热潮下,灵芝孢子粉作为传统滋补佳品,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关注。然而市场上的品牌琳琅满目,质量参差不齐,消费者在选择时常常陷入困惑
2025-09-21 15:21:00
花柏禾:医疗级微晶透皮技术跨界抗衰,重新定义护肤效率
在国产抗衰护肤领域,花柏禾凭借一项 “医疗级跨界技术” 早已积累起扎实口碑——其基于第三代纳米微晶透皮技术打造的新一代抗衰护肤系列
2025-09-21 15:23:00
卖断货了!贵州刺梨红茶何以创新出圈?
国庆中秋来临之际,一款融合了贵州刺梨与贵州红茶的创新产品——刺梨红茶,在市场上悄然走红,甚至出现“一罐难求”的现象。这款特色的茶产品
2025-09-22 01:05:00
晕倒只会掐“人中” 鱼刺卡喉靠喝醋 家庭急救 避开误区
意外突发时的急救至关重要。然而,许多人熟知的“急救方法”其实并不正确,反而容易加重伤害。9月19日,南寒社区邀请山医大二院西院区南丁格尔志愿护理服务队的专业人员
2025-09-21 18:32:00
健康科普 | 脑卒中“黄金4.5小时”:早期症状判断与紧急送医要点
脑卒中,俗称“中风”,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的特点。在我国,每12秒就有一人发生脑卒中
2025-09-20 17:09:00
健康科普 |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与心脏疾病有何关联?改善睡眠习惯对心脏护理有帮助吗?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藏在鼾声里的心脏危机当家人深夜被你震耳的鼾声惊醒,甚至发现你睡觉时突然停止呼吸十几秒,这绝不是简单的“睡得香”
2025-09-20 17:17:00
健康科普 | 不开刀也能治动脉瘤?介入栓塞术vs开颅夹闭术怎么选
颅内动脉瘤就像脑内一颗“不定时炸弹”,一旦破裂,后果不堪设想。过去,开颅夹闭术是治疗动脉瘤的主要方法,然而,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
2025-09-20 17:24:00
陕西举办医疗器械企业专题培训班
9月19日,在我省“宣传周”活动持续推进之际,由省药监局主办、省医疗器械协会协办的全省医疗器械企业专题培训班在西安举办
2025-09-20 19:26:00
小叶医探 | “老掉牙”不用管?小心连锁反应
大皖新闻讯 9月20日是“全国爱牙日”,今年的宣传主题是“口腔健康 全身健康”。很多人认为,到了年纪后“老掉牙”是一个正常的现象
2025-09-20 14:01:00
芝麻大小的癌也会转移!这些高危信号你知道吗?
大众网记者 刘慧慧 通讯员 孙雨晴 烟台报道“甲状腺癌很小,才5mm,应该是安全的吧?”这是许多患者的共同误区!近日,烟台业达医院连续收治两名年轻甲状腺癌患者
2025-09-20 10:00:00
享受奔跑的乐趣 健康完赛指南 助力安全冲线
聚焦2025太原马拉松赛2025太原马拉松即将开赛,9月19日,北大医院太原医院的医疗专家团队为跑者送上一份贯穿备赛、参赛
2025-09-20 07:24:00
东城中医医院蔡学萌大夫:以银针为媒,重织失眠者的安眠锦缎
蔡学萌毕业于天津中医药大学,有近十年的针灸门诊经验。擅长石学敏院士创立的“醒脑开窍”疗法,针灸治疗中风偏瘫、耳鸣、耳聋
2025-09-19 10:00:00
专利款儿童豆乳果蔬面上市,香精、色素和防腐剂“零添加”
济南广御公司研制的专利产品儿童豆乳果蔬面正式上市,这是一款专为儿童匠心打造的美食,不添加任何香精、色素和防腐剂,孩子喜欢吃
2025-09-19 11:3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