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马衡:西泠印社“保存金石、研究印学”践行者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5-03-16 07:09:00 来源:杭州网

杭州日报讯 他,是中国近现代考古学的先驱,一生都奉献给了金石考古研究;他,对金石与六书造诣极深,凭借渊博学识和卓越成就,成为备受尊崇的金石学大师。提到马衡,人们首先会联想到他故宫博物院院长、金石学家、考古学家的身份。在西泠印社百廿年历史长河中,马衡同样是无法被忽视的关键人物。他以独特经历、卓越成就和深刻理念,为西泠印社的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西泠印社初创时,马衡便已名列社籍。当时社内物品和活动经费主要依靠社员及赞助人的无私捐赠,马衡积极响应,据《西泠印社小志》记载,1910年他一次性捐赠大洋50元,还捐赠了磬氏茶几四张、靠背一字椅八张、大方几桌一张、圆桌面一张。他的这种“无私捐赠”“爱社如家”的奉献精神,深深扎根于印社,成为一种优良传统,为西泠印社后续的建设与发展筑牢了根基。彼时,马衡已对金石与六书造诣极深,凭借渊博学识在金石研究领域崭露头角,也为他后续在西泠印社发挥重要作用奠定基础。

马衡在西泠印社初创期间,已结识吴昌硕,并与他成为忘年交。他们共同探讨古文字学、金石学,钻研书法与篆刻。受吴昌硕“提挈后学、共同进步”品格的影响,马衡也始终不遗余力地提携西泠印社社员。1925年故宫博物院成立,身为中国近现代考古学先驱的马衡担任古物馆副馆长,他举荐邀请王福庵、唐源邺等西泠印社社员负责钤拓工作,让他们的专长得以充分施展,也让更多人认识了篆刻艺术,了解了西泠印社,极大地提升了西泠印社的社会影响力。

1927年吴昌硕先生辞世后,西泠印社社长之位空缺近20年。1947年重阳节,在印社补行四十周年纪念活动中,时任故宫博物院院长的马衡,凭借卓越的学术成就和艺术造诣,众望所归,被公推为西泠印社第二任社长。马衡出任社长,为西泠印社带来了全新的发展气象。他在金石考古领域成就斐然、威望极高,极大地提升了印社的学术地位。他身为西泠早期社员,有着浙江籍的地缘优势,书法篆刻技艺精湛,还担任国家级博物院要职,诸多优势集于一身,使得他出任社长实至名归,深受社员们的衷心拥戴。

作为篆刻家与印学理论家,马衡有着独到深刻的见解。他强调刻印“重在印文”,认为一名合格的印人不仅要深入钻研古印,还应广泛涉猎一切金石文字。他提出“金石家不必为刻印家,而刻印家必出于金石家”,精准地阐释了二者之间互为表里的关系。他还提醒印人,不可用粗劣的收藏印玷污古籍与书画名迹,印人应具备良好品德、丰富学识并遵循创作规律,将品德与学养视为立足艺术之林的关键。在创作风格上,他宗法秦汉,借鉴吴熙载、赵之谦,字法严谨,气韵醇厚,形成独特的学者印风,为后世印人指引了方向。西泠印社珍藏的唯一一件马衡篆书对联作品“暇日游近高山卌里殆遍,累年聚习见书万卷而赢”。这副对联所传达的“行万里路,读万卷书”理念,正是马衡自身学术追求与人生态度的体现,也对印社社员的治学与创作理念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在金石学领域,马衡堪称一代宗师。他所著的《中国金石学概要》是近代金石学的奠基之作,系统阐述了金石学的定义、范围、与史学的关系,提出研究方法及文物搜集、保存、流传的构想,构建起现代“中国金石学”的逻辑框架,让金石学从附庸、雅玩转变为独立学科。他注重实地考察,亲赴新郑、孟津考察铜器出土地,前往洛阳考察汉魏石经出土地,参与燕下都遗址发掘,积累了大量一手资料。而且他研究视角独特,聚焦权量度衡、诏版等中小件古器物用器,从音律角度研究度量衡,揭示出律度量衡四位一体的关系,拓展了金石学的研究视野。他的这些研究成果和治学方法,为西泠印社的金石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和研究思路,激励着印社成员不断探索金石学的奥秘。

值得一提的是,抗战时期,为确保大量珍稀文物免遭兵燹之灾,马衡临危受命、力排众议,精心策划调度了故宫文物的南迁西运。在艰难险阻中,上万箱珍贵文物跨越千山万水,躲过日寇的掠夺与破坏,被完整保存下来。郭沫若称他为“一位有力的文物保护者”,单霁翔称他为“捍卫国家宝藏、延续文化命脉而奋斗一生的守护者”,其功绩卓著,令人敬仰。而他对西泠印社的影响同样不可磨灭,从初创时期的物质支持,到发展过程中的人才培养、学术引领,再到担任社长后的整体发展推动,他所留下的精神财富和文化遗产,如同明亮的火炬,持续照亮着一代代西泠印社社员传承和发展文化的道路,给予后人不断前行的力量,让西泠印社在金石篆刻与文化传承的道路上不断前行,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3-16 08: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州日报讯 5月24日,以“黄牧甫金石书画鉴赏”为主题的西泠印社社员活动日在孤山拉开帷幕。本次活动汇聚了来自全国各地的20余位西泠印社社员、10余位社外专家学者及杭州日报艺术典
2025-05-25 06:57:00
...际档案日,第六批《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揭晓。当“西泠印社金石篆刻文献”的名字出现时,杭州孤山脚下跨越两个世纪的刀石铿鸣,此刻化作国家文化殿堂的永恒回响。作为中国现存历史最悠
2025-07-13 07:02:00
杭州日报讯 西泠印社,这座被誉为“天下第一名社”的艺术殿堂,承载着历史的丰厚记忆,更在新时代的征程上,以其开放包容的姿态和积极进取的精神,与众多知名文化机构携手,共同编织出一幅幅
2024-12-15 07:10:00
...日报讯 春色如诗,竹海烟波隐翠微。伴着和煦的春风,西泠印社乙巳春季雅集,将于4月18日至20日在湖州安吉隆重举行。春季雅集是西泠印社一年一度的传统活动,旨在承继金石文化,弘扬
2025-03-30 07:29:00
杭州日报讯 为庆祝西泠印社建社120年,近期“金石善缘展”“日本西泠印社中人11家捐赠篆刻印章观摩展”“南洋印象——马来西亚篆刻协会会员佳作展”相继在日本、马来西亚举行。双展同期
2023-10-15 06:55:00
西泠印社:回望百廿风华 薪火永续延绵
庆祝西泠印社建社120年系列展正在举办中,包括在浙江展览馆举办的西泠印社百廿成果汇报展、社员作品展、社藏捐赠菁华展(2019-2023)以及在杭州画院举办的2023海内外印社联展
2023-11-13 08:18:00
探访西泠印社:品读方寸之间的艺术魅力
...访团走进中国研究金石篆刻最负盛名的民间学术团体——西泠印社,品读浓缩于方寸之间的艺术魅力与文化年传承。西泠印社社员、国家一级美术师沈颖丽为探访团介绍西泠印社的历史。王筝 摄2
2023-12-07 19:11:00
...遗产名录》,52项档案文献入选,其中由杭州市档案馆、西泠印社社务委员会联合申报的西泠印社金石篆刻文献榜上有名。据了解,此次入选的西泠印社金石篆刻文献包括226件藏品及文书档案
2025-06-12 06:47:00
金石为开 艺启万象杭州日报讯 金石篆刻(西泠印社)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也是人类非遗项目中国的代表。西泠印社作为海内外研究金石篆刻历史最悠久、成就最高、影响最广的学术团体,
2024-07-21 07:22: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吉林宝藏·每周认识一件文物|吉林这幅画里藏着古代的“雪天Vlog”
吉林的雪一落,朋友圈立马被刷屏。滑雪、围炉煮茶、啤酒炸鸡成了现代人的下雪标配,吉林省博物院藏的清袁瑛雪景山水图轴,早就把古人的雪中即景安排得明明白白
2025-11-03 18:12:00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许舒昕)走进位于思明区大同路7号的厦门侨批馆,一艘悬挂在空中的福船映入眼帘,船旁飘扬着一封封穿越时空的侨批信笺
2025-11-01 08:30:00
探寻教育先驱的“巾帼之思” 《陈嘉庚与女子教育》出版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许舒昕)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陈嘉庚的名字如同一座丰碑。他是倾资兴学的爱国华侨,更是率先呼吁男女教育平权的先驱
2025-11-01 08:31:00
1日,市文旅局发布跟着《黑神话:悟空》游太原主题旅游线路,邀请游客循着“悟空”足迹,漫步晋阳山水,品味市井烟火,触摸非遗匠心
2025-11-01 18:23:00
何以中国|邂逅千年荆风楚韵 ,古城中开启文化奇幻之旅
大皖新闻讯 禹划九州,始有荆州。这座承载着5000年建城史、500年建都史的古城,宛如一部厚重的史书,每一页都写满了岁月的故事
2025-10-31 09:29:00
首都博物馆上新 第二十二届北京书法篆刻精品展开幕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张敏)“隶书源流”第二十二届北京书法篆刻精品展10月30日在首都博物馆开幕。本次展览主要采取面向社会广泛征集和面向会员定向邀请两种方式征稿
2025-10-31 16:41:00
“我最喜欢的济宁楹联”|鱼台孝贤广场楹联
(高山景行 上联:阁壮水云乡,克襄孝道明忠道 下联:德昭桑梓地,且看今贤继古贤)(紫气东来 上联:鱼龙呈变化,万顷烟波堪醉我 下联
2025-10-31 17:24:00
《吴长庆家族》出版暨读书分享会在肥举行
大皖新闻讯 10月31日下午,文化学者夏冬波新著《吴长庆家族》出版暨读书分享会在合肥育才书店徽州书局举行。《吴长庆家族》是研究合肥市(原庐州府)名门望族吴长庆家族(庐江鳌山吴氏家族)的一部家族史著作
2025-10-31 21:52:00
聚焦如何“提笔绘丹青” 山翁画册《墨痕》出版
继《山翁书画集》和40万字的《山翁评论文集》出版之后,著名书法家、评论家、收藏家山翁先生介绍如何“提笔绘丹青”的专著《墨痕》
2025-10-30 08:40:00
“跟着楹联游济宁 ”第十五站活动走进金乡奎星湖公园
鲁网10月30日讯跟着楹联游济宁,记者一行来到金乡,在金乡,流传着这样一句顺口溜:“文峰塔前走一走,官学财运全都有。”光善寺塔又称文峰塔
2025-10-30 17:13:00
老有福丨他的百年“青春之歌”:百岁陈世明的信仰与传奇
福州新闻网10月29日讯(记者 朱榕 文/摄)重阳节前,福州江南水都小学的学生们来到台江万颐养老院,探望101岁的陈世明
2025-10-29 15:14:00
每年农历九月九,是中国传统的重阳节。此时,金秋送爽、丹桂飘香、枫叶正红,形成了登高、赏秋、晒秋、赏菊、插茱萸等重阳节习俗
2025-10-29 16:57:00
寒葱岭,八十载枪声犹在耳——追寻陈翰章将军的东北抗战印记
翰章红军小学的操场上,一尊戴着红领巾的烈士雕塑静静矗立,目光如炬。这位被称为“书生战将”的烈士,就是东北抗日联军杰出将领陈翰章
2025-10-29 18:05:00
彩叶映长城 共绘秋景画
10月27日拍摄的秦皇岛市海港区驻操营镇长城秋景。近日秦皇岛市海港区驻操营镇长城进入最佳观赏期山间层林被秋意染透红橙黄绿的彩叶错落交织与蜿蜒伸展的古长城相互映衬色彩交织间尽显秋意
2025-10-29 08:10:00
《愤怒的天府》:中国历史版的“战争与和平”
在当代中国文坛,很少有一部作品能像宋小武的《愤怒的天府》那样,以如此磅礴的气势与思想深度,重构民族记忆的史诗线索。130万字的三卷本
2025-10-28 14: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