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金陵晚报
小说版《大宅门》面世
“四写四毁”成就经典之作
□金陵晚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王峰
用“一生一著”“一著一生”来形容著名导演郭宝昌和他的《大宅门》,毫不为过。在电视剧播出22年后,郭宝昌的长篇小说版《大宅门》于近日发行面世。
《大宅门》的故事有原型
当年,电视剧《大宅门》曾创造了电视收视的奇迹,至今在豆瓣上评分高达9.4分。
电视剧中许多传奇的故事和情节,来源于郭宝昌在乐氏同仁堂生活近20年的所闻所感。郭宝昌从小在同仁堂长大,小时候过着少爷一般的生活,长大后听到风言风语,才知道自己是养子,原名叫李保常,2岁时被卖进了乐家;养父乐镜宇是同仁堂乐家乐四老爷,也是宏济堂的创办人。
电视剧中,“白景琦”到当铺换回创业的第一桶金,在济南熬制阿胶,创办宏济堂的故事,也是来源于郭宝昌养父的经历。郭宝昌曾说,这些故事养父跟他说过不止十遍。当郭宝昌把这些故事讲述给张艺谋、陈凯歌听的时候,他们都觉得太传奇了。
《大宅门》曾“四写四毁”
《大宅门》写过四次,稿子被毁了四次。
第一次写了20多万字,稿子里写了养母是抱狗丫头出身,养母看了生气,就给烧了;1959年,郭宝昌考入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后,又写了几十万字,他习惯把情节和故事写在卡片上,写了一箱子的卡片,但后来稿子被毁,又写了一稿,这次他是拿着手电筒在被窝里写,藏了许久,后来还是怕被发现,自己给烧了;20世纪70年代,郭宝昌继续又开始写《大宅门》,1980年他和原配妻子闹离婚,妻子告诉他,手稿已经全烧了。每一次稿子被毁,都是对郭宝昌的巨大打击。
20世纪90年代,郭宝昌从深圳电影制片厂辞职,把职称、房子都放弃了,回到北京,专心写《大宅门》。1995年7月29日晚上11点多,他终于写完了《大宅门》的电视剧本,完成了一生的夙愿,自己给自己拍了一张照片留念。
《大宅门》电视剧播出后,作家出版社就出版了《大宅门》的电视剧本。后来,郭宝昌对电视剧本有了不认可的地方,便打算重新写一本小说。小说《大宅门》的责任编辑韩星告诉记者:“在写作小说的过程中,郭导的身体一直很不好,但他花了一年多的时间将小说写完了。今年9月底,郭导还把我叫到他家里,和我说了他创作的过程。10月9日,我还和他微信联系过,请他确认新书腰封上的文字,他特别认真,没想到过了两天他就去世了。”
韩星回忆,郭宝昌在创作上一丝不苟,常常跟他说,“创作是天大的事”“要对读者负责”。
小说版《大宅门》更有老北京味道
小说版《大宅门》和剧本版《大宅门》有什么不同?韩星介绍说,虽然情节和人物是一样的,但是电视剧本和小说创作完全是两个路子。小说中有场景描写,有人物心理描写,对人物的评价,书中语言透出的老北京味道,扑面而来。读者可以从小说中,感受到郭宝昌的文字魅力。
郭宝昌小说文字脆爽,画面感十足。比如他在开篇写道:“刮了一天的大风,到晚傍晌才慢慢儿地歇了。大概是刮累了,尘土狼烟把路上的人都刮得像土猴儿似的,头发眉毛上像打了一层黄霜。北京城一到春季天儿,隔三岔五地就有这么一刮。风一停,城南平安路上行人也多起来。路西边一溜大灰山墙占了大半条街,这是白府的院墙。白家府门朝向南,是京城有名的白家老号‘百草厅’白家的府第。白家今天有件喜事,二房头的白家老二白颖轩的媳妇白文氏要生了……”
与郭宝昌从小一起玩到大的朋友、作家、评论家李陀评价这部小说有一个很不平常的特点,即其中每一个人物都是悲剧人物。李陀写道:在作家用文字织就的这画廊——一个最典型最有老北京特色的老宅子里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上上下下,一百三四十个人,没有一个人不是悲剧色彩浓烈的悲剧形象;不必说白家里的白景琦、二奶奶白文氏、杨九红这些主要人物,即使是其中的几个小丑式的喜剧人物,其灵魂里难以平息的乖戾和贪婪,一生中屡败屡斗又屡斗屡败的恶行,也无不带有悲剧因素……这些要素弥漫在、渗透在作品的每一个情节、每一个人物、每一个细节里。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1-30 05: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