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汉和帝刘肇为何这么低调呢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4-18 15:26: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汉和帝刘肇为何这么低调呢

(汉章帝刘炟形象)

章和二年,公元88年,二月三十日,东汉王朝的第三位皇帝汉章帝刘炟晏驾。

刘炟一生,颇有作为,可圈可点,因而三十三岁驾崩,实属英年早逝。

时间是一个伟大的作家,尽管韶华易逝,命运短折,但他还是十分中肯的为刘炟写下了结局:

章帝以继世承平,天下无事。

老皇帝知进退明得失,但却无法顾身后之事。

壮年骤崩,东汉朝廷不得不面临的一个问题是,先帝留下的子嗣必然幼小,主少国疑,儿童皇帝往往又难堪大任。

刘炟立下的储君,是皇太子刘肇,也就是接章帝班的汉和帝。

父亲逝去,刘肇在服孝举丧中即位登基,那一年,他只有十岁。

按理说新帝登基,应该尊奉自己的生母为皇太后,然而不幸的是,刘肇的生母梁贵人已经在九年前于宫中薨逝,且并非正常死亡,而是被父亲刘炟的正妻,当时的窦皇后,如今的窦太后害死的。《后汉书》:尊皇后曰皇太后,太后临朝。

因为生母的亡故,刘肇没有办法,他只能把杀害自己母亲的仇人尊为太后,并且还要日日三跪九叩,以此来彰显自己的诚孝之心。

汉和帝刘肇为何这么低调呢

(窦太后形象)

满腔愤恨,化为沉闷的一跪。

在由来已久的制度面前,皇帝往往也无法反抗。

虽然不过十岁而已,但刘肇和窦太后的矛盾的确已经很难调和,不仅仅是因为窦太后是害死皇帝生母的杀人凶手,更因为窦太后和刘肇的权力分割问题。

因为刘肇的年幼,窦太后临朝称制,而窦太后临朝称制则代表了窦氏身后外戚势力的发展和壮大。

窦太后的哥哥窦宪被窦太后提拔为了侍中,不仅掌管朝廷机密,还专门负责替皇帝发布诰命,属于是全权代替皇帝发言。

弟弟窦笃,则任虎贲中郎将,统领宫中禁军,顺便全天候二十四小时的负责保卫皇帝的安全。

如此精密细致的护卫工作,在小皇帝刘肇本人看来,无疑是一种变相的监视。

而窦太后的另外一个弟弟窦景,则任职中常侍,主要工作就是陪王伴驾,替皇帝处理一些政务工作和代办文件,其职能约等于皇帝的贴身男秘书。

而作为皇帝的秘书,窦景也深知自己作为窦氏外戚的使命绝非帮助汉家皇帝在工作中减负,而是为了时时洞悉小皇帝的生活状态。

在这样密不透风的外戚势力的裹挟之下,汉和帝刘肇很快处在了失权的边缘。

窦氏外戚如此笼络权力,当然寄希望于可以在高位上建立成就,窦太后的哥哥窦宪握有实权,尤其是兵权,因而可以远征塞外,重创北匈奴。

汉和帝刘肇为何这么低调呢

(抗击匈奴)

群臣们对窦宪击匈奴的军事行动褒贬不一,有些官僚甚至嘲讽他“奈何以一人之计,弃万人之命”。

在这类反对窦氏专权又尤其厌恶窦宪行径的人来说,匈奴人自西汉武帝时期大规模的征剿行动后就已经销声匿迹,即便是偶有消息,也不过是散兵游勇,对朝廷已然构不成太大的威胁,所以尽管窦宪“登燕然山,刻石勒功”,但他仍然不可避免的因为过度的军事支出,导致了东汉朝廷的经济压力一度紧张,以及军民们不必要的伤亡。

又或者说,当年汉武帝在军事战场上大获全胜之时,是否也就意味着西汉王朝社会生态(由指经济方面)的全盘崩溃呢?

年幼的汉和帝刘肇自然不会把事情考虑到这一层面,对他来说,窦宪在军事战场上取得傲人成就所释放出来的唯一信号就是,窦氏外戚依仗各种功劳,已经在东汉的政治生态中站稳脚跟,而自己所持皇权,却在这种压迫之下变得黯淡无光。

并且,刘肇对自己的前途很不乐观,因为他和窦太后的矛盾是明显的,窦太后是自己的嫡母而非生母,这对名义上的母子在帝国的权力变化中,彼此之间的关系,又能维系多久呢?

更为关键的一个问题,就算窦氏外戚没有篡权窃国,除掉自己这个小皇帝的意思,可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的所作所为,也已经严重的阻碍了帝国的发展。

首先,是窦太后的临朝称制,并不具有公正性。

吕雉擅权,大肆屠戮功臣,不是因为吕雉是杀人魔头,而是因为,根除勋贵所带来的最高收益,是维护刘姓江山的统治。

后世刘娥临朝治宋,权柄在握,声望日盛,有大臣劝刘娥效仿武曌称帝,刘娥却婉言谢绝,她说,我心在江山社稷,而不在帝王之位。

汉和帝刘肇为何这么低调呢

(朝堂)

很显然,窦太后和以上两位,那还是有很大差距的。

这位女同志深谙“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道理,自己做了太后,开始大肆提携窦氏子弟,无论品德才干,一股脑的把自己的娘家人送到朝廷里来做官,朋友们,东汉的察举制度留给平民百姓和寒门子弟的机会就已经不多,窦太后这么横叉一脚,基本上就算是把朝廷的人才发展之路给断绝了。

如果说窦氏外戚资质尚可倒也罢了,问题是窦氏子弟的品性和操守却又格外低,毫不夸张的说,是低到毫无下限的那种。

比如,窦太后那个做中常侍的弟弟窦景,仰仗外戚之威,平日里就专横跋扈,目中无人,后来更是发展到大白天在皇城之内沿路抢劫,顺便公然调戏和侮辱妇女。

国有此等之臣,实属不幸。

宏伟的宫殿散发出璀璨夺目的光芒,而刘肇久居深宫,却时常觉得后背发凉。

汉和帝刘肇为何这么低调呢

(汉和帝刘肇画像)

刚才我们说,也许窦太后并无意对刘肇构成威胁,但问题是,盘根错节的窦氏权力集团并非都是死心塌地的皇权拥护者。《通典》:章帝元和中,郭举与后宫通,拔佩刀惊上...

射声校尉郭举,是侍中窦宪的女婿,在宫中对汉和帝刘肇素来不敬,甚至有过当着小皇帝的面拔出佩刀跃跃欲试的行径,这无疑给刘肇释放了一个更为严重的信号,那就是:

如果坐以待毙,只有死路一条。

想到此处,汉和帝刘肇立刻开始筹谋策划,思考应该如何歼灭以窦太后为首的外戚势力。

“全歼外戚”,这听起来当然很容易,但做起来却异常艰难。

首先,最高权力基本上已经被窦氏所掌握,朝廷内外也都是窦氏的党羽和爪牙,长期被窦氏软性控制的小皇帝长久的处于孤立的状态,而朝堂上的臣僚们刘肇又不能深信,唯恐他们背后是窦氏的同谋。

思来想去,刘肇决定,启用另外一个特殊的群体,那就是宦官。

作为封建时代的特殊产物,宦官对于皇权是保有绝对的忠诚性的,因为宦官从本质上来说,就是为了皇帝而存在的。

他们和皇帝的相处时间最长,生活关系最为私密,自然顺理成章的成为了皇帝最亲密的人。

这当然绝非刘肇最好的选择,但这却是刘肇唯一的选择。

汉和帝刘肇为何这么低调呢

(宦官)

这些甘愿和皇帝悲欢相同,荣辱生死与共的宦官们在宫中左右活动,替皇帝疏通笼络了京师的武装防卫力量,使得刘肇很快掌握了一定的军事指挥权,

可以调动兵马之后,刘肇才意识到,其实所谓捍卫皇权,拿回主权,并没有自己想象的那么艰难。

自己是皇帝,是汉帝国的最高统治者,那些窦氏外戚针对他设置的桎梏和限制,其实对他来说不值一提,只要自己有勇气迈出这一步,一声令下,天地都会为之变色。

而自己长久以来甘为傀儡的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自己的心态有问题。

自己就如同被豢养在笼子里的金丝鸟,就算是笼子是开着的,自己当初也没有勇气飞出去,因为,自己会害怕外面的风风雨雨,会打湿自己美丽的羽毛。

然而现在,一切都不同了。

永元四年,公元92年,在经历了长达四年失去权力的折磨之后,刘肇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响叮当之势,趁着窦氏外戚的高层人物因偶然或非偶然的关系离开了京师,果断的发动了政治清洗。

汉和帝刘肇为何这么低调呢

(夺权)

处死一众窦氏的党羽,把窦太后的几位弟弟调离京师,责令他们没有旨意终生不许回京,又罢免窦宪的职务,将其调离中央,最后以天子诏令,无需条件,也无需理由,命其自尽。

而完成这一切之前,汉和帝刘肇只不过是获得了京师武装防卫力量的信任,关闭了所有的城门,一来是预防窦氏狗急跳墙,反攻京师,二来,是切断他们最后的退路。

君臣恩义尽,不毕来见我了,要死,死外边吧。

昔日熙攘华贵的中宫到此刻终于落寞了下来,这位当年进止有序,风容甚盛的章德窦皇后遭到了皇帝的软禁,将会在这须臾之地品尝自己孤独的余生。

是日,刘肇亲政,一代传奇帝王的篇章正式开启。

皇帝在位约17年,减去未能亲政的4年,他还有13年的悠长时光。

这十三年里,皇帝征服西域五十国,声震大漠,遣派使者至地中海,这是两汉使者旅途最西之地,设置了西海郡,将青海湖纳入了中国版图。

帝王恤鳏寡,矜孤弱,薄赋敛,可以说是疯狂干好事儿,到元兴元年,公元105年,东汉的耕地面的达到了732万多顷,这个记录,为东汉之最。

也就是在这一年,东汉帝国的巅峰时刻,刘肇迎来了自己生命的终结。

汉和帝刘肇为何这么低调呢

(汉殇帝刘隆形象)

皇帝晏驾之时,不过二十七岁,比之他那三十三岁驾崩的父亲更加英年早逝。

他那出生不到百日的儿子刘隆,也比当年十岁即位的自己更加懵懂。

临终之际,刘肇没有给儿子留下什么训示之言,抑或是语重心长的嘱托。

除了他这个还在穿纸尿裤的儿子根本听不懂之外,也有另外一个原因,那就是汉和帝刘肇认为:

帝王之路,需自己走。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4-18 17:45:37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汉和帝:被遗忘的少年英主,让汉朝重现盛世
...早在西汉时期便有一位皇帝做过了。这位低调的皇帝便是汉和帝。是不是没什么人听过,但你肯定听过他的曾祖父——汉光武帝。汉和帝名刘肇,十岁登基,十四岁便联合宦官打压外戚专权,将窦太
2024-01-14 05:21:00
东汉时期,皇权、宦官与世族门阀三方的斗争
...。皇帝年纪轻轻就去世了,留下的继承者年纪就更小了,汉和帝刘擘27岁就去世了,留下了一个只有2个月大的婴儿继承皇位。没想到这个婴儿没活过三岁也夭折了,又从旁支选立君主,都是没有
2023-02-22 17:07:00
邓绥与汉和帝:政治斗争下的母子恩怨
喜欢姐妹花的汉章帝,汉和帝坎坷的上位之路东汉第三位皇帝,汉章帝有一个很特殊的癖好,喜欢姐妹花,而这三对姐妹花,都被卷入了储君之争。1.窦氏姐妹:窦皇后与妹妹窦贵人,窦氏大司空窦融
2023-11-07 17:24:00
东汉皇帝为什么会如此短命
...问题了。汉章帝只活了三十一年,因为汉章帝早死,太子汉和帝刘肇幼年继位,即皇帝位的时候才九岁,加之临朝称制的窦太后并非生母,所以对他的关心不够。所以汉和帝无人管束,过早地进行男
2023-04-22 10:05:00
东汉宦官势力是如何崛起又是如何覆灭的?
...东汉建立,开始要求宦官必须自宫,东汉重用宦官则始于汉和帝刘肇。汉和帝是东汉第四位皇帝,10岁即位为帝,因为年幼不能亲政,由窦太后临朝称制,窦太后是个女人,不能离开皇宫,于是封
2023-07-26 13:33:00
...德窦太后这个漂亮的“坏女人”,却培养出了一代贤君“汉和帝”;就连大部分的史学家都称赞她的贤能“幸窦邓之贤,内外扶持,无大变故”。在窦太后死后,群臣要废其封号,汉和帝还出言制止
2024-05-31 19:13:00
宦官、外戚与士族,东汉时期的权力斗争
...各级官员,他们与外戚和宦官也有利益冲突和政治对立。汉和帝是东汉第四位皇帝,10岁即位,由窦太后临朝称制,窦太后的哥哥窦宪担任大将军,掌管朝廷机关和全国兵权,窦太后的弟弟窦笃、
2023-10-04 07:24:00
东汉时期,外戚与宦官权利争夺,相互残杀百余年
...绎!权利游戏第一幕:斗争之始公元88年,汉章帝去世,汉和帝继位。由于和帝此时年仅十岁,因此窦太后垂帘听政。而窦太后为了稳固权威,依靠窦氏家族。哥哥窦宪封为大将军独掌兵权,其他
2023-01-19 21:33:00
郑众崛起:东汉宦官势力与外戚集团的权力角逐
...宦官无从干政,最多就是拥有可以忽略的建议权。然,到汉和帝刘肇接手帝业后,宦官郑众的出色表现,一举打破了东汉初年的政治制度,逐渐形成宦官掌权的风气。从此,东汉步入外戚与宦官两大
2024-04-12 06:12: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以笔为缰,挥毫间见民族风骨——《战马》佳作赏析
“没想到能在长春看到徐老的作品,太惊喜了!”在长春美术馆,一位观众发出由衷感叹。“人民必胜——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苏联卫国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中俄美术作品展”正在长春美术馆展出
2025-10-14 20:30:00
西安一市民赴广西捐赠抗战文物 “这是日寇侵华的铁证”
“这枚纪念章既是战利品,也是日寇侵华的铁证,通过它我们要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创造未来!”最近,为帮助讲好“飞虎队”故事
2025-10-14 20:45:00
90后“金牌讲解员”陈双:用青春语言讲“活”红色故事
7月21日,西柏坡纪念馆讲解员陈双,现场讲解《我们都是王家川》。陈 双提供9月5日,在西柏坡纪念馆,一场名为“时代回响”河北红色抗战故事主题宣讲活动正在举办
2025-10-13 08:55:00
铁骨忠魂入画来——《吉鸿昌》佳作赏析
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这是抗日英雄吉鸿昌就义前写下的生命绝唱,他为抗战事业献出生命,牺牲时年仅39岁
2025-10-13 14:06:00
忆李公:秋雨潇潇 斯人未远
李公,讳宗伟。鲁南枣庄人。少时家贫,耕读乡里,敏而好学。怀弘毅之志,抱淑慎之德。及长治学,淹贯经史,旁涉艺理。常挑灯看剑于夜阑
2025-10-13 15:13:00
学府东街站位于小店区东中环路与龙保街、学府东街的交叉口之间,车站共设4个出入口。该站工程名为学府街东口站,公示名为龙堡站
2025-10-13 20:17:00
“河北五超”第九轮开战在即,石家庄VS保定,强强对决榜首争霸,“板面驴火之战”悬念今晚揭晓!
2025-10-11 17:02:00
笔墨间的垦荒征程——《南泥湾途中》佳作赏析
“人民必胜——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苏联卫国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中俄美术作品展”正在长春美术馆展出。展览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与苏联卫国战争为主线
2025-10-11 21:17:00
太行风|巍巍长城
10月3日,金山岭长城。 郭中兴摄长城,是镌刻在中华大地上的不朽史诗,是熔铸于民族血脉的精神图腾。它横贯万里,是承载历史
2025-10-10 08:44:00
以家族记忆还原英雄本色,让抗联精神代代相传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杨靖宇将军诞辰120周年、殉国85周年的特殊节点,由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我的爷爷杨靖宇》一书不仅登上了央视《新闻联播》
2025-10-10 17:30:00
秋日的蔚县尖山村,漫山层林褪去葱郁,红黄绿点缀其间,将山野打扮得斑斓夺目。拍摄|赵永辉、王建海制作|吴晓萌
2025-10-10 07:51:00
发现200余处遗迹,出土各类文物标本400余件(套)宣化郑家沟遗址最新考古成果发布河北日报讯(记者史晓多)日前,宣化郑家沟遗址最新考古成果发布会在张家口市宣化区举办
2025-10-09 08:38:00
孙敬会笔下的孙立,钢鞭造型是最大亮点
水浒人物,36天罡的地位高于72地煞,而画水浒人物的画家,也多把创造的精力和巧思,用于前者。不过孙敬会先生画梁山108好汉
2025-10-09 11:32:00
杜梦菲“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每逢八月十五,当一轮圆月悬于中天,中国人便知,这是属于中秋的时刻。这个承载着团圆期盼的节日
2025-10-09 11:32:00
家国记忆·暖月流晖|明月映泉城
“中秋月,月到中秋偏皎洁。”——徐有贞《中秋月·中秋月》千百年来,无数诗人用笔墨描绘这一轮明月,也用月色寄托思念。苏轼在《水调歌头》中写道
2025-10-09 11:3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