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科技

太会整活儿,这些“黑科技”让“沉默”的文物“开口”讲话

类别:科技 发布时间:2023-10-21 19:32: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央视网

央视网消息:三星堆太会整活儿了,文物元素“飞”出博物馆,散开在广汉这座城市的各个角落。数字技术让零散的文物碎片拼接在了一起,跨越3000年,它们终于在这里重逢。

太会整活儿,这些“黑科技”让“沉默”的文物“开口”讲话

太会整活儿,这些“黑科技”让“沉默”的文物“开口”讲话

太会整活儿,这些“黑科技”让“沉默”的文物“开口”讲话

太会整活儿,这些“黑科技”让“沉默”的文物“开口”讲话

1986年,三星堆1、2号坑的文物一经发掘便震惊天下。青铜大立人、纵目面具、青铜神树、金杖等独特造型的器物颠覆了大家的想象。从2020年—2022年,三星堆展开了再次发掘,这次对3号—8号6个考古发掘坑挖掘了1834平方米,6座坑共计出土近17000件,相对完整器物4800多件,又是收获满满。半张金面具、龟背形网格状器、顶尊骑兽人像,同样给我们带来巨大的惊喜。而再次发掘,不一样的是新的考古过程充满更多的科技范儿。目前,三星堆的考古发掘和文物保护工作依然在持续进行中。

曾出土半张金面具 三星堆5号坑仍在发掘

太会整活儿,这些“黑科技”让“沉默”的文物“开口”讲话

在三星堆的发掘过程中,有一个金光闪闪的5号坑,因为出土了大型金面具而备受关注。这个只有半张面孔的金面具就是之前在5号坑发现后修复的。另外的半张面孔会在哪里?现在谁也不知道。这个充满宝藏的5号坑现在还在继续发掘中,而且发掘的过程观众还可以参观。

三星堆5号坑被“打包” 进行实验室考古

太会整活儿,这些“黑科技”让“沉默”的文物“开口”讲话

总台央视记者 张春玲:在三星堆博物馆一个开放的文物修复区域里,观众可以从外面看到文保工作人员工作的场景。这个神秘的5号坑就被搬运到了这个开放文保区的一个实验室的考古区里。

“打包”是个技术活 保证三维关系一致性

太会整活儿,这些“黑科技”让“沉默”的文物“开口”讲话

工作人员介绍,“打包”也是个技术活儿。为了保证三维关系的一致性,“打包”来的这些土壤都进行了经纬度定位,按照原有发掘坑遗址的位置关系进行了1:1搬迁。这个高低起伏的坑面和发掘现场完全一样,工作人员介绍,5号坑的坑口面积约3.5平方米,是目前已知8个坑当中面积最小的。里面埋藏着细碎的象牙碎片、金子碎片,提取进度十分缓慢。

太会整活儿,这些“黑科技”让“沉默”的文物“开口”讲话

文物碎片提取出来后,很多都不到指甲盖大小。工作人员需要将它们进行编号,再拍照、存档,随后进入初步的清理阶段。

运用多种科技手段 解码文物背后信息

5号坑里还有很多宝等着考古工作人员去发现。不知道这半张面孔的金面具,能不能在5号坑里找到它的另一半。三星堆出土的文物浩如烟海,文物背后又蕴藏了哪些奥秘?科研人员如何解码这些3000年前的信息?一个又一个新的技术手段和方法正在助力考古人员揭开谜题。

太会整活儿,这些“黑科技”让“沉默”的文物“开口”讲话

总台央视记者 张春玲:三星堆考古发掘出来的这些文物会交到文物研究人员的手中,有哪些“科技武器”被运用到考古当中?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馆员 肖庆:我现在做青铜器成分分析,主要是做青铜器里面铜、锡、铅的比例。

总台央视记者 张春玲:您现在盒子里放的这个样品,这是几件文物的?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馆员 肖庆:这个地方应该有至少90件文物的样品,我们都是在文物上取样,特别是要做这种成分的分析。

建立器物材料“基因库” 为工艺修复打基础

太会整活儿,这些“黑科技”让“沉默”的文物“开口”讲话

检测器物成分是科研人员收到样品后研究的第一步。通过对分析后大数据的整理,可以了解各类青铜器物的材料特点,并利用这些数据进行修旧如旧的工艺修复。

检测文物表面颜料和残留物成分

太会整活儿,这些“黑科技”让“沉默”的文物“开口”讲话

除了成分检测,考古人员还要对器物上的锈蚀物、锈蚀机理等进行检测分析,一些细微的胶结物、有机残留物,还有颜料等也都要一一进行分析和检测。三星堆的器物颜料都有哪些?在另一间实验室里,科研人员展示了现场分析结果。

太会整活儿,这些“黑科技”让“沉默”的文物“开口”讲话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馆员 肖庆:这件样品是从8号坑的虎头龙身像上取下来的样品。这件器物的特别之处就是在它的底座上,有很多红颜色类似颜料样的东西。现在要做的就是来确定这个红色的颜料到底是什么物质。

总台央视记者 张春玲:我看上面有蓝色,还有红色,这些都是颜料吗?

太会整活儿,这些“黑科技”让“沉默”的文物“开口”讲话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馆员 肖庆:不是,只有红色的是颜料,蓝色应该是铜器本身锈蚀物。通过这台仪器能很快发现,红色颜料确实是朱砂。我们现在发现的主要有两种颜色,一种是红色、一种是黑色。红色的主要以朱砂为主,在象牙的彩绘缝隙里有一些红色,它是三氧化二铁。还有一些人头像的眉毛、嘴角这些地方可能会有一些黑色,黑色主要是以炭黑为主。

一粒3000年前古蜀稻米的奇幻之旅

先进的仪器设备、科学的研究方法,让“沉默”的文物也能“开口”讲话。2022年,在三星堆的发掘中,跨越3000年的植物种子携带着古蜀人的饮食密码被科技“唤醒”。

又黑又瘪 那是“我”被碳化了

太会整活儿,这些“黑科技”让“沉默”的文物“开口”讲话

太会整活儿,这些“黑科技”让“沉默”的文物“开口”讲话

大家好,我是一粒有着3000岁的水稻种子。可能你会好奇,我为什么又黑又瘪,这是因为在祭祀过程中被碳化了。考古人员说,只有被火历练成这个状态的植物才能“沉睡”千年,我在三星堆考古遗址发掘现场被发现。

“我”被水洗分离 拍照定妆啦

太会整活儿,这些“黑科技”让“沉默”的文物“开口”讲话

太会整活儿,这些“黑科技”让“沉默”的文物“开口”讲话

为了寻找我,科研人员首先要浮选泥土,把混合的土壤碳层通过水洗分离,然后在显微镜下面一颗一颗地挑选,将种子提取出来,再按水稻、粟、黍等分门别类。最后,在超景深显微镜下面拍照,即时生成三维模型,方便量身材和更清晰地观察。你看,同3000年后的稻米比起来,我们并没有什么不同。

“我”有自己的“身份信息”

太会整活儿,这些“黑科技”让“沉默”的文物“开口”讲话

他们还给我进行了编号,以便更好对我进行储存和研究。每颗碳化种子都有自己的“身份信息”。科研人员还会挑选一些种子做碳-14测年、碳化种子稳定同位素分析,以精准掌握碳化植物的分布和遗存年代。

除了“我” 古蜀人还吃粟黍和紫苏

太会整活儿,这些“黑科技”让“沉默”的文物“开口”讲话

科研人员介绍,目前还发现了两种小米黍和粟,还有现代人常吃的一种蔬菜也是香料紫苏。这次发现,进一步确认了古蜀国的“口粮”以大米为主。可以想象,随着更多的数据发现,关于古蜀人的饮食奥秘将会被一一揭开。

数字技术来帮忙 文物修复效率高

专家介绍,目前,三星堆遗址已经发掘的面积只占到整个遗址区的2‰。发掘并研究好中华文明的巨大宝藏仅依靠人力很难实现,文物专家同数字技术团队一起探索出更多智能化的新手段,在破碎文物拼接、复杂器型样品制作上大显身手。

“跨坑组合” 3D打印完整顶尊骑兽人像

太会整活儿,这些“黑科技”让“沉默”的文物“开口”讲话

总台央视记者 张春玲:很多考古发掘出来的文物是破碎甚至变形非常严重。顶尊铜人像、大神兽它们分别来自于3号坑和8号坑,“跨坑组合”成一个完整的顶尊骑兽人像。通过最新的数字文物修复技术和3D打印技术,最终一个完整组合的器型呈现在了观众面前。

计算机帮助文物专家快速拼接破碎文物

太会整活儿,这些“黑科技”让“沉默”的文物“开口”讲话

太会整活儿,这些“黑科技”让“沉默”的文物“开口”讲话

如何让三星堆发掘出的这些精美文物与观众快速见面,在保留原有出土器物形态不变的基础上,又能呈现出它最初的整体面貌?文物专家最后决定,用3D的方式对文物的形态进行数字复原。碎片、变形、裂缝这些文物的病害,可以通过计算机扫描进行数据比对,并快速确认和整理,呈现在文物专家面前。在文物修复专家的指导下,计算机可以演算出诸多可能性,帮助专家快速找到决策依据。这是一种利用新科技的全新展陈方式,也是用数字技术认识文物的一种探索。

太会整活儿,这些“黑科技”让“沉默”的文物“开口”讲话

太会整活儿,这些“黑科技”让“沉默”的文物“开口”讲话

团队介绍,数字修复技术的成熟需要经过不断学习与训练。随着数据的增多和案例的扩充,有望可以快速提升文物修复能力。同时,数字技术也可以辅助专家在模拟文物修复后的应力测试、绘制专业的考古线绘图等方面大大提升考古技术能力。

跨学科交叉融合 文物研究保护新纪元

现在的考古早已不是我们印象中仅靠一把铲子和皮尺挖一挖、量一量的时代了,而是有更多先进的仪器设备和研究方法参与其中。文物研究逐渐引入了多个学科、多种技术手段,成为了顶尖科技综合实力展示的平台。

碳十四年代测定 三星堆文物为商代晚期

太会整活儿,这些“黑科技”让“沉默”的文物“开口”讲话

“黑科技”一:年代测定。上世纪八十年代,三星堆1、2号坑发掘时,受到当时技术条件的限制,三星堆的出土年代一直没有明确的时间判定,2020年启动的祭祀坑的系统发掘解答了这个谜题。在发掘中,考古人员在显微镜下将竹炭屑挑选出来,对挑选出来的竹炭屑按照实验室流程进行前处理,一系列操作后,在北京大学加速器质谱仪上完成了碳十四年代数据测量,最终揭晓三星堆文物的年代属距今3000年左右的商代晚期。

天、空、地协同感知系统 获取更清晰三维信息

太会整活儿,这些“黑科技”让“沉默”的文物“开口”讲话

太会整活儿,这些“黑科技”让“沉默”的文物“开口”讲话

“黑科技”二:感知监测。由卫星、无人机和地面监测感知仪器组成的天、空、地协同感知系统,为大型野外考古遗址提供了全方位、多尺度的智能监测。这是我国第一颗服务于文物领域的小卫星“立方星”,不仅可以采集可见光光谱,还采集覆盖红外线到紫外线的跨电磁波谱信息。空的主角则是无人机,巡航速度每小时可达几十公里,对遗址进行低空近景监测,可以获取更为清晰精细的三维状态、特征等信息。目前,天、地、空系统主要应用在监控旷野中无人看管的大遗址。

智能装置 减小环境因素对文物的损害

太会整活儿,这些“黑科技”让“沉默”的文物“开口”讲话

太会整活儿,这些“黑科技”让“沉默”的文物“开口”讲话

“黑科技”三:环境控制。智能移动式电子束辐照灭菌装置,已经应用在莫高窟壁画的远程动态扫描与辐照灭菌工作中,并且不会对文物本身的色彩造成损害。在文物库房、展厅、修复室等博物馆小环境中,通过低氧库房、空气雾化机器人等技术手段,也可以精准灭活空气中的病毒菌,减缓外界环境温湿度、污染气体、灰尘颗粒物以及有害生物对文物造成的累积性损害。存放文物的展柜也能量身定制,温湿度恒定可控,甚至光源还可以随观众视线在器物身上浮动,凸显文物细节。

数字技术 让观众超时空与文物互动

太会整活儿,这些“黑科技”让“沉默”的文物“开口”讲话

太会整活儿,这些“黑科技”让“沉默”的文物“开口”讲话

“黑科技”四:数字呈现。佩戴上VR设备,观众可以身临其境“走进”并未常规开放的莫高窟第285洞窟,360°自由探索洞窟细节,还可以打破时空束缚,穿越到1400多年前的壁画世界,了解壁画背后的历史故事和文化内涵,感受现实中都无法体验的“开灯”游览模式。通过三维建模技术、物理渲染和全局动态光照、VR虚拟现实场景等数字技术的综合应用,全球首个超时空参与式博物馆数字藏经洞,为我们展示了未来文物展览和互动的生动场景。让历史和文化穿越千年、触手可及。

考古遇上科技 探寻历史足迹探源中华文明

太会整活儿,这些“黑科技”让“沉默”的文物“开口”讲话

温故而知新,文物的身上蕴藏着历史的信息、文明的印记。当考古遇上科技,我们在古代的遗存中找到有关陶瓷、冶金、环境、农业、生物的更多“密码”。科技不仅可以帮助人类认识现在、探寻未来,也让我们更好地了解自己的过去。科技让我们更清晰地看到历史的足迹,触摸到古老的中华文明。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0-21 21:45:05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三星堆考古一线挑大梁的年轻人(青春派)
三星堆博物馆新馆的戴金面罩青铜人头像。新华社记者 刘 坤摄人民日报 7月26日,三星堆博物馆新馆开馆。神秘的黄金面具、外形奇特的龟背形网格状器、造型繁复的青铜鸟足神像……不久前还
2023-09-03 18:18:00
新文物、新成果、新手段——探访三星堆博物馆新馆
...土文物、最新研究成果、最新科技手段……7月27日,三星堆博物馆新馆在四川广汉市试运行。置身于此,观众们能够充分领略古蜀文明之光的辉煌灿烂、中华文明长河的深厚积淀。最新展示:近
2023-07-27 22:21:00
...遥感与地球物理考古探测系列关键技术,到应用在殷墟、三星堆等重点考古遗址的金属溯源研究方法体系的建立……如今,科技已贯穿于文物工作的各个环节,成为文物“活”起来的重要支撑。6月
2024-06-12 02:17:00
□沈苑 文/图“三星堆遗址考古成果在世界上是叫得响的,展现了四千多年前的文明成果,为中华文明多元一体、古蜀文明与中原文明相互影响等提供了更为有力的考古实证。”今年7月,三星堆遗址
2023-11-14 03:53:00
三星堆300余件文物亮相新馆
三星堆博物馆新馆日前开启试运行。2019年以来,三星堆“再醒惊天下”,新出土象牙、青铜器、金器、玉器等各类文物17000余件。为更好展示出土文物,三星堆博物馆新馆于2022年3月
2023-08-01 16:43:00
香港故宫“凝视三星堆”!120件文物55件为近年最新出土
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全新特别展览“凝视三星堆──四川考古新发现”于9月27日至 2024 年 1 月 8 日于博物馆展厅8开放。©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香港故宫文
2023-09-27 17:14:00
神秘的三星堆考古工作为何突然停止挖掘?考古人员:你看挖出了啥
...们追寻历史、传承文化最直接的方式。而在考古历史上,三星堆遗址无疑是最伟大的发现之一,那里发掘的文明填补了许多历史的空白,其中发现的青铜器和黄金制品至今都受到世界的瞩目。从上世
2025-02-24 22:07:00
鉴往知来|三星堆:一醒名动天下,再续文明华章
...新华社讯 26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四川省德阳市考察了三星堆博物馆,了解历史文化遗址发掘研究、文物保护修复等情况。明月皎皎,星汉迢迢。四川广汉三星堆镇北,古老的马牧河蜿蜒流淌
2023-07-27 22:28:00
四川出土的三星堆遗址,惊现多件诡异文物,神秘面具为何至今无解
...然存在着现代文明难以解释的高度文明。像四川地区的“三星堆墓”,一经面世就引发轰动,出土的诡异面具无一都在提醒着后人:宇宙浩渺、天道循环。一、古墓脸影、惊为天人1925年开始,
2024-05-29 10:54:00
更多关于科技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