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中国中医药报
教师、医者、岐黄学者,年过花甲的刘红宁有很多身份。在江西中医药大学连续工作41年,今年9月,他不仅带队入选第三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还荣获2023年全国教书育人楷模称号。
“忝列其中,特别忐忑。”刘红宁认为,自己只是做了教师应该做的事。
1981年,刘红宁从江西中医学院(现江西中医药大学)毕业留校。“我特别喜欢教育,我就觉得我应该在这所学校里,这里让我有更大的人生价值。”这些年,刘红宁有很多次调离的机会,但他始终觉得最适合自己的职业是老师。
“我喜欢和学生交流,特别是在帮助学生的时候,有种莫名的成就感。”工作之初,刘红宁便认识了全校很多学生。他不仅能叫出他们的名字,还能摸清学生的性格。同时,刘红宁还以解决教育中的难题为乐。这些年,刘红宁获得4次国家级教学成果奖、7次省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涉及人才培养模式、基础素质教育、创新创业教育、中医临床看病能力提升等方面。
开设宽进严出的“双惟”实验班
在江西中医药大学,有这样一群学生,每天早上6点准时起床、跑步、晨读,无论冬夏,风雨无阻……他们都来自“双惟”实践班。
“双惟”实践班是刘红宁经过20多年的思考探索于2006年创办的。与许多大学创办的精英班不同,“双惟”实践班不设门槛,不以起点高低划分学生,关注的不是少数优秀学生,而是面向所有学生,允许大家自由加入,但宽进严出。2014年该成果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实现了江西省高等教育该奖项零的突破。
“最初也想仿照有的大学,选高考分数高的学生单独组成一个精英班,开小灶提供特殊资源。”筹备过程中,刘红宁注意到,学校费了很大劲培养的优秀学生,毕业后的表现不一定很优秀。相反,有些在学校表现一般的学生,后来很成功。
随即,他花两年时间,对我国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系统分析,并对学校毕业的优秀校友进行追踪,总结出毕业后在各自领域表现优秀的校友都具有4个最基本的素质:意志力、专业技能、思想素质和思维能力。
刘红宁想通过抓好这4个素质,点燃学生内心渴望成才的火种,让学生真正实现由“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
虽不设门槛,但准入宽松的“双惟”实践班却有着异常严格的淘汰机制:晨跑、晨读、晨播报及周末活动,累计3次迟到或早退,或者日常活动有一次无故缺席,即被淘汰。
每年有1500多名大一新生报名,4年下来坚持到最后的不过一两百人,这项没有太多外在显示度的改革,指向的是学生的终身发展。
10多年来,刘红宁坚持定期深入“双惟”实践班学生晨跑现场,看望学生,给他们鼓劲。每年“双惟”实践班的开班典礼、激励仪式、青年发展论坛和“双惟学子”证书授予仪式,他都风雨无阻地出现在现场,还常利用休息时间,深入学生当中,耐心听取学生的建议和意见,解决学生的困惑和难题。刘红宁也被学生们亲切地唤作“刘叔”“刘大大”。
“做一名合格‘大先生’需要一辈子修炼”
平日里,刘红宁经常会因为某位毕业生的优异表现而收到用人单位的感谢。
一次,某知名企业老总特意来学校作了一个讲座,主题是“在我们企业的江中学子们”。原来该企业在日常工作中发现有一个群体很优秀,细究才发现他们都毕业于江西中医药大学。“我就想来亲眼看看你们是怎么培养人的。”听到这句话,刘红宁颇受感动。
当然,除了教学,刘红宁做科研也是一把好手。曾几何时,中药固体制剂制造质量低、产能低、能耗高。刘红宁带领团队用了十几年时间,开展了中药片剂制造技术体系研究,创制了系列中药新型制药装备,成功替代了进口设备,填补了国内空白。团队的项目成果已成功应用于全国20个省市265家企业,3个主要产品累计销售额达109.24亿元。
管理、教学、科研,每样工作刘红宁都没落下。现如今,刘红宁依旧在学校忙碌着,他想影响更多教师,为学生成长创造更好的环境。
“做一名‘四有’好老师、合格‘大先生’不容易,需要一辈子学习、修炼。”刘红宁认为,要培养学生的奉献精神,首先教师自己要奉献。“双惟”实践班所有的指导教师都是利用业余时间指导学生,没有多拿任何报酬,学生们心里非常清楚这一点。也正因为这样,学生在奉献的时候才无怨无悔。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9-11 12:45:05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