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周末宜读书|心有光明,强商可翦——读《翦商》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8-26 09:56:00 来源:新华报业网

最近,电影《封神第一部:朝歌风云》大热,票房至今已突破22亿元。片中,制作华美的殷商服饰,制作精良的斧钺、战车等道具,引发人们对商周历史的兴趣。借着看完电影意犹未尽的兴致,我阅读了史学专著《翦商》。

翦商的“翦”,通剪刀的“剪”,意为“剿灭”,出自《诗·鲁颂·閟宫》。《翦商》讲述了周朝王室如何以弱克强、联合诸侯,一步步灭掉商王朝,完成朝代更迭的。

周末宜读书|心有光明,强商可翦——读《翦商》

“武王克商”是中国人耳熟能详的故事,从不断翻拍的电视剧《封神榜》,到“90后”的童年回忆《哪吒传奇》,再到最近的电影《封神第一部》,都以这个故事为蓝本。故事中,人物是黑白分明的,纣王暴虐荒淫,苏妲己心狠手辣,周文王宽厚儒雅,周武王刚勇正义。由此,“翦商”也被简化为善良战胜邪恶的人格胜利。

但事实上,《翦商》的作者李硕认为,并非因为纣王个性嗜血,周才要灭商,而是商的“人祭”宗教,引发了周和其他诸侯国的强烈不满,商才一步步走向灭亡。书中,李硕用冰冷、理性的文字,透过一个个考古现场,还原出商朝阴森可怖的“人祭”场景——商人用杀戮战俘和异族的方式给神明、祖先献祭,祈求他们保佑的同时,也在不断强化着商人内部的族群认同。“人祭”在今人看来,多么不可思议,而在当时,竟是商朝维系统治的主要方式。

在李硕看来,“翦商”的意义,不止于朝代更迭,而是华夏文明的新生。书中这样写道:“周灭商后,以杀戮和人祭为特色的华夏旧文明戛然而止……周公消灭了旧华夏文明及其相关记忆,打破了族群血缘壁垒,让尘世生活远离宗教和鬼神世界,不再把人类族群的差异看作神创的贵贱之别。这是华夏文明最彻底的一次自我否定与重生。”

商周之变后,周公建立了新的政治-道德体系,它围绕人的德行展开——君主爱民、仁厚、勤政,以此获得百姓的支持信赖;百姓遵守秩序、崇尚道德、相互体恤,以此构建充满温情的和美社会。这套无比接近后来儒家学说的价值观,被李硕称为“华夏世界的标准叙事”,而此前商朝暴虐血腥的政治记忆,则慢慢被湮没在历史的烟尘中。

周末宜读书|心有光明,强商可翦——读《翦商》

商周之变的过程,也是中华民族性格被大大丰富的过程。在李硕的研究中,周文化和商文化差异很大,“商人直率冲动,思维灵活跳跃,有强者的自信和麻木;周人则隐忍含蓄,对外界更加关注和警觉,总担心尚未出现的危机和忧患”。商周更迭后,周人性格中“谨慎、谦恭、重集体、富于忧患意识”成就了“中华民族的样板品格”,而商人性格中的“自信”和“创造力”也被很好地保留下来。我们不妨想想今天的自己,是不是既像周人,又像商人?

商朝距今已有3000多年,保存文献极少,很多历史线索只能通过考古遗址去推测和还原。但一个优秀的历史作家,不仅有科学家的缜密严谨,也有文学家的想象力创造力。

在考古资料的基础上,书中描摹出许多生动的古人生活画面,比如:“黄河水漫流在绿色大平原上,淤积出一片片沙洲,芦苇荡宛若迷宫……偶尔有人驾木筏驶入芦荡,设下捕鱼笼,用骨头磨制的鱼钩钓起鲶鱼和鲤鱼……”“一大群穿着土黄或暗红色麻布短衣的外来者,从南方缓缓走近,驱赶着褐色的水牛群,甚至还有几头高大的亚洲象……有些牛驮载着包裹,有些拖曳着吱呀作响的双轮车……”这些舒缓、灵动的文字,穿插于理智、客观的考古学分析中,足以带给读者耳目一新的阅读体验。

周末宜读书|心有光明,强商可翦——读《翦商》

全书最打动我的,是周文王姬昌在狱中励精图治的内容。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写道:“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足见,周文王被纣王囚禁七年,最终反败为胜的故事,是中国历史上“苦难辉煌”的标志性事件。一国之君,囚禁羑里,名声扫地,儿子伯邑考前来赎父被无辜杀害……很难想象,周文王承载了多少苦痛辛酸。

书中,李硕提出创见——周文王在狱中推演出的《易经》,很可能是他牢狱生涯的日记,其中记录了对“翦商”大业的思考,也记载了他目睹伯邑考被纣王陷害等种种狱中见闻。在推演《易经》的过程中,周文王逐渐意识到,世间万事万物都充满变化,即“易”。即便以弱周胜强商这种看似不可能的事,也可以通过周密准备和把握时机来达成。正是依靠这样朴素的信念,周文王挺过了艰难岁月,协助儿子姬发推翻了商朝统治。

回到本书的作者李硕。今年3月15日,这位青年历史学家发文称,自己身患绝症,“即将告别这个世界”。好在,他5月底接受的手术很成功。据李硕的朋友讲,李硕“健康状况稍有好转,又开始盘算起了下一步的行走和写作计划”,似乎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也许,李硕天生有这样的良好心态。也许,他在写作《翦商》的过程中,真正走进了周文王的内心世界,意识到所有困厄都是暂时的,希望就在前方。不管怎样,我们还是祝福他早日康复,继续他“一直写到唐代”的著史计划。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金亦炜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8-26 11: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商周时期,鬼方部族为何会被周朝毁国灭迹
...朝出现了一位名为姬昌的君主,他就是后世鼎鼎有名的周文王。因不满商王的统治,周文王便开始着手计划武力推翻商朝统治之事。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周文王的所作所为很快就传到了商纣王的耳
2024-04-10 20:38:00
商周之战:周武王如何以弱胜强,终结纣王统治
...血流漂杵”的记载。这样的行为在后人看来当然并不是很光明正大的事情,也无法忍耐!所以孟子才会在自己的文章里替周武王洗白:“尽信书不如无书。仁者无敌于天下,以至仁伐不仁,如何其血
2023-10-22 07:19:00
商朝为何宁可亡国也要打东夷
...处死了季历。随后,季历之子姬昌继位,这就是后来的周文王。据陕西周原考古出土的周人1号卜甲记载,周文王曾向先祖盟誓,要走商汤正道(即取商而代之)。果然,《竹书记年》中记载了“帝
2023-01-02 11:33:00
...国竹简,晋人整理出一本古书——《竹书纪年》,关于周文王、周武王的年龄信息,有两条记载非常关键。1,《竹书纪年》记载:文丁(纣王祖父)十一年“王杀季历(文王之父)”,季历死后,
2024-06-28 11:34:00
...也无人理睬。于是他只好又进入周国,最后在钓鱼时被周文王相中,成就一段君臣相遇的佳话。不过当时也流传另外一些说法。有说吕尚是在菜场卖牛肉时被文王物色到的;也有说吕尚出身可能没有
2024-05-18 12:09:00
周公旦废止“人祭”制定“周礼”,是华夏文明的新生
...“人牲”古公亶(dǎn)父(古公,姓姬,名亶父),是周文王的祖父,率周人投靠强大的东方商王朝,迁移到了周原(今宝鸡一带)造田营舍、建邑筑城,担负起替商朝捕获祭祀用“人牲”的职
2023-07-16 14:54:00
商纣王不祭祖,为何会成为武王伐纣理由?
...为周人制作无疑,而符合上述身份的人物也只有一位:周文王。因为北京大学历史系曾对甲骨上方的宗庙建筑木柱碳屑进行碳14测定,得出凤雏甲组建筑年代“早不过文王,晚不过康王”的推断。
2023-01-03 12:09:00
夏商周为何被称为上古时代?
...城倾国,都是王朝终结的诱因;商王成汤被夏桀囚禁,周文王也被成汤的后人囚禁;三代的开山君王,至今都还声隆名重,三个末世之君,也仍遐迩着闻……还有,王族的始祖都异于常人而生。禹感
2022-12-18 21:12:00
纣王帝辛是英雄还是暴君?历史的迷思与真相
...淫无道,请参考史书,纣王有三子。而被吹捧为圣贤的周文王记载有百子,实际可考的也有17子。要考虑到当时的医疗卫生条件,女人生孩子就是走一次鬼门关。剩下的请自行脑补。纣王的下场其
2023-09-19 06:51: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抗战回忆之二:情系“绍隆”——难忘的1939—1942 “慈幼院的难童生活”
编者按: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97岁的华中师范大学教授、著名农村问题专家张厚安专门撰写文章
2025-09-16 11:04:00
抗战回忆之一:一个“难童”的回忆 ——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永远的伤痛
编者按: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97岁的华中师范大学教授、著名农村问题专家张厚安专门撰写文章
2025-09-16 11:04:00
□金陵晚报/紫金山新闻记者王峰“打卡南京其实是阅读《世说新语》的一种读法,反过来也可以说,阅读《世说新语》是打卡南京的一种打法……”9月14日
2025-09-16 15:57:00
孟府对联实地采撷
鲁网9月16日讯近日,记者跟随“跟着楹联游济宁”采访活动走进孟府了解到,孟府作为孟子嫡系后裔的宅邸,其春联习俗既传承了中国传统年俗文化
2025-09-16 16:08:00
孔府对联实地采撷
鲁网9月16日讯近日,记者跟随“跟着楹联游济宁”采访活动走进孔府了解到,孔府作为孔子嫡长孙的府邸,其楹联不仅是建筑装饰的重要组成部分
2025-09-16 16:11:00
五马祠街对联实地采撷
鲁网9月16日讯近日,记者跟随“跟着楹联游济宁”采访活动走进五马祠街了解到,五马祠街因明代孔尚经的家祠“五马祠”而得名
2025-09-16 16:17:00
这么近,那么美,周末到河北。秋上太行,登临揽胜!平生快意,逸兴遄飞!蒙曼邀您上太行!
2025-09-16 21:12:00
长白时评评论员 殷建光人类社会本应向着文明不断迈进,然而二战却将人类拖回野蛮的深渊。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的所作所为,便是这段黑暗历史中最典型的例证
2025-09-15 11:21:00
座落在湖北襄阳的“长渠”(又名“白起渠”“百里长渠”),始于战国,兴于唐宋,沿用至今2300余年。2018年,入选第五批世界灌溉遗产
2025-09-15 17:44:00
今天上午,湖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新闻发布会正式官宣:第二届楚文化节将于9月20日在荆州开幕。千年古城,立刻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
2025-09-15 22:57:00
“鬻子救国”写大义:一个广东籍南洋小贩捐输抗战的家族记忆
几十年过去了,九旬老人郑社心还记得父亲说过的话:国家国家,没有国,哪有家?他的父亲郑潮炯,原本是到东南亚打拼的普通广东人
2025-09-15 20:11:00
弘扬三大精神 奋力建成支点丨云岭之战:红四方面军浴血奋战杀出重围
十堰广电讯(全媒体记者 陈熠林 喻波)鄂陕交界的云岭山脉,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1932年11月11日,实行战略转移的红四方面军到达上津镇云岭一带
2025-09-15 21:05:00
晋祠水系丰富,饮马泉虽算不上其中的佼佼者,却也是一眼常年不涸的井。这样的井在晋祠并不少见。此井得名“饮马泉”,源于相传有三位帝王曾在此饮马
2025-09-15 18:34:00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孙敬清青山埋忠骨,山河祭英魂。连日来,位于六合区的桂子山烈士陵园迎来一批批参观瞻仰的市民游客
2025-09-14 09:56:00
三面“杨靖宇支队”战旗已经抵达新民大街,途径新民大街126号,这里是伪满洲国国务院旧址,新中国成立后,原建筑被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接收
2025-09-14 10: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