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社会

济宁历史文化的守望者——专访地方文史专家刘广新

类别:社会 发布时间:2025-05-23 11:54:00 来源:鲁网

鲁网5月23日讯(记者 谢学刚 宋志刚)在济宁这座运河古城的文化长廊里,有一位年逾古稀的老人,民盟济宁的前辈,用半个多世纪的坚守,编织着城市记忆的经纬。刘广新,这位济宁地方文史研究的"活字典",以惊人的毅力挖掘、整理、传承着济宁两千多年的历史文脉。从林则徐在济宁的166天到康有为访济的珍贵细节,从运河总督衙门的兴衰到栗毓美治水的感人故事,他用学者的严谨与赤子的热忱,守护着这座城市的集体记忆。

济宁历史文化的守望者——专访地方文史专家刘广新

三十四字到九千言的跨越:林则徐研究的拓荒之路

1990年的一个冬日,时任原民盟济宁市中区委员会副主委、济宁市中区政协委员的刘广新在档案馆泛黄的《济宁州志》中,偶然发现了关于林则徐的34字记载。这段简略的文字像一束光,照亮了他的研究之路。"真正提及林则徐在济宁作为的不过十几个字",但这短短记载却让他看到了填补历史空白的可能。

为此,刘广新开始了长达八个月的考证之旅。他辗转于北京、南京等地档案馆,从林则徐上奏道光皇帝的49件奏折中寻找蛛丝马迹。这些公文性质的奏折主要涉及河道工程设计、造价等事务性内容,刘广新却从中梳理出了林则徐在济宁166天的完整轨迹。从工程督导到官吏考核,从灾情处置到文化交往,34字的记载最终扩展为9000余字的详实研究。已故运河专家孙和东评价此文"没有半点虚假,都是干货",为了引起政府部门的重视,刘老奔走呼吁,在古运河畔的秀水城商业街区立了一座有关林则徐在济宁的石碑,让更多的人去了解那段被尘封的历史,而这份研究也成为即将建设林则徐纪念展陈的基础。

"不嚼别人馍"的治学信条:在历史缝隙中发现新知

"写作不写人写过的",这句来自济宁学院张九韶教授的箴言,成为刘广新恪守一生的学术准则。在济宁文史领域,他始终保持着"探佚者"的姿态——别人写过的盘龙柱、玉堂酱园他不重复,别人讲过的孙氏家族史他不赘述,而是将目光投向那些未被书写的角落。

这种治学态度结出了丰硕成果:他考证出康有为1916年访济宁的细节,包括其在育华舞台演讲、在曲阜尼山脚下题写“古昌平乡”、计划赴嘉祥武氏祠未果等珍贵史实;他通过走访数十位老人,挖掘出天津籍著名作家冯骥才先生外祖父戈子良的事迹,甚至帮助这位著名作家找到了其母亲在济宁的家族根脉;他从民间口述材料中整理还原了1948年国民党军队火烧济宁城六里长街的历史真相,这段主城区运河北岸百年历史遗存的惨痛记忆,为城市留下了永不磨灭的见证。

济宁历史文化的守望者——专访地方文史专家刘广新

十八年政协生涯:从书斋到社会的文化担当

作为一名民盟基层组织的负责人,刘广新多年来尽职尽责带领支部全体盟员坚持理论学习并深入领会各项方针政策。到企业、学校、社区及外地考察,并按时提交考察报告。每逢换届他组织支部委员会严把政治关,统一思想,提高觉悟,顺利完成上级交给任务,促进了原民盟济宁市中区支部的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多次受到上级部门表彰。

1990年2007年,作为民盟济宁市中区委员会副主委刘广新连续担任多届济宁市中区政协委员、三届济宁市政协委员,提交提案220余件,成为名副其实的"提案大王"。这些提案绝非纸上谈兵,而是凝结着他对城市文化建设的深刻思考。他关于恢复运河总督衙门的提案历经多年推动,最终促成2024年河道总督署遗址公园开放;他建议设立林则徐纪念标识,如今游客在秀水城就能了解这位民族英雄与济宁的渊源,现阶段他正会同相关专家正积极参与筹备策划济宁市林则徐纪念馆建馆工作。

特别令人动容的是他对清代东河河道总督栗毓美的发掘与推广。这位累死在治黄工地上的清官,从道光十五年五月任东河河道总督起的五年间,他严饬道厅、崇尚节俭、屏除浮华、辛勤其事,生前"家仅祖茔坟地四十亩",死后被百姓奉为"河神"。刘广新不仅多次在读书会、校园讲座上讲述其事迹,还专程赴山西浑源参加栗毓美研讨会,让这位济宁历史上的治水能臣重回公众视野。

济宁历史文化的守望者——专访地方文史专家刘广新

与运河血脉相连:七代运河守望者的文化自觉

"我家在大闸口河北街住了七代人,亲眼目睹老运河的兴衰。"刘广新的这句话道出了他与这座城市血脉相连的关系。从童年听父亲讲述康有为访济的往事,到如今年过七旬仍活跃在讲台;从在济宁学院两小时脱稿讲授地方史,到疫情期间通过视频坚持学术交流,他用一生践行着文化传承的使命。

前些年在眼晴几近失明的艰难岁月里,这位倔强的老人转而练习书法,"字写得有茶碗口大",却从未停止思考与记录。如今作为济宁市河道总督署展示馆名誉馆长,他依然每周数次到馆指导布展,将280余位河道总督的资料系统整理,为济宁大运河的历史添砖加瓦。

站在济宁博物馆的汉代画像石前,刘广新常说:"看到这些文物,就知道我们的根在哪里。"这位文化守夜人用半个世纪的坚守证明:历史不是冰冷的过去,而是照亮未来的明灯。在他的故事里,我们读出了一座城市对自身记忆的珍视,更看到了一位学者"为往圣继绝学"的文化担当。

济宁历史文化的守望者——专访地方文史专家刘广新

济宁历史文化的守望者——专访地方文史专家刘广新

责任编辑:王利平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5-23 14: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乐讲者”——文化旅游的守望者
...发展烟台旅游事业的中坚力量,更是传播烟台优秀文化的守望者,“传播家乡文化,讲好烟台故事”是“乐讲者”团队不变的初心和执着的坚守。潜精研思,突破求新近几年,随着国风国潮类节目的
2024-05-20 14:56:00
“人和镇”为何能“出圈”
...红红火火的抖音“人和镇那人那事”剧组和“留下乡愁”守望者小屋,都是他首先提出、积极运作并组织活动的。不仅如此,伫立村口的大型展牌“火锅鸡发源地人和镇”“运河人家 和孝小镇”,
2023-11-24 10:25:00
与辉同行!跟着董宇辉游济宁
...今天,让我们与辉同行,一同走进济宁,感受这里深厚的历史文化以及独特的地方风情魅力吧!济宁文脉承古韵 文澜浩浩继遗风济宁是人文始祖轩辕黄帝,孔、孟、颜、曾、子思五大圣人故
2024-11-28 14:29:00
写在叶子《中国书画收藏史》新书出版之际杭州日报讯 在中华文明的星河中,书画艺术是最璀璨的星座之一。当我们驻足凝视王羲之的飘逸、范宽的雄浑、八大的孤傲,可曾想过:这些穿越千年的艺术
2025-08-03 07:15:00
济宁举办长篇纪实文学作品《大湖西》创作恳谈会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汪泷12月29日,济宁市举办了长篇纪实文学《大湖西》创作恳谈会。济宁市政协副主席、党组成员展鑫出席会议并讲话。济宁市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吴洪福主持恳
2024-12-31 14:42:00
名家新作 | 顾久:深切之爱,铸就大作 —— 评《贵州侗族当代文学史》
...敬意。吴大华教授热情赞许他是“一个坚定的地域文化的守望者”。我认为贵州文化的研究有两翼:有着专业素养的学者型精英文化研究,和扎根于脚下土地的乡土文化研究。前一种研究非常重要,
2024-05-29 00:01:00
...今后,我们会讲好龟兹文化故事,传承和弘扬这份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来到克孜尔石窟,王蒙缓步穿行于幽暗的洞窟内,他的目光始终追随着那些穿越千年的笔触——飞天的衣袂在石壁上翻卷如
2025-05-27 09:59:00
长篇文史传记《大湖西》改稿会在鱼台县举行
...湖西》作品的宣传和影响,共同挖掘湖西革命老区的红色历史文化,打造更多的文旅热点。会后,与会专家、学者一同参观了鱼台县周堂地道战遗址展览馆,进一步感受湖西地区革命精神,缅怀革命
2024-12-06 11:52:00
山东省济宁卫生学校举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教育讲座
大众网记者 王爽爱 济宁报道1月3日下午,山东省济宁卫生学校在图文信息楼408多功能厅举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教育讲座,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讲座现场讲座现场 本
2025-01-07 15:08:00
更多关于社会的资讯:
“清风满家园” 兄弟公益书法课堂走进青岛瑶海路社区 笔墨传情润邻里
鲁网8月9日讯8月8日,青岛市崂山区中韩街道瑶海路社区内墨香四溢,一场主题为“清风满家园”的文化公益活动在此温馨上演。兄弟公益特邀书法老师走进社区
2025-08-09 17:03:00
青岛小港社区助学活动传递大爱:多方携手为困境学子筑梦
鲁网8月9日讯8月8日上午,青岛小港社区的活动中心里暖意融融。阳光透过玻璃窗斜斜地洒进来,为这场特殊的捐助活动镀上了一层温暖的光晕
2025-08-09 16:30:00
王建斌——暴雨中的平度“逆行者”
鲁网8月9日讯(记者 潘亚妮 实习记者 刘悦)近日,北京密云区、怀柔区、平谷区等地遭遇特大暴雨侵袭,狂风暴雨如猛兽般肆虐
2025-08-09 16:30:00
【博学游记】博物馆“漫游”课 聆听青岛天工龙泉青瓷博物馆的瓷语新声
鲁网8月9日讯8月7日,由崂山区文化和旅游局主办、崂山区社会工作和志愿服务联合会承办的“博学游记”活动,走进了青岛天工龙泉青瓷博物馆
2025-08-09 16:30:00
@淄博经营者,全国消协智慧315平台入驻操作流程请查收→
经营者是保护消费者权益的第一责任人,经营者与消费者协商和解是《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的解决消费纠纷的第一种途径,也是最经济
2025-08-09 16:19:00
“政”解丨设30亿产业基金!河南要给人工智能建“社区”
大河网讯 在京港澳高速公路试点路段,“数字化治堵”成效显著,拥堵总时长下降40%;许昌市东城高级中学的“星火班”里,学生通过平板参与“抢答”
2025-08-09 12:53:00
“开了两天一夜的车来到这里,真的把病治好了,这一切都值了!”日前,来自长春的腱鞘炎患者张先生(化名)看着自己恢复正常的手腕
2025-08-09 07:07:00
近日,“77岁老人一次拔牙12颗种6颗后身亡”的事件引发广泛热议。据悉,该老人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且植入了5个心脏支架
2025-08-09 07:07:00
2025高考录取刚结束,暑假过半,动作快的高校,马上就要开学了。本周日(8月10日),西湖大学本科新生报到。新生接受“始业教育”
2025-08-09 07:38:00
潜入建德某医院弱电井,安装VOIP设备…… 3名嫌疑人被杭州警方抓获昨天,杭州警方公布多起电信网络诈骗典型案例。今年5月28日
2025-08-09 07:38:00
高玲英:和380人一起用爱心照亮高原孩子成长
高玲英的手机相册里,满是丹巴希望小学和直亥希望小学孩子们的照片,这些照片比他们家长的还要多。于杭州而言,这两所学校均在两千公里之外
2025-08-09 07:38:00
学习·故事丨隆兴寺的一块隋碑 习近平总书记40余年的牵挂
2025年5月19日,在河南洛阳龙门石窟考察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回忆起在河北正定工作时的一段往事。彼时,在隆兴寺调研的他
2025-08-09 07:38:00
厦门新机场开始气象数据收集
最新进展!首个空管设备开始运行厦门新机场开始气象数据收集厦门空管站气象观测人员在检查自动气象站设备。东南网8月8日讯(海峡导报记者 余健平/文 沈威/图 通讯员 喻柏菲 朱弘威)近日
2025-08-08 18:24:00
在安徽生娃养娃能省多少钱?这份“福利清单”请收好!
大皖新闻讯 最近,育儿补贴、学前教育费用减免等政策接连出台,从生孩子到养娃再到孩子上学,在安徽到底能享受到多少实惠?今天就来给大家算笔明白账
2025-08-08 18:40:00
近日,河南周口市第六人民医院邵医生坠亡一事引起社会高度关注。有报道指出,邵医生生前曾遭遇医疗纠纷当事人及家属的网暴,许多网友表示相关网络平台应发挥一定作用
2025-08-08 18: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