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教育

政产学研用 合作共培养

类别:教育 发布时间:2024-05-29 09:53: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中国教育报

政产学研用 合作共培养

——西南财经大学为“中国之治”锻造卓越公共管理人才的新探索

新时代,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赋予了公共管理人才培养新的使命。如何为“中国之治”锻造卓越公共管理人才成为高校面临的重要课题。近年来,西南财经大学积极实践政产学研用合作培养模式,跨越人才培养鸿沟,在为“中国之治”锻造卓越公共管理人才方面进行了新探索,贡献了新方案。

一、政产学研用合作培养,促进公共管理人才培养的多维融通

“政产学研用”的概念首次出现在2016年印发的《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中。学校遵循政产学研用合作的培养思路,致力破解公共管理人才培养的现实问题,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中国之治”卓越公共管理人才。

一是促进西方理论与中国语境之间的融通。学校通过政产学研用合作培养,培养将公共管理理论和我国本土治理实践相结合的公共管理卓越人才。选派教师到政府部门挂职,学习国家地方治理。搭建挂职锻炼平台,使学生深入感受公共管理实践。拓展企业实习岗位,使学生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延伸公共管理理论。增设学校实践课程,使学生能运用公共管理理论分析和解决中国问题。发掘科研真问题,使学生探索中国情境研究命题。编撰中国理论教材,使学生系统理解中国公共管理思想与实践。

二是促进知识体系与家国情怀之间的融通。学校通过政产学研用合作培养,提升学生的国家认同与文化自信,培养学生的公共情怀与责任担当,从而培养具有深厚家国情怀和责任担当意识的公共管理卓越人才。定期邀请党政领导走进课堂,与学生交流公共管理实践难题与中国方案。宣讲国家产业政策,引导学生从公共管理角度关心民生福祉。融入课程思政元素,涵养学生修读课程理论知识的家国情怀。组织学生广泛参与实践调查,将科研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构建知识转化运用机制,鼓励学生为解决基层治理问题建言献策。

三是促进能力结构与技术革命之间的融通。学校针对当前公共管理人才培养强调领导决策、组织协调、公文写作等多维能力尚未与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实现有效结合的现实,通过政产学研用合作,培养善用信息技术的公共管理卓越人才。参观调研数字政府建设案例,让学生学习新一轮技术革命在政府部门中的应用。开设“科技革命与公共管理”大讲堂,聘请高新技术企业从业人员为学生讲授信息技术带给公共管理的新机遇新挑战。举办融合科技元素的学科竞赛,鼓励学生利用大数据技术分析和解决公共管理实践问题。引入前沿科研新方法和技术,拓展学生学术视野和研究能力。融通信息技术与公共管理理论知识,增强学生探索解决国家治理问题的创新能力。

二、政产学研用合作培养卓越公共管理人才的成效

经过多年实践探索,学校形成政产学研用合作培养创新模式,为“中国之治”锻造卓越公共管理人才成效显著。

新增与地方政府部门和企业单位签约合作协议30多份,学生基于挂职、企业实习和课题调研撰写的毕业论文占比超过80%;师生合作开发“讲好中国故事”主题案例300余篇,其中13篇入选中国专业学位案例中心公共管理案例库;学生参与撰写国内健康治理领域的首部教材《健康治理学导论》,以及反映新时代中国伟大实践的《公共管理案例十讲》《公共管理课程思政案例集》等多部教材;入选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和省级、国家一流课程10余门;博士生高明在国际重要期刊Scientific Data发表学术论文探讨中国县级二氧化碳和陆地植被固碳测算问题,积极响应和服务支撑国家“双碳”政策,引起国内外众多研究机构和新闻媒体高度关注;学生深度参与“中国基层治理调查”,足迹遍布全国29个省份、367个区县、1481个社区,与指导教师合作撰写咨政报告。学生在全国各类公共管理案例大赛和“创青春”“挑战杯”等学科竞赛中屡创佳绩,获得省级以上奖项50余项。陈建东教授与2019届毕业生杨洋受邀参加“青年大学习”网上主题团课录制,师生科研团队获得“四川青年五四奖章集体”荣誉。

(赵海程 陈朝兵 马珂 贾子欢)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5-29 12:45:0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重庆科技大学与中国(重庆)职业技能公共实训中心合作共育应用型人才
为进一步提升大学生实操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深化产学研用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3月11日,重庆科技大学与中国(重庆)职业技能公共实训中心签署合作协议,共同培育更多具有社会责任感和较强
2024-03-12 17:15:00
...,多渠道谋求学科专业交叉融合,推动多学科交叉创新与产学研用一体化,有效赋能数字经济发展。应用导向 促进学科交叉融合“智能时代背景下,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将成为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改
2024-10-10 06:04:00
...纳相关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等创新载体共同参与,加大产学研用计量科技合作,推动计量科技成果转化应用。通过建立计量科技创新经费保障机制、打造人才高地的人才保障机制和建立科技成果应
2023-08-13 10:25:00
...条服务生态系统专业科技服务团组织下,“千人进千企”产学研用成果对接会——高端装备制造专场活动在北京市丰台区举办。“千人进千企”专项行动是北京市科协落实《北京市关于实施“三大工
2023-08-07 13:20:00
...性、颠覆性技术研发,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创新网络,充分利用全球创新资源高效协同推进技术创新。企业家精神是关键要素企业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发挥着
2024-07-22 12:23:00
首次增设科研人才“项目洽谈”专区 京津冀打造青年科技人才集聚“强磁场”
...为参会单位及个人提供咨询解答服务。京津冀联合打造“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全链条据介绍,近年来,北京市着力壮大博士后人才队伍,聚焦关键核心技术领域,优化博士后站布局,组织京津冀博士
2023-12-01 16:31:00
服务全过程创新生态链
...务团进一步助力‘科创中国’贵阳试点城市建设,构建政产学研用金‘六位一体’协同创新机制,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促进贵州高质量发展。”贵州省科协科创部部长蔡娜说。以产教之联 厚植
2024-06-11 05:57:00
...源,以赛兴业,助力数据产业创新发展;在赛事成果上,产学研用联动效应显著,涌现出一批有实效、易推广的优秀解决方案,以赛促用,加快新场景新模式在行业落地生根。疏堵点:打通关键脉络
2024-08-31 06:01:00
国内外专家共话化妆品创新研发
...立化妆品本科专业。多年来,学校积极与国内外高校开展产学研用合作,广泛开展互派学者、学生交流、科研合作。厦门医学院还于2015年成立了天然化妆品福建省高校工程研究中心。该研究中
2023-05-30 00:13:00
更多关于教育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