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科技

对话卢煜明:科学家走进“死胡同”很正常,越新的领域越可能发现道路不通

类别:科技 发布时间:2023-11-02 22:50:00 来源:搜狐科技

搜狐科技《思想大爆炸-对话科学家》栏目第47期,对话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副院长(研究)、香港科学院院长、新基石研究员项目科学委员会委员卢煜明。

嘉宾简介:

卢煜明,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副院长(研究)、香港科学院院长、新基石研究员项目科学委员会委员。

对话卢煜明:科学家走进“死胡同”很正常,越新的领域越可能发现道路不通

划重点:

1.年轻人有动力,勇敢去尝试,应该给他们这个机会。

2.如果没有基础研究,后面的应用是做不出来的。

3.科研不是我的工作,是我生活的一部分。

4.有一些科学家可能做很多年都没有成功,我想这是件很正常的事,尤其做的领域越新颖,越可能发现道路行不通。

5.如果从现在到我退休的这些年可以做到一个技术把癌症死亡率降低几个百分点,我想这应该是我退休最好的礼物。

出品|搜狐科技

作者|周锦童

编辑|杨锦

如果用一个词语来形容搜狐科技对卢煜明的初印象,那一定是“温文尔雅”。蓝色西装配浅色领带,架着一副金属边的眼镜,一直是笑眯眯的样子。

“谢谢你的提问。”“谢谢。”无论有多少人向他提问,卢煜明总是表现的十分谦逊,回答结束后总会加上一声“谢谢”。

随着近期腾讯“新基石研究员项目”新一期获资助名单的揭晓,搜狐科技等媒体也有幸对话了“无创产前基因检测之父”的卢煜明,听他分享自己的心路历程。

作为“无创产前基因检测”之父,卢煜明帮助了许多孕妇和家庭,当搜狐科技问及研究初衷时,卢煜明讲述道:“我开始做研究的时候是医学生,要学不同的科目,其中一个是妇产科,当时如果孕妇想知道她的胎儿是不是正常的,主要使用的方法是羊膜穿刺术,但每次做羊膜穿刺术都会让胎儿有一些危险。”

他顿了顿继续说:“我当时就在想,有没有可能发展出新的方法,可以通过母亲的血液来诊断胎儿的DNA有无问题,20多岁的我很勇敢地去找教授们问他们可不可以提供实验室给我去做研究。”他觉得年轻人有动力,勇敢去尝试,应该给他们这个机会。

而卢煜明不知道的当时没想到的是,这个研究一做就是20多年,也正是因为这项研究,卢煜明被誉为“无创产前基因检测之父”,获得了有“诺奖风向标”之称的拉斯克奖等多项大奖。

当搜狐科技问及这些奖项时,卢煜明依旧表现得很谦逊,“作为科学家,我们能做的就是做最好的研究,人家给不给我们奖项是我们自己控制不了的。”卢煜明如是说。

结合自己的经历,卢煜明也向搜狐科技等媒体谈及了基础研究的重要性。“在我的研究领域里,很多人会说我‘发明’了无创性产前诊断,但从国际上来看,比如诺贝尔奖其实是颁给‘发现’的。”那么“发现”和“发明”又有什么不同?卢煜明也做了进一步的解释。

“首先我发现了一个新的自然现象,就是胎儿会把自己的DNA放进母亲的血液中,然后我要做很多基础工作来分析孕期胎儿从什么时候开始释放DNA、释放多少DNA等问题,而发明就是在了解到孕妇血液内有胎儿的DNA这一现象后,该怎么把这个现象转化为产前诊断技术,所以‘发明’和‘发现’要问的问题是不同的,但如果没有基础研究,后面的应用是做不出来的。”卢煜明如是说。

卢煜明诠释了什么叫“20年如一日”的坚守,那么又该如何在基础研究中保持如此长久激情呢?卢煜明认为,做科研要真的对科学有兴趣。他坦言:“对于我来说,科研不是我的工作,是我生活的一部分,只有有了这样的想法才能把科学融入到生活当中。”

当然,成功并非是一蹴而就的过程,有许多科学家付出了多年心血却还是走进了“死胡同”。对此,卢煜明表示:“有一些科学家可能做很多年都没有成功,我想这是件很正常的事,尤其做的领域越新,越可能发现道路行不通。”

他称自己花了22年的时间才研究出“无创产前基因检测”,而这其中走过的许多条路都是“死胡同”,但他也在这一过程中学会了很多新东西,发展了一些新的技术。

“所以我们要以正面的态度去看待这一点,就像我们‘新基石项目’是‘选人不选项目’,也许科学家会在几年后发现现在申请项目时的道路根本走不通,也许第二条也不行,第三条路才可以,这我们都是可以接受的。”卢煜明如是说。

当搜狐科技问及未来的发展方向时,卢煜明表示:“我以后几年要集中研究癌症这个问题,因为现在癌症的死亡率很高,如果从现在到我退休的这些年可以做到一个技术,能把癌症死亡率降低几个百分点,比如10个百分点,我想这应该是我退休最好的礼物。”

以下为对话实录(经整理编辑)

媒体:香港地区和内地科技交流越来越密切,您觉得我们可以在哪些方面更好地加强合作?是不是未来也希望有更多的香港优秀的科学家员来申请新基石研究员,包括腾讯的科学探索奖项目?

卢煜明:香港地区在国家“十四五”规划当中要成为一个国际创新科技中心,所以我想香港有责任做国家对外对内的科研桥梁,香港的大学当中,有5家是在全世界排名前100的,因此我相信香港地区的大学对国家人才科技方面的发展也有很多可以做的事情。

香港是大湾区其中一部分,大湾区有超过8000万人口,我们对大湾区的医学研究也是可以做贡献的。当然还有一些比较新的方向,比如在深圳和香港中间有一个叫河套地区(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这个地区也可以在科技发展中成为特区中的特区,我相信这对两地科研合作有很大的帮助,谢谢。

媒体:目前中国,特别是大湾区相对于国外湾区来说,您觉得有什么科创的优势?

卢煜明:大湾区8000多万的人口是很大的优势,我们也有几所在全世界排名较靠前的大学,当然还有几所医学院,像香港大学已经在大湾区开设分校,这有很多好处。当然我们现在还有很多要努力的地方,比如在我所处的生物科技领域,还要在专利保护方面更努力一些,谢谢。

媒体:您觉得怎样才能在基础研究当中长久保持兴趣和激情,并获得灵感?

卢煜明:做科研要真的对科学有兴趣。对于我来说,科研不是我的工作,是我生活的一部分,有这个想法才能把科学融进生活里边。所以希望年轻人如果要选择科学之路的话问问自己是不是真的对科学有兴趣?如果是真的,我想自然会有他们的位置,谢谢。

媒体:您刚毕业的时候经历过有想法、没有资源的阶段,现在您出席新基石项目活动,内心有什么样的感受?

卢煜明:我其实有很多感受。20多年前要拿资助,一来是很困难,二来最高的资助可能也只有几十万,要做世界级的研究是很困难的,但现在与20年前是完全不同的,我希望对有idea的科学家进行资助,让他们走出第一步是最重要的,谢谢。

媒体:您研发无创产检技术已经被广泛运用了,目前您是否更侧重于做癌症基因诊断研究?最近研究的成果和应用能不能给我们介绍一下?

卢煜明:我从前是做产前诊断,就是胎儿住在母亲身体里边,我想这个现象和癌细胞在病人身体里有一些相似的地方,因此我想到一个方法,一滴血液的检测就可以诊查出多种不同的癌症,这是我们做的方向。我现在希望几年后可以发展出用DNA片段做癌症早筛的方法,谢谢。

媒体:有些科学家他花费了数年做基础研究,最终还是走向了死胡同,可能这是基础研究面临的困境,您认为该如何做好容错机制,保障科学家能够继续做研究?能否结合新基石这个项目谈一谈?

卢煜明:有一些科学家可能做很多年发现没有成果,我想这件事是很正常的,尤其如果你做的领域越新的话,可能遇到的路越不通。像我自己做无创性产前检查,我也是做了22年才做出来,中间走过差不多十条路都是死胡同,但“不通”也让我在这个过程里学到了一些东西,发展了一些新的技术。

其实,我们应该有一个比较正面的方法去看待这件事,刚才施一公老师也说了,“新基石研究员项目”我们是“选人不选项目”,他现在申请的时候,认为最有可能成功的是这条路,但做几年后发现这条路不行,第二条路也不行,第三条路才行,那我们也可以接受,因为我们是选人不选项目,就是有这个好处。谢谢。

搜狐科技:您的研究帮助了很多孕妇和家庭,您做这项研究的初衷是什么?又是怎样取得这么大的突破?

卢煜明:我开始做研究的时候是医学生,要学不同的科目,其中一个是妇产科,孕妇想知道她的胎儿是不是正常的,当时主要用的一个方法是羊膜穿刺术,每次做会对胎儿有一些危险。

我就在想,有没有可能发展出新的方法,可以从母亲的血液诊断胎儿DNA有没有问题,我当时20多岁,很勇敢的去找一些教授问他们可不可以给一点实验室空间让我去做,但我没想到不知道这一做就是20多年,我想年轻人有这个动力,勇敢去尝试,我们应该给他这个机会,谢谢。

搜狐科技:您获得了很多医学研究奖,很多奖项被誉为“诺奖风向标”,对此您对自己的未来有什么新的期待吗?

卢煜明:说到奖项,作为科学家,我们可以做的就是做最好的研究,人家给不给我们奖项是我们控制不了的。我以后几年要集中研究的就是癌症这个问题,。现在因为癌症死亡率很高。如果从现在到我退休这些年,可以做到一个技术把癌症死亡率降低几个百分点,比如10个百分点,我想应该是我退休最好的礼物,谢谢。

媒体:对医学来说,它本身是很偏向临床或应用领域,您觉得怎样算基础研究?

卢煜明:在我的领域里,很多人会说我“发明”了无创性产前诊断,国际上来看,比如诺贝尔奖,其实是颁给“发现”的,我们要想想“发现”和“发明”有什么不同。

在我的领域里,我第一个做的,就是发现一个新的自然现象,胎儿会把TA的DNA放进母亲的血液内,这是个基础的发现;然后我要做很多的工作,比如母亲在怀孕期,胎儿从什么时候开始释放DNA,释放多少DNA?孕妇生完小孩以后,这个DNA会残留多久?这些都是基础的工作。

“发明”就是说,你知道孕妇血液内有胎儿的DNA了,怎么把这个现象转化为一个产前诊断技术,所以,“发现”和“发明”,要问的问题是全然不同的。比如,如果胎儿到10周才开始放DNA,那产前诊断就不能在孕期10周前做;如果有第一胎胎儿DNA会残留在母亲身体内,那这个技术在第二胎就不能做。可以看到,有一些关联是很美妙的。但如果没有基础研究,后面的应用是做不出来的。谢谢。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1-03 06:45:05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卢煜明、张锋获首届“腾冲科学大奖”
...学院院士、被誉为“无创产检之父”的香港中文大学教授卢煜明,美籍华裔科学家、国际公认的CRISPR-Cas基因编辑技术先驱之一、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张锋获奖。图为首届“腾冲科学大奖
2023-12-01 15:36:00
共享科学盛宴 共话科技发展
...了自己的真知灼见。中国科学院院士、香港中文大学教授卢煜明作为首届“腾冲科学大奖”获得者,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他分享了获奖感受:“作为一个在香港土生土长的科学家,能够获得这么大一
2023-12-02 12:17:00
...先健康科学公司Prenetics Global Limited(纳斯达克:PRE) 与卢煜明教授宣布双方达成协议,成立合资企业Insighta
2023-06-27 19:39:00
...能更好地服务于临床……(点击此处获悉详情)Prenetics与卢煜明成立2亿美元合资企业,「Insighta」将推出多癌种早筛检测产品2023年6月26日
2023-07-06 22:36:00
...、谢军以及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副院长、香港科学院院长卢煜明还在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与香港民众和青少年面对面交流,介绍美学艺术、天体宇宙、深海潜航等方面的前沿知识。当晚,吴为山结合
2023-09-15 22:47:00
...励更多香港年轻人投身创科领域。香港科技创新联盟主席卢煜明表示,希望今次的获奖成果能向香港、国家及世界展示香港科创人员的优秀成果。
2022-12-22 18:23
第六届“名师高徒”导师计划在港启动 冀培养更多科创人才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积极力量。香港科学院院长卢煜明发言表示,科研发展需要有可持续性,而科普教育是其中重要的一环,有赖社会各界共同推动。相信通过导师的科研经验分享和科学精
2024-03-25 10:12:00
首届“腾冲科学大奖”揭晓:1000万元,基因编辑技术先驱张锋教授获奖【附基因编辑细分技术分析】
...学院院士、被称为“无创产检之父”的香港中文大学教授卢煜明和美籍华裔科学家、CRISPR/Cas基因编辑技术先驱之一、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张锋。二人分别获得1000万元人民币。美国
2023-12-05 11:34:00
...科学大奖周2023”程序委员会联席主席、香港科学院院长卢煜明致欢迎辞时表示,香港拥有多所世界级的研究型大学、杰出的科学人才及快速发展的创新环境,迄今为止,在35位获颁未来科学
2023-10-14 17:57:00
更多关于科技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