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曲沃代翼的开局,是一场阴谋。在晋昭侯为代表的君权,以晋姜为代表的外家,以成师为代表的宗室互相制衡的局面下,姬成师隐忍多年,一开始入主晋国的方式就让人瞠目结舌,
“嚣张”起来的姜姓夫人们
周幽王十年(公元前772年)春,周天子在太室山上,满怀愤懑地向着上天诉说前妻申姜和申姜所生儿子姬宜臼的罪恶,大声咆哮着要求姬姓的诸侯们向自己的小舅子(或者岳父)开战。他完全没有想到。在进30年之后,宗周的王业就化为《黍离》的悲歌。
彼黍离离,彼稷之穗。行迈靡靡,中心如醉。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随着周平王的东迁,姬姜联姻得以继续,姜氏的王后开始又一次母仪天下,周平王的妻子,极有可能也是申姜;在他去世后,周桓王十七年、鲁桓公九年(公元前703年),天子迎娶一位来自纪国的姜姓。
在春秋初期,诸姬姓诸侯出现一种奇怪的现象:姜姓老婆突然变得跋扈起来。仅仅就《左传》所提及的,就涉及到郑、鲁、卫等国,甚至连芮国这样的小国也深受其害。
周平王二十八年、鲁惠公二十六年(公元前743年),郑国武公夫人干涉郑国政务,试图培植自己的小儿子姬段取代大儿子姬寤生;周桓王十一年、鲁桓公三年(公元前709年)芮伯姬万的母亲芮姜因为讨厌芮伯有太多的小老婆,就把芮伯赶到了魏国;鲁桓公十六年(公元前696年),卫宣公夫人,齐姜干预卫国的立储,导致卫国太子急子和公子寿死于非命。
周庄王元年、鲁桓公十六年(公元前696年),郑国太子姬忽拒绝了齐国的联姻,他的理由是:“人各有耦,齐大,非吾耦也。《诗》云:‘自求多福。’在我而已,大国何为?”他拒绝的这位齐姜嫁到鲁国,导致鲁桓公的死亡,齐姜之后复有哀姜,又与庆父合谋杀害鲁闵公。将姜氏的跋扈推向顶点。
宗室和外戚的抉择
晋侯姬仇不豫,弟弟姬成师朝夕问疾,脸上带着担忧、悲戚的表情,诸卿大夫莫不感受。晋侯笑着说:“你的心思,我全明白。”姬成师脸色骤然而变,这恐怕是他一生最无法淡定的时刻。
晋侯问于隰叔道:“公族之内如果有为祸晋国的,你主掌晋国的司法,该如何处置?”隰叔说道:“周有礼仪,晋有法度。只要遵循礼法的规范,公族之内,谁可造次。”
晋侯叹息道:“你还是回到封地随邑去吧,也许有一天,晋国会依赖于你。”
晋侯乃召晋靖侯之孙,栾叔宾父问道:“君公族之长者,我的弟弟姬成师,辅助我多年,我要把他封在什么地方,才能酬谢他的功劳?”栾叔沉默良久才回答说:“我以为应当把成师封到曲沃。”晋侯说:“曲沃大邑,分封成师,恐怕与礼制不合。”栾叔说道:“诗云:‘走在路上的人,为何不和兄弟肩并肩,又有谁没有兄弟,为何不能互相帮忙?(嗟行之人,胡不比焉?人无兄弟,胡不佽焉?出自《唐风·杕杜)’成师,君之母弟;晋姜,君之外家。岂有扶持外家而抑制母弟的道理?想必您还记得昔年穆侯夫人杨姞的故事吗?”
晋侯明白他在说什么,父亲穆侯晚年,宠爱杨姞,疏远自己和兄弟们。杨姞是周厉王的外甥,又是周宣王的表妹,她的另一个姐妹嫁到韩国,在周宣王的支持下,在父亲的纵然下,杨姞权势甚大,父亲去世后,杨姞扶持殇叔,他和弟弟成师不得不出奔于外,直到周宣王和杨姞死后才敢回国诛杀殇叔。
栾叔是在告诉自己,如果当年公族的权势大一些,就不会有杨姞的叛乱发生。
在姬仇临终前,他所面临的其实不仅仅是一个居心叵测的弟弟,他还有一个老婆,即是晋姜,晋姜年轻、美貌,这位晋姜很有可能不是姬伯的生母,她是自己在和郑、晋的同盟中所确立的夫人,在自己成就功业时,晋姜为自己出谋划策,足以显示她的智慧。然而晋姜过于迷恋权力,这让他想起了杨姞的存在而忐忑不安。
将近40年过去了,杨姞一直是他心中的阴影。
对晋文侯来说,处理弟弟姬成师的方案可能只有两个,分封或者不分封。封是礼制的要求,也是现实的需要。有人说处死他的弟弟,他从来没有想过这一问题:成师是一个有功劳、有贤德的名声,没有任何罪行的人,他还是公族的代表人物,自己的同母兄弟,处置他会引起何等的震荡,想一想都让他觉得恐惧。
对于后来的王朝而言,一个是外戚,一个是宗室。两者之间的制衡让许多统治者费劲了心思。姬仇没有那么多参考,他所设想的方案就是晋姜和姬成师之间的制衡。
至于小宗取代大宗,这在他根本不是什么问题,因为当时几乎没有人能够看出有这个可能。
若是以后出现意外怎么办,他把目光投向栾叔:“成师还需要叔父多多留意。”
或许,这就是姬仇临终的安排。始终不相信兄弟亲情的他,在临终前的一刻还是回到了亲亲的规范上来。
大宗、小宗最后的离别
晋昭侯元年,新的晋侯姬伯和叔叔姬成师一起,目送文侯的棺椁进入地下的幽深世界。不久,晋侯就传达了文侯的遗令,封姬成师于曲沃,由栾叔宾父辅助他。一时震动晋国,晋国史官师服叹息着说:“我的预言应验了。”
当年晋穆侯给大儿子取名为仇,二儿子取名为成师时,师服就注意到这种命名的不正常;而今成师封在大邑,更加让人不安,他说:“诸侯立家,是以人服事其上,而下无觊觎也。”现在晋国的情况明显与此违背。
姬伯不管这些,他可能吟着小雅中的《采薇》很伤感地送别叔叔,“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成师看了一眼姬伯,劝说他不要伤心,多多保重。之后转身离去。
晋国的大宗小宗就在翼都的宫室中分道扬镳。
晋文侯的弟弟,终于在曲沃“立家”。
晋己夫人,成师、晋姜,晋国新的平衡
姬伯是一个帅气、阳光的少年,母亲,更有可能是继母对他严格的管束并没有抹杀他的天性。姬伯有个美貌非常的妻子,为己姓,来自于苏国(温国)。这个国度在商朝末年曾经出现一位美女,她就是苏妲己。晋己夫人的父亲可能是苏成公,为周平王时卿士,他们的婚姻可就是姬仇几年前在成周的时候为他们订好的。晋己来自于苏国,一个微不足道的国家,这可能就是文侯为自己选择晋己的原因,一个大国大姓的妻子,对于晋国的长盛不衰来说不是一件好事情。
苏公作晋己盘。永宝用。《苏公盘》
晋国似乎一切如常,这些年来,戎狄的军队经常劫掠封臣的封地,甚至出现在翼都的郊区,不过在强大的晋师面前,这些不值得姬伯担心。
如同史官师服一样,许多人都在提醒他提防曲沃的野心,然而姬伯却不以为意,相对于晋姜的专横,他的叔叔要亲和的多了。
曲沃姬成师一直在等待着机会,史书说:“曲沃成师能修其政。”(《皇王大纪·三十二》),这六年并没有成师扩充军备的消息,郑国的姬段获得京邑后,很快引诱周边的势力归属自己,“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而成师也似乎没有这样的动作。这是为了防止翼都的猜忌。在翼都,晋姜似乎掌控着朝政,她也同样兢兢业业,不敢懈怠。《晋姜鼎》现在一般以为晋姜鼎制于晋昭侯六年所制,铭文中晋姜说:“余不暇荒宁。”《书·无逸》:“治民祗惧,不敢荒宁。”晋姜在说自己,始终不敢荒废懈怠,贪图安逸。
这样的平衡是晋文侯所希望看到的。
成师的阴谋:晋师的远行和潘父的谋划
在曲沃并翼的第一阶段,即晋昭侯的7年间,阴谋是姬成师主要的手段。
周平王三十一年、晋昭侯六年(公元前740年)。大夫潘父向晋姜汇报说:如今晋国的吉金即将耗尽。晋国的工坊将无法继续制作礼器。
晋姜派出一位将军,这位将军叫作戎生,他的身份非常显赫,从周穆王时代,他的家族就开始在晋国辅助历代晋侯,晋姜命令他带领一支庞大的军队,上千辆车的队伍。到遥远的繁汤去获得吉金。
嘉遣我,易(錫)鹵責(積)千兩,勿廢文侯覠(顯)令(命)。卑(俾)串,通、弘,征繁湯邍(原),取氒(厥)吉金,用乍(作)寶尊鼎。《晋姜鼎》
第二年,晋国就发生了政变。晋国大夫潘父忽然发难,刺杀昭侯。
几乎与此同时,成师也率领军队来到翼都附近,准备进城。
晋大臣潘父弑其君昭侯,纳曲沃桓叔。桓叔欲入翼,晋人发兵攻之,桓叔败归。晋人立昭侯子平,是为孝侯,诛潘父。《今本竹书纪年》、《史记·晋世家》、《史记.十二诸侯年表》
这些描述让我们产生诸多的疑问,潘父杀害昭侯对于他有什么好处?姬伯已经有子嗣,按照嫡长子的继承顺序,姬伯的儿子注定是晋侯,他如何能够确定成师一定能够进城?就算成师顺利进城,如何能够确定翼都的公族、大臣和百姓一定会选择成师?
我想,唯一的答案就是,成师和潘父试图制造晋国内乱的假象,而且,他们试图将内乱的责任转嫁到晋姜头上,在晋姜名义上拥有晋国最大权力的前提下,这种栽赃就显得合情合理;在内乱中,文侯一系的子孙被诛杀殆尽;成师作为叔父,打着平息翼都内乱的旗号进入翼都,铲除晋姜的势力。这种办法叫作“一石二鸟”。
在文侯一系被根除的情况下,翼都的贵族大臣没有别的选择,姬成师就是最合法的继承人。
这才是潘父纳纳曲沃桓叔的合理性所在。这也几乎是姬成师获得政权最小的成本了。
自从哥哥成为晋侯后,他等待了42年。
“这一切终究是属于我的。”在接到潘父的消息时,成师喜极而泣,为了杀尽哥哥的子子孙孙,他谋划了七年。
然而,这一阴谋只完成了开始,姬伯虽然死亡,但阴谋却不知道如何泄露,翼都几乎所有的人都陷入悲痛和愤怒之中。
他们杀掉了潘父,随之击败了成师。挽救了曲沃代翼第一次危险的局面。
这应该来源于一个老人的良心,栾叔在发现这一阴谋后,他的羞愧和愤恨就无法用语言来说明。在十多年之后,他的子孙栾共子将用鲜血见证了栾氏的忠诚。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6-21 16:45:19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