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2004年,英国街头一家不太起眼的粤菜餐厅,突然收到了来自伦敦法院的传票。餐厅老板是一对华人夫妇,来英那么多年,从未和人结过怨,怎么会遭到起诉?
丈夫文剑声看完传票内容后,先是悲伤不已,然后勃然大怒:“他们太无耻了,难怪贝沙尔夫人宁可将亿万遗产留给我们,也不愿让这些所谓的亲人染指一分!”
文剑声的太太文碧莲弄清了事情来龙去脉,也非常难过。
原来是他们的小馆子常客贝沙尔夫人,在不久前离世了,贝沙尔夫人的律师根据她的意愿,将其亿万财产都留给了和她毫无血缘关系的文剑声夫妇。
这下子,和老夫人数十年不联系的“亲戚”突然像雨后春笋一样,一个接一个冒出来争夺财产,说是他们夫妻俩哄骗“老年痴呆”的贝沙尔夫人,才“抢占”了她的遗产……
文碧莲鼻子酸涩不已,他们夫妻俩行得正坐得端,倒不是怕打官司,只是她一想到那个善良、和蔼的老奶奶就这么离世了,其后人还用“老年痴呆”、“老糊涂”等词汇来诋毁她,心中就忍不住悲伤。
跨国缘分
1960年,英国正处在二战后复苏中,为了重建城市繁荣,英国政府颁布了各项政策,吸引外国移民一起建设英国经济,此时伦敦街头满是来自世界各地的移民。
彼时刚刚13岁的文剑声,跟随父亲从香港移民到英国,在埃塞克斯郡的布莱恩特里市定居,也希望赶上这趟“出国热”,能赚些钱。
他们家在国内一直都是做餐饮的,祖上几代人都在香港开粤菜馆,如今这门手艺,也成为了一家人在异国他乡立足的本钱。
刚到英国,文剑声父亲盘下了一家不大的店面,亲力亲为做装修,店铺虽小,但港味十足,做的菜也很正宗。
那时刚开业没多久,就吸引了大量顾客,有不少来回味家乡味道的华侨,当然也有很多英国人慕名前来,想尝尝名扬国际的中国菜。
店铺如火如荼开了一段时间,有天傍晚,一位身着典雅长裙的英国女士走了进来,她正是果尔达·贝沙尔夫人,布莱恩特里市有名的富商。
贝沙尔夫人拥有大量地产,她出租了其中一批店面,为了扶持这些海外劳动者,她会比其他房东都优惠一些,但同样的,她对租户们的要求也比较高,更愿意把房子租给合眼缘、人品道德好的人。
得知有人租下她的店面经营粤菜馆后,便十分开心,得空后便来光顾了。
一进门,她就笑着和文父打招呼:“我丈夫曾在香港待过几年,他对那里的食物赞不绝口,我一直都想尝尝中餐,苦于没有机会。”
文父很惊喜,和她交谈起香港如今的风貌,并大方的邀请贝沙尔夫人全家一起来小店品尝。
第二天,贝沙尔夫人如约而至,带着丈夫和儿子一同前来。
餐馆里飘散着糖醋排骨、白切鸡的香气,贝沙尔先生一边品尝,一边惊喜不已的感叹:“就是这个味道,真是令人怀念!”
贝沙尔夫人看着丈夫的笑容,也开怀不已,她十分礼貌的感谢了文家的款待,并送上了一份开业礼物。
就这样,贝沙尔一家成为了文家餐馆的常客,而年幼的文剑声与贝沙尔夫人之间,也逐渐从普通的租户与房东,转变为相互关心的忘年之交。
这一契机,为文家与贝沙尔夫人之间长达几十年的特殊关系,奠定了基础。
再后来,文父身体不佳,退居幕后,粤菜小馆也被文剑声继承了。
贝沙尔一家每次光临,文剑声和妻子文碧莲总会热情接待,他们会给贝沙尔夫人提供美味菜肴,还会像关心父母一样,关心她的身体状况,听她讲述年轻时的故事。
正因如此,贝沙尔夫人对他们感情非常深厚,一有空就会来餐馆,她觉得文剑声夫妇会给她家的温暖。
文剑声一家逐渐成为了贝沙尔夫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尤其是在她经历了人生最痛苦的打击之后。
1971年,贝沙尔夫人的丈夫因病去世,三年后,她唯一的儿子也因车祸去世,这一连串的打击几乎将她摧毁。
“夫人,节哀顺变,有什么需要我们帮忙的,您尽管说。”文剑声在得知消息后,特意登门拜访。
贝沙尔夫人刚面临巨大的悲伤,想礼貌的感谢他们,却一张口就泣不成声,根本没有力气说出场面话。
文碧莲心思细腻,知道此时贝沙尔夫人一定非常痛苦,于是很贴心的搀扶她回去休息,并安慰她自己理解。
那段时间,是贝沙尔夫人此生最难熬的一段时间,她一度闭门不出,精神状态极度低迷。
因此,文剑声夫妇只要一有空闲,就会前来看她,陪伴她,免得她胡思乱想。
就这样,在文剑声夫妇的劝慰下,她渐渐走出了阴霾。
可以说若不是那阵子文剑声夫妇的陪伴,贝沙尔夫人不知道还能不能撑的下去……
自此之后,夫妻俩对贝沙尔夫人的照顾变得更加细致入微,每逢节日都会邀请她到餐馆一起过节,真切把她当成了血亲一般。
后来在闲谈中,贝沙尔夫人感慨的说,丈夫以前最喜欢吃他们家的小咸菜,后来生病时胃口不佳,配上鲜脆爽口的小咸菜,便能吃下一大碗米粥。
于是后来,文剑声夫妇时常带一些自家腌制的咸菜,去探望贝沙尔夫人,这些其貌不扬的小配菜,也成了老人日常餐桌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渐渐地,贝沙尔夫人完全融入了文剑声一家的生活,他们之间的关系也从普通的友情升华为亲情。
贝沙尔夫人又逐渐变得和以前一样乐观、幸福,还在文家人的陪伴下,度过了一个又一个中国的传统节日,让她觉得又新奇、又温馨。
1982年,贝沙尔夫人的腿脚不如从前,外出不便,不能像以前一样每天去粤菜馆了,文剑声便决定每周都到她家去探望,并亲自送上她最爱的咸菜和豆芽菜。
这样的相处模式持续了几十年,直至2004年冬天,贝沙尔夫人走完了她最后的旅程。
文剑声夫妇不知道的是,早在十年前,贝沙尔夫人就默默做决定,要将自己的一生所积攒的财富,留给那对给予她温暖的华人夫妇,并且在自己去世前不久委托了律师,来完成此事。
遗嘱风波
2004年冬天,贝沙尔夫人在伦敦郊区的家中平静地离世。
律师办公室内,文剑声和妻子文碧莲坐在会客厅中,心情复杂地等待着遗嘱交接。
他们也是刚刚才知道贝沙尔夫人去世的消息,并且还要将财产留给他们,可此时他们却一点也高兴不起来。
一方面,他们无法接受贝沙尔夫人的离世,另一方面,贝沙尔夫人走后,他们俩便被她所谓的“远亲”告上了法庭。
他们在法院控告文剑声夫妇,说他们一定是用了什么手段,让贝沙尔夫人在神志不清的情况下立下这份遗嘱。
文剑声气的站了起来:“我们从未逼迫过贝沙尔夫人,她的一切决定都是在清醒的状态下做出的,反倒是你们这些‘亲人’,这么多年都没有出面过,如今是何居心?!”
贝沙尔夫人的亲属自然不相信,他们认定这对华人夫妇通过不正当手段,夺取了属于他们的遗产。
他们要求法院宣判这份遗嘱无效,并将财产归还给贝沙尔夫人的直系亲属。
2007年,伦敦高等法院的审判厅内,法官、律师和媒体记者齐聚一堂。此案因牵涉到巨额财产和跨文化背景,在当时吸引了广泛关注。
审判的第一天,贝沙尔夫人的亲属们便指控文剑声夫妇利用贝沙尔夫人孤独的心理,谋取私利。
“他们不过是从20世纪90年代才开始与我姑妈来往,”贝沙尔夫人的侄子在法庭上激动地说道,“他们只不过是看中了她的财富。”
“我们从未有过任何不正当的企图。”文剑声回应道,他的律师随即递交了一系列证据,包括上世纪70年代的老照片,记录着文剑声一家与贝沙尔夫人一起度过的多个节日和旅行瞬间。
这些证据清楚地显示出,他们之间的关系远远早于90年代,并且照片上的贝沙尔夫人幸福开心,脸上洋溢着笑容。
并且贝沙尔夫人的私人医生也出庭作证表示:“在签订遗嘱时,贝沙尔夫人的精神状态非常清晰,根本不存在被误导或强迫的情况。”
随着审判的推进,贝沙尔夫人的律师也出庭作证:“这份遗嘱是在贝沙尔夫人完全自愿,且无任何压力的情况下签署的,她非常明确地表示,愿意将自己的遗产留给文剑声夫妇,因为他们在她最孤独的日子里给予了她无尽的关怀。”
庭审进入高潮时,法官宣布了暂时休庭。
文剑声夫妇走出法庭,面对蜂拥而至的媒体,他们没有做过多的解释,只是坚定地说:“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出于对贝沙尔夫人的真心,我们真的不希望人和人打搅夫人的安眠。”
尘埃落定
2007年12月的判决日,法官驳回了贝沙尔夫人亲属的诉求,裁定1994年的遗嘱合法有效。
法官站起身,庄重地宣布:“经审理,本庭裁定,1994年贝沙尔夫人签署的遗嘱合法有效。原告的诉求不成立,案件驳回。”
他的话语刚落,法庭内一片哗然。文剑声夫妇静静地坐在原告席上,心中五味杂陈。但贝沙尔夫人的亲属们显然不愿就此罢休。
他们在法院门口堵住了文剑声夫妇,其中一人情绪激动地质问:“你们怎么能这么不知羞耻?这些钱本应是我们的!”
文剑声没有回应,只是拉着妻子快步离开了人群。无论他们如何指责,他们问心无愧。
不过,在经过深思熟虑后,文剑声决定给贝沙尔夫人的亲属们一个交代。
他们决定拿出100万英镑,以表达对贝沙尔夫人的尊重,和对夫人的亲属们的安抚。
当时所有人都有些意外,但文剑声只是难过的说,虽然那些年贝沙尔夫人的家人从未出面赡养她,但在中国人的传统里,亲情总是大于一切的,无论如何,也算是让贝沙尔夫人在天之灵得以安歇的一种方式吧。
这次会议结束后,贝沙尔夫人的亲属们终于不再纠缠。
虽然他们心里依旧对这对华人夫妇怀有芥蒂,但其实他们心里也明白,自己纯粹是无理取闹,而且按照英国法律,他们可能连100万都拿不到,再纠缠下去也无济于事。
就这样,此时算是告一段落了。
随着时间的流逝,这场遗产风波渐渐被人们淡忘。文剑声夫妇回归了他们平静的生活,继续经营着“莲”粤菜馆。
他们依旧勤勤恳恳,待人以诚,仿佛那场风波从未影响过他们的生活。
文剑声坐在餐馆门口,看着来往的客人,回想起与贝沙尔夫人共同度过的那些岁月,视线忍不住模糊了。
贝沙尔夫人给予他们的不仅仅是一笔财富,更是一种信任和跨越血缘关系的亲情。
几十年的陪伴与关怀,胜过了亲属间冷漠的利益算计。文剑声夫妇用朴实的行动,才让贝沙尔夫人得以安享晚年。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真正的亲情和关爱,不在于血缘,而在于日复一日的真心相待。
来源:光明网2007-12-10《华裔夫妇获英国老妇千万英镑遗产》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8-21 11: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