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乾隆:从鼎盛到衰败,一位帝王的自满之路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4-16 02:36:00 来源:戏说三国

俗话说:满招损,谦受益。意思是说自满招致损失,谦虚得到益处。可是历史上真正有几人能够做到不自满呢?历史上有很多帝王,在即位初期都是励精图治,想有一番作为而青史留名,可是随着在位时间久了,就自满了懈怠了,导致王朝从鼎盛急转直下,走向了覆灭的末路。今天给大家说一位帝王,他25岁就登基称帝,是一位年富力强的天子,在他统治的前期,王朝达到了鼎盛时期,或许是他在位太久了,掌权足足长达63年,打破了历代皇帝的记录,晚年思想懈怠,好大喜功,使得江山社稷千疮百孔。他是谁呢?让我们接着往下看。

乾隆:从鼎盛到衰败,一位帝王的自满之路

乾隆皇帝是清朝的第六位皇帝,定都北京之后的第四位皇帝,他在中国历史上实际执掌权力时间最长的皇帝,也是最长寿的皇帝。乾隆皇帝25岁的时候,他的父亲雍正皇帝就驾崩了,将大好河山交到了他的手里。乾隆皇帝在位初期,用宽缓代替他父亲雍正皇帝的严苛,实行宽容开明的仁政。对内,他为受到雍正皇帝的打压的皇族们一一平反,缓和了皇族之间的矛盾;对外,他坚持以武力平定边疆的叛乱。这些种种举措,使得乾隆朝的政治和经济在康熙、雍正两朝的基础上继续向前发展,达到了清朝统治的全盛时期。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太平日子过久了,中年时期的乾隆皇帝逐渐变得好大喜功、奢华无度,他不但大兴土木,建造奢华的宫殿,而且还为个人爱好而六下江南,耗用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而且随着乾隆皇帝所谓“仁政”的实行,官员之中贪污腐化之风又再开始盛行,吏治败坏也成为乾隆后期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直接导致了清王朝走向下坡路,由盛转衰。

乾隆:从鼎盛到衰败,一位帝王的自满之路

乾隆皇帝晚年不仅自誉为“十全老人”,文治武功超凡,是千古一帝。他说自己有十大武功,分别是:两次平定准噶尔,一次平定回部,两次攻打金川,一次平定台湾之乱,武力降服缅甸、安南各一次,加上受降廓尔喀蒙古,共计十次。但是,在后世看来,他的“十全武功”,不少是凑数的,比如用武力攻打缅甸、安南,损兵折将,最后是对方主动议和才给了乾隆皇帝台阶下。

乾隆六十年(1795年),为了不打破他祖父康熙皇帝的在位记录,乾隆皇帝下诏退位,将皇位传给了儿子,自己当起了太上皇。虽然已经退位,但乾隆皇帝任然迷恋权力,朝中大小事务都要经过他的批准。晚年的乾隆皇帝性情大变,喜欢阿谀奉承之人,历史上有名的巨贪和珅就由此上位得势,当时官员贪污成风,经过康熙、雍正积攒下来的财富,被乾隆皇帝挥霍得囊中羞涩。

乾隆:从鼎盛到衰败,一位帝王的自满之路

有人说,都说造成清朝由盛转衰的是嘉庆皇帝,其实恰恰相反,是嘉庆皇帝的父亲乾隆皇帝。正是他在位后期的种种弊政,埋下了让清朝从“康乾盛世”极快的转向了“道咸衰世”之后一蹶不振走向灭亡的种子。乾隆皇帝掌权长达63年,虽然他自励“持盈保泰”,但是月盈则亏,泰极否来,做了许多错误事情,积累了严重的社会矛盾。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4-16 08:45:05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康雍乾三代帝王为什么能够创造盛世
...“盛世”虽名为“康乾盛世”,但实则是由康熙、雍正和乾隆,三代帝王前赴后继共同创造。那么,这三代帝王为什么能够创造盛世,并且在执政风格上,祖孙三代帝王又有何异同呢?大清王朝作为
2023-05-14 11:53:00
雍正偷偷处死一人,乾隆因此稳坐60年江山,自己却受百姓指责
...段和果断决策,让清朝在他执政期间步入稳定,为继承者乾隆铺就了数十年盛世的基础。然而,世人不知道的是,这位冷静而强硬的皇帝竟然为了江山社稷,亲手将自己的长子弘时推向了绝路。究竟
2024-11-03 09:31:00
乾隆退位时不愿交出玉玺,是谁劝他交出来的
...清朝的经济实力得到了飞速进步。纵然在康熙、雍正以及乾隆这三位皇帝中,雍正的影响力似乎比不上康熙与乾隆,但不得不说雍正为清朝国库所积攒的财富,为后来的乾隆大帝奠定了优秀的治国基
2024-05-09 19:34:00
乾隆为其八叔、九叔平 反,就是公开反对雍正吗
乾隆四十三年,入关已经百余年的大清王朝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耕地面积扩大,人口激增,国库充实,整个社会经济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再加上金川之役、准噶尔之战和清缅之战中取得的胜利,乾隆皇
2024-06-20 20:40:00
乾隆在位60年后禅位,真是因为不敢超过康熙在位年限?并不见得!
首次得益于“秘密立储”制度的乾隆皇帝,在乾隆元年,便将深得雍正皇帝厚爱的嫡长子永琏秘密立为皇储,无奈永琏早夭;乾隆十一年,富察皇后的第二子永琮降生,乾隆皇帝册立嫡子为皇储的希望再
2025-04-19 16:00:00
康熙皇帝继承皇位之后为什么要杀吴良辅
...帝王的那些角色要么玉树临风,要么是气势逼人,特别是乾隆一套一套的说辞,让人们对他的形象产生了极深的影响,甚至还被称为“渣渣龙”,难道清代历代帝王都是这样的?乾隆和当今的名人非
2024-06-27 19:29:00
雍正临终前留给乾隆的遗诏有何深意?乾隆因此能稳坐63年江山?
...之一。这就意味着,雍正历经十三年,留给他儿子清高宗乾隆皇帝的财富,比当初康熙留给他的财富还要多出三分之一。在中国历史上,乾隆皇帝无疑是最为幸运的一位君主。他乃是历史上寿命最长
2024-12-06 10:19:00
历史上庆恭皇贵妃的不同寻常的后宫逆袭之路
...育皇嗣,凭借着“母以子贵”,最终获取晋封。然而,在乾隆朝时期,就有这样的一位后妃,她出身并不显赫,虽有一丝美貌但却也依然在佳丽遍布的后宫中为人所忽视,而一生从未诞育子女更成为
2023-01-06 11:39:00
雍正死后乾隆为何不认可他的宠臣
...必会影响其下属的权势地位、身后之名。对于雍正皇帝和乾隆皇帝这对脾气秉性、统治方式、所处历史背景截然不同的父子帝王而言,这句俗语显得尤为贴切。雍正皇帝对于大清王朝的历史功绩,青
2023-05-29 17:07: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墨铸华章——薛济权书法展将在广州举行
墨铸华章——薛济权书法展将于9月5日—12日在广州高剑父纪念馆举行。展览由广州国际艺术博览会、《收藏鉴赏》杂志、收藏周刊+联合主办
2025-09-02 12:58:00
78年前的前线回忆!94岁老兵毕可金追忆峥嵘岁月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杜春娜 王贝艺 通讯员 顾晓羽我是毕可金,今年94周岁,1947年参军,曾在华东军区白求恩医院学习
2025-09-02 13:25:00
从辽源战俘营到密苏里号 还原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被尘封的历史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1945年9月2日,美国“密苏里号”战舰上,日本投降签字仪式举世瞩目
2025-09-02 10:18:00
本报特约评论员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抗外敌入侵持续时间最长、规模最大、牺牲最多的民族解放斗争,也是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斗争
2025-09-02 10:54:00
厦门抗战老兵盖鸿儒回忆在战场伏击杀敌的故事
盖鸿儒曾经的军装照和奖章等。(本组图/厦门轻工集团 提供)盖鸿儒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赵张昀)8月20日,在厦大附属中山医院病房
2025-09-02 08:10:00
一场庄严而宽大的审判
浴血山河——抗战中的太原太原特别军事法庭外观。(资料图片) 坐落于太原市五一广场西北侧的山西饭店,以其地道的晋菜传承
2025-09-02 07:34:00
纪录片《慕湘将军和他的<晋阳秋>》座谈会在晋源区文旅局举行。省市区专家学者及单位代表40余人齐聚,围绕慕湘将军的革命精神与小说《晋阳秋》的历史价值展开研讨
2025-09-01 23:17:00
黔滇渝共筑“抗战生命线”|晴隆二十四道拐:45万吨战略物资从这里运送到抗战前线
【写在前面】80年前,中国人民经过长达14年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取得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宣告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完全胜利
2025-09-02 00:38:00
百岁抗战老兵胡西:破路拆石,让敌人“一块砖都找不着”!
在贵州省荣军优抚医院的走廊上,身穿深蓝色毛线背心,103岁的胡西老人缓步而行。他身上那件深蓝色的毛线背心,已经穿了十多年
2025-09-02 00:38:00
十堰广电讯(全媒体记者 叶旭升 魏俊 通讯员 张娟 龚义)1945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已近尾声,日寇却仍在中华大地上负隅顽抗
2025-09-01 21:30:00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薪火映黔山】㵲阳河畔 和平之光永驻‌
㵲阳河畔,镇远县和平街南端,沿着青石板路便见到“和平村”的大门,这里不是一个村子,而是战俘收容所旧址。1938年武汉会战期间
2025-09-01 23:04:00
“冀东抗战,打得既艰难又勇敢。一拨一拨地牺牲,又前赴后继地去参军。”“爬起来,义无反顾地向前冲。因为我们知道,这是为全民族而抗战
2025-09-01 14:53:00
特别报道丨一馆一展,藏着黑土热血的英雄故事
“沉默太久,不是因为遗忘,是因为雪与泥埋的太深。”8月30日,东北抗联遗址出土文物特展在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开展,深埋地下数十年的文物第一次集中呈现在世人面前
2025-09-01 14:55:00
铭记烽火连天 砥砺强军壮志
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吉林省白城军分区近日组织“纪念抗战胜利、争当抗联传人”主题党日活动
2025-09-01 14:56:00
从日军手里逃脱后毅然从军!96岁老兵吕盈吉:战友们,安息吧
大众网记者 刘宏蕾 济宁报道在济宁市任城区军休所宿舍,96岁的抗战老兵吕盈吉坐在椅子上,阳光透过窗棂洒在他胸前的勋章上
2025-09-01 17: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