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四川日报
特写
“最美彝寨”为什么这么火
□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 袁宇君
“我们先来,让讲解员先给我们讲。”“两辆车同时进村,我们人多,让我们先听吧。”一场小小的“争执”,发生在9月6日的迤沙拉村村史馆。
这样的场景,对于迤沙拉村党总支副书记谢锦美来说早已见怪不怪。仅8月以来,村史馆就接待了各行各业160多个单位的7000多人。
这么多人迫不及待想学习的乡村文化到底是什么样的?带着问题,记者走进了迤沙拉村马头飞檐、纹刻饰版的村舍之间。
“有女都外嫁、有男讨不到,娃娃掉进灰窝窝,找了半天才找到……”迤沙拉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毛建桦“解读”当地早些年流传的歌谣,在彝语中,“迤沙拉”指“水流下去存不住的地方”,更是点出了这个村曾经薄弱的发展基础。
今人再看迤沙拉,只会惊异于她的破茧蝶变:红墙青瓦,古宅俨然,乡邻入画。去年,迤沙拉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3500元,比10年前翻了好几番。这个曾经水漏下去的地方,变身“最美彝寨”,以崭新的面貌迎接八方来客。
乡村之美,在形也在魂;共富实绩,有面更有里。若村史馆只是让参观者了解了迤沙拉精神文化的梗概,那么非遗小院定期上演的情景演出《迤啊·迤沙拉》,融合了羊皮鼓舞、谈经古乐等彝族传统艺术形式,则是给参观者带来了“沉浸式”精神文化直观体验。
精神“壮骨”,文化“铸魂”。原乡人代代传承铸就文化底色,新乡民创业热情助力乡风“出圈”。就这样,代代彝汉村人耳濡目染,凝聚成迤沙拉走向共同富裕的精神力量。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9-14 05: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