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头条热搜
西北农民作家眼中的乡村变迁
本文转自:铜川日报西北农民作家眼中的乡村变迁新华社记者 文静在“田鼠大婶”裴爱民眼中,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处处流淌着诗意。黄土不仅孕育出一株株籽粒饱满的麦子,春种秋收的美好循环也给予她源源不断的创作灵感...……更多
□新华社记者 齐中熙 邹多为 吴茂辉第四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正在火热进行。不论是“新奇特”全球好物的首发首秀首展,还是“开”到现场、销量喜人的直播带货,处处可见的热闹场面不仅彰显了这一“新生代”展会实...……更多
本文转自:新华网新华社洛杉矶1月25日电 通讯|美国迪士尼加州冒险乐园祥龙庆新年新华社记者谭晶晶 曾慧“中国龙”欢腾起舞,大红灯笼高挂,经典动画《花木兰》中的木须龙踩着欢快的鼓点向游客拜年。美国迪士尼加利福...……更多
本文转自:新华网新华社长春11月25日电 题:风雪寒夜访农家——新华社记者探访吉林舒兰洪灾重建村新华社记者段续、唐成卓小雪节气过后,今冬第二场寒潮袭来,东北地区气温骤降。迎着漫天飞舞的雪花,记者走进灾后重建...……更多
沈阳这所小学“好玩的寒假托管”有啥特色?
新华社沈阳2月22日电(记者王莹)“前方障碍物发现敌情!”“快隐蔽!”……冬日的沈阳寒风袭人,沈阳市浑南区第九小学的操场上,30名小学生正开展真人CS比赛。春节过后,沈阳市浑南区第九小学的寒假托管继续“开学”...……更多
...期政策持续推出,有望进一步巩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新华社) ……更多
一线观察:各地消费市场加速回暖
本文转自:新华网新华社广州1月17日电 东岸水乡,直播间开始倒计时,指尖一触,成千上万的新潮年货“奔向”千家万户;岭南珠江,打卡“千年商都”,行花街逛庙会,得闲饮茶食粤味,年鱼北上庆新春;西边山城,洪崖洞...……更多
...前已建设高标准农田430万亩,2024年还将建设32万多亩。(新华社拉萨3月17日电) ……更多
本文转自:新华网新华社拉萨12月19日电 题:让农牧民不受冻不受灾——来自羌塘高原腹地的一线观察新华社记者刘文博、姜帆西藏自治区那曲市尼玛县,地处羌塘高原腹地,当地经济以农牧业为主。尼玛县靠近无人区,平均海...……更多
关注秋收|秸秆深翻入田园 打造生态“吨粮田”——陕西西安秋收见闻
本文转自:新华社深秋里的关中平原凉风飒飒,但连片粮田里,却处处都是繁忙的热闹景象。当记者来到陕西省西安市鄠邑区玉蝉街办晋侯村时,一台台联合收割机往返奔走、忙碌奔波的场景不断映入眼帘。联合收割机正在陕...……更多
重庆梁平区:统筹“人地技制”藏粮丘陵山地
本文转自:新华网新华社重庆10月16日电 题:重庆梁平区:统筹“人地技制”藏粮丘陵山地新华社记者李松秋收时节,稻田稻浪翻滚,作为“巴渝粮仓”的重庆梁平区又迎来了丰收景象。梁平是重庆产粮大区,常年水稻播种面...……更多
高端访谈丨专访:“这是一次期待已久的访问”——访乌拉圭总统拉卡列
新华社北京11月24日电 “这是一次期待已久的访问,是一次增进互信之旅、延续传统之旅、迈向未来之旅。”正在中国进行国事访问的乌拉圭总统拉卡列23日在北京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说。今年是中国与乌拉圭建交35周年。拉...……更多
习主席的小客人们这样看中国
新华社上海2月1日电题:习主席的小客人们这样看中国新华社记者在上海豫园体验中国传统技艺,在当地中学与中国同龄人相识相知,在复旦大学追寻中美交流的历史足迹……1月26日至29日,作为习近平主席的小客人,美国马斯...……更多
青海西宁:社区“原居养老”让更多老人安享幸福晚年
本文转自:新华社新华社西宁10月22日电 题:青海西宁:社区“原居养老”让更多老人安享幸福晚年新华社记者张子琪“双手叉腰,慢慢转动脖颈……”早饭过后,青海省西宁市城西区公园巷社区 “爱老幸福驿站”,护理员赵...……更多
新华全媒+|“潮”起来、“活”起来、“火”起来——春节文旅市场走笔
...客纷纷与造型独特、形如“巨轮”的上海武康大楼合影。新华社记者陈爱平 摄春节里,主打“阅读建筑”时尚的城市漫步在上海不断升温。上海春秋国际旅行社(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周卫红说,公司每天推出的漫步活动吸...……更多
中国海拔最高乡群众的新年心愿
新华社拉萨2月10日电(记者林建杨、田金文)普玛江塘乡位于西藏山南市浪卡子县西南部,平均海拔5373米,是中国海拔最高的行政乡。这里的空气含氧量不足海平面的40%,年平均气温为零下7摄氏度,这里居住着1062名农牧民。...……更多
中国足协解读职业俱乐部球队冠名新规定
中国足协解读职业俱乐部球队冠名新规定来源:新华社新华社北京1月3日电(记者赵建通、公兵)3日,中国足球协会发布了《中国足球协会职业俱乐部和球队名称管理规定(试行)》(以下简称《规定》)。中国足协相关负责...……更多
公兵视点:当世界杯的“风”吹进亚洲杯
本文转自:新华网新华社多哈1月12日电(记者公兵)冬日中透着暖意,卡塔尔沉浸在男足亚洲杯的节日气氛中。1月12日,卡塔尔男足亚洲杯开幕式在卢赛尔体育场举行。新华社记者 孙凡越 摄12日,卡塔尔亚洲杯开幕。这是继2022...……更多
本文转自:新华网新华社苏瓦3月20日电 通讯:中国水稻专家助力斐济大米自给计划新华社记者郭鑫惠三月的斐济正值雨季。连续数日的暴雨过后,中国专家陈华早急切地赶到田里查看水稻情况。即将成熟的水稻倒伏了一片。“...……更多
本文转自:新华网新华社布加勒斯特12月13日电(记者张改萍)“山海有情 天辽地宁”2023辽宁文化旅游周12日晚在罗马尼亚首都布加勒斯特中国文化中心开幕。中国驻罗马尼亚大使韩春霖在开幕式上说,此次文旅系列活动将为罗...……更多
耕耘在春天里
...:贵州日报耕耘在春天里——各地抢抓农时开展春耕备耕新华社记者春回大地,春耕正当时。记者近日在黑龙江、山东、云南、安徽等地采访了解到,各地积极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抢抓农时开展春耕备耕,稳面积、提单产,...……更多
四世同堂,新居里过新年
...舀取“新水”。1月12日,巴桑普尺在为家人准备麦片粥。新华社 丁增尼达 摄四世同堂的巴桑普尺一家有11口人,年龄最长的是巴桑普尺的母亲尼玛,今年80高寿,而外孙顿珠才3岁。巴桑普尺说:“从我父辈那个时候我们就住在...……更多
本文转自:新华每日电讯据新华社北京11月4日电(记者刘诗平 陈冬书)安徽七门堰调蓄灌溉系统、江苏洪泽古灌区、山西霍泉灌溉工程、湖北崇阳县白霓古堰4日成功入选2023年(第十批)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至此,我国的...……更多
不负春光奋进时
...报不负春光奋进时​——3月全国各地经济社会发展观察新华社记者 暖春三月,万物复苏。在今年第一季度收官之际,新华社记者深入基层调研,感受各地积极贯彻落实今年全国两会精神汇聚起的奋进力量,铆足干劲推进春耕生...……更多
中国北方地区推进清洁供暖改善大气环境
本文转自:新华网新华社呼和浩特11月24日电(记者 哈丽娜)寒流来袭,气温骤降,中国北方地区已全面进入供暖季。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不少地区利用风光等清洁能源取暖,有效改善了城乡大气环境。这是11月16日拍摄的位...……更多
北京中轴线上观中国龙
...素,为市民游客们带来一场贯通古今的“龙”文化之旅。新华社记者 鞠焕宗 摄游客在前门大街观看舞龙表演(2月2日摄)。这是在景山公园里一处文创咖啡店拍摄的龙形象节日装饰物(1月23日摄)。新华社记者 陈钟昊 摄 游客...……更多
本文转自:安徽日报■ 新华社记者 刘扬涛“来亚运会之前,我连围棋的基本规则都不懂,而现在我已经爱上了它。”49岁的英国人林安迪说。在杭州棋院(智力大厦)棋类馆的媒体记者里,每天都能看到一个身穿蓝色工作服、...……更多
本文转自:新华网新华社德黑兰1月19日电 通讯:文化体验贺新春——记伊朗德黑兰大学孔子学院春节主题课堂新华社记者高文成18日,位于伊朗首都德黑兰北部的水与火公园迎来了一批特殊的客人。他们手拿春联、“福”字、...……更多
本文转自:新华网新华社雅加达2月10日电 特写丨在印尼共享新春“红日子”的喜悦新华社记者徐钦 陶方伟中国城里随处可见福字、对联、红灯笼,市中心地标位置搭起巨龙装饰,商场里随处可见写着汉字“恭喜发财”的广告牌...……更多
新华社反思中国足球:为什么留给中国队的时间总是不多了
新华社记者余孝忠、肖世尧、公兵“留给中国足球的时间不多了!”在卡塔尔亚洲杯上,中国男足一战塔吉克斯坦,二战黎巴嫩,三战卡塔尔,均“无往而胜”,未能取得小组出线所必需的一粒进球,一次次让媒体和球迷发出...……更多
更多关于健康的资讯:
少女患罕见脑瘤致手臂“失力”,医生妙手祛病助其重拾“吉他梦”
极目新闻记者 廖仕祺通讯员 李林牧 姜婵媛6月29日上午,从武汉市普仁医院神经外科一病区的病房里传出阵阵柔和的吉他声,接受完脑瘤手术恢复情况良好的花季少女婷婷(化名)与妹妹莉莉(化名)并肩坐在病床旁
2024-06-29 13:37:00
少女腹中取出“鸵鸟蛋”大的肿物,竟是畸胎瘤作祟
极目新闻记者 廖仕祺通讯员 李林牧 詹文雪 龙云洪6月27日上午,在武汉市普仁医院的手术室里,医生们成功地从18岁少女小美(化名)的腹部
2024-06-29 13:38:00
A型、B型、AB型、O型,哪种血型的人抵抗力更好?医生说出大实话
导语:人的血型,自诞生之日起便好像生命的暗码,早已深深刻画在咱们的基因之中。它并非由后天环境或日子习气所塑造,而是源于爸爸妈妈遗传的染色体
2024-06-29 13:45:00
女性左手坚持佩戴“金手镯”,或会带来5个变化,多数人还不清楚
导语:每个女人,无论其身份、年纪或背景,内心深处都藏着一颗对美的酷爱与寻求的心。这份爱美之心,既是对自我形象的塑造,也是对日子的酷爱和向往
2024-06-29 13:46:00
为什么一到凌晨3、4点就早醒?提醒:可能是4种疾病在“捣乱”
张先生是一位辛勤作业的职场人士,他遵循早出晚归的作息,过着充分而有节奏的日子。近几个月,张先生遭遇了一个困扰:他常在清晨三
2024-06-29 13:46:00
“鼻毛变白”是衰老前兆?医生:或还有 4 个原因,男性要注意
在人体这个美妙的“小世界”中,每一个纤细的改变都或许蕴含着重要的信息。鼻毛,这常常被咱们忽视的存在,当其变白时,真的仅仅只是变老的先兆吗
2024-06-29 13:47:00
寿命长短,喝水便知?提醒:喝水后出现这 5 个异常,早点就医
在生活中,喝水这一行为看似微不足道,实则包含了无尽的深意。它不仅是身体的根本需求,更是咱们与天然和谐共生的体现,是维持生命活力不可或缺的日常仪式
2024-06-29 13:48:00
屁多是肝脏不好?或与 3 个原因有关,多留意
在日子中,咱们常常会遇到这样一种略显尴尬的状况——放屁。有时候,放屁的频率似乎有点高,这不禁让人发生疑问:屁多是不是肝脏不好呢
2024-06-29 13:49:00
人老腿先衰?建议 50 岁后,少喝牛奶多吃 3 物,走路有劲
在人生的旅途中,我们都会阅历衰老的进程。"人老腿先衰"这句古训,深刻地揭示了岁月流逝对我们身体机能的悄然腐蚀,尤其是腿部力气的逐渐衰退
2024-06-29 13:49:00
白发长在哪,病就从哪出?长在前额、两鬓、后脑勺,分别暗示了啥
导语:要知道一个人的年纪层次,除了直接问询外,还可以从其外在体征窥探一二。其间,头发的色彩和皮肤的状况便是两个尤为重要的观察点
2024-06-29 13:50:00
“眉毛一根长,胜过万担粮”,有哪些讲究?眉毛变长意味着什么?
在民间,撒播着这样一句谚语:“眉毛一根长,胜过万担粮”,这不仅仅是字面的含义,更承载了深沉的民间智慧与涵义。眉毛,就好像面部的守护者
2024-06-29 13:50:00
为啥有些人手臂“青筋暴起”,有人却看不到“青筋”?看完了解了
导语:人类的身体中,犹如一个杂乱的交通网络,遍布着密密麻麻的巨细血管。这些血管不仅结构各异,功用也千差万别,但它们一起承担着血液活动和身体正常运作的要害任务
2024-06-29 13:51:00
老人身上的这4种坏习惯,反而是一件好事?能长寿?看看你有几种
导语:科学研究早已揭示了一个深化而引人入胜的本相——无论是优秀的习气还是不良的习气,它们关于人体健康的影响并非固定不变
2024-06-29 13:51:00
优质“蛋白质”排行榜出炉:豆腐落榜,牛奶垫底,建议老年人了解
导语:依据《后疫情时代膳食养分与健康情况查询剖析陈述2020》的翔实数据,咱们不难发现,我国居民在膳食均衡方面存在明显的缺少
2024-06-29 13:52:00
老人练普拉提导致腰椎骨折!健身还需量力而行!
老年人现在的锻炼方式不局限于散步,遛弯,不少老年人走进健身房。南京的方女士年近七旬,找了私教练普拉提,结果才上2节课腰椎就骨折了
2024-06-29 14:0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