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头条热搜
...社记者张建松、孙青取得丰硕考察成果的中国第40次南极考察队10日凯旋。记者从中国极地研究中心获悉,在这次考察中,考察队员在我国南极昆仑站成功安装并运行一台近红外望远镜。在南极“冰盖之巅”,这台“不怕酷寒、...……更多
极地科考未来如何继续“破冰”
...报雷淼今年是中国极地科学考察40周年,第40次南极科学考察队于上月考察归来,目前科研人员正在对这次考察成果进行后续研究。自1984年中国首次南极科考开始,一批批考察队员远赴极地,考察站陆续落成,那么,年复一年的...……更多
首套近红外望远镜在南极昆仑站成功运行
...转自:人民日报客户端胡润新 刘诗瑶中国第40次南极科学考察队在南极昆仑站首次开展了近红外天文观测以及近地空间环境全时段监测,成功测定了昆仑站全天空的近红外天光背景等关键数据,为昆仑站开展全年空天观测提供了...……更多
...号1月7日电(记者周圆)北京时间1月6日,中国第40次南极考察队在阿蒙森海成功布放深水生态潜标,这也是中国首次在极地布放生态潜标。考察队副领队王金辉介绍,这套潜标的主要生态传感器依托重点研发项目自主研发,通过...……更多
上新世温暖时期西风带向极地减弱丨《自然》(20210107出版)一周论文导读
...oleward and weakened westerlies during Pliocene warmth上新世温暖时期西风带向极地减弱▲ 作者:Jordan T. Abell, Gisela Winckler, Robert F. Anderson &……更多
武汉大学“珞珈三号01星”助力中国第40次南极科考
...“雪龙2”号科考船第三次抵达新西兰利特尔顿港,进行考察队员转运和物资补给等工作,其中26名队员完成大洋考察作业后下船,搭乘飞机回国。北京时间1月28日06时05分02秒,武汉大学“珞珈三号01星”成功拍摄到“雪龙2”号极...……更多
暴雨暴雪同框 今年气候是激烈年?
...雪。那么,为什么这次的冷空气和冷涡都这么强呢?这和西风带的变化有关。西风带是指在中高纬度地区,从西向东吹的一种气流,它的强度和位置会随着季节和气候的变化而变化。一般来说,冬季的西风带比夏季的西风带强,...……更多
“我在南极之巅看星星”
...记者 余梦迪今年是我国极地考察40周年,一代又一代中国考察队员不断奔向最远的南方。从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泰山站到秦岭站,南极考察站的“中国范儿”,见证了我国科技工作者的艰辛付出和卓越成就。作为这一伟大...……更多
中国第五座南极科考站主楼主体结构今日封顶
...主结构完成了封顶。从去年的12月7日,中国第四十次南极考察队新站队抵达这个地方开始,就马不停蹄地投入了新站的建设工作中。经过一个多月的奋战,目前工程进展顺利,除了今天主楼结构完成封顶之外,84个功能模块已经...……更多
深约3000米  中国在极地布放首个生态潜标
...无人机照片)。新华社发(陈栋彬 摄)北京时间1月6日,考察队在布放潜标。(新华社记者 周圆 摄)新华社“雪龙2”号1月7日电(记者 周圆)北京时间1月6日,中国第40次南极考察队在阿蒙森海成功布放深水生态潜标,这也是...……更多
南极科考归来,几位队长讲述最难忘的那些事
...成果。”4月10日,由自然资源部组织的我国第四十次南极考察队暨“雪龙”号极地考察破冰船顺利返回国内并停靠山东青岛奥帆基地码头,标志着我国第四十次南极考察圆满结束。本次南极考察遇到了哪些困难和挑战?考察队队...……更多
中国完成南极冰盖“环”国际合作计划航空调查
...定翼飞机顺利在中山冰雪机场降落,中国第40次南极科学考察队成功完成南极研究科学委员会南极冰盖“环”行动组(SCAR RINGS)国际合作任务,填补了东南极我国中山站至比利时伊丽莎白公主站之间冰盖沿岸的关键数据空白区,...……更多
...失。据介绍,本次潜标回收和布放任务密集、时间紧张,考察队克服了诸多困难,在3天内完成其中8套潜标的回收与布放,所获取的连续的、长时间序列的数据有助于加深对阿蒙森海冰间湖及开阔大洋生态系统动力学的认识。此...……更多
9图速览!2023中国重大科技成就
...硕成果。11月1日,由自然资源部组织的中国第四十次南极考察队,开启为期5个多月的科考征程。此次考察将建设第五个南极科考站,围绕气候变化对南极生态系统的影响与反馈开展调查。——陈世涵【亲历者说】南极太美丽太...……更多
...红外望远镜在南极昆仑站成功运行。中国第40次南极科学考察队利用该望远镜开展了近红外天文观测以及近地空间环境全时段监测实验。研究人员利用我国自主研制的近红外天文望远镜,成功测定了昆仑站全天空的近红外天光背...……更多
第40次南极考察|中国南极考察队在阿蒙森海开展考察作业
本文转自:新华社北京时间1月5日, 中国第40次南极考察队在阿蒙森海开展中层鱼拖网作业,考察队员在放网约两小时后回收拖网。北京时间1月5日凌晨,在“雪龙2”号艉甲板,中国第40次南极考察队开始了抵达阿蒙森海后的首次...……更多
...号开班。南极大学“雪龙2”号分校校长、中国第40次南极考察队副领队魏福海在开班仪式上说,开办南极大学是我国南极科学考察的一项传统。考察队汇聚了各行各业的一流人才,南极大学将邀请他们在航渡期间开班授课,内容...……更多
震撼!在南极“冰盖之巅”仰望苍穹
本文转自:新华社取得丰硕考察成果的中国第40次南极考察队10日凯旋。记者从中国极地研究中心获悉,在这次考察中,考察队员在我国南极昆仑站成功安装并运行一台近红外望远镜。在南极“冰盖之巅”,这台“不怕酷寒、不...……更多
焦点访谈:极地考察 探索无极
...商会议。 中国极地研究中心原党委书记、首次南极越冬考察队队长颜其德:“缔约国要尽义务,每年要交钱,但是没有权利,没有发言权,特别是在南极条约协商国开会的时候,缔约国都得请到外面去喝咖啡、喝茶去。”在国...……更多
中国南极“第5站”要来了!
11月1日,由自然资源部组织的中国第40次南极科学考察队出征,踏上为期5个多月的科考征程。本次考察最突出的亮点是建设罗斯海新站。新站是继长城站、中山站之后第3个常年考察站,是我国在南极的第5个考察站,也是首个面...……更多
...21日电 (记者 周圆)北京时间21日下午,中国第40次南极考察队32名队员搭乘意大利南极洲际航班安全飞抵罗斯海新站现场,并启动建设新站的前期准备工作。据悉,这32名考察队员于16日从中国飞赴新西兰,并于21日乘坐意大利...……更多
你好,中国南极秦岭站(探访)
...等观测研究,共同履行区域生态环境保护。第四十次南极考察队首席科学家张北辰表示,秦岭站的建设是第四十次南极考察的突出亮点,参与秦岭站建设的队员们克服时间紧、任务重、施工环境恶劣等不利因素,出色地完成了建...……更多
...院士陈大可围绕“认识极地”进行专题讲解,第40次南极考察队领队、“雪龙”2号船长、甘肃省参加极地考察的队员代表等,与大家一起分享了极地考察的科学知识和感人故事。中国南极中山站通过“极地课堂”首次以视频连线...……更多
...)昨天上午,中国第40次南极考察启航活动在上海举行。考察队由来自国内80余家单位的460多人组成,计划明年4月返回,航程总计3万多海里。第40次南极科考最突出的亮点,当属罗斯海新站的建设。罗斯海新站,中国在南极的第5...……更多
...极地考察40周年。自1984年首次南极考察开始,一批又一批考察队员远赴极地、奋战冰雪,书写着我国极地科技创新事业的发展历程。这期间,武汉大学师生参与了我国39次南极和17次北极科学考察活动,他们手绘了我国南极第一...……更多
无人机在我国南极内陆考察中大显身手
...无人机在我国南极内陆考察中大显身手。中国第40次南极考察队员耿通在昆仑站附近进行无人机科考作业。(新华社发)在刚刚结束的中国第40次南极考察中,来自武汉大学、同济大学的多位考察队员,利用无人机和多种传感器...……更多
凯旋!我国第40次南极考察完成考察任务回国
...巩晗 胡润新4月10日,由自然资源部组织的我国第40次南极考察队,圆满完成考察任务,全部平安顺利地返回国内。4月8日“雪龙2”船停靠香港,“雪龙2”船访港筹备委员会联合香港特区政府多个部门,在尖沙咀海运码头举行了...……更多
凯旋!“雪龙”号船停靠山东青岛,青岛“铁军”南极勇士归来!
...国第40次南极考察圆满结束。奥帆海岸,中国第40次南极考察队返航暨“雪龙”号青岛公众开放活动隆重举行,彩旗招展的“雪龙”号上,94名赴南极出征的中铁建工集团勇士圆满完成建设任务随队归来,历时5个多月的南极之旅...……更多
...大学科研人员张楠、宫达、刘昀忱是中国第40次南极科学考察队成员,圆满完成科考任务后三人于近日返回长春。上述成果是他们在参与“东南极拉斯曼丘陵地区冰下地质环境研究项目”中取得的。据介绍,此番他们获取了近半...……更多
年轻力,迎难而上!探索南极 展现新时代青年人蓬勃朝气
...,极地新生力量发挥了重要作用。以“雪龙2”号为例,考察队平均年龄34岁,其中,锐气十足的“90后”占46%,经验丰富的“80后”占30%,他们是考察队的主力。面对极地环境特殊、工作内容复杂、安全风险巨大等诸多挑战,他...……更多
更多关于科技的资讯:
本文转自:中国新闻网中新网昆明6月17日电 (记者 缪超)记者17日从昆明理工大学获悉,该校近期与国内多家机构合作,利用连铸连轧细化合金晶粒
2024-06-17 20:23:00
长春光机所在超大口径非球面光学反射镜检测上获新突破
本文转自:中国新闻网中新网长春6月17日电 (记者 郭佳)记者17日从中国科学院长春光机所获悉,该所光学系统先进制造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学军研究团队
2024-06-17 21:18:00
6月16日,廊坊经洽会现场,在人头攒动的中国工商银行展区,大家都对“工银e生活”充满了好奇,银行平台也能订外卖、买电影票
2024-06-17 21:59:00
转换线路呼叫怎么弄
了解转换线路呼叫的重要性在当今数字化的世界中,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用户,电话沟通的重要性都无可忽视。有时我们需要将来电转接到另一个电话号码
2024-06-17 22:03:00
在低价里得到,也在低价中失去。这是业界对今年电商鏖战618的一种概括。“低价”成为今年大促的关键词之一。“仅退款”还不够
2024-06-17 22:08:00
本文转自:光明日报作者:《光明日报》( 2024年06月17日 08版)中国科学院院士、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微电子学院教授郝跃
2024-06-17 22:15:00
农发行神池县支行深入企业开展存续期管理
为进一步掌握企业生产经营情况,持续推动存续期管理,6月5日农发行神池县支行一行赴神池县粮油服务中心瑞神粮油购销有限公司进行贷后检查
2024-06-17 22:24:00
四川青川:年产10万吨纳米碳酸钙生产线预计8月建成投产
近日,在青川经济开发区庄子产业园内,青川华纳新材料有限公司年产30万吨纳米碳酸钙项目建设现场繁忙而有序。施工人员正在进行机械焊接作业青川华纳新材料有限公司成立于2023年8月
2024-06-17 15:05:00
梦想当“燃”| “链”上奔跑,浪潮这个团队最盼“守得云开见月明”
产业链供应链是大国经济循环畅通的关键,维护其安全稳定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基础,但在当下,产业链供应链还存在诸多“断点”“堵点”
2024-06-17 15:32:00
中移物联智慧酒店亮相郑州数智化赋能酒店高质量发展大会
6月6日,由河南省旅游饭店业协会主办的“数智化赋能酒店高质量发展大会”在郑州圆满召开,200余名酒旅行业专家、企业创始人
2024-06-17 15:43:00
全民参与、多元创新,2024阿拉善SEE气候周圆满闭幕
2024年6月9日,以“全民参与·创新驱动·绿色未来”为主题的阿拉善SEE气候周(下称气候周)在北京闭幕。从6月6日至9日
2024-06-17 15:45:00
家电安装收费为何总也说不清
中国消费者报报道(记者桑雪骐)免费安装是大多数需要安装的家电产品的销售承诺,但在限制条件之外的收费问题也常受到消费者的质疑
2024-06-17 15:45:00
鑫源摩托“慢捣公元”6月15开业,打造重庆摩托新地标
看到那七八层楼高,一整面玻璃墙的摩托阵了吗?——帅吧,那可是“摩托之都”最拉风的打卡地标! 看到那颗用摩托零件搭建的金属大树了吗
2024-06-17 15:46:00
超大规模免息券补贴 京东白条推出全场12期免息券
6月15日0点,京东突然上线了618全场12期免息券,领券就享全场12期免息券。小米pad 6 pro,每月只要167元
2024-06-17 15:47:00
遂川县新盛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旅游业革新者的蓝图
在旅游业蓬勃发展的今天,遂川县新盛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凭借其创新思维和深度洞察,以“衣食住行旅游服务平台”为核心,重新定义了旅行体验
2024-06-17 15: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