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社会

林常珍:“土特产困境”的荔枝产业

类别:社会 发布时间:2023-05-29 00:17:00 来源:阿宅社会

央视网消息(焦点访谈):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总书记特别强调,各地推动产业振兴,要把“土特产”这3个字琢磨透。如何做好“土特产”这篇文章,依托当地特色资源,推动乡村产业全链条升级?从5月27日起,《焦点访谈》推出系列节目“土特产金招牌”。眼下,新鲜荔枝正陆续上市,您知道吗?全球每5颗荔枝就有1颗产自我国的广东茂名,茂名栽培荔枝的历史超过2300年。总书记今年四月前往茂名高州考察调研时指出,这里是“荔枝之乡”,发展荔枝种植有特色有优势,是促进共同富裕、推动乡村振兴的有效举措,农村特色产业前景广阔。那么茂名高州的小小荔枝是如何经过全产业链发展,成长为百亿级的特色产业的呢?

林常珍:“土特产困境”的荔枝产业

李亚水是高州市分界镇东方三树下村的村民,今年他的8亩荔枝长势不错,他说别看四月下旬荔枝只有指甲盖那么大,但是接下来一个月生长非常快,后续除虫、保果非常关键。

吕华强是当地的高级农艺师,他说现代农业不能靠天吃饭,得给种植户们提供及时的技术指导。

林常珍:“土特产困境”的荔枝产业

为了保障荔枝有个好收成,当地拥有像吕华强这样的农艺人员230多名,他们除了提供技术指导,还有另外一项重要的任务。而这还要从当地种植荔枝的历史讲起。

高州的荔枝特色种植园,当地人一直叫它“贡园”,历史可追溯到隋唐年间,据传当年杨贵妃品尝的荔枝就采摘于这里。园子里,现存500年以上树龄的荔枝树39棵,其中1300年以上的9棵,是我国历史最悠久、保存最完好的古荔园之一,被誉为“活的荔枝博物馆”。正因如此,当地很多人家祖祖辈辈都种荔枝,不过,一些品种核大肉少,不太受现在市场欢迎,当地近几年便在推广改良荔枝品种上下功夫。

林常珍:“土特产困境”的荔枝产业

广东高州市农业科技事务中心主任、高级农艺师吕华强:“农业推广中心这几年一直在和华南农业大学,还有农科院、科研所合作,了解其他荔枝新品种,引进过来对高州地区的荔枝品种进行更新改良。”

今年高州荔枝的种植面积有59万亩,其中34万亩是经过改良的品种。改良品种不仅在产量上比老品种高,经济价值也比老品种好。

询问荔枝嫁接进展的妇女叫林常珍,此前只种了十来亩荔枝,但如今已经是荔枝种植大户,种植面积约300亩。她说之所以敢这么干,是因为她发现从2019年开始,当地对种植荔枝越来越支持。

林常珍:“土特产困境”的荔枝产业

高州市采鲜园果蔬专业合作社社长林常珍:“有技术人员过来培训,我们老百姓很高兴。我们那些师傅现在学的技术都好成熟了。”

不过,尽管有政府免费技术加持,但林常珍第一年也只敢把种植规模谨慎地扩大到70亩左右,因为她也有自己的顾虑。

林常珍:“外商一天可能收三万斤或者五万斤,他收够了,你就算摘下来了他也不要,你再求他,如果他真正要也是很便宜。比如,当天收购价是2块钱,但是他会压到1块或者8毛钱。”

林常珍所说的销售困境,在2019年之前是普遍存在的,当时荔枝产业并没有被当地特别重视,信息渠道不畅、基础设施落后,“果贱伤农”的现象时有发生。不过,这种担心,林常珍第二年就打消了,她把荔枝种植面积又扩大了200多亩。

林常珍:“村里面好多年轻人回来了,他们通过电商平台帮忙销售荔枝,这对我扩大荔枝种植面积是一个很大的鼓舞。我们种得有多好,我们也不懂卖,还是便宜的。但是那些年轻人回来参与了,我们销售这一部分就很放心去扩大了。”

原来,从2020年起,高州市为了发展电商,定期举办电商销售培训讲座,帮助年轻人学习如何拓展电商,如何直播带货,此前的销售困境一下子得到了疏解。

林常珍:“土特产困境”的荔枝产业

丁贯洲是林常珍的儿子,大学学的是设计专业,2020年毕业后看到家乡荔枝产业的发展很红火,小伙子决定返乡,他一边接受政府组织的电商培训,一边帮助家里运营起了线上电商。

2022年,高州全市荔枝年产量超20万吨,其中网上销售占比达到35%,预计今年的占比还会更高。荔枝的品质好了,销路宽了,但要把传统特产打造成现代化的产业,这还远远不够。近年来,随着当地荔枝的产销量越来越大,一些新的问题出现了。

林常珍:“土特产困境”的荔枝产业

市场对荔枝的新鲜度要求越来越高,而荔枝保鲜期短,想要新鲜,自然首选空运,但空运的运输成本很高。这一天,高州荔枝产业链的负责人何以锋正在跟物流公司商讨快递费用的折扣问题。

小规模的中小农户没有跟大物流公司谈判的能力,但高州有了产业链党委这个组织就不一样,它能代表大伙儿去谈。今年高州预计荔枝产量达到23万吨,倘若能把物流费用谈到一个理想折扣,惠及的就是更多中小农户。

品质再好、新鲜度再高,但是到了收获的季节,大量的荔枝集中涌向市场,价格自然会落下来,如何解决呢?从2021年开始,当地也开始聚焦解决荔枝的冷链管理。他们在各个荔枝园附近建设了田头小站,但冷链的相关技术,仍有很大提升空间。

林常珍:“土特产困境”的荔枝产业

为了提升冷链水平,高州市里最近也在跟各大公司的技术团队接洽,寻求合作。

除了在生产、冷链、物流、销售等方面持续发力,当地还在提升荔枝产业链的附加值上做文章,来应对市场波动。

何达为是高州市柏桥龙眼荔枝专业合作社的社长,也是荔枝种植大户,他除了像普通种植户一样出售新鲜荔枝,这些年来,也一直在荔枝和龙眼的初加工以及深加工的制品上下功夫。

要想把农产品的深加工做好,对技术和资金的要求都很高,这是当前何达为面对的挑战,但他认为他选的这个方向是对的。因为新鲜荔枝只能卖三个多月,剩下八九个月,他们必须在荔枝的附加值上要效益。目前,他的合作社能为周边群众提供70多个工作岗位。

林常珍:“土特产困境”的荔枝产业

除了茂名高州,近年来,在广东多地,如东莞、湛江市遂溪县、广州的增城等,荔枝产业化都取得了长足发展。今年,广东荔枝种植面积约400万亩,预计产量约180万吨。现在,广东正继续深入推进农作物市场体系建设,开拓更多渠道扩大荔枝等农产品出口,以销售促产业链提升增效。

林常珍:“土特产困境”的荔枝产业

茂名高州把“土特产”荔枝作为产业发展的抓手,不仅着力提升荔枝的品种品质,还围绕荔枝的增值收益做文章,农产品产业链不断拉长。不止于此,为了打好荔枝这张牌,当地还修建了中国荔枝博览馆,展示我国荔枝产业的发展历程及成就,深度挖掘荔枝产业的经济价值、社会价值、生态价值和文化价值,走出了一条靠发展荔枝特色产业引领乡村振兴之路。相信“荔枝之乡”紧扣“土特产”三个字,一定能“荔”久弥新、“荔”量无穷。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5-29 09:45:39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荔枝提升“含金量” 文旅产业“快步走”
...越跑越快。柏桥村村民也成功搭上“致富顺风车”,把“土特产”变成了“致富果”。记者了解到,柏桥村按照“产业链延伸到哪里,党组织就建到哪里,作用就发挥到哪里”的思路,把党组织建在
2024-04-12 07:16:00
...的参会者纷纷给广东荔枝点赞。荔枝作为广东代表性的“土特产”,正在书写“大产业”文章。近年来,广东高度重视乡村特色产业发展,致力把荔枝产业做成富民增收的大产业。迈向新征程,广东
2024-05-23 00:58:00
牢记总书记嘱托 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
...港澳大湾区和海南自贸港发挥作用。”张金虹说。 做好土特产“大文章” 中国荔枝正走向世界高州市根子镇柏桥村古荔枝种植园。丘立贺 摄一颗小荔枝,如何做好“土特产”这篇大文章?4
2023-08-26 13:25:00
茂名启动柏桥讲堂十万电商大培训 拼多多助力乡村人才振兴
...务对于消费者来说是最重要的。助力“百千万工程”做好土特产大文章茂名是广东最大的荔枝产区,其荔枝种植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秦末时期。黄毅在培训活动上表示,电商可以有效地盘
2024-05-15 14:47:00
精神文明遍地开花 幸福生活升温加码
...镇柏桥农创园园长、高州市采鲜园果蔬专业合作社社长林常珍榜上有名。在根子镇,熟悉林常珍的都管她叫“荔枝妈妈”。林常珍毕业后曾在珠三角工作一段时间,因为想念家乡,忘不了家乡的荔枝
2024-04-26 07:09:00
...现场收看大会直播的高州市采鲜园果蔬专业合作社社长林常珍认为,“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的实施,给元坝村、给荔枝产业带来了新的机遇。“过去,我们‘单打独斗’,荔枝卖不出好价
2023-01-29 06:55:00
全省荔枝有望再迎“中大年”
...,可以卖到20多块钱一斤。”高州根子柏桥农创园园长林常珍说,村里大力发展荔枝产业,如今全村农产品加工年产值达1亿元,带动就业3000多人。相关数据显示,我省荔枝产业一产产值高
2023-05-01 06:45:00
种下红果果 
      日子甜蜜蜜
...种下红果果 日子甜蜜蜜广东茂名“荔枝村”做好做实“土特产”文章新华社广州4月13日电(记者张程喆 徐弘毅)岭南“土特产”,荔枝算一味。苏东坡一句脍炙人口的“日啖荔枝三百颗,不
2024-04-14 01:18:00
“5.20”,第八届中国荔枝龙眼产业大会与你如期相约
...强大会参与性、互动性和创新性。大会期间将组织茂名市土特产展览展示,展现茂名作为广东、中国乃至世界第一大荔枝产区,在荔枝龙眼产业方面的丰富产品,以及其他特色产业产品。5月20日
2024-05-14 17:05:00
更多关于社会的资讯:
当书页遇上音符,让阅读“声”动有趣南京昨举行音乐阅读分享会,新添“图书漂流”驿站30家南报网讯(记者王峰)让旧书流通,让读者流动
2025-10-08 08:06:00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李子俊储笑抒这个假期,钟山风景区吸引了众多五湖四海的游客前来打卡。南京智慧旅游大数据运行监测平台显示
2025-10-08 08:07:00
国际金价史上首次触及4000美元/盎司,国内金饰越过1100元/克“金”彩长假,黄金热登上热搜话题□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王国俊长假以来
2025-10-08 07:32:00
记者走基层丨廊坊市御龙河公园:炊庄高腔戏 观众过足瘾
10月6日,在廊坊市御龙河公园,炊庄高腔戏第九代传人李书芝(右一)教授观众表演技巧。河北日报记者 刘 杰摄“少打关西闯定邦
2025-10-08 07:56:00
郑州一中学就“学生从家长身上踩过”致歉:感恩教育细节考虑不周
华商网讯 10月7日,河南郑州中牟新区第三高级中学通报:10月6日,有媒体发布我校有学生从家长身上踩过的报道,现将有关情况说明如下
2025-10-08 07:35:00
广州铁路警方通报:34岁男子在动车上猥亵7岁女童被刑拘
华商网讯 广州铁路公安处发布警情通报:2025年10月3日17时37分,D1819次列车乘警值乘中接报一起涉嫌猥亵警情
2025-10-08 07:34:00
一群学生演员将“时代楷模”、中国工程院院士、哈尔滨工程大学教授杨士莪的故事搬上了舞台。近日,哈尔滨工程大学传承弘扬哈军工精神的舞台剧《杨士莪》在启航剧场首演
2025-10-08 06:51:00
10月2日,河北吴桥杂技艺术学校综合训练馆内,38名来自老挝、肯尼亚、坦桑尼亚等国的学员,正在潜心学习吴桥杂技的各种绝技
2025-10-07 08:31:00
月到中秋分外明人到中秋情更浓今天让我们一起点亮家乡月亮月是故乡明千里“冀”相思愿你阖家幸福中秋快乐策划:郭伟、王博统筹:兰翠娟编辑:高二会视觉:衡成亮技术:许润泽、赵小博
2025-10-07 08:36:00
“秋糖季”助力户外消费市场持续火热组个“户外局” 共赴山水间□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张甜甜清新的景区绿道,晨跑者与骑行者共享盎然生机
2025-10-07 08:41:00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迎来参观热潮“有国才有家,在这里感悟如此真切”□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杜莹这个假期,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迎来如潮的参观者
2025-10-07 08:41:00
列车上突发紧急情况,列车、车站联动救助晕倒旅客
大皖新闻讯 10月4日中午,合肥至庐江方向的K8451次列车上突发紧急情况:旅客小吴突然晕倒,列车长第一时间行动,进行广播寻医后
2025-10-07 10:02:00
唐尧古镇绕着古调飘,瓷韵沾着乐声半山腰,千年乐魂 DNA 动了,保定等你来!
2025-10-07 10:45:00
10月3日20时45分许,夜色渐浓,西安市公安局莲湖分局北关派出所民辅警正按照安排开展执勤工作。期间,一名独自徘徊的女孩引起了民辅警的注意——女孩神情焦急
2025-10-07 11:39:00
外省游客在西安遗失卡包 西安莲湖公安民警出差时送还
“没想到西安民警不仅联系到我,还特意利用出差间隙送过来,你们把群众的小事放在心上,太暖心了!”10 月 5 日,外省游客从西安莲湖民警手中接过遗失的卡包时
2025-10-07 11:4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