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社会

云南五十万亩水稻上山:李老汉的种植实践与反思

类别:社会 发布时间:2023-10-12 12:34:00 来源:关注健康

来源:极目新闻金秋十月,正是收获的季节,然而云南的李老汉(化名)却怎么也开心不起来。李老汉是云南五十万亩水稻上山的落实者之一,今年56岁,祖祖辈辈靠种植水稻为生,原先种植山脚下一片水田,勉强够温饱,今年在山上开辟了5亩地希望能有个好收成,而越接近收获季节,他的心越沉重。

云南五十万亩水稻上山:李老汉的种植实践与反思

虽说山上的水稻不需要大量水源,也不需精心护理,省时省力,但是山间杂草丛生,水稻长势不好,出蕙率低,从远处看,几乎分不出谁是水稻谁是杂草。据他估计5亩田最多能收150斤左右水稻,离理论亩产788公斤还差得好远,可以说首次种植失败。如果刨去成本,直接亏损约1000元。云南是我国南部一个多山丘陵地区,不少地方有着适宜种植水稻的自然条件。然而,由于地形复杂,土地资源稀缺,传统的水稻种植模式逐渐面临困境。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云南开始推行水稻上山种植。水稻上山就是将杂交稻种植到山地旱地上的一种栽

云南五十万亩水稻上山:李老汉的种植实践与反思

培技术。通过这种方法,我们可以摆脱传统的泡田和育秧插秧过程,直接在旱地上种植水稻。这样不仅方便了农民,还节省了大量水资源。政府和农业部门积极推动这项工作,提供技术指导和财政支持。在山地修建梯田、建设灌溉设施、引进适应山地种植的水稻品种等方面进行了大量工作。同时,开展了培训班,提高农民的种植技术水平,推广先进的农业科技。水稻上山这种跨越性技术能得到问世,完全得益于我国工程院院士朱有勇及其领导的团队。朱有勇1955年11月16日出生于云南省红河自治州个旧市的一个普通农户家庭,自幼便见识到由于种植物缺乏,家乡人民生活比较贫困。工作后利用业余时间努力学习,考入云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专业,自此与水稻种植结下不解之缘。

云南五十万亩水稻上山:李老汉的种植实践与反思

2005年,他发表的《水稻遗传多样性控制稻瘟病的原理与技术》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006年,朱有勇担任国家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2011年12月,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成为云南省农业系统第一位院士。2022年5月,朱有勇带领团队首次在中和营镇开展了水稻旱地种植,试验田预计每亩产量能达到500公斤,本次实测产量超出预期产量。2023年水稻上山进行小批量实验,实验地选在了朱有勇的老家云南。李老汉说水稻上山肯定是件好事,虽然他文化水平不高,但颇有见识,他说:粮食是人民生存的根本,只有丰衣足食,才能稳定。国家大力提倡水稻上山一方面解决了粮食问题,另一方面又提高了家民收入,是实实在在地为农民着想。虽然初次在山上种植水稻失败,但是这个理论是可行的,实践证明水稻能成活,也能结穗,以后再种的时候多施肥,多除草,相信一定可以丰收。说到这里,李老汉满眼的憧憬!

云南五十万亩水稻上山:李老汉的种植实践与反思

一项新技术的问世到成熟运用,中间总会经过各种各样的曲折,虽然在水稻上山初期,有些农民对这种新的种植方式持保守态度,担心收益不稳定,对新技术不够了解。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成功案例的出现,我们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农民开始认可并参与到水稻上山的种植中。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0-12 15: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本文转自:光明日报云南依靠科技——把天拉长 把地拉宽【在这片辽阔的土地上㉙】千百年来,水稻都是种在水田里,可云南澜沧的高山旱地,不仅能种水稻,还能大丰收。这真是个新鲜事!云南多山
2023-01-03 05:09:00
春回大地 云南孟连万亩良田插秧忙
本文转自:人民网-云南频道村民春耕忙。陈永刚摄不误农时,不负春光。眼下正值春耕农忙时节,云南省普洱市孟连县农民抢抓农时,铆足干劲,在田间地头加紧播种,处处呈现出一派繁忙的春耕景象
2023-02-28 11:52:00
十七年“稻路” 把论文写在大地上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培育优异的新品种是促进大理州及云南省高海拔稻区水稻产业发展的关键。”说起工作,大理州农科院高级农艺师何张伟总是认真而严肃。开展高海拔粳稻新品种选育及高产、
2024-05-30 07:32:00
春耕备耕掀热潮 粮食生产起步稳
本文转自:人民网-云南频道人民网记者 程浩在楚雄彝族自治州南华县沙桥镇索厂村,农户们在农机助力下忙碌劳作,犁铧翻开“冬眠”的土地,也翻开了大家对丰年的期盼。在临沧市双江拉祜族佤族
2024-03-21 09:16:00
推广农技助丰产——云南秋收一线见闻
...:新华网新华社昆明10月6日电 题:推广农技助丰产——云南秋收一线见闻新华社记者杨静秋风起,稻飘香,在云岭大地金黄的稻田里,一株株稻穗压弯了稻秆。在地势平坦的水稻种植区,水稻
2023-10-06 19:13:00
日前,在云南普洱市澜沧拉祜族自治县竹塘乡云山村蒿枝坝、老炭山村哈果吗等村寨的旱地里,拉祜族村民正在地里播种。“水稻旱种好呢嘛!不用人工浇水,这些谷种也能成活,过些天雨季来了,稻谷
2023-06-06 00:50:00
顺程农机合作社农业生产托管驶入快车道
...业服务,走出盈江县,走向更大市场。2021年,合作社为云南省粮食产业集团在大理洱海流域提供近2万亩有机水稻的全程生产托管服务,从育苗、栽插、中耕管理到收割等环节,全程由合作社
2023-06-08 09:53:00
水稻插秧忙  劳作画卷美
...府纳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22年6月,会泽海腔被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公布为云南省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五月好时光,农家插秧忙。白雾村七组吴开明家请了邻居帮
2024-05-17 02:00:00
平均亩产522公斤!云南河口水稻旱作获丰收
来源:极目新闻日前,云南河口县1.58万亩水稻旱作喜获丰收。走进河口县河口镇坝洒水稻旱作基地,一片片金黄色的稻田点缀山间,村民们正抢抓时令,采收稻谷。润生果业(河口)有限公司是当
2023-10-16 12:03:00
更多关于社会的资讯:
旗开得胜!U17女足世界杯中国队首战5∶0大胜挪威队
北京时间10月18日晚,2025年国际足联17岁以下女足世界杯小组赛C组首轮较量在中国队和挪威队之间展开。陈睿琳直接任意球破门首开记录
2025-10-19 06:15:00
“入住时每户都交了10800元,开发商说是用来通天然气和统一安装壁挂锅炉采暖。如今不仅壁挂锅炉没见到,连天然气管道都还没影
2025-10-18 08:11:00
感恩奋进 双争有我|河北斐然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梁小宏:聚集高端人才,打造创新“强引擎”
河北斐然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梁小宏聚集高端人才,打造创新“强引擎”10月13日,梁小宏(左二)在实验室与同事们探讨产品研发计划
2025-10-18 08:33:00
10月17日,河北正定。2025中国国际数字经济博览会现场,机器人堪称最强打工人,热舞后倒头就睡,原来它们也知道累,这躺平姿势真标准。
2025-10-18 08:35:00
什么样的中国文化符号,能既跨越山海影响全球,又穿透千年适配现代,更在科技浪潮中成为人类共同的智慧资源?答案藏在福建建阳考亭书院的黛瓦粉墙间
2025-10-18 08:48:00
【亮点】注入强劲政策动能●我市从基础设施、产业布局、数据流通、应用创新、发展环境等五大方面推出16条务实举措●单项最高奖补额度高达3000万元●提供“资金+政策+场景”三重保障
2025-10-18 08:59:00
作家评论家齐聚厦门 共话两岸文学发展
张晓风展示牛骨。(主办方 供图)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许舒昕)昨日,第十三届海峡两岸文学笔会暨文学名家厦门采风活动举办
2025-10-18 08:59:00
枣庄市女企业家商会慰问枣庄高新公安民辅警
鲁网10月17日讯10月17日,一份满载温情的“甜蜜馈赠”送达枣庄高新区公安分局张范派出所民辅警手中。枣庄市女企业家商会委托滕州市柴胡店镇刘村工作人员
2025-10-18 09:02:00
青春华章丨国际食品展区闪耀全国糖酒会:汇五洲佳品,拉满“国际范”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张甜甜“这是一场舌尖上的‘环球博览会’!”10月16日—18日,第113届全国糖酒会在河西集团南京国际博览中心举行
2025-10-18 09:22:00
南报网讯(记者何洁)近日,基于真实历史事件创作的电视剧《沉默的荣耀》正在热播,这部剧以吴石、朱枫等烈士为原型,呈现了一段波澜壮阔的谍战史诗
2025-10-18 09:22:00
蚌埠市区一地将短时停气
大皖新闻讯 记者10月18日从蚌埠新奥燃气发布的停气通知获悉,因管道碰接,当地计划2025年10月20日14时10分-16时30分期间停气。停气范围:学翰府邸6号楼及周边商户大皖
2025-10-18 10:01:00
公共资源交易数智化应用交流活动召开河北招投标数智化两项重要成果发布河北日报讯(记者贡宪云)10月17日,2025中国国际数字经济博览会公共资源交易数智化应用交流活动在石家庄(正定)国际会展中心举行
2025-10-18 10:03:00
滨州中医医院开展肿瘤患者腰椎病理性骨折伴脊髓损伤微创术式治疗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赵旭近日,滨州市中医医院(滨州医学院附属中医医院)椎间盘突出治疗中心成功为一例霍奇金淋巴瘤腰椎转移瘤病理性骨折患者实施微创手术治疗
2025-10-18 10:56:00
东营颐养院里的“隐形守护神”,是这些养老“黑科技”
在东营的颐养院里,一场静悄悄的“科技革命”正在改变传统的养老模式。这些看似寻常的房间内,科技以最温柔的方式融入老人们的日常生活
2025-10-18 10:59:00
东南网10月18日(福建日报记者 李珂 陈欢欢)5000米级潜航机器人、AI赋能“空天地海”监测网……2025世界航海装备大会上
2025-10-18 11:0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