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鲁网12月13日讯相信很多人都知道全飞秒、半飞秒等近视激光手术方式,但有人知道“RK手术”吗?“RK手术”是最早传入我国的角膜屈光手术,今年53岁的苏女士,就是20多年前敢于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但近来却觉得看手机电脑愈发吃力,这是怎么回事呢?
根据苏女士的介绍,自己是二十多年前做的RK手术,近几年视力开始下降,由于苏女士的这种情况,让当地眼科医师感到棘手。在进行多方打听和上网搜索后,了解到了泰安光明爱尔眼科医院的李爱华院长有着多年处理各种疑难杂症的手术经验,所以苏女士决定前往泰安寻求李爱华院长诊治。
泰安光明爱尔眼科医院的李爱华院长介绍,1981年,中国完成了第一例近视手术,采用的就是放射状角膜切开术,“当时的手术是非常粗糙的”,她形象地比喻:“RK手术好比菜刀切西瓜,切开后每块西瓜的均匀程度只能以肉眼衡量,尽管粗糙,但却是那时最先进、也是最独树一帜的矫正近视的方法。”
据了解,有RK角膜屈光手术史的患者,在中老年出现白内障有手术诉求时,与常规白内障手术有所不同。一方面,RK近视手术后角膜放射状瘢痕影响手术视野,由于当时技术落后使得角膜切口偏大,容易裂开,手术风险增加;另一方面,RK手术改变了眼球壁的生物力学和解剖结构,角膜曲率变化极大,对术前人工晶状体的选择和度数准确计算提出了极大的挑战。这无疑对手术医生的临床经验和手术技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成为了白内障手术医生眼中的“硬骨头”。
李爱华院长指出RK术后白内障患者角膜曲率的准确测量和分析是关键。李爱华院长带领团队进行了精准测量后,经过多种公式进行计算对比,并与苏女士沟通,最终制定了适合苏女士的手术方案。
术后第二天摘掉纱布后,苏女士非常满意,激动地说:“术前已经清楚了手术的风险和不确定因素,但从李爱华院长团队的医护人员干练、自信的工作状态中,让我感觉吃了一颗定心丸。同时也没有想到手术时间如此短暂,手术室的护士也是非常耐心。”
结合苏女士的情况,李爱华院长解释,随着国内最早一批行角膜屈光手术的患者逐渐步入中老年,会有越来越多的此类患者寻求白内障手术治疗,他们对术后全程视力有更高的要求。因此,我们眼科同仁也面临更加巨大的挑战,从术前检查的精准、手术技巧的精细、人工晶体的选择和度数的计算都需要精益求精,这样才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通讯员 刘昊琳)
责任编辑:张斌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2-13 22:45:26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