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聊聊乾陵无字碑这一大谜题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3-02 21:43: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中国古代帝王陵有许多不解之谜。其中,乾陵的无字碑就是一大谜题,古今学者都想破译之,但至今没有定论。

聊聊乾陵无字碑这一大谜题

乾陵无字碑

在墓前立碑,是秦汉时就有的风俗,“死有功业,生有德政者”均要立碑。

“追君父之功美,以书其上,后人故建于道陌之头显见之处,名其文而谓之碑。”但是,帝王陵前一般不立碑,自古帝陵“礼无神道碑”。唐朝帝陵也遵循了这一原则,关中十八陵只有乾陵和定陵立碑,其他皆无,而唐定陵还是仿乾陵的。

有学者认为,帝陵前立碑是武则天的创举。

唐高宗李治死后,武则天非常悲痛,她在为李治营建乾陵时,破例在乾陵南门外司马道右侧,立了一通巨大的石碑,为李治歌功颂得。

聊聊乾陵无字碑这一大谜题

“述圣纪”碑(七节碑)

碑高7.5米,边宽1.86米,或因有违礼制,不称神道碑,而叫“述圣纪”碑。碑身分为五段,上有盖,下有座,裸眼扣接,因有7节,过去都称“七节碑”。

武则天亲自撰《述圣纪》文,洋洋8000字,由唐中宗李显书写,刻于碑上。刻好后复嵌金屑,闪闪发光,壮观无比。

在南门外司马道左侧还有一通石碑,上面没刻一字,这就是著名的武则天“无字碑”,过去也称“没字碑”。

无字碑由一块巨石雕成,整个碑通高7.46米,宽1.20米,碑座长3.37米、宽2.61米,重约一百吨。碑头螭首下垂,碑身两侧与碑座四侧线雕云龙和祥兽纹饰;碑侧有“升龙图”,座上有“狮马图”。

聊聊乾陵无字碑这一大谜题

无字碑升龙图

据说,这通石碑是当年于阗国(今新疆和田)进献。宋人宋敏求《长安志》(卷十九)称:“高宗乾陵与武则天合葬,在县西北五里梁山乡丈八、青仁、埪子三村界,周八十里,有于阗国所进无字碑。”

但这一说法并不被现代学者认可。

因为长安到于阗那么远,上百吨的整块石头,就是在现代,运来长安也非简单的事情。经检测,碑石与乾陵东乳峰下的石质完全相同,这里现在还有取石遗迹,可见无字碑材就取自本地。

武则天很重视立碑,可为什么碑上不刻一字?古今学者都在探讨这一问题,试图破译谜团。

聊聊乾陵无字碑这一大谜题

郭沫若塑像

流传最广的观点是,不刻字是武则天临终遗言提出来的。

这是当代已故历史学家郭沫若首先提出来的,他在《我怎样写武则天》一文称:“无字碑,是纪念武则天的碑,原无文字。据说是根据武后的遗言:自已功过让后人评说,不刻文字。”

此说似有道理,武则天改唐立周,功过不定,言功言过都有不妥,不著一文,不刻一字,不失为一个策略。但是一个“据说”透露这一说法不可靠,只能是郭沫若的个人猜想。如果武则天真有遗言,一定会有文字记载的。所以,“遗言说”系无稽之谈。但因为郭沫若生前的影响力和地位,这一观点成了主流,估计看到本文的不少头条号网也这样认为。

聊聊乾陵无字碑这一大谜题

武则天塑像

再有观点是,武则天是“千古一女皇”,有德有能,她欲效仿“千古一大帝”——秦始皇帝嬴政。嬴政生前曾作无字碑,言其功绩之丰伟无法用文字表达,武则天干脆在碑上也不刻一字。

“仿始皇帝说”不可信,现在的秦陵前有无字碑吗?没!

在泰山有一通秦朝无字碑,传是嬴政所立,但由于年代久远,当年到底有无刻字难说,甚至是不是嬴政所立也无法确认。实际上,秦始皇当年在秦山封禅时是刻石以记的。

还有一种观点,武则天立碑原本就没有打算刻字,这叫“贞碑”。此“贞碑说”似有道理,但依据在哪?

聊聊乾陵无字碑这一大谜题

无字碑碑额

另有一种观点,武则天为自己所立贞石,原本是要刻字的,但她不好意思自己为自己著文歌功颂德,想把这一个任务交给继任者,结果复辟后的三儿子、中宗李显没有替她完成这一心愿,于是留下了一通空碑。

此“不好意思说”,显然是想当然的臆测。武则天是什么人,她还有什么不好意思?李治死后,她找了沈南谬、薛怀义、张易之、张昌宗等众多面首,何曾害羞过!况且,她如果真不好意思,可以让朝中笔杆子代写啊。事实上,武则天生前为自已立了“大周方国颂德天枢”,将自己吹捧一通,何来不好意思!

由于无字碑缘何无字,没有一个令人信服的解释,有的学者否认这是碑石,称之为“祖”,代表宗庙,故不刻字。古时确有宗庙前“左祖右社”的制度,但是,从没不见立在陵墓前,更何况右边的碑已刻字了,还能是“社”吗。

聊聊乾陵无字碑这一大谜题

石祖

其实,我们都误会了,这通“无字碑”根本就不是为武则天立的,我们被郭沫若误导了,这就是乾陵碑,是武则天为李治而立的。

何以这么认为?

建乾陵时武则天尚不是皇帝,她很清楚她以后是不可能葬入乾陵的。自秦汉时始,就有“卑不动尊”的制度,即葬书上所谓,“尊者先葬,卑者不合于后开入。”

皇后死在皇帝前,如果皇帝想同穴合葬可以开陵门;反之,皇帝死在皇后前,皇后死后没有资格开陵门,也不可能同空合葬,这是唐朝皇家,及古代所有皇家的葬制。

聊聊乾陵无字碑这一大谜题

北京明定陵开启陵门现场

武则天虽然贵为女天子,当过皇帝,是“天圣”,但山不容二虎,坟不埋二主,她死后只能是“皇后”的身份,是李家的媳妇。在男尊女卑的古代,武则天从于“卑”位,而不是“尊”位,合葬便是“卑动尊”,便有悖常理和葬制。

武则天不是不知道这一点。所以这通碑不可能是她为自己立的,称为“武则天无字碑”是错的。

有人坚持认为这碑是武则天为自己预留的“功德碑”,留待死后刻上碑文,那继位的高中宗李显为什么不给她刻字,大书功德?

聊聊乾陵无字碑这一大谜题

北京明定陵地宫

武则天是在临终前才提出与高宗合葬乾陵要求的,之前并没有合葬的想法,所以预留“功德碑”的说法不成立。

可以佐证不是武则天为自己预留功能碑还有一个依据,碑的位置暴露真相。

无字碑在高宗述纪圣碑右侧路东边,过去“上首”位置,是尊位。营建乾陵时,武则天还是皇后身份,她把自己的碑放在上首,反天了?即使李姓皇家允许,最讲礼数的臣僚们也会提出异议的。

聊聊乾陵无字碑这一大谜题

乾陵地貌

可见,这无字碑不可能立给武则天的。

这里就有一个问题,既然碑都是为李治所立,两通碑为什么一通刻字,一通不刻字?武则天为何要在“下首”卑位之碑石上刻《述纪圣》全文,而不是刻在上首位碑?

这乃又一谜团,暂时放下不说。

对于无字碑的由来还有一种说法——此碑并非武则天所立,而是后来者立的。

那么后来者中谁会立此碑?一般都认为中复辟后的中宗李显。

聊聊乾陵无字碑这一大谜题

乾陵地貌

李显尊武则天遗嘱合葬其与乾陵后,为她立了此碑。李显给武则天立碑,是要为她歌功颂德,为什么又不刻字?

有学者给出一种解释,认为这是李显在撰刻碑文时,为武则天的称谓犯难,到底称“皇帝”,还是称“皇后”?大臣的意见也产生分歧,一时无法定论,一拖便拖了下来,再后干脆不着一字,寓意武则天功高德大,非文字能够表达,形成了无字碑。

还有学者根据《新唐书·武三思传》中的记载,认为此碑是李显在乾陵祈雨成功,欲刻《圣感颂》而立的。

聊聊乾陵无字碑这一大谜题

乾陵蕃臣石像(从背面看)

聊聊乾陵无字碑这一大谜题

乾陵蕃臣石像(从正面看)

景龙元年(公元707年)春天大旱,李显安排武三思、武攸暨到乾陵祈雨,之后果然下雨。李显很高兴,认为是武则天有灵,根据武三思的请求,由郑愔撰写《圣感颂》,刻石纪念。

这段记载与无字碑有何关系?看不出来啊。记载中说的很清楚,是要刻石的,为什么现在碑上不见文字?提出此观点的学者认为,当时发生宫廷政,变,导致中宗的刻石计划流产。但这说法没有证据,和郭沫若的“遗言说”一样,也属无稽之谈。

看到这里,或许有网友会问,既然你倪方六说别人的观点都不对,你说什么是对的?

这正是我要写作本文的目的,我想给出一个新的解释——无字碑本身是有字的,但被磨去了。

聊聊乾陵无字碑这一大谜题

乾陵无字碑(现在可见刻字,是后人所为)

谁干的?有两位人选,一位是武则天本人,一位是中宗李显。

为什么要将碑文磨去?

武则天磨碑之原因,是因为这块碑在她未称帝以前所立,立周称帝后,或觉得碑文内容多有不合,所以要去掉,以消除影响。

李显磨碑之原因,应该是认为武则天所立碑文不妥,更为消除“武氏遗毒”。

当然,这也是我的一家之言,还需要进一步考证。敬请指正!

聊聊乾陵无字碑这一大谜题

乾陵前的“奶头山”(从陵顶南望)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3-02 23: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武则天为何要与李治合葬墓乾陵?
武则天与老公皇帝李治的合葬墓乾陵,永远有说不完的话题。比如,为什么要与李治合葬。乾陵碑喜欢历史的头条号网友应该都知道,武则天于载初元年(690年)九月九日,易“唐”为“周”,改元
2023-02-21 17:08:00
武则天陵墓为何至今无人敢盗取?
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正统的女皇帝,67岁即位,也是历史上寿命最长的皇帝之一。据史料记载,武皇死后,她的陪葬品中的金银珠宝,足足有800吨之多。但是令人疑惑不解的是,她的陵墓10
2024-11-04 19:51:00
武则天的乾陵,为何千百年来竟无人敢进入
武则天的乾陵,里面陪葬500吨珍宝,千百年来竟无人敢进入武则天和丈夫唐高宗李治合葬于乾陵,这座唐朝的皇陵是由袁天罡选址和设计,足足花费了二十三年才建造完成,武则天和李治去世的时候
2024-03-02 21:34:00
武则天和李治的合葬陵墓上,为什么会有61尊没有头的守陵石像
...着唐王朝第三位皇帝高宗李治和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它是唐十八陵中主墓保存最完好的一个,也是唐陵中唯一一座没有被盗的陵墓。在乾陵述圣碑和无字碑之间,伫立着六十一王宾石造
2024-05-20 21:00:00
乾陵:唐高宗与武则天合葬墓的传奇故事
乾陵是唐朝时期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两代统治者的合葬墓,是国家现在的重要保护文物基地,作为两代统治者同寝的墓葬,也为其吸引了很多观光者的到来。不过在距离它几千里的辽宁北宁,却有一座与
2023-11-15 14:29:00
武则天为什么要求自己死后立一个“无字碑”
...传是自古以来就有的惯例,历代帝王更是不乏于此,然而武则天却是一个例外。作为历史上第一位也是唯一一位女皇帝,武则天在死后所树的碑上“一字不铭”,给世人留下了“无字碑”之谜,千百
2024-02-18 22:23:00
登梁山谒乾陵
...乾陵。网络图片乾陵在陕西省乾县,是唐高宗李治与女皇武则天的合葬墓。它依山为陵,坐北朝南,千余年来一直雄踞梁山之上。梁山,苍翠葱茏,四周开阔,地势由南向北逐渐升高,大体上形成一
2023-01-02 05:01:00
乾陵:中国历史上唯一一座二帝合葬慕,藏500吨珍宝
谈起多数人对武则天的第一印象,大家总会想起,这是中国的第一位女皇帝,这也是中国唯一一位在陵墓前,立一块无字碑的皇帝。武则天确实是一位有争议的奇女子,一方面她心狠手辣虎毒食子,她爱
2024-01-12 08:14:00
聊聊关中十八陵的掘墓人“盗圣”温韬
...令员一职)。在担任耀州节度使期间短短七年时间,除了武则天与李治合葬的乾陵外,其余十七座唐代皇陵都惨遭温韬的毒手,攥取了陵中无数珍贵的陪葬品。唐代自建国以来共历21朝,也就是说
2023-06-10 11:24: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90后“金牌讲解员”陈双:用青春语言讲“活”红色故事
7月21日,西柏坡纪念馆讲解员陈双,现场讲解《我们都是王家川》。陈 双提供9月5日,在西柏坡纪念馆,一场名为“时代回响”河北红色抗战故事主题宣讲活动正在举办
2025-10-13 08:55:00
铁骨忠魂入画来——《吉鸿昌》佳作赏析
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这是抗日英雄吉鸿昌就义前写下的生命绝唱,他为抗战事业献出生命,牺牲时年仅39岁
2025-10-13 14:06:00
忆李公:秋雨潇潇 斯人未远
李公,讳宗伟。鲁南枣庄人。少时家贫,耕读乡里,敏而好学。怀弘毅之志,抱淑慎之德。及长治学,淹贯经史,旁涉艺理。常挑灯看剑于夜阑
2025-10-13 15:13:00
学府东街站位于小店区东中环路与龙保街、学府东街的交叉口之间,车站共设4个出入口。该站工程名为学府街东口站,公示名为龙堡站
2025-10-13 20:17:00
“河北五超”第九轮开战在即,石家庄VS保定,强强对决榜首争霸,“板面驴火之战”悬念今晚揭晓!
2025-10-11 17:02:00
笔墨间的垦荒征程——《南泥湾途中》佳作赏析
“人民必胜——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苏联卫国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中俄美术作品展”正在长春美术馆展出。展览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与苏联卫国战争为主线
2025-10-11 21:17:00
太行风|巍巍长城
10月3日,金山岭长城。 郭中兴摄长城,是镌刻在中华大地上的不朽史诗,是熔铸于民族血脉的精神图腾。它横贯万里,是承载历史
2025-10-10 08:44:00
以家族记忆还原英雄本色,让抗联精神代代相传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杨靖宇将军诞辰120周年、殉国85周年的特殊节点,由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我的爷爷杨靖宇》一书不仅登上了央视《新闻联播》
2025-10-10 17:30:00
秋日的蔚县尖山村,漫山层林褪去葱郁,红黄绿点缀其间,将山野打扮得斑斓夺目。拍摄|赵永辉、王建海制作|吴晓萌
2025-10-10 07:51:00
发现200余处遗迹,出土各类文物标本400余件(套)宣化郑家沟遗址最新考古成果发布河北日报讯(记者史晓多)日前,宣化郑家沟遗址最新考古成果发布会在张家口市宣化区举办
2025-10-09 08:38:00
孙敬会笔下的孙立,钢鞭造型是最大亮点
水浒人物,36天罡的地位高于72地煞,而画水浒人物的画家,也多把创造的精力和巧思,用于前者。不过孙敬会先生画梁山108好汉
2025-10-09 11:32:00
杜梦菲“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每逢八月十五,当一轮圆月悬于中天,中国人便知,这是属于中秋的时刻。这个承载着团圆期盼的节日
2025-10-09 11:32:00
家国记忆·暖月流晖|明月映泉城
“中秋月,月到中秋偏皎洁。”——徐有贞《中秋月·中秋月》千百年来,无数诗人用笔墨描绘这一轮明月,也用月色寄托思念。苏轼在《水调歌头》中写道
2025-10-09 11:33:00
杜梦菲“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当月光穿透千年云层,既照亮了文人墨客案头的诗稿,也温暖了寻常巷陌的烟火。中秋的魅力,在于它既是“诗言志”的情感载体
2025-10-09 11:33:00
人文|白居易与唐代的香衣文化
文|刘永加秋风乍起,天气渐渐转凉,人们会添加衣物,讲究的此前可能会在衣箱或衣柜里放上樟脑丸,也是为了防虫,所以拿出的衣服带着淡淡的香气
2025-10-09 11:3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