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金秋时节,毕节市大方县羊场镇茶叶湾林下天麻种植基地里,数十名务工群众正热火朝天地采挖天麻。
基地里,来自云南的收购商胡明正在各个采挖点之间穿梭。他和工人们热络地打着招呼,时不时蹲下来帮把手。40多天的时间,他在这里收购了20万斤天麻:“瞧瞧这品相,个头大,肥厚饱满,天麻素含量也高,在市场上很受顾客青睐。”
务工群众采挖天麻 郑林华 摄
谁能想到,如今林下生“金”的穿岩社区,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森林覆盖率仅为18.6%,是制约当地发展的“老大难”。
“村民为了生存不断毁林开荒,垦殖率高达90%以上。”原党支部书记王永军感触颇深,当地流传着“开荒开到巅,种地种到天。春种一大坡,秋收一小箩”的顺口溜。
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这样下去可不行!
村“两委”的党员干部动员群众退耕还林,逐步形成“山上戴帽子、山腰扎带子、山脚铺毯子”的良好格局。2014年,获得“全国生态文化村”称号。
务工群众运输天麻 郑林华 摄
在此基础上,穿岩抢抓机遇,开展陡坡耕地石漠化综合治理,实施生态修复工程,有效控制水土流失,人居环境明显改善。森林覆盖率从1987年的18.6%提高到现在的72.4%。
实现了从荒山秃岭到绿色屏障的转变。如何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
“通过座谈、走访等形式,广泛搜集群众发展意愿,综合实地调查和民主协商结果,决定发展天麻产业,由党支部带着群众一起干。”穿岩社区党总支书记罗彬兰介绍,采取“党支部+合作社+群众”的三方联动机制,通过统一菌种培育、标准化种植、订单式收购的产业链闭环管理,形成支部引领、合作社运营、群众参与、利益共享的发展模式,林下经济总面积已超2500亩。其中,已发展高峰、茶叶湾两个天麻种植基地,面积600余亩,覆盖60户农户。自2024年栽种以来,共计带动务工2000余人次,发放工资20余万元。
天麻筛选分级 郑林华 摄
已是下午2时许,茶叶湾林下天麻种植基地里,务工群众韩立琴越挖越起劲:“我一直跟着党支部和合作社种植天麻,既在家门口学到了技术,又赚到了钱。看到这么好的收成,我打算承包一片自己种。”
绿水青山“颜值”撬动金山银山价值。穿岩社区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便利的交通条件,发展乡村生态旅游,培育了10余家特色农家乐和观光园,年接待游客3.2万余人次。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蒲艳梅
编辑 孙蕙
二审 张齐
三审 孙晓蓉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9-11 05: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