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金陵晚报/紫金山新闻记者祝东秀
店内的人坐在矮桌前,穿着围裙,聚精会神地盯着手里的拉坯机。随着拉坯机的不停旋转,一块陶泥在手中不断变换着形状,有的人惊喜于自己竟然第一次就成功了,有的人懊恼于原本已经成形的杯子一不小心弄“塌”了……
在南京大大小小的陶艺店里,几乎每天上演着这样的场景。陶艺店凭借一块泥巴就能吸引很多人前来“打卡”,更有甚者,一些陶艺“发烧友”为了学习陶艺,前往瓷都景德镇拜师学艺。
小小的陶艺,究竟有何“瓷力”?
既能静心又能互动的手工体验
去陶艺店的人大概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去享受安静的,一种是互动增进感情的。
新街口的一家陶艺店里,一对情侣正在店里做陶艺,“我们是来南京旅游的,平时比较喜欢去陶艺店,想和男朋友一起做一个杯子,当作来过南京的纪念。”女生汪淇说,她很喜欢安静、专注做一件事的感觉,能够忘记生活中一些烦恼。
记者了解到,一件成品陶艺通常从制作到烧制成形,需要花费3个星期左右的时间,一些陶艺店通过快递为顾客邮寄到家。
除了年轻人,小朋友对泥巴的喜爱似乎是与生俱来的,“来我们店做陶艺的小朋友比较多,周末通常需要排队。一般都是家长带着孩子来,相比较成人,他们来店更频繁。”南京华采天地陶艺店“奕谷创意”的陶子老师说。
家住清荷园的李媛常常带着孩子去做陶艺,“孩子在家会接触各类电子产品,做陶艺可以让他远离电子产品,也可以锻炼专注力,增进亲子关系。”李媛说,家里现在有不少她和孩子一起做出来的杯子,有时候孩子经常会非常骄傲地和小伙伴说:“这是我亲手捏出来的!”
被期待感与成就感反复“拿捏”
除了互动,很多陶艺爱好者觉得做陶艺有开“盲盒”的感觉。“每次做出来的东西都会不同,你涂上去的颜色最后烧制出来会有色差,像开‘盲盒’一样。”汪淇说,做好坯形之后,陶土需要3天左右时间风干再上色,时间到了店员会通知顾客到店里上色。“整个过程比较长,让人对每一个步骤都充满了期待。”
无论前期投入多少心血和时间,精心地拉坯、修坯、绘画、雕刻、上釉,最终仍要往窑里一放,烧制,等待命运的馈赠。“这就是它好玩的地方!做出来特别好看的杯子时,成就感直接拉满。”陶艺爱好者曾歆婷非常喜欢这种感觉。
曾歆婷印象最深刻的就是第一次做陶艺,从来没有接触过做陶艺的她,在老板的指导下,成功做出了一个小杯子,曾歆婷为杯子涂上了“卡比”经典的粉色,“拿到杯子的时候,成就感爆棚。”
南京晓庄学院心理健康研究院教师袁芳解释,做陶艺是一个创作的过程,创作中不断对自己的作品进行改进、调整和重塑,是一个不断对自己内心的需要核对和确认的过程,“最后创作出自己想要的作品,可以说是一个关于‘我’的部分的探索,如果有满意的作品,会多些自我肯定、自我满足。”
与实际生活相连接的艺术
陶艺的“瓷力”还在于其能与生活建立联系。对于陶艺爱好者来说,他们亲手做出来的陶瓷物品,不仅可以满足自己的心理需求,也可以在生活中使用。比如一团泥巴可以捏出来一个花瓶、一套杯子,甚至是一个吃饭的大碗。自己亲手制作出来的陶艺被摆放在实际的生活场景中,被使用,让陶艺本身更多了一层魅力。
陶子老师喜爱陶艺已经十多年了,她告诉记者,自己的店里、家里有很多陶瓷制品都是自己亲手制作的,“自己做出来的生活用品是独一无二的,能为家里增添一些个人色彩。”陶子老师说。
袁芳也认为,现在生活中有各种各样体验和尝试不同事物的方式,陶艺是其中之一。人们通过做陶艺,不仅可以满足自己,也可以体验生活,热爱生活。“做陶艺是一种创造性的手工工艺,每个人制作出的陶艺形态都有所不同,它们被应用到具体的生活场景中,能让每个人的生活方式更加多元。”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5-24 12:45:16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