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浙江在线-瓯海新闻网6月15日讯( 记者 黄冰娥)吸引全国数据要素领域行业专家、企业、机构的2023年数据安全发展大会在瓯海区隆重举行;中国(温州)数安港开园一年来按照“九个一”工程,率先形成数据产业全生态合规体系,建设国家首个数据要素综合试验区示范园区;温州市大罗山基金村在中国(温州)创投大会上正式启用,百亿产业母基金、百亿QFLP基金、百亿银团“三个百亿”工程及相关政策同步发布……
乘“数”而上,基金赋能,温州市瓯海区创新的浪潮正奔涌向前。一组数据或可管中窥豹:瓯海区科创工作共获国家级试点及荣誉7项、省级荣誉30余项;国家级和省级人才入选率、到岗率均居“三区两市”首位,市级领军型创业项目入选数居温州市首位;温州市国家大学科技园入选全国首批“科创中国”创新基地;浙江大学温州研究院“全固态钙钛矿量子点及发光母粒”实现国际首创、达国际领先水平。
成绩背后,折射出瓯海区委紧盯巡视反馈问题整改落实,发挥本地资源优势补齐创新短板的毅然决然。2017年,瓯海区绘下“科教新区、山水瓯海”的战略蓝图,迈开了“从0到1”的科创奋进步伐,但是也遭遇了一系列“成长的烦恼”。2020年10月,浙江省委巡视反馈,瓯海区存在“对发挥科教优势推动创新发展的思考谋划不够”问题。
瓯海区委对此高度重视,专门成立科技创新领域整改工作专班,围绕中央、省市目标和战略需求,依托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在破旧立新、成果转化、资源集聚多方面下功夫,致力让瓯海科创“星星之火”成就“燎原之势”。
坚持“腾笼换鸟”思维,瓯海区实施老旧工业园区拆除、城中村改造计划,腾出1300亩可建设用地,建设打造中国基因药谷暨千亿级生物医药创新生产示范基地。积极发挥温州高教园区校地合作优势,瞄准国内顶尖,引进高能级创新平台,打造高原崛起、高峰凸显的“中国新材谷”。如今,中国基因药谷成功创建“细胞生长因子药物和蛋白制剂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生物医药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大分子药物与规模化制备全国重点实验室”等三个国家级高能级平台,吸引落地全球医疗器械百强法国伽佰、浙江医学检验龙头企业迪安诊断等5大区域总部;浙大温研院入选省新型研发机构,全省首套液流电池电堆等2个项目融资9700万元。
为了让更多科技产品走出实验室,瓯海区专门成立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联合各大科研院所共建一批检验检测中心、技术转移中心等公共服务平台,并建立大型科研仪器设备共享机制,健全由高等学校、科研机构、创新领军企业等各类主体共同组成的大仪共享网络,带动产业链中小企业“抱团”推进关键技术攻坚。针对科研院所成果“转化难、产业难”问题,率全市之先构建“由龙头企业牵头、高校院所支撑、各创新主体互相协同”的创新联合体模式,“贯通高校、联通链主”,实现科技成果精准转化。如牵手华中科技大学温州研究院与中电海康合作,聚焦光电器件领域成果转化,共建中电海康创新联合体,精选孵化5个项目,实现“市场化”补链融合。
构建创新生态,三个“关键变量”为瓯海区科创高质量带来澎湃的“未来增量”。变“为引才而引才”为“强平台而聚才”,发挥瓯海七大高能级平台“虹吸效应”,形成“人才举家来、团队自发来、院士慕名来、学生留下来”浓厚氛围,2022年底区域人才总量突破17.5万。变“政府买单”为“基金引投”,构建“政府领投、市场跟投、人才参投”的基金投资模式,设立总规模100亿元世界青年科学家创业基金,目前已合资落地超5亿元;以“三个百亿”为支撑,大罗山基金村力争建成浙江省创投第三极的物理载体和全球温商侨商股权投资中心,目前已累计落地基金25支,认缴规模累计50.9873亿元,累计投资4.6312亿元,今年将新增落地基金20支。变“科学家”为“企业家”,构建校地合作人才双选机制,打通高校人才既能“专职创业”,又能“返聘回校”的双向通道。
激活创新深化“第一动力”,筑牢科技创新“首位之区”。接下来,瓯海区将继续深化巡视整改和成果运用,提档提质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建设,联合高校开展跨领域、跨行业协同创新,推进项目研发、中试与产业化,不断强化科技成果转化支撑能力,赋能“科教新区”高质量发展。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6-15 11:46:05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