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海瑞在政治上并没什么卓越的才能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6-01 09:34:00 来源:戏说三国

“功收治水三旬易,策救饥民十万难”的海瑞在历史上都是以正面形象出现的。百姓记住他,是因为他的刚正不阿,史书记载他是因为他的为官清廉。但就是这样一个“海青天”,他在政治上其实并没有卓越的才能,甚至在他的治理下,百姓的生活出现了不小的动荡。

海瑞生平

海瑞四岁丧父由母亲谢氏抚养长大,嘉靖二十八年以一篇《治黎策》中举,此后两次会试不中,此生都没有再参加过科举。嘉靖三十九年,海瑞以举人身份出任淳安知县,虽身历嘉靖、隆庆、万历三朝,但职务皆不高,在死后才被追封“太子太保”。

海瑞虽然官职不高,但一生刚直不阿,以清正廉明的形象流传于世,被后人誉为"海清天"、"南包公"。《明史》中记载:“小民罢市。丧出江上,白衣冠送者夹岸,而哭者百里不绝”。由此可见海瑞在当时百姓心里的地位。

众所周知,明清俸禄低,一个小官员靠自己的收入只能勉强养活家人,要是算上人情往来方面就更是捉襟见肘。因此一些额外收入就成了每个官员的必备,比如”润笔费“,清朝张之洞办洋务时就曾按一千两一个字收取过。但海瑞一生清正,不屑于与世俗同流。“迁淳安知县。布袍脱粟,令老仆艺蔬自给。”、“海令为母寿,市肉二斤”。这些都可见海瑞的品格。

海瑞清廉却“无用”

海瑞历经“三朝”,职位多次变动,官位最高只有“正四品佥都御史”,但是“威名”在外。“属吏惮其威,墨者多自免去。有势家朱丹其门,闻瑞至,黝之。中人监织造者,为减舆从”。在淳安任职期间“清丈田亩、均平赋役”,使百姓安家。此外,海瑞在任期间还整修吴淞江、白茆河,通流入海,百姓得到了兴修水利的好处。

由此,可以看出海瑞为民的确做了不少好事,在明后期那个贪官污吏横行,朝堂乌烟瘴气的环境下,海瑞的确是一股不可多得的清流。那为什么说海瑞“无用"呢?

海瑞断案不公。海瑞断案是由自己主观判断来决定的。在证据不足等客观条件下,海瑞并没有做到明察秋毫,甚至没有进行过多的调查,而是“与其冤屈兄长,宁愿冤屈弟弟;与其冤屈叔伯,宁愿冤屈侄子;与其冤屈贫民,宁愿冤屈富民;与其冤屈愚直,宁愿冤屈刁顽”。由此可见在民生大事上海瑞十分的“任性”。海瑞不顾法律与民情。

明朝后期,百姓借贷之风盛行,许多百姓依赖民间借贷过活。因百姓文化受限,无法与借贷人立字据。然而海瑞不遵循明朝的法律,要求借贷必须以书面契约为依据。没有书面契约,一律不做批复。债主无法收回借款,无赖借机借钱不还等等事件层出不穷。甚至有人投机取巧伪造假借据趁机侵占他人钱财,也因有契书而获得批复。在海瑞的治下,佃户不敢向业主交租,借方不敢向贷方还款。徐阶评价这一现象时说:“刚峰(海瑞)初意亦出为民,只缘稍涉偏颇,刁徒遂乘之妄作,伪播文檄,谬张声威,煽惑愚顽,凌蔑郡县,始犹诬讦,继乃扛抬,白占田庐,公行抢夺,纪纲伦理荡然无存,不独百姓莫能存生”海瑞虽有治理水利之功,但无造福百姓之实。

海瑞修建水利时事必躬亲,“布袍缓带,冒雨冲风,往来于荒村野水之间,亲给钱粮”。但他主张修建的水利工程并不牢靠,每年需要花费大量的钱财去维护,去疏通淤泥;海瑞调任以后没几年他主修的项目就被冲毁。在兴修水利这件事上海瑞是真正的做到了一心为民,却无法造福于民。

为什么海瑞“无用”却受人爱戴

海瑞为官清廉,为人正直,但在政治上并没有大的建树,为官期间甚至得罪了同朝的绝大部分同僚。虽然一心为民,但效果并不显著,可谓是“名不副实”。而且按照现在的标准来看,海瑞还是一个标准的“妈宝男”,曾因妻子顶撞母亲而连休两任妻子,一个妾室以及第三任妻子据说也因忍受不了而自杀,海瑞还因此被弹劾罢官。《见只编》还记载了著名的“海瑞杀女”事件。那为什么海瑞的名声还那么大,甚至一度超过张居正呢?

百姓需要清官。纪晓岚那样的官都因百姓对清官的渴望,从“与和珅同流合污”被洗成了“与和珅斗智斗勇”。并在民间流传下一段佳话。而在明朝末期那样的环境下,百姓的生活并不好过。“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是官场上那群政客的常态。而像孝子海瑞那样连‘母亲过寿都只能多买两斤肉’的清官真的绝迹了。而且海瑞敢于上书,无论是规劝明世宗还是批判官员,无一不是为民着想,百姓自然尊敬他。海瑞的作风无伤大雅。在封建年代,不孝是种罪过。

科举制尚未施行时,平民百姓想要入仕只能通过“举孝廉”,由此可见“孝”之重。海瑞为“孝顺母亲休妻”实在算不上大事。而“海瑞杀女”这事先不论真假,在《见只编》中,作者姚叔祥这样写是为了赞扬海瑞的品格。古代女子地位低下,而且“男女”严重,女儿吃了男仆的糕饼,就是“不守妇道”的表现。这样的事在当时真不算事。海瑞的才能平庸但没有出过大错。无论是兴修水利,还是整顿借贷,海瑞都是为民着想,初心必然是好的。至于后期出现的差错,并未造成太大的过失。而且海瑞也并非没有做实事。他“清丈田亩、均平赋役”,这一举措虽然损害了官绅的利益,但百姓得了田地,自然是念着他的好。

海瑞为人一生清正,为官也是处处为民着想。敢于上书,不为当时的社会风气所影响。虽然在政治上并无杰出才能,但是他的品德还是受人尊敬的。历史功与过都已全被掩埋,只留下浅显的一角,供后世人研究与品鉴。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6-01 14: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大明王朝1566》:假传圣旨、步步为营!海瑞为何能成功绑架
...稻为桑的政策说得十分清楚。但是,第14集中,淳安县长海瑞在动员当地稻农改稻为桑时却是这样说的:“皇上已经下了旨,种桑三年免税。”嘉靖明明说的是农田改桑田、不再加税赋,但是这句
2024-01-20 23:24:00
公正无私,为民造福:五位名垂青史的清廉官员传奇
...有不到五百金,全是俸禄所得,没有其他产业。第二位:海瑞明朝的海瑞是出了名的大清官,他不仅不贪钱,而且还往外拿钱。每次朝廷发下工资,他都会把自己的俸禄捐出去。不仅如此,他还带着
2024-05-03 16:51:00
...两位青天大老爷,一个是北宋时期的包拯,一个是明朝的海瑞,当然包公的青天之名被经过各种演义渲染的已经成神,虽然名声最大,但是对于现代的影响大多都是出自于电视剧里面的剧情。而海瑞
2024-06-04 06:02:00
读书 | 卫建民:从门缝里看海瑞墓
专栏:居室求学(三十)十年前去海口,参观海瑞墓是事先自订的一个节目。步行到海青天的墓前,一张告示贴在门墙,告诉我墓园正在修理,谢绝参观。好在大门没闭严实,留着一条缝隙,我对着门缝
2023-10-13 16:28:00
聊聊历史上最著名的清官海瑞
寸心惟为主,百计只安民很早以前就知道海瑞是一清官,这当然是拜文革所赐,在我还是孩提的懵懂中,文革便在这批判《海瑞罢官》的嘈杂声里拉开的序幕。历史上的海瑞是个清官,他不畏强权,以其
2023-11-09 10:29:00
海瑞的困境:一心为民却难被朝廷重用
海瑞之所以出名,就在于他给嘉靖帝上了一份奏疏,这份奏疏叫《治安疏》。在这份奏折中,海瑞痛斥嘉靖帝的种种不作为,比如沉迷修道,对底下官员的贪腐不管等等。嘉靖帝看了这份奏折之后气得够
2023-10-08 15:51:00
...出现一个问题,清官为什么很少能做干吏?我们拿明朝的海瑞举例就可以很清晰了解。妻子借钱迟了一天还,被痛打10个大板,海瑞诠释为何清官难堪大用为何清官都做不了高官?一、清官寡恩,
2023-07-11 12:43:00
盘点古代五大清官,个个名垂青史
...爱戴。所以“刘青天”这个美名他还是实至名归的。三、海瑞海瑞在明朝是个特立独行的人,他一生经历了正德、嘉靖、隆庆、万历四朝,可谓是见证了大明朝的兴衰。海瑞最为人所知的就是他的廉
2024-06-04 20:03:00
海瑞:清廉自守不畏强权,为民请命的明朝第一大清官
海瑞这个人,其实就算你不了解他,你也听说过,在上高中的同学们老师一定推荐你们看过《明朝那些事儿》,书里描写的海瑞惟妙惟肖,十分形象,你可能有些印象,没上学的,前两年大火的《人民的
2023-12-27 16:02: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季布一诺:楚汉风云中的诚信丰碑
他是项羽麾下骁勇善战的猛将,令刘邦闻风丧胆;他也是汉高祖悬赏千金也要生擒的“死敌”。可当生死攸关之际,竟有人甘冒灭族之险
2025-04-02 09:34:00
“孔融让梨”世人皆知,可有多少人知道他哥后来为他而死呢?
大家都知道,我们中国自古以来就是文明礼仪之邦,历史上出过很多有高尚美德的名人,也有很多关于美德的故事。比如说“曾参教子”
2025-04-02 00:05:00
万贵妃比明宪宗大17岁却为何极度受宠?她最终的结局如何?
铁打的万贵妃,流水的皇后”,说的就是明朝皇帝朱见深对万贵妃的专宠。自古老夫少妻的组合很常见,但老妻少夫却相对“另类”。这不
2025-04-02 00:09:00
迁西县塔子山村:八十余载坚持守护无名烈士墓
图为村民为烈士扫墓。王喜增摄3月27日清晨,燕山深处的迁西县上营镇塔子山村,薄雾轻笼。清明节即将到来,塔子山村党支部书记张宗宾和几名村民带着铁锨和笤帚
2025-04-02 06:46:00
大皖新闻讯 为纪念赵朴初先生逝世25周年,传承和弘扬赵朴初先生爱国主义与无私奉献精神,安庆市赵朴初故居陈列馆近日同时举办三组主题展
2025-04-01 22:06:00
清明节吉林省各博物馆用35个展览带观众“邂逅历史”
清明节小长假已经进入倒计时,吉林省内各博物馆将推出35个展览,邀您共赴春日之约。此外,有多家博物馆延时闭馆,让观众可以在博物馆中尽情度假
2025-04-01 23:03:00
西班牙曾计划用两万人征服明朝,为什么最后没有实施?
1574年1月11日,殖民者雷克尔给西班牙国王写了一封信,他在信中告诉国王,只要他愿意,可以率领60名士兵攻占中国明朝
2025-04-01 17:26:00
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为何如此出名?专家:放大十倍后就明白了
无论哪个时代,无论是艺术家、文学家、科学家甚至普通读书人,对达芬奇的传世名画《最后的晚餐》都有所了解。毫无疑问,《最后的晚餐》已经是永恒的精神符号
2025-04-01 17:58:00
白登之围与一片石大战,相同困境,刘邦与李自成的选择,孰对孰错
中国历史上有两场战争很相似,但时间上却跨越了两千年,那就是汉初的白登之围和明末清初的一片石之战。这两场战争在发生的背景上很相似
2025-04-01 18:50:00
又至清明,追思情深。在襄阳市保康县城关镇堰塘村的一座红军墓前,邓家四代人接力守墓94年。墓中长眠的是一位至今无人知晓“叶司号员”
2025-04-01 20:14:00
10个可以和人吹嘘的历史冷知识,一般人真不知道
一:百家姓为何以“赵钱孙李”开始?百家姓流传至今,四姓一句朗朗上口,为何从赵钱孙李开始呢?据相关历史记载,百家姓最初的编纂者是宋朝时期南方吴越国的一位老儒生
2025-04-01 16:44:00
世界文化遗产武当山:“四至”西界首次被准确定位
武当山"蟠蜛八百余里"的区域概念,肇于宋元史志,至明代被确立为法定山界。随着东、南、北三块界碑陆续被发现,其边界走向与古籍记载基本吻合
2025-04-01 16:50:00
2019年,女子坐月子吃12个南瓜被婆婆大骂,公公让她用脚踩钉子
2014年10月19日,长沙市望城区的何庆林接到了村里妇女主任的一个电话,妇女主任对何庆林说:“你的妻子方宝琴在原阳市的一家医院中生了一个孩子
2025-04-01 16:54:00
1993年,一名采购员私自拿走27万公款,劫机潜逃台湾省,下场如何
1995年的春节,中国各地都是张灯结彩迎接新春的到来,而在海峡两岸的台岛监狱中,一位神情复杂的中年男子拿着电话迟迟不肯拨号
2025-04-01 17: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