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甘肃日报
【看台】
以中医为钥 打开中华文明宝库
燕晓英
近日,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摄制的大型文化节目《中国中医药大会》将中国中医文化的内涵进行科技化、时尚化、生活化表达,在观众尤其是年轻人中产生热烈反响。
该节目共11期,每期90分钟,按照中医药的历史发展脉络,以中医药的科学价值和文化特点进行内容架构、布局谋篇,用亲切动人的语态、国际化的视角,全面、立体呈现中国中医药之美,深入挖掘中医药的历史渊源,传递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养生知识,让更多人受益于中医药文化的智慧。
《中国中医药大会》将中医传统符号与科技元素结合,进行故事化演绎,牢牢抓住了观众的眼球。在节目“一指明秋毫”环节,细细丝线的一头接在钢琴的琴弦上,另一头悬在“扁鹊脉学诊法”传承人齐向华的手指上。由电脑控制的机械臂敲击琴键,每一次敲击只有细微的力量差异,齐向华需要按照力的大小进行排序。台上专家和台下观众眉头紧锁,齐向华一口气在白板上写出了答案,精准判断震撼全场。通过这种巧妙设计,望闻问切的四诊合参走出诊室,实现场景化表达,把传承数千年的诊疗技艺转译为可看、可感、可叹的现代故事。
《中国中医药大会》还通过创新化的内容表达和多元化的叙事空间,深描中医药文化,承担起讲好新时代中医药文化故事的使命。节目中的“医承有道”环节引入了古今对话的方式,通过古代大医故事和现代中医故事的双线叙事,致敬先辈医者的精湛医术和高尚医德,也展现了现代医生对医道精神的传承。首期节目中,展开古今对话的是“古代名医扁鹊”和来自四川雅安的医生陈怀炯。借助舞台技术,两位医者实现隔空对话,演绎出中医文化千载而下的精神传承和继往开来的磅礴生机。
创作者还以古今辩证的创作视野,一边带领观众溯源探流,一边关注当下、思考未来,拓展中医药文化的哲学叙事空间。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史大卓从望闻问切谈起,从整体观、变化观、联系观和平衡观四个方面阐明中医的哲学观念,并指出四个维度的有机结合才能更全面地了解人的健康状况。中医药文化正是基于人对世界质朴的认知方式发展起来,运用自己的感官来认识人体,诊断疾病。而节目借助舞台上的互动对话,使中医文化的辩证思想愈加清晰。
享有健康是人们的共同愿望。中医药不仅是传统中国医学的瑰宝,也是世界医学宝库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中国中医药大会》通过生动展示灿若星河的名医大家、传承智慧的经典医籍、叹为观止的非遗技艺、融合发展的前沿科技,为认识中华文明的悠久历史、感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打开了一扇窗。从国际传播的意义上讲,该节目的播出能助力中国文化与多元受众进行内容共享和有效对话,从而助力中外文明互鉴、中外文化交流。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1-17 08: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