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极目新闻评论员吴双建4日,博主“铁拳出击”发视频称,江苏无锡一家黄金回收店使用“五两鬼秤”,75克黄金秒变37克。5日,极目新闻记者从无锡市梁溪区市场监管局了解到,当地市场监管部门已经介入查处,涉事黄金回收店铺店主目前正接受警方调查,涉事电子秤已经送往专业机构进行检测。(据6月5日极目新闻报道)
被指“五两鬼秤”的黄金回收门店(网络截图)就在6月1日,安徽芜湖通报一家黄金回收店“缺斤短两”事件。据通报,当地对其顶格罚款22000元,拟将该店列入严重违法失信名单。值得关注的是,芜湖这起事件,同样是因为博主打假,31克的项链在他们的秤具上甚至不足16克,被称为“五两鬼秤”。目前,无锡这家黄金店的秤具是不是“鬼秤”,是不是“五两鬼秤”,还有待官方查实。但根据众多博主打假的套路和经验来看,该黄金店恐怕很难脱身。黄金回收使用“鬼秤”,性质尤其严重。因为黄金本身是贵金属,每克就是数百元。如果使用“五两鬼秤”,意味着每笔交易黄金店侵吞了消费者一半的利益。然而,哪怕是顶格罚款,芜湖那家店也只是被处罚2.2万元。与之对照的是,如果黄金店得逞,博主那一笔交易,商家就能获益8600多元。因此,就引发了人们对商家违法成本过低的顾虑。毕竟,对商家的罚款,他们几笔非法交易就可能回本。
此前,芜湖当地对使用“鬼秤”商家的处罚通报不过,需要追问的是,难道芜湖的这家店铺,只有这一起“鬼秤”事件吗?这显然不符合人们的认知。如果说,商家的每一笔不法交易都能查实,每一笔都能顶格处罚,其实也足够产生震慑力了。但在现实中,可能因为缺少证据,很难付诸实施。诸多事实表明,使用“鬼秤”的商家依然是少数,但仍不可忽视这些害群之马对公众消费信心的负面影响。从各地的新闻报道中可以看出,监管部门对秤具进行检查时,对违规秤具多半收缴了事,治标不治本。有的地方创新监管方式,对使用“鬼秤”的商家用标牌标明“缺斤短两商户”提醒消费者,这一办法值得借鉴和监管。目前,“鬼秤”事件网上舆论沸沸扬扬,但现实中对商家产生的震慑还远远不够。这就表明,监管部门需要在法律法规的框架内,综合施策,要打得准、打得狠。只有打到不法商家的七寸,才能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一些舆论呼吁,有必要追究使用“鬼秤”商家的刑事责任。对此,并非不可能。四川鼎尺律师事务所胡磊律师告诉极目新闻记者,如果店主使用“五两秤”,已涉嫌诈骗罪,“商家使用计量不准确的量具回收黄金,其主观目的肯定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通过虚构黄金重量欺骗消费者,实际上造成了客户的经济损失,如果其涉案金额达到了相关立案、追诉标准,商家等责任人将被追究刑事责任。”黄金“鬼秤”频出,需要消费者斤斤计较,及时报警维权;也需要网红“铁拳出击”,揭露商家的不法行为;更需要监管的重拳出击,正本清源。只有这样,才能维护正常的市场秩序,让消费者放心、安心。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6-06 14: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