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国内

强农先锋丨张萍:从“三无村”到“样板村”

类别:国内 发布时间:2025-05-28 11:50:00 来源:鲁网

编者按:农业兴,百业旺;农民富,潍坊强。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新征程上,潍坊作为农业大市,始终勇立潮头、敢为人先。从“诸城模式”“潍坊模式”到“寿光模式”,这片热土不断书写着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为展现潍坊三农领域的创新实践和先锋力量,鲁网潍坊联合潍坊市农业农村局进行“强农先锋”专题采访,聚焦奋斗在乡村振兴一线的模范人物、先进典型和标杆案例,传播乡村振兴的动人故事,以先锋为镜,向榜样看齐,汇聚农业强市的澎湃动能,为推动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凝聚力量。

鲁网5月28日讯(记者 王玉龙 朱思琪)5月16日上午九点,一辆皮卡车风风火火地开进了潍坊市寒亭区高里街道一空桥惠民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车上跳下来一位脸膛黝黑、身体壮实的中年汉子,连声对前来采访的记者说,“来晚了,让你们久等了……刚从地里回来!”说话的是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合作社理事长张萍。当天他从清晨六点就下地了,亲自操作合作社的推土机,平整因为穿村农田而过的高铁基建导致的生产路破损,并转遍了合作社的几个麦田大方,看小麦灌浆情况。每天到麦地走一圈,已成为张萍雷打不动的习惯。“种小麦就跟养孩子一样,越种越有感情。一天不看见地里的麦子,我这心里就不踏实,每天来转一圈,才能安心去干别的。”张萍笑着说。

这位被村民亲切称为“麦田守望者”的55岁的基层干部,用十年时间带领一空桥村从一个“班子散、人心乱、百姓穷、村账空、村貌差”的落后村,蜕变为村集体年收入超百万元、村民人均年收入达4万元的“全国优质麦种植示范基地”,创造了乡村振兴的“一空桥奇迹”。张萍以其“百姓利益为上”的初心、“不存半点私心”的公心和“先富带动后富”的担当,成为新时代强农兴村的先锋楷模,先后获得“山东省优秀共产党员”“潍坊市乡村振兴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强农先锋丨张萍:从“三无村”到“样板村”

临危受命:从“创业者”到“领头雁”

2014年的一空桥村,是当地有名的“老大难”村。村里既无资金、又无企业,更无机动地,年集体收入不足3万元,村内道路坑洼不平,私搭乱建严重,一条“卡脖子”老路堵了50年无人能解。“谁干谁挠头、百姓没盼头”成为这个落后村的真实写照。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高里街道党工委以村“两委”换届为契机,将目光投向了在外经商的本地能人张萍。

当时的张萍已在商界小有成就,是公认的“能人”。面对组织的召唤和家乡的困境,他毅然放下手头的生意,回到一空桥村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回村前,我是一名创业者;回村后,我要做村民的‘领头雁’。”张萍在就职时这样表态。

然而,摆在他面前的第一道难题就是村党支部缺乏号召力,各项工作难以开展。

“低半头”工作法凝聚民心。张萍深知,要改变村庄面貌,必须先凝聚人心。他创新提出“低半头”工作法:“村党支部书记没什么了不起的,在相处时更应该比百姓低半头,在工作时把百姓的利益高高举过头顶。”为此,他制定村干部履职“10带头”“15不准”,加强队伍管理;选出12名网格长,由网格长带领村民落实村级任务,村干部的履职能力显著提升。

“垫资修路”破解出行难题。面对村民反映最强烈的道路问题,张萍费尽心思压缩不必要的开支,同时个人带头垫资100万元,领着村民完成了村内5公里的道路硬化。在拆除私搭乱建过程中,他坚持大公无私、一视同仁,动员村民拆除违建200余处,最终打通了困扰村民半个世纪的“卡脖子”老路。“晴天车过一身土,雨天行路车骑人”成为历史,村民对村“两委”的认可度也越来越高。

强农先锋丨张萍:从“三无村”到“样板村”

“产业兴村”找准发展路径。基础设施改善后,张萍带领村“两委”成员到浙江、江苏等地学习考察,最终将目光锁定在村民祖祖辈辈种植的小麦上。“种粮只有形成规模才有账可算”,张萍敏锐地意识到传统小农经济的局限性,决定走规模化、集约化种植之路。2016年,在他的推动下,一空桥村党支部领办了惠民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14名党员和87名村民以每股1万元的形式入股,摁下红手印成为股东。合作社成立第一年,社员人均分红1500元,到2021年已增至8000元。

从商人到村官的角色转变中,张萍将市场思维与为民情怀有机结合,用“创业者”的敏锐和“当家人”的担当,为一空桥村的发展按下了“快进键”。他常说:“只要用心给老百姓干事,老百姓看在眼里,理解了就会支持;有了老百姓的支持,村‘两委’班子就凝聚了,各项工作也就好开展了。”这番朴实的话语,道出了一位基层党员干部的为民初心和治理智慧。

强农先锋丨张萍:从“三无村”到“样板村”

科技赋能:从“传统种植”到“智慧农业”

随着合作社的成立,一空桥村的农业转型步入快车道。然而,张萍并不满足于简单的规模扩张,他深知现代农业的核心竞争力在于科技支撑。2018年,在张萍的多方奔走下,国家级优质强筋麦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项目正式落户一空桥村,山东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小麦遗传育种团队负责人李豪圣带领专家团队驻村指导,开启了“科技+农业”的深度融合。

“济麦44”引领品种革命。在专家团队的建议下,一空桥村放弃了传统小麦品种,全面推广种植超强筋小麦新品种“济麦44”。与传统品种相比,“济麦44”不仅产量高,而且面筋含量和品质显著提升,每吨收购价比普通小麦高出近200元,满足了市场对高端烘焙原料的需求。“‘济麦44’把高产性状和优质性状很好地结合起来,对于我们调结构,加快农业特别是种子产业高质量发展非常有效。”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刘录祥这样评价。

“三减一增”实现绿色增产。在种植技术上,张萍带领村民积极探索“减肥、减药、减水、增产”的绿色种植模式。通过应用小麦生产标准化、水肥一体化技术及小麦旋耕镇压播种一体化等新技术,在亩均麦种少播30%的前提下,实现增产14.3%。2024年优质麦平均亩产达到713.08公斤,每亩地净收益约1500元,比传统种植方式增收40%以上。合作社还投资540余万元购置收割机、播种机等农用机械50余台,在满足合作社自用的同时,将服务范围扩大到周边村庄,实现了农业生产的全程机械化。

强农先锋丨张萍:从“三无村”到“样板村”

“育繁推产服销”一体化模式。张萍创新性地将山东省农科院的科研优势、鲁研公司的市场优势和合作社的生产优势有机结合,形成了“科学家+企业家+管理者”的“育繁推产服销”一体化模式。在这一模式下,合作社负责种植,科研团队提供技术指导,企业负责良种扩繁和订单回收,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闭环。2018年,首批种植的1800亩“济麦44”亩产便达到1200斤,商品粮售价每斤比普通小麦高0.1元,亩增效200多元。到2024年,种植规模已扩大到周边6个村的1.05万亩,使当地成功晋升“国家优质小麦示范区”。

为提升村民科学种田水平,张萍依托合作社打造了“金田麦香”共富学堂,邀请农业专家定期开展培训,内容涵盖品种选择、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各个环节。在小麦种植的每个关键时期,农业技术指导小组都会深入田间地头,一对一指导种植户做好田间管理,为农民种出增收粮开具科学“处方”。常年的“土里摸爬滚打”,张萍自己也成了半个农业专家,他每天在麦田里一呆就是10多个小时,新买的皮卡汽车仅两年半时间就跑了8.3万公里。

科技赋能让一空桥村的传统农业焕发出新生机。从靠天吃饭到科学种田,从追求产量到提质增效,张萍带领村民完成了一场深刻的农业革命。他常说:“种小麦就跟养育自己的孩子一样,从播种到收获天天在我心里装着。”这份对土地的热爱和对科技的敬畏,不正是乡村振兴最需要的精神力量吗?!

强农先锋丨张萍:从“三无村”到“样板村”

共同富裕:从“一村富”到“村村富”

随着一空桥村的发展步入正轨,张萍开始思考如何让周边村庄共享发展成果。在他看来,乡村振兴不能只是“一枝独秀”,更要“百花齐放”。2022年以来,在高里街道党工委的支持下,张萍推动成立了“金田麦香”乡村振兴示范片区,以一空桥村为核心,联合附近的三甲刘、獐羔埠、前王家庄子、后王家庄子、大柳疃5个村,探索“1+6+N”组织体系,开启了基层党组织由“单打独斗”向“抱团发展”的新路子。

作为片区联合党委副书记,张萍推动建立了党建一起抓、发展一起商量、难题一起想办法的“跨村联建”创新治理工作机制。联建村庄实行土地整合、规模经营,总种植规模扩大到1.05万亩,6个村平均集体经营性收入达到18万元。为加强基层治理,联合党委整合各村的志愿服务队、红白理事会等自治组织,打造了一支“哪个村都能说上话”的基层治理队伍,实现了“有事大伙一起商量,有问题大伙一起解决”,片区的乡亲们过得越来越像“一家人”。

“二次分配”共享发展红利。在张萍的倡议下,一空桥村党支部领办的合作社将股份占比调整为村集体占10%、成员占90%,2536名符合条件的村民全部入社、年底分红。2022年,合作社在刨除生产成本后,将盈利所得的300万元全部用于股民分红。村民刘玉峰感慨道:“以前种地一年到头收入有限,现在每年不仅有土地流转费,还有收益分红,过年村里给每人发500元的福利,这种日子以前真是不敢想!”2024年夏收,“济麦44”平均亩产1300多斤,增收110多万元,社员每股分红3000元。一空桥村年集体经济收入超百万元,村民人均年收入达4万元。目前,村集体总资产已达三千万元。

为进一步增加村民收入,2020年一空桥村投资300余万元建成石磨面粉加工车间,加工生产石磨麦芯粉和全麦面粉,仅此一项就为村集体增收20万元。张萍还计划建设高标准的粮食烘干厂,为粮食增收后的储存打下基础。“短期目标是建烘干厂,长远计划是继续扩大种植规模,延伸产业链,带动周边村庄共同致富,让老百姓住上新楼房。”谈及未来,张萍信心满满。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张萍特别重视本村人才的培养和回引,通过改善村容村貌、发展集体经济,增强了村庄对年轻人的吸引力。许多在外务工的村民看到家乡变化后,纷纷选择回乡创业或到合作社就业。村民张冰就是其中之一,他放弃了城里的工作,回到一空桥村成为村“两委”成员,参与村庄治理和产业发展。

强农先锋丨张萍:从“三无村”到“样板村”

一空桥村的村名来源于村前一座建于金代、至今已有八九百年历史的一孔古桥。在张萍的带领下,这个饱经沧桑的古村不仅实现了自身的华丽转身,还带动周边村庄走上了共同富裕的道路。这种“先富带后富、区域共发展”的模式,得到了上级部门的充分肯定。2024年5月,寒亭区全域推广党建引领共富片区建设经验,一空桥片区的做法成为全区学习的样板。

"老百姓信任咱,咱就得使劲干好。下步我们将继续把大田种植做大做强,多打粮打好粮多增效益,让全村老百姓住上新楼房过上好日子,实现共同富裕!"张萍表示。

责任编辑:赵岳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5-28 14:45:10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苏州吴中建设锦绣江南鱼米乡 打造新时代乡村振兴吴中样板
...台致力于打造吴中(临湖)农业科创基地,形成市区农民合作社联合会、家庭农场联盟、吴中大米协会等区级平台集聚,打造直播中心、展销中心、研发中心、检测中心、电商中心、培训中心、总部
2023-11-11 03:26:00
...、产品可食可美颜的立体开发模式;成立了先锋桥村经济合作社,统一种收, 村民的腰包渐渐鼓胀起来。2022年,村集体经济收入就超过20万元。村里还在谋划发展休闲农业、观光农业。富
2023-07-31 07:36:00
苏州吴中:新时代“锦绣江南鱼米乡”
...泾街道上林村交出了一份美丽答卷。上林村成立土地股份合作社,通过村民自愿土地流转,将分散的土地整合起来,成片提升农田面貌,形成春有油菜黄、秋有稻花香的靓丽风景线。同时,组建民房
2023-11-10 13:12:00
璧山大兴镇:“田园综合体” 探索乡村振兴新路子
...油作物,探索发展“订单农业”试点工作,以“党总支+合作社+农户+订单”的产业模式开展玉米农作物试点种植,推动农户由“能种地”向“种好地”“卖出去”转变,解决好“种什么,谁来种
2023-03-17 09:33:00
淄博村村有好戏|淄博桓台索镇永安桥村:乡土人情暖 实践育文明
...建设水平显著提升。此外,永安桥村还依托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的面粉加工车间,组织志愿者为群众提供面粉加工、换馒头、面条等日常服务,受到群众广泛欢迎。永安桥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从群众
2023-09-24 10:40:00
小桑蚕编织致富“新丝路”
...少其他农作物打农药的影响。信桥村党总支推动成立专业合作社、筹建桑蚕育苗基地,让蚕苗从生产到吐丝都有保障,依托“电子商务服务站”“物流服务点”畅通销售渠道,同时引入了一些养蚕技
2024-01-02 07:05:00
强农先锋丨郝建波:佳腾的富民之路
...他非常熟悉。2016年,郝建波成立了青州市佳腾瓜菜专业合作社,开始探索规模化、集约化的农业生产模式。合作社最初只是简单地为成员统一采购农资、销售农产品,但随着对现代农业认识的
2025-06-17 11:16:00
驻村第一书记桑鲁兵:关注一老一小 让老百姓真切感受到乡村振兴带来的获得感、幸福感
...,年增集体收入3.3万元;2024年成立党支部领办农业专业合作社,通过流转土地增加集体收入,投入资金7万元,为村集体带来1万元收益;2025年,将继续为合作社注入资金用于新打
2025-09-05 00:11:00
一位全国种粮劳模的“三个承诺 ”
...事】眼下正是农忙时节,桐乡市石门镇兴农粮油农机专业合作社的育秧中心内,一位身材精瘦、皮肤黝黑的男子盯着一条育秧播种流水线看得专注。他叫张卫兴,是石门镇春丽桥村党总支书记、村委
2023-06-26 06:47:00
更多关于国内的资讯:
中新经纬10月10日电 据微信号“山东高法”10日消息,2025年10月10日上午,山东省济宁市中级人民法院对中国华云气象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原党委副书记
2025-10-10 19:55:00
大皖新闻讯 在刚刚过去的国庆、中秋假期,合肥都市圈文旅市场火热在线,人气持续高涨。从科普研学的趣味探索到演艺市场的活力迸发
2025-10-10 20:04:00
为扎实开展“信号升格”专项行动,有效提升用户感知,山东移动临沂分公司多举措优化网络质量。以问题为导向,狠抓整改落实。对物业场景
2025-10-10 12:14:00
假期销售总额八千多万,潍坊奎文打造文旅消费新高地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吴昊 通讯员 董晓慧 郎翠艳国庆中秋假期,潍坊市奎文区文旅产品供给丰富, 文旅假日市场消费热情高涨
2025-10-10 12:15:00
为进一步提升企业员工的金融素养,增强广大群众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的意识与能力,近日,中国银行郯城支行走进当地企业,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金融知识宣传及反诈科普活动
2025-10-10 12:15:00
三大客运数据均有减少,国庆假期潍坊城市公共交通利用率略有增长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吴昊10月1日至10月8日,潍坊市道路客运、铁路客运、民航客运、城市公共交通客运共发送旅客399.05万人次
2025-10-10 12:15:00
威海环翠:不停工,忙生产!国庆中秋长假,他们火力全开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田佳玉 通讯员 林慧芹设备高速运转,工人穿梭忙碌……国庆中秋长假,当人们与家人团聚、外出游玩时
2025-10-10 12:16:00
山东移动临沂分公司持续深化网络安全保障工作,紧密围绕传输网络基础维护要求,结合现网分布格局,不断探索创新维护方式,提升维护效能
2025-10-10 12:16:00
上饶市广信区望仙乡开展2025年度“政府开放日”活动
为进一步拓展政务公开内容领域,提升政务服务工作水平,切实推进阳光、透明、开放、服务型政府建设。近日,上饶市广信区望仙乡人民政府邀请群众
2025-10-10 12:19:00
中国网10月10日讯 据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消息,据云南省纪委监委消息:日前,经云南省委批准,云南省纪委监委对昆明市委原常委
2025-10-10 13:19:00
中国网10月10日讯 据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消息,据云南省纪委监委消息:日前,经云南省委批准,云南省纪委监委对大理州原副州长
2025-10-10 13:19:00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郑玥东港区综治中心创新运用“山东解纷码”平台,有效打通部门壁垒,构建起矛盾纠纷化解的“网络枢纽”。该中心与区法院协同重构诉调对接机制
2025-10-10 13:24:00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郑玥“家里的争吵停了,孩子的笑声回来了,是维权中心的同志们让我们家重获温暖。”莒县居民王女士紧握调解员的手
2025-10-10 13:24:00
聚焦低空经济,山东华辰航空科技构建无人机应用服务“生态圈”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隋忠伟 邹杰在日照高新区这片充满创新活力的土地上,山东华辰航空科技有限公司以敢为人先的闯劲、精益求精的钻劲
2025-10-10 13:24:00
日照:山海之间,文旅新景扑面来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厉昕月秋日的港城,海风裹挟着文艺气息,山峦映衬着涌动人群。这个假期,日照文旅市场交出了一份亮眼成绩单
2025-10-10 13:2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