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社会

救助站里的年轻人:想成为一道微光

类别:社会 发布时间:2022-12-17 05:51: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解放日报

他们受冻受累还常常被误解被指责,但想到能救人于危难就会有小小的成就感

救助站里的年轻人:想成为一道微光

救助站里的年轻人:想成为一道微光

巡查小队正在劝说一位露宿街头的老奶奶进站休息。 赖鑫琳 摄 ■本报记者 黄尖尖

不久前的一个深夜,上海气温下降。“降到3摄氏度了,出车吧。”上海杨浦区救助站副站长殷宸垣看了一下温度计,对当天值班的两位年轻队员葛徐和李亚薇说。每逢气温接近0摄氏度,巡查小队必须在零时后上街巡查。

彰武路的ATM机、殷高东路的上街沿、闸殷路800号、控江路1698号的工商银行……巡查小队直奔几个固定露宿点搜寻,劝说露宿者进站休息,不愿进站的就留下一些御寒物资。“最近有一些动迁后的旧改基地也成了露宿点。”巡查小队走进一片旧改基地。

“基地这么大,人躲在房子里,你们怎么找?”“找一些有生活痕迹的物品,就代表这里有人。”经验丰富的殷宸垣说,“一旦发现露宿者生命体征下降,要立即采取保护救助措施,我们宁愿‘十跑九空’,也不能让他们半夜出事了没人管。”

殷宸垣和葛徐是“80后”,进站时都是20岁出头的小伙子;李亚薇是生于1997年的女孩,刚进站1年。葛徐说:“救助工作的苦‘劝退’了很多年轻人。但每一座城市都有遭遇困境的人需要帮助,救助工作只有不断加入‘新鲜血液’,才能延续下去。”

目前在杨浦区救助站,“80后”占20%,“90后”有23%,还有2%的“00后”新人,最小的22岁,他们共同构筑起一道城市的守护墙。

22岁进站,年轻人在成长

位于杭州路上的旧改基地,早年经动迁,大部分居民已经搬离,只剩下一些破败的老房。

深夜,葛徐接到热线电话,有市民报告旧改基地有露宿的老人。赶到现场几番搜寻,葛徐找到一位老太太。她睡在废墟里,地上都是垃圾,旁边还有蟑螂在爬,人瘦得不成样子。

葛徐劝她去医院,老太太却十分固执,用上海话不断地重复:“我不需要救助。”120救护车来了,工作人员说前几天也有同事来过,但老太太就是不肯去医院。“不行,她的情况很差,先救人再说。”年轻力壮的葛徐把老太太抬上了救护车。

到了医院经过紧急注射营养液,老人终于缓了过来。“医生说,老人严重营养不良,如果再一天没有吃喝,很可能有生命危险。”那天,葛徐在医院陪了老人4个小时,等老人沉沉睡去才安心离开。

“这14年里,总有一些这样的时刻,让我感受到救助工作的意义和价值,让人们在最困难时得到帮助,甚至危急时能挽救一个人的生命。”葛徐22岁进站时,是救助站里最年轻的社工。“那是2009年,救助站里年轻人不多,‘80后’只有2人,其他都是年长我好多的前辈。”进救助站,并不是葛徐的主动选择。“我大学毕业后就进入街道工作,当时民政部门缺人手,就把我调到这里来,我甚至都没有听说过救助站这个部门。”

进站时是夏季,年轻的葛徐一开始只是负责一些文件工作,为了让他尽快适应救助工作,领导安排他跟巡查组上街,那是他在站里度过的第一个冬天。“到了街上,我才第一次发现,原来这座城市还有很多人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无家可归,睡在马路上,这对我内心的冲击很大。”

位于杨树浦港桥下的一片滩涂上有个集中露宿点。巡查组翻过桥的护栏,爬到桥下面的一根粗水管上,再沿着水管走进去,就能发现很多露宿人员睡在里面。这个地方十分隐秘,又靠近河流,随时有被淹掉的危险,是巡查组每次必去的点位。

“以前都是前辈们爬下去,我是年轻人,就主动申请让我来。”葛徐灵活地翻下桥,站在水管上,他不敢往下看,因为脚下就是湍急的河流。另一位同伴拉着他的手,他一个人探到最里面去查看露宿者的情况。“后来站里给我们配了安全绳索,将安全绳一头固定在地面,另一头绑在自己身上再下去。”

那一段杨树浦港桥,葛徐和同事们爬了两三年,直到露宿者们逐渐搬离了这片滩涂。

救助工作的难,不仅在于种种客观条件的艰苦,还有来自受助者的不理解和指责。“很多人不愿意接受救助。救助工作的原则是自愿救助,不能强制,我们只能好言相劝。有时周围的市民也会指责我们,当时心里很不是滋味。”

“这份工作,没有爱心和责任感就做不了,我身边的同事都是一群有爱心的人。每次帮助到别人,心里会有小小的成就感。因为这不仅是一份工作,也是在做善事。”这种职业认同感支撑他14年如一日地坚持下来。

独自在沪,每天都很充实

控江路1698号有一家工商银行营业厅,门外朝马路一侧有一间ATM机房。巡查小队穿过马路去寻找露宿者时,李亚薇远远地就看到一个白色的背影出现在玻璃窗前。“老爷爷脾气很暴躁,一说话就激动,每次别人都插不上嘴。但老爷爷也很可怜,周边没有人理他,只有我们愿意听他说话。”李亚薇说,自己已经做好了挨骂的准备,才推开ATM机房的玻璃门。

在跟受助人员沟通时,女孩子更细心,也更容易让对方放下戒备心。而学习如何挨骂,是所有新人来到救助站上的第一课。

李亚薇的家在江苏扬州,大学学的是国际汉语专业。读书时和朋友在养老院做志愿者,这段经历让她决定毕业后成为一名社工。一开始她在老家的社区工作,后来看到救助站的招聘信息,去年10月底就独自来到上海,进入救助站工作。

“我们每个新人初来乍到,在定岗以前,都是先从受理组开始做起。”受理组,是救助站第一个接触到受助人员的地方,可以在短时间内了解受助流程,相当于救助站的对外窗口。

今年3月,李亚薇在受理组遇到了她的第一位救助对象。“她是一位年纪不大的姐姐,由派出所民警送过来,我看到她脚上的鞋子破了,脚趾头露在外面,我们立即给她换了新鞋子、新口罩。”她智力受损,难以正常交流,李亚薇给她办理了入站流程,让她在站里住了下来。

“后来有一天,她突然说肚子疼,站里医生带她检查后发现她已怀孕,我们都很吃惊。”受理组和社工组的同事们帮她联系上了亲人,但她的父母表示没有能力照顾她,当时上海正处在疫情期间,她也只能一直住在站里。“那段时间,我经常陪她去医院做产检,我们虽然很少有语言上的沟通,但我对她的关心,她似乎都能听得懂,只是讲不出来。”

她在站里住到了7月,上海解除封控后,杨浦救助站联系了她的老家,送她返乡。返乡的一路也是李亚薇陪着她,“我们从早上出发,开了6个小时车,中午才送她回到老家。完成交接工作准备离开时,她一直看着我们,脚步往我这边挪,似乎想跟我们回去。她虽然不说话,但我们都感受到她的内心,因为经过4个月的相处,我们心里也是同样的不舍。”

那天以后,李亚薇经常向业务组的同事打听她的近况。“不知道她回家以后又会经历怎样的事情,担心她能否适应家里的生活,晚上睡得好不好……”

李亚薇在救助站附近租了房子,方便随时出任务。“刚来上海的时候,父母很担心我,尤其今年疫情封控的时候,每天都给我打电话。现在他们还是支持我去做有意义的事情,追求自己的梦想。”

一个人在上海,李亚薇说并不会感觉孤单,因为喜欢这份工作,所以每天都过得很充实。“我之前听人家说,民政人就像一盏灯,我希望自己能成为这盏灯里的一点小小微光。”

这份职业,平凡也不平凡

葛徐还记得自己刚进站的时候,只有不到30个人,一半人负责接待大厅的工作,另外一半人负责上街。“我们的工作量非常大,每个人至少身兼两个职位,我自己要负责办公、街面巡查、开车,还要做社工。”

近年来,随着年轻人的加入,分工也发生了变化。巡查组每天从早上8时到晚上11时,分成三班穿行在街面的固定点位巡查,他们大多由40岁以上有经验的工作人员组成。而年轻人则身兼数职:白天,更熟悉电脑操作的他们在站里处理行政办公、受助者信息等工作,晚上参与街面巡查。尤其是极端天气下零时以后的“加强班”,十分考验年轻人的意志力。

“这些年,年轻人进站工作了一段时间,做不下去辞职的很多。”葛徐坦言,“每隔6天就要值一个24小时的班,如果第二天是工作日还要坚持照常上班,寒冬经常加班,晚上随时起床,接到任务就要出去……这些硬性条件吓退了很多年轻人。”

不仅工作强度大,还要克服心理上的压力。“被指责、被误解也要忍气吞声,有时会觉得委屈。”葛徐说,“这时我会给自己做心理调节。他骂我,我不会少一块肉,但有一天他需要我帮助的时候,就能理解我们的用心良苦了。近年来人们对救助工作的认可度也在逐步提高,很多市民看到我们的荧光马甲,会帮着劝说露宿者。”

年轻的时候,葛徐也会因为值班的问题和家里人起争执。“逢年过节不能回家吃团圆饭,孩子出生后没时间管,最初家里人无法接受,但是现在他们都理解了我的工作,根据我的值班安排来调整年夜饭时间。”葛徐的孩子刚上小学二年级。“孩子不清楚我具体是做什么的,但他知道爸爸的工作是帮助别人。”

“我是学会计专业的,很多同学收入比我高很多。但我们这里有很多人都曾挽救别人于危难中,这份经历是再多的收入都不能换取的。”葛徐说。

目前,救助站也有不少老员工即将退休,站里十分重视人才梯队建设,培养年轻人的职业认同感。“我们这一批人都将会老去,要有新鲜血液加入,救助工作才能传承下去。”葛徐说。

“父母也希望我继续考公务员,或者找一份待遇更好的工作。但我觉得,既然选择了这份工作,就要坚持到底。”李亚薇说。

跟李亚薇同一批进来的新人有3个,工作之余,年轻人会在一起交流日常碰到的困难,解开彼此的心结。大家每天都在一起挥洒汗水,一起战斗,有了很深的感情。“我经常觉得自己一个人的力量微不足道,但想到还有这么多同伴一起努力着,就觉得有了力量。救助这份职业,平凡也不平凡。”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2-12-17 08:11:28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更多关于站里,微光,一道,年轻人的资讯:
...们来说更是雪上加霜。于是宋艳萍想,村里有热心公益的年轻人,又有需要帮助的老年人,要是组建个年轻人的志愿服务队,帮助村里老人做些力所能及的事,那该多好。于是,宋艳萍向村里年轻人
2022-12-13 09:20:00
...。此次颁奖,还有两位“小伙伴”用爱与勇敢展现了嘉兴年轻人的风采,他们就是“90后”沈东和陆晓婷。对于嘉兴市民而言,他们的故事并不陌生。2022年夏天,他们奋力伸手一接,挽救了
2023-12-30 07:18:00
荷香伴文明 夜市漾新风——阜南县“微光夜市·文明‘荷’你相遇”文明集市见闻
...合,既有趣又有意义。”游客陈女士说,“这样的活动让年轻人更容易接受新观念。”抛绣球传递新民俗活动吸引着众人思考:如何让文明之花常开不败?阜南县文明城市创建中心主任郑露表示,连
2025-07-21 21:26:00
北京体彩微光市集,携手z世代共创美好生活
...故事、文化、展览于一体的市集,传播公益能量,吸引更多年轻人投身公益。体彩微光市集现场的许愿墙和拍照墙吸引了许多人拍照打卡,互动游戏区人潮汹涌,趣味满满的游戏不仅为市民们带来了
2023-11-13 10:11:00
...点:浙话艺术剧院本报讯(记者 姜雄)这个春天,备受年轻人喜欢的热门音乐剧《无人岛》将在杭州连演两场。音乐剧《无人岛》由上海黄浦文化旅游集团有限公司出品、上海大光明演出经纪有限
2024-02-29 06:44:00
意犹未尽的“越努力 越美好”体彩微光市集活动
...来,各种网红夜市、后备厢集市层出不穷,“逛集”成为年轻人新晋的打卡活动,而市集也越发呈现出品牌化、新潮化、专业化的趋势。11月26日下午,文艺演出、书画家创作、互动游戏……丰
2023-12-04 15:45:00
洁柔致信感谢取消10元6箱订单顾客:您的善意就像一道微光
...团队深感压力,但您的善意,就像黑暗中透露进来的一道微光”。对于上述顾客,洁柔给予了一些回馈,包括寄送礼品,邀请顾客参加洁柔45周年庆典等。中新经纬就此信求证洁柔店铺客服,对方
2023-09-26 10:07:00
梁坤:愿做一道“微光”
...,那一刻她觉得工作很值,特别有成就感。“我要做一道微光,带给她们继续生活下去的希望和动力。”梁坤用自己的行动温暖着一个又一个被监管人员,让她们重拾生活的勇气,不放弃对未来的希
2023-03-16 16:15:00
睦邻理发站里的永久牌志愿服务
...这理了20多年发了。才开始还是那种带电线的推子,你们年轻人都没见过。”大家口中的“老宋”宋宣道老人原是济南空军医院(现解放军第九六零医院南院)的外科理发师。1995年他从医院
2023-02-22 11:36:00
更多关于社会的资讯:
美团发布《2025年暑期文旅消费观察》 贵州漂流热度飙升
8月29日,美团旅行发布《2025年暑期文旅消费观察》显示,贵州凭借独特的山水资源和凉爽气候,成为今夏避暑旅游的热门目的地之一
2025-09-01 04:51:00
贵阳中安科技:数智领航 打造现代化制造新标杆
近日,在贵阳中安科技集团有限公司“5G+AI数字孪生”工厂内,巨大的电子屏幕上实时跳动着生产线各项数据,工作人员通过智能系统远程监控着电缆生产的每个环节
2025-09-01 01:12:00
他在前线救死扶伤她带儿女支持 夫唱妇随投身战地救护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章。抗战胜利,周寿恺家庭合照,大家喜笑颜开。图中人物为周寿恺、黄萱夫妇和他们子女(周菡的哥哥姐姐)
2025-08-31 08:43:00
周末晚上的新民大街,逛不够!根本逛不够!
8月30日新民大街限定步行街又又又来了“2025金秋消费季”+“便民市集”+“新民漫游”……整条街秒变citywalk顶流打卡地逛吃玩购看全拿捏一条街涌入上万市民逛不够
2025-08-31 09:36:00
南京市学生资助政策发布
南京市学生资助政策发布每学年申请一次,实行学期动态调整扫码查询南京市学生资助政策及咨询电话。南报网讯(记者钱红艳)8月30日
2025-08-31 10:20:00
摄制|河北日报记者 郭宝强
2025-08-31 10:23:00
扩招的5A级景区,越来越水了?
从深入人心的名胜古迹,到籍籍无名的小众景点,这届 5A 景区,是不是越来越“水”了?扩招的 5A 景区,口碑下滑作为能登上语文课本封面的打卡圣地
2025-08-31 10:47:00
石家庄市栾城区举办“缅怀先烈珍爱和平”书画展
河北新闻网讯(赵宽、董烨林)8月29日上午,石家庄市栾城区文化广电体育和旅游局、石家庄市栾城区三苏祖籍文化博物馆、润丰集团书画院在栾城区全民健身中心联合举办“铭记历史
2025-08-31 12:00:00
一名中专生,治好了大学生和研究生的焦虑
录制完节目《脱口秀和Ta的朋友们》第二季(以下简称《脱友2》),小奇突然开始和“普通人”共情了。凭借中专生的段子取得近乎满分的最高票后
2025-08-31 13:54:00
今年最火的度假方式,我不敢抄作业
继高强度打卡的“特种兵旅游”后,反其道而行之的“白人式度假”成为旅行新趋势,越来越多的人找个环境好的度假酒店或者民宿,只为了舒舒服服地躺上几天
2025-08-31 13:56:00
大众网记者 王文文 菏泽报道
2025-08-31 14:26:00
9月1日起,九华山对全国在编在岗公安民警免票
大皖新闻讯 8月31日,九华山风景区发布通知,根据安徽省有关文件及池发改价格函〔2025〕38号文件要求,自2025年9月1日起
2025-08-31 15:03:00
播种希望!安庆一小学赠出“种子卡片”作为开学礼物
大皖新闻讯 8月31日,2025年秋季新学期报到当天,安庆市迎江区华中路第二小学为学生们准备了一份别出心裁的开学礼物——一张可以种出小花的种子卡片
2025-08-31 15:03:00
素材来源:毕节消防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田洋一审 何永利二审 田洋三审 孙晓蓉
2025-08-31 15:19:00
警力沉下去 服务提上来!南明交警暖心护航暑期游
6月29日午后,烈日将贵阳市南明区青云市集的路面烤得发烫,张红杰的制服后背早已洇出深色汗渍,这位有着14年警龄的老党员刚刚结束一场与时间的赛跑
2025-08-31 15: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