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聊聊曹操的后代,清朝大臣曹振镛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2-12-23 16:51: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常言道“伴君如伴虎”,是说在皇帝身边做官,就像陪伴老虎一样,随时有杀身之祸。可在清朝时期,有一名官员,历经乾隆、嘉庆、道光三朝而屹立不倒,几乎从没有犯错,也未遭到皇帝贬斥,简直就是政坛一棵常青树。

他就是清朝中晚期重臣曹振镛。

曹振镛,字怿嘉,号俪生,于1755年出生于安徽歙县。他是三国曹魏政权创始人曹操的后代,父亲是乾隆朝户部尚书曹文埴。1781年,26岁的曹振镛考中进士,以庶吉士的身份进入翰林院,任职翰林院编修,开始了漫长的官场生涯。

聊聊曹操的后代,清朝大臣曹振镛

曹振镛的一生,是不断加官进爵的一生。从1781年至1834年,曹振镛历任侍讲、侍读学士、少詹事、内阁学士、工部侍郎、吏部侍郎、工部尚书、户部尚书、吏部尚书、协办大学士、体仁阁大学士、军机大臣、太子太傅、武英殿大学士、上书房总师傅、入值南书房、太子太师、太傅等职,一路升迁绝无阻碍。

算起来,曹振镛54年官场生涯都是在朝廷里度过,与皇帝朝夕相处。其中嘉庆、道光两朝,曹振镛一直担任宰相之职,长达22年之久。期间,曹振镛几乎从没有犯错,也未遭到皇帝贬斥。别人求教秘诀,曹振镛说:“无他,但多磕头,少说话耳。”

“多磕头,少说话”,这六个字,就是曹振镛就是历经乾隆、嘉庆、道光三朝而屹立不倒的秘诀。通过这六个字,我们仿佛看到一个在皇帝面前唯唯诺诺、生怕说错一个字的大臣。

当然,这实际上是曹振镛的自嘲。因为曹振镛并不是一个碌碌无为的庸官。

1820年至1827年,清廷开展了平定新疆张格尔叛乱的军事行动,历时7年最终将张格尔活捉回京。曹振镛作为朝廷决策人员之一,为军事行动提供有力的支持,被认定为功臣之一。

曹振镛为官谨小慎微,这倒是真的。

1820年9月2日,嘉庆皇帝驾崩。各位御前大臣和军机大臣负责撰写遗诏,他们将乾隆皇帝的出生地写成了承德避暑山庄。因为宫中有传言,说乾隆皇帝是雍正皇帝在承德避暑山庄游玩时,喝了鹿血一时兴奋临幸宫女所生。这种事情,在宫中私下传传,倒也没什么,可堂而皇之地写到遗诏里,岂不是嫌命长?

曹振镛发现了这个错误,告诉了道光皇帝。道光皇帝大怒,将军机大臣全部罢免,继而提拔曹振镛担任军机大臣。

聊聊曹操的后代,清朝大臣曹振镛

清朝官员的贪腐现象比较严重,曹振镛却洁身自好,为官54年从来没有贪污受贿的记录。曹振镛祖上以盐业起家,有一批亲属是扬州盐商,享受盐商垄断的特权,赚得盆满钵满。1830年,陶澍担任两江总督后,整顿淮盐积弊,对盐业政策实施改革。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取消盐商的垄断权,试行票盐,这就意味着,只要给国家纳税都可以贩盐。

这样一来,曹振镛的亲戚们就叫苦不迭,找到曹振镛,向他诉苦。曹振镛大笑,说:“焉有饿死之宰相家?”

正因为有了曹振镛的支持,陶澍的盐业改革方案得以顺利实施。在国家利益面前,曹振镛能够放弃家族利益,是值得充分肯定的。

曹振镛为官多年,门生遍地,晚清著名的大臣林则徐就是曹振镛的得意门生。

1821年,林则徐因在官场上遭到同僚排挤,愤然以照顅父亲为由辞官回家。曹振镛痛感人才难得,极力在道光皇帝面前斡旋,为林则徐说话。最终,道光皇帝召见了林则徐,并破格将他官复原职。从此,林则徐深受道光皇帝信任,从而可以大展手脚、一展抱负。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2-12-23 17: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更多关于大臣,后代的资讯:
古代的大臣死后“配享太庙”,对后代有什么好处?
...祭奠祖先的家庙,里面供奉着清朝历代皇帝的牌位。如果大臣在生前的贡献极高,那么就会获得“配享太庙”的殊荣,这在古代可以说是最高等级的荣誉了,很多人觉得大臣配享太庙后自己的后代也
2023-09-19 20:21:00
...建州,努尔哈赤又给她找了一个丈夫,他就是后金开国五大臣之一的弘毅公额亦都。虽然穆库什与额亦都年龄相差较大,但却十分恩爱,婚后生下了一个小儿子,取名为遏必隆,这遏必隆便是后来康
2023-08-01 21:02:00
...阳,却看不见长安,这不是太阳比长安近吗”晋元帝和众大臣都为这个小皇子的机智所惊讶,也被深深折服,司马绍十八岁的时候便被立为太子。只可惜晋朝没有多长时间便灭亡了。
2023-01-06 17:35:00
说到后代很多的代表很多人都会想到康熙,因为他儿子就有30多个,可谓是在历代皇帝当中,儿子数量比较多的。但我们今天要介绍的这一个臣子他的后代数量那可谓是超乎你的想象。田常其人 当
2023-01-11 22:51:00
古代的配享太庙是一种怎样的死后哀荣,后代会有什么好处吗?
...想而知了。既然是极高的荣誉,所以能够得到这种荣誉的大臣是非常罕见的,在此只列举中国古代史上主要王朝的配享太庙的情况。晋朝晋朝总共155年,进入太庙的人员中,皇族2人,皇后1人
2024-02-27 23:28:00
...年号洪武。建国之后的第一件事便是考虑分封,期间很多大臣认为藩王制度不可取,大臣们认为自古以来藩王篡位者不少,多有不臣之心。大臣之中又以叶伯巨之最,专门上书谏言,痛斥分封,会给
2023-05-03 05:40:00
...来越明显。他最喜欢骑马射箭,动不动就打打杀杀,这让大臣们忧心忡忡。然而,每当大臣向朱祐樘提及此事,朱祐樘便引用《尚书》中“克诘戎兵,安不忘危”的句子,帮着朱厚照找借口,丝毫没
2023-01-14 12:21:00
豪格惨败多尔衮不仅牵连依附他的大臣,还牵连了后代和继福晋
...的长子,难免不让皇太极对他寄予厚望,所以,许多朝中大臣都欲站在豪格一边以寻求庇护,诸如巩阿岱、锡翰等人。 1643年,皇太极突然崩世,四日后,朝廷两大势力豪格与多尔衮就关于
2023-09-23 18:25:00
杨一清的子女后代都是哪些人
...其中,明朝的杨一清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他是一位忠诚的大臣,为国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那么,杨一清有没有子女后代呢?本文将带您了解这位忠臣的后代传奇。一、杨一清的家庭背景杨一清(
2023-09-04 21:21: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季布一诺:楚汉风云中的诚信丰碑
他是项羽麾下骁勇善战的猛将,令刘邦闻风丧胆;他也是汉高祖悬赏千金也要生擒的“死敌”。可当生死攸关之际,竟有人甘冒灭族之险
2025-04-02 09:34:00
“孔融让梨”世人皆知,可有多少人知道他哥后来为他而死呢?
大家都知道,我们中国自古以来就是文明礼仪之邦,历史上出过很多有高尚美德的名人,也有很多关于美德的故事。比如说“曾参教子”
2025-04-02 00:05:00
万贵妃比明宪宗大17岁却为何极度受宠?她最终的结局如何?
铁打的万贵妃,流水的皇后”,说的就是明朝皇帝朱见深对万贵妃的专宠。自古老夫少妻的组合很常见,但老妻少夫却相对“另类”。这不
2025-04-02 00:09:00
迁西县塔子山村:八十余载坚持守护无名烈士墓
图为村民为烈士扫墓。王喜增摄3月27日清晨,燕山深处的迁西县上营镇塔子山村,薄雾轻笼。清明节即将到来,塔子山村党支部书记张宗宾和几名村民带着铁锨和笤帚
2025-04-02 06:46:00
大皖新闻讯 为纪念赵朴初先生逝世25周年,传承和弘扬赵朴初先生爱国主义与无私奉献精神,安庆市赵朴初故居陈列馆近日同时举办三组主题展
2025-04-01 22:06:00
清明节吉林省各博物馆用35个展览带观众“邂逅历史”
清明节小长假已经进入倒计时,吉林省内各博物馆将推出35个展览,邀您共赴春日之约。此外,有多家博物馆延时闭馆,让观众可以在博物馆中尽情度假
2025-04-01 23:03:00
西班牙曾计划用两万人征服明朝,为什么最后没有实施?
1574年1月11日,殖民者雷克尔给西班牙国王写了一封信,他在信中告诉国王,只要他愿意,可以率领60名士兵攻占中国明朝
2025-04-01 17:26:00
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为何如此出名?专家:放大十倍后就明白了
无论哪个时代,无论是艺术家、文学家、科学家甚至普通读书人,对达芬奇的传世名画《最后的晚餐》都有所了解。毫无疑问,《最后的晚餐》已经是永恒的精神符号
2025-04-01 17:58:00
白登之围与一片石大战,相同困境,刘邦与李自成的选择,孰对孰错
中国历史上有两场战争很相似,但时间上却跨越了两千年,那就是汉初的白登之围和明末清初的一片石之战。这两场战争在发生的背景上很相似
2025-04-01 18:50:00
又至清明,追思情深。在襄阳市保康县城关镇堰塘村的一座红军墓前,邓家四代人接力守墓94年。墓中长眠的是一位至今无人知晓“叶司号员”
2025-04-01 20:14:00
10个可以和人吹嘘的历史冷知识,一般人真不知道
一:百家姓为何以“赵钱孙李”开始?百家姓流传至今,四姓一句朗朗上口,为何从赵钱孙李开始呢?据相关历史记载,百家姓最初的编纂者是宋朝时期南方吴越国的一位老儒生
2025-04-01 16:44:00
世界文化遗产武当山:“四至”西界首次被准确定位
武当山"蟠蜛八百余里"的区域概念,肇于宋元史志,至明代被确立为法定山界。随着东、南、北三块界碑陆续被发现,其边界走向与古籍记载基本吻合
2025-04-01 16:50:00
2019年,女子坐月子吃12个南瓜被婆婆大骂,公公让她用脚踩钉子
2014年10月19日,长沙市望城区的何庆林接到了村里妇女主任的一个电话,妇女主任对何庆林说:“你的妻子方宝琴在原阳市的一家医院中生了一个孩子
2025-04-01 16:54:00
1993年,一名采购员私自拿走27万公款,劫机潜逃台湾省,下场如何
1995年的春节,中国各地都是张灯结彩迎接新春的到来,而在海峡两岸的台岛监狱中,一位神情复杂的中年男子拿着电话迟迟不肯拨号
2025-04-01 17: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