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古代的大臣死后“配享太庙”,对后代有什么好处?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9-19 20:21:00 来源:戏说三国

太庙是明清两代皇帝祭奠祖先的家庙,里面供奉着清朝历代皇帝的牌位。如果大臣在生前的贡献极高,那么就会获得“配享太庙”的殊荣,这在古代可以说是最高等级的荣誉了,很多人觉得大臣配享太庙后自己的后代也会获得一些好处,那么事实是否如此呢?

古代的大臣死后“配享太庙”,对后代有什么好处?

三朝元老张廷玉在朝中兢兢业业的干了47年,死后获得了配享太庙的殊荣,同时也是清朝唯一一位配享太庙的汉臣。但是配享太庙对于自己的后代其实没有什么实际上的帮助,但是自己老子的牌位要被当朝的皇帝跪拜,这项荣誉在封建时代可是不得了的。

并且张廷玉的儿子必定会获得皇帝的赏识,皇帝一定认为张廷玉这么厉害的人他的儿子肯定也差不了,在众人面前也有面子,想当年我父亲可是……所以要说配享太庙的唯一好处就是这个了。

古代的大臣死后“配享太庙”,对后代有什么好处?

配享太庙的人,对自己的家族也是一项莫大的荣誉,因为大臣如果配享太庙之后他的爵位是世袭罔替的,也就是说他的儿子孙子一直可以继承自己的爵位,每个月还能领取朝廷的俸禄,这可是没有期限的,一直可以领到大清朝倒闭为止,所以单看这一项就够诱惑人的人,所以这也是整个清朝只有27个人配享太庙的原因,要是人数太多了这也是一项巨大的财政开支,清朝也不想重蹈明朝的覆辙。

古代的大臣死后“配享太庙”,对后代有什么好处?

配享太庙其实也是一种帝王之术,用这种无上的荣誉来激励一批又一批的大臣为朝廷效命,就算肝脑涂地也在所不惜,只有这样国家才能够巩固。配享太庙并没有实际获得的东西,但是后代在无形当中就能够高人一等,对于后代来说这也是宝贵的人脉资源。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9-20 00:45:0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古代的配享太庙是一种怎样的死后哀荣,后代会有什么好处吗?
太庙是中国古代皇帝的宗庙。太庙在夏朝时称为“世室”,殷商时称为“重屋”,周称为“明堂”,秦汉时起称为“太庙”。太庙起先是供奉一个朝代的皇帝及历代先皇的地方,后来皇后、宗室、功臣在
2024-02-27 23:28:00
功勋大臣配享太庙对其后人有何好处?
古人云“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太庙是古代封建帝王的家庙,里面供奉祭祀着本朝历代帝王的神主牌位,是封建王朝为最神圣的地方。后来,皇后和功勋大臣经过皇帝特批后,也可以将他们的牌位列入
2023-01-03 17:14:00
古代的“配享太庙”到底算多大的荣誉?
最近,一部电视剧《知否》的火爆,让太庙这个名词,逐渐的走入了大家的视野。在剧中,大娘子就对着自己的丈夫说:“我父亲配享太庙,你敢休我?”。看到这个剧情,很多人就开始奇怪了,配享太
2024-09-02 11:37:00
张廷玉:清朝配享太庙的汉族大臣及其晚年纷争
...虎,既非皇亲,又无大功,也不是满人,凭什么成为配享太庙的汉族大臣,到底是什么原因呢?张廷玉(1662年-1730年)是清朝著名的学者和文化名人。曾经在雍正、乾隆两位皇帝手下担
2023-10-09 02:09:00
乾隆朝的权力斗争与张廷玉的最后结局
...,也有个类似的场所,不过有个更为高大上的名字,叫做太庙。这个地方可是相当神圣。按照《礼记》的规矩,国家必须有自己太庙,祭祀先祖。每一年天子必须亲自参加祭祀,遇到重大事情也要去
2023-11-03 15:20:00
雍正登基后,哪三人尽心辅佐,死后都配享太庙
...。张廷玉后于乾隆年间去世,其病逝后,其灵位也被迁入太庙,因此,张廷玉也成为了清朝唯一一个配享太庙的汉臣。雍正皇帝三驾马车之一的怡亲王允祥也是雍正帝倚重的重臣。允祥曾对雍正帝夺
2024-06-23 20:33:00
大臣有一绝技雍正很欣赏,死后还配享了太庙
...要岗位,是雍正身边非常重要的一个角色,死后还配享了太庙。值得一提的是,他可是清朝唯一一个享有死后牌位置于太庙的汉臣,那么张廷玉到底有什么过人之处让雍正这样的器重他呢?张廷玉除
2023-05-06 10:59:00
这个大臣很得乾隆的宠信,死后还配享太庙
...得宠,不光活着时荣宠备至,被封为异姓王,死后还配享太庙,这个牛人是谁?这个大臣叫福康安,生于乾隆十九年,满洲镶黄旗人,出生于勋旧世家富察家族。(福康安)既然说到富察家族,就不
2023-01-11 13:23:00
历史上乾隆为何要恢复张廷玉的名誉
...终被抄家。张廷玉的一生成就颇丰,是整个清朝唯一配享太庙的汉臣,先后领导修撰了《大清会典》、《清圣祖实录》、《明史》等重要的典籍。虽然位极人臣,但皇帝的逆鳞又岂可随便触碰,所谓
2023-06-14 16:06: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