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1000万以内最好的SUV”,这是余承东对问界M9的评价。随着问界M9的信息逐渐明朗,这款新车型搭载的新功能和配置也都是值得一说的。作为问界品牌在本年度发布的最后一款旗舰车型,赛力斯与华为自然在问界M9中加入了不少新技术。近期网络上公布了问界M9的内饰谍照,在三联屏和施罗德扩散体之外,座舱内的摄像头数量有了明显增加。问界M7的座舱内设置有2个摄像头单元,而问界M9将摄像头的数量增加至3个。
很明显,问界增加摄像头数量是为了在现有鸿蒙座舱系统中加入更多新功能,摆脱华为系车型因为使用相同的智能座舱系统而带来的体验同质化问题。问界M9加入了AR-HUD、智慧尾灯灯设计,都是为了打造更明显的差异化特征。显然,问界M9增加摄像头模块也是如此,新车的智慧体验也值得大家期待。三个摄像头位置,前后排将采用2+1布局?
实际上,智能座舱系统内的摄像头功用分为两种,其一是负责生体感知,其二则联合系统做优化交互。其核心思路为通过侦测不同区域的生体信息(如眼球、头部位置,手部的移动轨迹等)反馈给车机系统,系统根据这些生体信息做出相应功能方面的实现。
华为在发布问界M7车型中,加入了3D人脸摄像头,其主要功能点在于监测驾驶员是否处于疲劳或分身驾驶状态。而在后视镜上方的车内摄像头模块功能为拍摄车内主乘员图片,也可以使用其作为自拍和视频通话使用。由此可见,摄像头数量的设置是以车内不同的分区模式作为考量,车内空间越大、内部设计越复杂就需要更多数量的摄像头。问界M9是一台采用2+2+2排列的车型,内部空间增大但维持现有的双摄像头模式,也是不合理的。
首先,近日公开的问界M9内饰谍照中,位于主驾驶侧A柱设计了同样的3D人脸摄像头模块。从安装位置到朝向角度都与问界M7相同,该摄像头模块的主要负责区域依旧为强化主驾位置的感知能力,强化驾驶员生体信息的感知。
而副驾驶位并没有在对应A柱侧加入摄像头,也证明了副驾驶位的重要性与后排类似。车内乘员环境的监测依旧会采用传统思路,在前排阅读灯区域设置一颗摄像头用来监测车辆乘员情况,这点与问界M7相同。虽然谍照中仅露出一小部分,且黑色内饰不易识别,但问界M9的阅读灯位置与问界M7相同,两者大概率会使用相同模具。
至于第三个摄像头位置,几乎可以肯定的是将会位于后排空间。第一,问界M9后排空间包含两排共5个座位,后排乘员纵深大;第二,问界M9将会确定搭载鸿蒙4.0智能座舱系统,鸿蒙4.0系统的一个主要功能为多区独立音区,该功能的实现形式为通过声源感知技术锁定车内乘员,优化各个乘员区域的声音体验。而后舱音响模块中一部分高音喇叭设置在C柱上方,第三排并没有设置音箱模块,问界M9大概率依旧会做4独立音区,第三排共享第二排音区。
然而在纵向空间方面第三排座椅在很大程度上与第二排座椅重叠,问界M9车型的定位也是属于着重解决5人以上乘坐需求的车型,仅靠前排的车辆摄像头是无法识别到第三排乘客的。之前有博主放出从第三排正后方拍摄的内饰谍照,拍摄位置为第三排两个座椅中缝位置,从该位置向前排看能够发现第二排座椅挡住了大量视线,也佐证了问界M9需要一个后摄像头的必要。
由于问界M9内饰细节并没有官方公开,后排摄像头位置大概率可能会放置在顶部激光投影幕布区域。摄像头倾角与位于前排的车内摄像头相同,用来补全视觉缺失。最终问界M9的摄像头模块设计,会呈现2+1的布局。搭载多摄像头方案,问界M9智能座舱会有更多黑科技?
智能汽车时代的一个主要方向就在于提高车辆的自主感知力,在座舱外体现的就是自动驾驶中的BEV+占用网络实现物理世界数字化复制,在座舱内体现的就是针对驾驶者和乘员的生体状态识别。
问界M9基于主驾驶位的摄像头模组主要是位DMS技术实现服务,主要功能为监测驾驶员疲劳程度,扩展之后可以完成面部身份识别、眼球追踪、手势识别以及情绪感应等方面。之前鸿蒙座舱的身份识别逻辑为摄像头识别人体-系统判断授权手机是否连接-提示驾驶者登录账号的流程。现在基于3D人脸识别技术可以识别人体的三维模型数据,更类似于iPhone上的FaceID,可以实现鸿蒙4.0座舱系统的无感连接的判断逻辑。
同样,鸿蒙4.0座舱系统加入了眼球追踪特性,这一功能可以与AR-HUD进行联动。华为之前研发出了一套眼球追踪系统专利,通过光束入瞳反射接收光功率值,将HUD画面匹配到眼球注视方向。该项专利的价值在于改善了AR-HUD的画面位置调节,根据AR-HUD显示尺寸大、且与现实世界融合度高的特点,可以判断问界M9会大概率搭载该项专利技术优化HUD位置调节。
根据华为公布的信息,鸿蒙4.0车机系统在后期将引入多模态交互技术,实现语音识别、手势控制等交互方式。其中手势控制的实现主要利用前排车内摄像头扫描乘员手部动作来实现。理想L9后排大屏由于缺失手势控制功能,导致后排乘员的屏幕操作需要起身够到,这种操作逻辑既不友好也不安全,甚至不少用户吐槽“不如准备一个遥控器”。类似定位的问界M9则通过激光投影+幕布的组合代替实体娱乐屏,但大概率也会加入远程手势控制,对竞品车型功能进行补充完善。
而在开启后排投影屏幕状态下,前排的摄像头是几乎无法感知后排状态的,因此后排摄像头的价值会有更突出的表现。
10月华为层公开一项新的智能座舱专利,该专利通过识别记录不同用户的乘车信息、上车后车内乘坐位置以及与车主同时在车内的频率信息,来判定不同用户与车主的关系亲密度,并根据亲密度提供预设的智能化座舱服务。该项专利的不同之处在于利用了摄像头的识别与判定能力,通过DMS系统检测主驾驶位驾驶者动作与表情,其他位置摄像头则负责监测乘员位用户动作。
虽然并没有消息证明该专利将会搭载到问界M9车型上,但这项新专利代表华为在挖掘更多的摄像头扩展应用的可能性,为鸿蒙5.0车机系统做技术储备。
总结:鸿蒙智能座舱的交互得益于多设备的联合感知,不仅包括车机与智能手机、手表之间的互动,更包含了摄像头、麦克风、触摸屏等车内设备。问界M9的三摄像头(或多摄像头)设计方案明显针对大空间进行感知性能优化,与鸿蒙4.0车机系统联动实现感知扩展。鸿蒙4.0所倡导的无感,并不仅限于无感连接。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2-13 16:45:0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