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社会

【追梦·一线职工风采录】把论文写在橡胶林里

类别:社会 发布时间:2024-06-10 02:17: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工人日报

本报记者 叶小钟 赵思远 本报通讯员 何柳琪

《工人日报》(2024年06月10日 05版)

【追梦·一线职工风采录】把论文写在橡胶林里

赵春青 绘

“从农村放牛娃变成博士毕业生,一路走来,实属不易。很多次因为来自现实的压力,我差点放弃读书,是书中榜样的力量支撑我一路走下去。”近日,在2024年广东省职工主题阅读活动启动仪式上,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广东农垦热带作物研究所党支部副书记、所长谢黎黎分享了自己的成才故事。

1986年,谢黎黎出生于江西省一个农民家庭,生活条件十分拮据。初中时,为了省钱,5毛钱一份的菜她要分成两餐吃。一路勤学苦读,她一步步走出山村,走进象牙塔,成为我国首批橡胶学博士。

2013年博士毕业后,她来到位于广东茂名的广东农垦热带作物研究所工作,投身我国天然橡胶发展事业。

初到茂名,满腔热情的谢黎黎被现实给了一记闷棍。她工作的地方,没有林立的高楼,没有繁华的街道,更没有先进的科研条件和实验设备,而且交通不便、工资待遇偏低。为此,她一度感到委屈、迷茫,甚至怀疑过自己的选择。

“一个橡胶品种的选育长达40年,需要一代甚至两代、三代科研人的默默坚守。橡胶专家魏小弟退休十余载仍然奔波在科研一线,橡胶首席科学家黄华孙一辈子就为了一棵树而努力,他们的科学家精神、工匠精神深深打动了我,也感染了我。”最终,谢黎黎选择留下来,把论文写在橡胶林里,用科技助力产业发展。

2014年开始,农垦区启动橡胶树超低频割胶试验,谢黎黎每个月都要收集数据,现场调研,并对橡胶工进行技术指导。

谢黎黎的单位离家有50多公里,她一般周末才回去。当时,她所在的部门工作任务重、人员少,为了更好地投入科研工作,她和丈夫分工照顾两个孩子:丈夫负责照顾4岁的大宝,她则将5个多月的二宝带到所里的宿舍,由保姆照看。有时,她不得不晚上带着孩子一起加班。

在谢黎黎和同事们的不懈努力下,超低频割胶技术取得圆满成功,现已成为农垦区的主推技术,橡胶工平均每年增收过万元。

曾有一位前辈问谢黎黎,“橡胶研究很苦,从事这个职业的女性少之又少,你为什么能一直坚持?”

“我从小在农村长大,对农业的艰辛与不易,更能感同身受。”谢黎黎回答说,作为一名农业科技工作者,一名农垦人,“以垦为家,科技兴垦”的情怀和使命始终激励着自己不断前行。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6-10 05: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本文转自:工人日报理发,是一件再普通不过的事。对于青海油田生产一线的职工而言,长年奋斗在柴达木盆地戈壁深处,方圆几百里没有人烟,一两个月甚至更长时间才轮换一次,理发成了职工们的“
2023-05-01 02:15:00
本文转自:工人日报本报记者 吴铎思 本报通讯员 侯红丽《工人日报》(2023年07月10日 05版)6月28日正午时分
2023-07-10 03:17:00
本文转自:工人日报本报记者 杨明清 张嫱 本报通讯员 夏丽萍《工人日报》(2023年09月25日 05版)“模具虐我千百遍,我待模具如初恋。”这是山东“威海工匠”——威海伯特利汽
2023-09-25 03:31:00
本文转自:工人日报本报记者 张翀 本报通讯员 袁喆《工人日报》(2023年09月25日 05版)头戴安全帽、身穿反光背心,在尘土飞扬的工地现场穿梭,守望建筑拔地而出……传统印象中
2023-09-25 03:31:00
本文转自:工人日报隆冬,在国和一号示范工程模块化预制生产车间,一名身穿厚重焊工服的年轻工匠守在近千摄氏度的焊机旁,伴随刺眼的弧光、飞溅的焊渣,他的每次呼吸、移步、身姿变换都万分谨
2023-01-09 03:01:00
【追梦·一线职工风采录】汽车“智”匠
本文转自:工人日报本报记者 柳姗姗 彭冰 本报通讯员 尉迟中诚《工人日报》(2024年01月15日 07版)赵春青 绘“以前设备损坏,需要点检查找,停台后才能进行修理。现在我们开
2024-01-15 03:48:00
本文转自:工人日报本报记者 杨明清 张嫱 本报通讯员 宋洁《工人日报》(2023年10月16日 05版)“这套焊接机器人通过编程和翻转变位机的协同作业,可实现单个部件的所有焊缝一
2023-10-16 04:11:00
【追梦·一线职工风采录】把漂亮的焊缝留在工程一线
本文转自:工人日报本报记者 田国垒 本报通讯员 吉翔《工人日报》(2023年10月23日 05版)赵春青 绘身穿厚重的工作服,头戴焊帽,中国电建集团核电工程有限公司的焊工张道旺在
2023-10-23 04:31:00
本文转自:工人日报本报通讯员 徐昊《工人日报》(2024年05月20日 05版)“使用工厂化装配送技术可以节省近一周的现场组装时间,大大提高了施工效率。”近日,在浙江省嘉善县一处
2024-05-20 02:42:00
更多关于社会的资讯:
青春志愿红 服务情更浓
10月5日,国庆假期已过半,太原公交二公司的20余名青年志愿者依旧热情饱满、精神抖擞。每日清晨,他们身着统一红色马甲,手持指引牌与急救包
2025-10-05 18:19:00
公交司机节日坚守岗位 温暖乘客出行路
10月5日,国庆中秋假期过半,太原公交电车分公司二车队驾驶员坚守岗位,以安全、温暖的服务护送市民出行,成为节日里“最温暖的摆渡人”
2025-10-05 18:18:00
紧急增氧!安徽一收费站向患病乘客伸援手
大皖新闻讯10月4日晚,安徽交控集团淮南中心吴山收费站道口一片繁忙。一场突如其来的紧急求助,让这个普通的国庆假期夜晚变得不同寻常
2025-10-05 18:01:00
逢节必逛!滨港商业中心今潮8弄国庆中秋超百场活动演绎海派过节新玩法
华灯璀璨,共庆佳节。随着2025第二届上海国际光影节点亮全城,位于虹口四川北路的沪上海派潮流地标“滨港商业中心今潮8弄”作为虹口分会场核心活动区域
2025-10-05 10:39:00
记者走基层·假日消费 活力涌动|太行市集 山货荟萃圈粉无数
10月3日,游客在武安市活水乡李家庄村的山李冀·山游市集休闲娱乐。 河北日报记者 苑立立摄青石板路平整延伸,石锅泉水鱼香气扑鼻
2025-10-05 08:34:00
第十四届鼓浪屿钢琴艺术周吸引海内外众多游客沉浸式体验
国际友人在鼓浪屿钢琴码头下沉广场演出,营造浓厚的音乐氛围。鼓浪屿钢琴艺术周推出丰富多样的活动。图为新疆舞者带来精彩的表演
2025-10-05 08:34:00
亲子共赴科学之约 厦门科技馆国庆中秋假期前四天客流量超6万人次
厦门科技馆推出《大鲸家族》特展,吸引众多孩子参观。(厦门日报记者 林铭鸿 摄)厦门网讯 (厦门日报记者 薛尧)国庆中秋假期前四天
2025-10-05 08:34:00
白天玩不尽兴,晚上不妨来一场说走就走的夜游。到迎泽大桥赏夜景、在铜锣湾特色街区淘夜食、去晋阳湖观看实景夜演,体验太原“越夜越精彩”的独有魅力
2025-10-05 07:30:00
10月4日的西铭车场里,太原公交一公司三车队驾驶员们的身上多了一抹亮色——鲜红的志愿者绶带,他们手捧小红旗和国庆主题风车来到站台
2025-10-05 07:30:00
湖北利川发生交通事故 致2人当场死亡、3人因抢救无效死亡
华商网讯 利川市公安局10月5日发布警情通报:来源:华商网 相关热词搜索:
2025-10-05 07:56:00
18年双膝关节痛折磨 济南南郊医院助七旬老人重拾生活信心
一位饱受双膝关节疼痛折磨长达18年的七旬老人,在济南南郊医院骨二科成功接受手术治疗后重获健康,现已恢复劳动能力。如今,老人已能自如地使用农具翻晒农作物
2025-10-04 08:11:00
双节送温暖回访:济南南郊医院骨二科将“人本位”服务送到患者家中
10月2日,正值国庆中秋双节假期,当大多数人沉浸在团聚与休闲的氛围中时,济南南郊医院的一支医疗小队却踏上了一段特殊的行程
2025-10-04 08:13:00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李子俊这个双节假期,五湖四海的游客纷纷与“宁”相约。南京的“宠粉”举措和南京人的热情好客,让他们竖起了大拇指
2025-10-04 08:14:00
单侧膝关节骨性关节病困扰老人多年 济南南郊医院骨二科精准手术解病痛
77岁的老人,多年来因左膝持续疼痛,行走日益困难。每一步都步履蹒跚,姿态不稳,不仅让人担忧其安全,连日常简单走动也成为一种负担
2025-10-04 08:14:00
“唱”游一厦!免费搭双层巴士 听演唱赏美景
唱游巴士专门设置了专业表演区域。图为阿卡贝拉椰子乐队现场演绎歌曲。厦门网讯(文/图 厦门日报记者 林钦圣 通讯员 江安娜)“坐着双层巴士
2025-10-04 09: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