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岁寒三友”的缘起及文化精神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12-29 10:43:00 来源:大众报业·齐鲁壹点

文|孙葆元

“岁寒三友”指松、梅、竹,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个主题,很多人以此自省,文化图腾般悬挂室中,以示志存。任何文化都有它的发端和延续,并且在延续中完善,松梅竹三友也是这样。

“岁寒三友”是南宋诗人林景熙语,大约在公元1279年以后,他在《五云梅舍记》中写道:在自己住的平阳县白石巷外,“即其后累土为山,种梅百本,与乔松修篁为岁寒三友。”平阳县是南宋县名,即今日浙东苍南县,是林景熙的家乡。

仅此还无法提升一种自然现象的文化主题,一切文化主题是用人的行为诠释的。1279年是个什么年份?这是南宋苦苦经营了152年之后,迎来覆亡的时刻,它留下大量遗民,这些移民奔走呼号,有人拿起刀枪加入反抗元兵的队伍,更多的人只能以泪水洗刷沦落的山河。林景熙便是遗民之一。

“岁寒三友”的缘起及文化精神

林景熙,历礼部架阁,转从政郎。这是一个很小的官职,礼部的职能之一是掌管学校与科举,他从教官转礼部,是从教官转成教育的管理人员。此时南宋国运多舛,先是1275年,贾似道兵败鲁港,十三万大军一夜倾覆。与其说这是一场军事的失败,不如说是南宋腐败政治导致的国家危亡。林景熙看透了朝政的本质,辞官回到白石巷,这一年他34岁。次年,元军大举进攻皋亭山,前锋直逼临安。战栗的宋廷被迫奉上传国玉玺,试图保全皇室的身家性命,一转脸又拜文天祥为右丞相兼枢密使,试图阻挡元军锋锐。这时宋宫已乱作一团。一边宋室一族拥兵立帅,传檄勤王。还没等操起家伙,那边厢宋恭帝赵显已经成了元军俘虏,连同其母全太后被解押大都,不久太皇太后谢氏被迫下诏,江南义士停止抵抗。

放弃了主权的宋室也就放弃了国家尊严,不再受到人民的尊重。此刻37岁的林景熙与一群不甘心做亡国遗民的有志之士会聚会稽,发出抗元救国的呼号,在民众的呼号中益王、广王相继为帝,但真正的抵抗者是那些忠诚于国家的战士。可惜元军没有给他们喘息之机,两年后宋廷退居广东海上,最后一战发生在崖山,即今广东阳江县海面上,南宋水师全军覆没,在这个时刻,忠诚的老臣陆秀夫抱着9岁的幼主跳海自沉。何其悲壮,千古垂泪,南宋以一波海水的涟漪画上句号。这一年林景熙38岁。

这一圈涟漪在林景熙心头久久回荡,埋下深仇大恨。然而国家的悲剧不断上演,公元1285年,抗元首领文天祥在大都就义,几乎浇灭了抵抗的火苗。一件更悲痛的事件随即发生,有个叫杨琏真伽的觊觎宋皇陵中的珍宝,公然挖开陵墓疯狂盗窃,一阵掠夺之后,皇室遗骸扔得遍地都是。这种行径严重触碰了一个民族道德的底线,可是在异族统治下,无人敢言。林景熙冒着生命危险收拾起徽、钦二帝及后妃的遗骨,装在两个匣子里,怕遗骨再度遭到不测,谎称匣子里装的是佛经,埋在兰亭之侧。又怕日后找不到,遂移栽了原皇陵的冬青树植于坟上。林景熙悲愤至极,回来后写下《冬青·花时一日肠九折》诗:“隔江风雨晴影空,五折深山护微雪。石根云气龙所藏,寻常蝼蚁不敢穴。移来此种非人间,曾识万年殇底折。蜀魂飞绕百鸟臣,夜半一声山竹裂。”

1291年是元世祖忽必烈至元二十八年,历史的年表中没有了南宋的纪年,却留下南宋朝的移民。元朝浙东宣尉李思衍到平阳县巡查,大凡元朝官员出巡都有一个职责,见到宋臣都会动员他们出山效力新朝,赵孟頫就是一例,但是林景熙拒绝了,他赞成李思衍的监察,却表示绝不做元朝的官。大约就在此时,他在自己家的“后山”种下百株梅花,与松竹为伴,写下“岁寒三友”。

“岁寒三友”的缘起及文化精神

“岁寒三友”的文化精神是风骨和气节。每一个历史的凌寒季节都会留下一批悼亡之士,这种文化以喻为特征,借物喻情,巧妙地托志于物,又咏物寄情,就有了“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便有了“梅花香自苦寒来”的诗句,也有了青竹有节的象征意义。“三友”有一个共同的文化特征,就是傲然于严寒而昂首挺立,是物种的拟人,天人合一的气与概。中华文化崇尚于“三”,鼎立有三,桃园结拜有三,《道德经》说,“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三在这里不是一个数词,而上一个代词,代表着无限。于是“岁寒三友”的文化就从风骨与气节中派生出高洁、不屈、大义、无畏、甚至赴汤蹈火。《道德经》中还有一个“三不朽”原则,曰:“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

明朝初年有个叫程通的人,步林景熙之后也写过一首“三友诗”:“万木凋零色已非,独留三友共为期。生无桃李三风面,总是冰霜宴岁姿。士到穷时存节义,物从静处见真机。高人不厌相看处,默坐幽斋漫赋诗。”他是这么说也是这么做的。他效力于朱元璋打天下,朱元璋死后传位给嫡孙朱允炆,身居北京的燕王朱棣不愿意了,起兵征伐,程通献策御敌。然而他失败了,被下狱,被酷刑,死于狱中。程通有点像济南的铁铉,以大义之驱阻挡逆锋,最后以献身告终,他们都灿烂于历史的苦寒之中。

岁寒三友是人生的座右铭,塑造着我们的民族气节。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2-29 14:45:1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弘扬中医药文化 “针心灸行”志愿服务队走进商河三友村
...愿服务队在带队老师宋西鹏的带领下,来到济南市商河县三友村,开展“回乡看齐鲁”寒假社会实践活动。志愿者们通过义诊服务和健康知识宣讲,为当地村民送去温暖与关怀,展现了新时代医学生
2025-02-25 13:51:00
画家张三友:老了活成“老顽童” 永远都是风华正茂
“张三友老师,是我晨练时结识的。他在艺术创作中的刻苦与坚持,生活中的幽默与豁达都感染了我,希望你们能采访老爷子。”近日,《华商报•颐养周刊》的热心读者王安营推荐著名画家张三友。“
2025-06-22 11:34:00
...道。8月18日上午,中国国家画院艺术家向桐庐赠送书画《三友图》及其他作品。《三友图》中画有松、竹、梅,即岁寒三友,意指松、竹、梅经冬不衰,傲骨迎风,挺霜而立,精神可嘉。画幅为
2023-08-23 07:14:00
“体育+休闲”,乡村荒山变“金山”
六合区三友湖村上榜全市首批体育消费新场景“体育+休闲”,乡村荒山变“金山”昔日荒山,如今碧草如茵,安置了一个个无动力游乐设施。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孙敬清 摄□南京日报/紫
2025-07-08 07:53:00
三友学子运动场上奋力拼搏
本文转自:泰安日报近日,三友小学举行2024年春季田径运动会,运动员发扬顽强拼搏的精神,在运动场上奋勇争先。此次运动会激发了师生的运动热情,展现了三友学子的运动风采。通讯员 王慧
2024-03-28 09:04:00
悦见新校园 奋进谱新篇——泰安第一实验学校三友小学2024年秋季开学第一天纪实
随着凉爽秋风的轻拂,泰安第一实验学校三友小学迎来了2024年秋季学期的崭新篇章。经过一个繁忙而充实的暑期,学校以焕然一新的面貌,热情迎接每一位归来的师生及2024级新学生的到来。
2024-09-04 09:55:00
业绩承压之下,三友医疗(688085)拟继续收购控股子公司北京水木天蓬医疗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水木天蓬”)剩余股权,通过直接持股加间接持股的方式实现对水木天蓬100%控股,旨
2024-05-08 00:25:00
三友环保精彩亮相国际水协会2024生物膜大会,独家冠名欢迎宴会
...业创新与绿色发展。作为全球领先的水环境技术服务商,三友环保携多项国际领先技术精彩亮相,并独家冠名欢迎宴会,在彰显三友环保发展成果及创新实力的同时,展示出公司开放包容、诚邀四海
2024-10-28 12:35:00
...发布公告称,公司董事会于7月22日收到实际控制人之一王三友家属通知,王三友因病医治无效不幸逝世。根据公告,王三友目前通过凯尔达集团有限公司间接持有公司4.98%的股份,为公司
2024-07-22 23:02: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长白时评评论员 殷建光人类社会本应向着文明不断迈进,然而二战却将人类拖回野蛮的深渊。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的所作所为,便是这段黑暗历史中最典型的例证
2025-09-15 11:21:00
座落在湖北襄阳的“长渠”(又名“白起渠”“百里长渠”),始于战国,兴于唐宋,沿用至今2300余年。2018年,入选第五批世界灌溉遗产
2025-09-15 17:44:00
今天上午,湖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新闻发布会正式官宣:第二届楚文化节将于9月20日在荆州开幕。千年古城,立刻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
2025-09-15 22:57:00
“鬻子救国”写大义:一个广东籍南洋小贩捐输抗战的家族记忆
几十年过去了,九旬老人郑社心还记得父亲说过的话:国家国家,没有国,哪有家?他的父亲郑潮炯,原本是到东南亚打拼的普通广东人
2025-09-15 20:11:00
弘扬三大精神 奋力建成支点丨云岭之战:红四方面军浴血奋战杀出重围
十堰广电讯(全媒体记者 陈熠林 喻波)鄂陕交界的云岭山脉,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1932年11月11日,实行战略转移的红四方面军到达上津镇云岭一带
2025-09-15 21:05:00
晋祠水系丰富,饮马泉虽算不上其中的佼佼者,却也是一眼常年不涸的井。这样的井在晋祠并不少见。此井得名“饮马泉”,源于相传有三位帝王曾在此饮马
2025-09-15 18:34:00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孙敬清青山埋忠骨,山河祭英魂。连日来,位于六合区的桂子山烈士陵园迎来一批批参观瞻仰的市民游客
2025-09-14 09:56:00
三面“杨靖宇支队”战旗已经抵达新民大街,途径新民大街126号,这里是伪满洲国国务院旧址,新中国成立后,原建筑被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接收
2025-09-14 10:10:00
“今天能来到现场我倍感荣幸。”通化市杨靖宇烈士陵园讲解员于洋说,“作为杨靖宇烈士陵园的一名讲解员,在知道这面战旗将送往陵园时
2025-09-14 15:56:00
净手、击鼓明志、正衣冠、朱砂启智……9月12日,山西太原百年唱经楼内,一场传统“开笔礼”正在进行。中新社给予关注报道。报道介绍
2025-09-14 19:20:00
杨靖宇后人马继志:看着“杨靖宇支队”战旗,仿佛看到爷爷带领抗联战士驰骋疆场的场景
迎接“杨靖宇支队”战旗荣归吉林的仪式上,杨靖宇将军之孙马继志望着鲜红的旗帜,心潮澎湃,仿佛看到爷爷在白山黑水、林海雪原带领抗联战士驰骋疆场的场景
2025-09-14 23:49:00
七件扇作见证国画家张大千半世纪丹青情谊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杭州9月14日电(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剑平)9月13日至14日,七件见证张大千与友人半世纪丹青情谊的扇作
2025-09-14 23:00:00
一代名相张英墓修缮工程通过用地预审
大皖新闻讯 9月9日,安徽省自然资源厅正式批复了张英墓修缮工程通过用地预审与选址意见。张英(1638年~1708年),字敦复
2025-09-13 12:52:00
省内唯一! “艰苦卓绝十四年——东北人民抗战史实陈列”入选“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主题陈列展览推介名单”
近日,中央宣传部、中央网信办、国家文物局发布了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主题陈列展览推介名单。由长春伪满皇宫博物院东北沦陷史陈列馆主办的“艰苦卓绝十四年——东北人民抗战史实陈列”成功入选
2025-09-13 16:19:00
“草鞋兵”出征,无数家庭破碎:“我们没打算活到冬天”的悲壮谁懂?
“在1937年到1945年这段时间里,我们贵州出兵的总人数接近64万,大家都知道川军出川是浩浩荡荡极为悲壮的,但是其实如果把我们黔军出黔的这64万左右的人数除以当时贵州的总人口
2025-09-13 16:2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