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财经

“美债炸弹”影响全球经济稳定

类别:财经 发布时间:2023-05-15 08:31:00 来源:国际时事讲解

来源:经济日报

债务上限问题让美国政治极化加剧、治理体系失灵、政治信用透支的严重弊端暴露无遗,若不能有效解决,不仅将对美国经济造成进一步冲击,其外溢效应还将扩散至全球,威胁世界经济复苏和全球金融市场稳定。

美国政府距离可能出现债务违约的日期渐行渐近。然而从目前形势来看,美国两党仍就债务上限问题僵持不下,双方互相扯皮缠斗,拿着“美债炸弹”大搞党争。从结果看,若不能有效解决这一问题,不仅将对美国经济造成进一步冲击,其外溢效应还将扩散至全球,威胁世界经济复苏和全球金融市场稳定。

美国财政部部长耶伦近日再次发出警告,美国一旦债务违约,将对经济和金融产生“灾难性影响”,引发全球经济下滑。

引发债务上限危机

今年1月份,美国联邦政府债务规模触及31.4万亿美元的法定债务上限。为避免债务违约,美财政部随即开始采取一些“非常规措施”,如暂停某些例行开支以维持关键支出等。耶伦此前警告,如果国会不能及时调高债务上限,按照当前联邦政府举债速度,债务违约最早将在6月1日发生。

所谓债务上限是美国国会为联邦政府设定的为履行已产生的支付义务而举债的最高额度,触及这条“红线”,意味着美国财政部借款授权用尽,除非国会调高债务上限,否则白宫无权继续举债。

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经济室主任罗振兴表示,这一制度设计的初衷是让美国财政部发债时保持最大的灵活性,同时让国会不丧失最终控制权,通过权利制衡来加强财政自律、控制债务增长,然而在美国社会矛盾加剧、政治极化愈演愈烈的背景下,债务上限问题已日益沦为党争的工具。

在美国党争极化的时代,围绕债务上限的政治戏码轮番上演。执政党为了取悦选民,大幅透支财政预算,下台之后作为在野党又极力阻挠债务上限法案通过,为对方施政制造障碍,为自己勒索更多好处,将党派利益凌驾于国家和多数民众利益之上。

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前美联储高级经济学家胡捷指出,美国债务问题由来已久,仅自1960年以来,美国就提高债务上限78次,平均每10个月一次。寅吃卯粮已经成为常态,近年来,由于美国两党多次选择减税和推动政府支出计划,导致国债余额反复触碰上限,使得如何应对这样的局面成为国会面临的周期性问题。

以拜登政府为例,其上任以来签署了《2021年美国新冠纾困救助法案》《2021年美国基建法案》《2022年芯片与科技法案》等一系列巨额法案。分析认为,这直接导致不到两年时间债务违约的风险便再次压到美国头上。

专家指出,美国政府之所以敢无节制支出,其背后支撑是美元霸权。长期以来,美元的国际货币地位助长了美国滥发钞票行为。美联储大规模量化宽松,助长了美国政府债务的增加。

两党博弈前景堪忧

债务上限问题,让美国政治极化加剧、治理体系失灵、政治信用透支的严重弊端暴露无遗。从过往经验来看,两党往往要拖到最后一刻,迫于种种压力和反复权衡利弊后,才会达成某种妥协。

谈及目前两党僵持不下的矛盾点,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美国所副研究员孙立鹏表示,共和党方面把《2023年限制、节约与增长法案》作为谈判的底线,要求拜登政府从2024年开始,将联邦政府预算年均增长控制在1%。具体包括:撤销应对疫情为国税局提供的资金;废除学生贷款豁免;废除或修改可再生和清洁能源、节能财产、替代燃料和电动汽车的税收抵免等。“这些都是拜登政府经济政策核心内容,相当于对其过去几年经济成绩的否定。”

“拜登政府方面则要求不附加任何条件提高债务上限,因为一旦让步将被民主党看作是软弱表现,恐影响其2024年参选的党内支持率。而且美国经济正面临多重挑战,大规模削减政府开支将不利于拜登推行经济政策。因此,拜登不得不采取强硬立场。”孙立鹏说。

这是最考验定力的时候。但作为执政党,民主党人明显更等不起。有消息称,部分被拜登“打招呼”的商界、金融界领袖转而劝说拜登妥协,“不那么干净地提高债务上限也未尝不能接受”。事实上,以往执政党和联邦政府都接受了。拜登近日也表示,若债务上限问题得不到解决,可能会取消日本七国集团(G7)峰会之行。

两党博弈之下,美债问题后续将如何演绎?在罗振兴看来,有几种可能的走向:一是两党达成部分妥协,在债务违约日前通过法律提高或暂停债务上限;二是拜登政府让步,削减部分开支,提高债务上限;三是共和党妥协,无条件提高债务上限;四是白宫使用非常规手段解决,如援引宪法第十四修正案第四条款避免违约,动用行政令强行提高债务上限,但这会引发宪法危机;五是谈判破裂,联邦政府债务违约。“目前来看,前两种情况最有可能实现。”罗振兴说。

分析认为,美国债务违约对两党都没有好处,当前两党最主要的分歧,并不在于对债务上限本身的讨论,而是要为明年大选获取民意增加更多筹码。

债务违约风险几何

债务上限危机是美国多年来的老问题,直接影响美国民众医疗报销等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同时,本次危机发生在美国经济衰退预期增强之时,美国经济前景由此蒙上阴影。

美国两党经济学家一致认为,即便是非常短暂的违约,也会给股市带来冲击,并导致利率飙升,增加从企业到个人的各种借贷成本。穆迪分析公司预测,如果债务违约持续6个星期,美国可能失去超过700万个工作岗位,失业率将飙升至8%以上,美国经济将下降4%以上。

罗振兴表示,虽然两党常常能够在债务违约前达成协议,但正如耶伦在致国会的信中指出的,即使在最后一刻得到解决,避免了技术违约,也可能会对国家造成损害。从历史经验看,在非常措施耗尽之日前,债务上限问题久拖不决,曾经导致2011年美国信用评级下调,2013年美国政府短暂关门16天。

长期来看,美国债务上限危机也将严重透支美国政治信用、削弱美国国债信誉和美元储备货币地位。胡捷表示,一些国家正着手推动外汇储备资产构成多元化,逐步减少对美国国债的依赖。瑞士信贷银行研究所发布报告认为,在过去20年里,美元在全球外汇储备中的份额下降明显,未来美元的重要性很可能继续减弱。

罗振兴认为,债务上限问题如果不能及时妥善解决,不仅对美国而言是一场巨大的灾难,也将给全球经济带来前所未有的动荡和危机。当前,全球经济陷入低迷,世界亟需稳定性、确定性,而不是被美国的债务危机所绑架,更不想为美国的挥霍埋单。

美国智库两党政策研究中心预算分析师沙伊·阿卡巴斯指出,美国“又一次”面临几周或几个月内陷入债务违约的风险,“这与一个被视为金融体系压舱石的国家不相称,只会给已经摇摆不定的经济增添不确定性”。

孙立鹏表示,对发达经济体而言,仅美国中小银行业动荡就已经引发瑞士信贷集团的同频共振,一旦更严峻的金融风险形成,欧洲将难以独善其身;对发展中国家而言,美国债务违约引发的利率高企将使其债务负担进一步加重,难以从全球资本市场融资,还会面临更加困难的经济局面。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5-15 09:45:1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这一次,“美债炸弹”会爆吗?(环球热点)
...国屡见不鲜。为何美国屡次来到债务违约的边缘?“美债炸弹”会给美国和全球带来怎样的阴影?“用完了所有腾挪手段”债务上限是美国国会为美国联邦政府设定的举债最高额度,达到债务上限,
2023-05-20 05:29:00
美国国家信用卡被“刷爆”79次,债务“定时炸弹”在滴答作响…
...约。分析人士指出,美国只不过为滴答作响的债务“定时炸弹”按了暂停,债务危机问题仍未得到根本解决,此次事件也暴露出美国政治与经济更深层次的问题。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合作研究
2023-06-06 10:59:00
拜登与麦卡锡终会妥协,但“美债炸弹”还在头上
...达成妥协,提高债务上限,美元的信誉也下降了,“美债炸弹”可能随时引爆,你怎么看?特约评论员 陈冰:这种说法是很有道理的。我们都知道美国是靠借债发展的,债务上限是1917年就引
2023-05-22 10:36:00
...来,连续财政赤字令美国债台越筑越高,犹如一颗“定时炸弹”,高悬头顶。图片来源:美国财政部官网截图一份来自美国财政部的报告显示,美债早在2024年初,即本财年伊始,就已突破34
2024-07-31 21:27:00
国际热评:“债务炸弹”威胁加剧 美国终将自食其果!
...险里程碑”。美国“借债成瘾”,这颗即将引爆的“债务炸弹”,不仅危害本国经济,更将累及全球。事实上,美债规模近年来正加速攀升。2022年2月,美债突破30万亿美元。2023年6
2023-09-23 10:10:00
这个数字暴露了美国的大危机!“麦卡锡被架在火上烤”
...截图当下,债务上限问题犹如悬在美国头顶的一枚“巨型炸弹”,一旦被引爆,不仅将剧烈冲击其自身,更会波及整个世界。美国是怎么走到这一步的?“债务炸弹”的“引线”,能否及时拆除?假
2023-01-21 09:21:00
漫评美债突破35万亿美元:“定时炸弹”
...严重拖累全球经济发展。不断增加的美债犹如一颗“定时炸弹”,为全球经济埋下隐患。
2024-08-08 10:26:00
美国负债 91 万亿美元,全球经济何去何从?
...息中累积至令人瞠目的91万亿美元。该数目犹如一枚定时炸弹,可能引发全球经济震荡。财政收支失衡犹如无底黑洞,不停吸取纳税人辛劳所得,而政府对此似乎无能为力,只能任由其持续增长。
2024-07-09 13:57:00
美财长警告,美国政府或将面临“经济和金融灾难”
...讲话,炮轰政府债务问题,称美国政府债务问题是“定时炸弹”,如果不采取“严肃、负责任”行动,“炸弹将会爆炸”。国会参议院多数党领袖、民主党人舒默反击道,麦卡锡“正在将国家带入灾
2023-04-21 13:33:00
更多关于财经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