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建成保障房5.87万套、绿道311.5公里
这五年,厦门基础建设发展成就写满“民生温度”
东南网10月24日讯(海峡导报记者 陈婧琳)“十四五”期间,厦门共建成5.87万套(间)保障性住房,筹集13.6万套(间)保障性租赁住房;累计建成高快速路、改扩建国省干线公路超200公里;累计建成绿道311.5公里,新增和改建 园 林 绿 地1849公顷……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厦门交出了一份写满民生温度与发展速度的“亮眼答卷”。
23日下午,“厦门这五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三场举行,介绍“十四五”时期厦门基础建设发展成就。近5年以来,厦门坚持人民城市理念,聚焦交通、民生、市政、安全等核心领域,持续加强基础建设、提升城市能级、增进民生福祉,取得了显著成效。
国土空间规划是保障城市高质量发展的空间蓝图。会上还介绍,这五年,厦门以适度超前的基础设施规划建设,构建城市发展骨架,共策划实施各类重大基础建设项目390个,以关键基础建设项目的落地,支撑城市高质量发展。各项基础设施的建设实施也有力推动了厦门城镇规模实现有序拓展,城区实体地域面积达到494平方千米,位居全省第一。
夯实城市基础保障 累计改造1410个老旧小区
这五年,厦门围绕“住有所居、住有宜居”目标,通过城中村现代化治理、老旧小区改造、加大保障房供给等一系列举措,不断夯实城市基础,优化民生保障。
推动老旧小区改造,让“老房子”焕发“新活力”。数据显示,“十四五”期间,厦门累计改造1410个老旧小区,惠及约24.89万户,其中增设电梯2000余部,新增3.38万个路外停车泊位,一批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得到切实有效解决。比如:思明区槟榔东里小区在改造中,充分整合空间资源,新增405个停车位,让小区收益扭亏为盈;湖里区东荣社区采用“EPC+O”模式,整合25个小区,配套建设社区食堂、照料中心等,为居民提供更加便捷、温馨的生活服务,被住建部列为城市更新典型案例向全国推广。
自2023年4月以来,厦门全面推进108个城中村现代化治理,累计投入62.7亿元,拆除城中村违建119万平方米,腾出182万平方米空间,精心打造“微景观”“微公园”等2000多处;规整缆线8055千米,改造管网397千米,建设垃圾屋、公厕526个。厦门以现代化治理开启城中村改造新路径,经过近三年的城中村现代化治理实践,城中村实现从“脏乱差”到“四季花”的明显转变。
数据显示,“十四五”期间,厦门共建成5.87万套(间)保障性住房,筹集13.6万套(间)保障性租赁住房。其中,通过“安家不高于4.5折购买一套房”政策共保障8700户家庭,通过“双困家庭四档租保障房”政策共保障2万户家庭。
构建立体交通体系 地铁建成3条线、98公里
以“人民满意交通”为目标,厦门高标准建设现代交通基础设施,打造海陆空铁协同的立体交通体系。
在港口提质方面,持续强化厦门港底层支撑,新建泊位16个(含万吨级以上6个)、万吨级航道近60公里。目前全港拥有集装箱航线187条,覆盖54个国家150个港口。
在陆域交通方面,持续激活城乡便捷通勤圈,海沧隧道、翔安大桥等关键工程相继投用,“五桥两隧道一海堤”进出岛通道格局成型,实现岛内外半小时更加便捷通勤。BRT智慧交通亮点突出,在全国率先实现规模化智能辅助驾驶,停靠误差≤15厘米。地铁建成3条线、98公里,地铁线路“岛内成网、三向出岛”,跨大海、穿海底、连湿地,成为城市“流动观景台”,地铁4号线、6号线及3号线南延段等113公里新线正加速建设。
在铁路建设方面,东南沿海铁路枢纽基本成型,5小时可通达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主要城市。2023年9月,我国首条设计时速350公里的跨海高铁——福厦高铁通车,厦泉漳“1小时交通圈”成为现实。同时,厦漳泉城际铁路R1线即将全面开工建设。
在航空升级方面,厦门翔安国际机场作为我国“十四五”期间规模最大在建机场,2026年建成投用后,可保障每年4500万人次旅客、75万吨货邮,将进一步强化厦门国际航空辐射能力。
路网建设既是民生工程,也是发展工程。“十四五”期间,厦门持续构筑高品质城乡交通网络,全市累计建成高快速路、改扩建国省干线公路超200公里。此外,厦金大桥(厦门段)全面施工,建成后将实现厦门本岛与翔安机场的快速联接,有效促进岛内外经济社会发展,助力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
持续建设城市宜居家园 新增改建园林绿地1849公顷
城市“面子”高颜值,城市“里子”更扎实。厦门系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城市建成区“海绵化”面积占比达44%,有效增强城市水生态韧性。大力提升防洪排涝能力,建立排水防涝应急指挥平台,集中整治70个易涝风险点,经多轮强降雨检验,城市内涝点基本消除。
筼筜湖综合治理历经数期工程,已蝶变成白鹭翱翔的“城市绿肺”和美丽的“城市会客厅”。近五年,厦门深入推进筼筜湖综合治理,在城市中心区构建稳定、自净的水生态系统。通过实施生态清淤,有效扩大库容并减少内源污染;第二排涝泵站和西堤闸等工程的投用,将湖区防洪强排能力由40立方米/秒提升至90立方米/秒,防洪排涝标准由30年一遇提升至50年一遇,湖区水体交换周期由3天缩短至2天;同时通过弯角区岸线与流域内正本清源改造,湖区水动力与水质明显改善,生物多样性进一步提升,累计发现水生生物约250种、鸟类98种。
厦门持续完善慢行系统,累计建成绿道311.5公里,山海健康步道(云海线、林海线)荣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成为新的城市名片。新增和改建园林绿地1849公顷,完成124个公园健身跑道改造;整治修复滨海湿地近150公顷,修复沙滩2.5公里,清理滩面402公顷,为市民游客营造亲绿亲海休憩空间。此外,厦门植物园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综合提升,成功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如今,“清新蓝”“生态绿”已成为城市鲜明标识,厦门更加美丽宜居。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10-24 14: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