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拥兵两百多万的明朝,为何败给开国仅十万人的满清?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2-12-19 16:13:00 来源:戏说三国

1644年,清兵在吴三桂的引领下来,一举进入了山海关,击败李自成,攻占了京师,同年崇祯皇帝自缢,至此由朱元璋亲手建立的大明皇朝,在经历了276年的风风雨雨后,最终轰然倒塌。如今当人们回顾这个由汉人最后统治的封建王朝时,依然对其灭亡的真实原因争论不休,有人将过错归在投降大清的吴三桂身上,也有人认为李自成才是最原始的诱因,那么真实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为什么佣兵百万且拥有当时最先进热武器的明朝,会输给人口稀少、资源贫瘠的满清呢?

拥兵两百多万的明朝,为何败给开国仅十万人的满清?

卫所制度的溃败导致军事力量严重退化

明朝建立后沿用很多元朝的制度,“军户制”就是其中之一,只不过朱元璋在这个基础上,又额外创新“卫所制”,这套制度的初衷是想借着”耕战一体“的模式,实现军队的自给自足,不需要用纳税人的钱来养部队。军户们按户籍所在地,固定在某一个地方,闲时耕作,如果遇到战事则披甲上阵,全国数量众多的卫里,有十二支是皇帝直属管理的,被称”皇家亲军“,电视剧里经常出现的”锦衣卫“就是其中一支。

到了永乐年间,这十二支直属卫队已经发展到了二十支,由朱棣建立的”五军营“、“三千营”及“神机营”,就是在二十支卫所的基础上发展起来,在这”京师三大营“,“五军营”是主力部队,“三千营”是精锐的骑兵部队,而“神机营”则擅长使用热火器。

原本按照朱元璋的设想,“卫所制”既能发展明军数量,又可以减轻朝庭的经济负担,是个一举两得的好制度,的确,借助这个制度明朝的军队数量扩充速度迅猛,到永乐年间,明朝军队人数已经达到了二百八十万的恐怖数字。

但明朝的军队成也“卫所制”,败也“卫所制”,它实现了朱元璋“养兵百万,不费百姓一粒米"的设想,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弊端也越来越严重。

首先寓兵于农加上战事逐渐减少,使得军户的主要精力都放在了耕种上,许多士兵与农民没有两样,连基本的作战方式都不懂。

其次是世袭制,军户世世代代的身份都被定格了,没有任何升迁的机会,权力变成了少数人的掌中物,军官们的后代养尊处优,权力在不断的交接中变了味,军户们的耕地经常被强取豪夺,普通军户失去了田地,生活就没有了保障,虽然有军籍,却沦为各个衙门以及勋贵们的苦力、奴隶。

明英宗时期号称五十万的精锐明军在土木堡被区区几万的瓦剌兵分崩离析后,士兵在社会上的地位直线下降,重文轻武成了土木堡之变后的社会常态,在这样的背景下,原本因军官的层层剥削,已起抵制心理的底层士兵,战斗力日渐衰弱,“卫所制”也逐步走向没落。

拥兵两百多万的明朝,为何败给开国仅十万人的满清?

两线交战使明朝陷入更深的困局

军队实力的下隆,使朝廷不得不重新走上募兵的老路,这些招募来的士兵作战能力突出,成了军队中的主力,但与卫所制自给足不同的是,这些募兵需要朝廷用真金白银按月发放军饷。这就是造成了另一个问题,募兵越多,支出越重。

到了明朝晚期,每年用于发放募兵军饷的银两就达到了五百多万,朝廷的国库早已无法支撑这笔宠大的费用,拖欠军饷成了家常便饭,哪怕是身居辽东重要前线的士兵,也是经常几个月才拿到军饷。生活得不到保障,不断出逃的士兵越来越多。

为了维持军队的正常运行,朝庭无视原本已经很重的田赋,进一步加征“辽饷”,结果,终于引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明朝为了压制农民起义,又再加征“剿饷”和“练饷”,揭竿而起的农民越来越多,朝廷一边要忙着平定内乱,一边又要应对不断崛起的后金滋扰。

本身就兵力不足又要忙着两线交战,内部的叛乱刚要平定,又恰巧传来后金进攻京蓟的消息,军队只好兵分两路,一部分负责解决外部威胁,一部分压制起义,“松锦大战”失利后,明朝仅存的十万精锐部队全部阵亡在辽东战场上,至此,辽东只剩下吴三桂的三万骑兵。

拥兵两百多万的明朝,为何败给开国仅十万人的满清?

财政危机是明朝战败的主要根源

明朝末期时,崇祯皇帝面对内忧外患焦头烂耳,最根本的问题还是国库没有任何存款,如果当时明朝的国库充盈一些,也许崇祯还有反败为胜的机会,历史将是另一番面貌了,那为何一个堂堂的大皇朝,日子会过得如此捉襟见肘呢?这其中最大的根源还得从明太祖朱元璋说起。

朱元璋与刘邦是中国历史上仅有两名农民起义的开国皇帝,正因底层出身,朱元璋深知温饱对于农民有多重要,只要能让农民吃饱,社会自然就会少了许多动荡,正是出于这点考虑,朱无璋把明朝征收的田税设置得非常低,不足20%,这点与同时期日本的50%对比,差异十分明显。正税低除了让国库收入大大减少以外,并没有给农民带去任何好处,中间的差价都落到地主绅豪的口袋里了。

除此以外,朱元璋又效仿元朝发行了大明宝钞,在没有任何储备金做支撑的情况下,大明宝钞很快就成了废纸一张,这也使得明朝初期就有通货膨胀的隐患。宝钞废除后,作为官方发行的铜钱又因铜矿的稀少,质量得不到保障,于是银子成了百姓之间最佳的交易方式。

拥兵两百多万的明朝,为何败给开国仅十万人的满清?

大明宝钞

但是银子并非正规的官方货币,不受朝廷的把控,很多手握金银的人,都将其收藏起来,以备不时之需,这样又造成了通货收缩,无钱可用的农民,只好借助民间高利贷,在当时官方也没有明确的借贷规定,还不起钱的农民只能用土地抵押,这些都让明朝的经济一步一步地走向危机。

明末的农民起义之所以屡屡无法压制,最根本的问题就是资金不足,被招降的农民没有得到很好的安抚,降而又反,甚至在李自成即将闯入京师时,崇祯只能以向百官“纳捐”的方式,筹措调兵的费用,最终延误了军机。

延续近三百年的大明王朝,最终会败给兵力悬殊的满清,并非源于后金强悍的铁骑,是不合理的制度、统治阶级的剥削、朝政的腐败使其内部早已千疮百孔,起义军将大明的正统一点一点地摧毁,清兵则恰好抓住这样的一个节点,一举清除了明朝的残部势力。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2-12-19 19:26:25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更多关于明朝,开国的资讯:
...当家作主人,反而是摇身一变当起地主阶级的行当,做了明朝的开国皇帝。明朝的建立,得赖于那些跟着朱元璋出生入死的开国功臣,什么淮西二十四将啊,浙东四先生啊,都为明朝的建立立下了汗
2024-02-28 13:26:00
明朝建立后刘伯温是什么地位
...知天文、下知地理,还能知晓古今前后五百年,都说他在明朝建立的过程中居功至伟,而且,刘伯温还是明朝开国时江南士绅在朱元璋集团中的代表人物。可这位号称能和诸葛亮比肩的人物在明朝开
2023-05-28 12:04:00
明朝开国6公爵有5个传不过2代,为何徐达的后代得以延续?
...年大杀开国功臣,受到牵连者不计其数,其中也牵扯到了明朝初年的这六位公爵。第一、韩国公李善长。李善长虽然是文人出身,但是居功至伟。早在朱元璋割据江南时,李善长就追随他与群雄对峙
2023-01-20 21:56:00
明朝的“开国六公”和“开国六王”分别是谁?
...过不可磨灭的贡献,然而我们的祖国也有过屈辱的历史。明朝“开国六公”和“开国六王”虽然都是明朝初年的重臣,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指的并不是同一批人。我们先来了解“开国六公”。洪武
2022-12-20 15:36:00
徐达:明朝开国功臣中的“异类”,善始善终的秘密
...相、魏国公徐达。徐达因何得以幸免?我们细细道来。在明朝初年,朱元璋与一群开国功臣共同打下了江山。然而,这些功臣们在获得荣耀与权力后,往往变得功高盖主、桀骜不驯,最终引来朱元璋
2024-10-17 10:18:00
明朝开国元勋蓝玉的死因与教训
...是因为不懂这个道理人,所以才被皇帝处罚,这个人正是明朝时期的蓝玉。蓝玉此人身份特别,他是明朝时期开国大将,还是常遇春的小舅子,还是朱元璋的老乡,蓝玉可以说为了朱元璋出生入死,
2023-11-14 15:03:00
朱元璋杀功臣的时候,他们为何都不用免死铁券
...全是凭借朱元璋的功绩。消灭了元朝之后,朱元璋建立了明朝,这让华夏大地再一次进入到了汉人的手中。在历史上,人们对朱元璋的评价是非常高的。朱元璋之所以能够建立明朝,肯定是离不开一
2024-03-16 21:27:00
明朝有34个开国功臣,朱元璋却杀了30个,剩下四人为何不杀?他们又是谁?洪武三年,朱元璋为开国功臣赐公封爵,依据功劳大小赐封六公爵,二十八侯爵和两个伯爵。洪武八年,廖永忠因僭越罪
2022-12-23 16:28:00
聊聊清朝开国过程中的五位杰出的大臣功
...为清朝的建立和稳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首先,范文程是明朝末年的军事家和政治家,他在明朝灭亡后投降清朝,成为清军的主要将领之一。他的军事才能得到了清朝皇帝的高度认可,被任命为兵部
2024-11-12 20:10:00
聊聊开国皇帝努尔哈赤在明朝一段不愿启齿的窝囊史
...清朝的开国皇帝,今天小编就讲一讲开国皇帝努尔哈赤在明朝一段不愿启齿的窝囊史。努尔哈赤出生在一个满洲家庭,满洲家庭的满洲人还是明朝的一位官员,努尔哈赤还没有十岁的时候他的生母就
2024-06-12 21:29: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讲好十堰档案故事 弘扬红色革命精神——2025年十堰市“红领巾读档人”活动记略
十堰广电讯(通讯员 詹浩)档案是凝固的历史,少年是跳动的未来。当新时代的红领巾遇见泛黄卷帙里的岁月印记,当稚嫩童声触碰厚重历史的脉搏
2025-09-12 09:32:00
东湖评论:光耀通城,义举传千秋
夫通城者,鄂南明珠,钟灵毓秀之地,蕴德含仁之乡。山川形胜,承天地之瑞气;人文炳蔚,传千古之遗芳。见义勇为之风,于斯盛矣
2025-09-12 10:00:00
丰县史志办与图书馆联袂举办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图文展
9月6日,丰县史志办与图书馆联袂举办、为期一月的“丰县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图文展”在县图书馆拉开帷幕。此次布展,旨在通过丰富的历史资料和生动的图文展示
2025-09-12 10:55:00
大禹文化⑥丨大禹一生干了三件事
【编者按】大禹文化是华夏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地理与人文价值。德州是大禹治水重要区域,禹城市因与大禹治水的历史渊源而得名
2025-09-12 11:32:00
济宁举办《抗战三部曲》报告会,近100名读者与英雄后代参会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陈丹2025年9月10日晚,由山东省作家协会、济宁市政协指导,济宁市读书协会、济宁市作家协会主办的《<抗战三部曲>
2025-09-12 11:55:00
笔墨传薪 艺贯中西——书法家王世芳的艺术人生与文化使命
【引言:一位退役军人的笔墨传奇】在当代书坛,有这样一位艺术家:他以军人的坚韧锤炼笔力,以学者的深邃贯通古今,用一幅幅作品架起中外文化交流的桥梁
2025-09-12 12:38:00
河北迁安:基层干部历时四年著长篇抗战题材小说《长城谣》
图为魏江荣走访长城。河北新闻网讯(张泽慧、朱艳辉、李敏丽)近日,河北省迁安市五重安镇基层干部魏江荣(笔名魏江蓉)创作的长篇抗战题材小说《长城谣》
2025-09-12 14:35:00
【马上见】长江文明,中华风骨
..从雪山到东海,奔腾6300余公里的长江,流经十三个省区市,孕育了厚重磅礴而丰富多彩的长江文化,涵养了中华文明。习近平总书记强调
2025-09-12 16:47:00
【AI编辑部】杜甫携好友在第十四届酒博会再续《饮中八仙歌》
千年之前,杜甫于长安酒肆以一首《饮中八仙歌》定格盛唐酒魂,通过描绘八位嗜酒名士的醉态群像,既展现了盛唐文人士大夫乐观放达的精神风貌
2025-09-12 19:36:00
文化中国行丨开放包容:不尽长江滚滚流
文明产生于河流。根据古代文献和传说,长江流域曾经生活着炎帝、祝融、共工、伏羲、女娲、蚩尤、盘瓠等早期先民,其中炎帝因为创制耒耜农具
2025-09-12 19:55:00
吉林宝藏·每周认识一件文物|《赴山海》的“莫寄托”酒杯竟藏在吉林
刚开播的电视剧《赴山海》中,由成毅饰演的萧秋水调制了一款“莫寄托”惊艳庄主,你可知道,萧秋水用来调酒的同款酒杯就藏在吉林省博物院
2025-09-12 22:29:00
暑假期间,我去五台山“乘凉”,途经五台县豆村镇佛光村,参观了动画电影《浪浪山小妖怪》中出现过的佛光寺。影片中好多背景都取材于山西的古建筑
2025-09-12 22:31:00
高足玻璃杯:丝绸之路上的太原
北齐玻璃杯(太原市博物馆藏)这件玻璃杯,如玉般温润。浑身透出绿色荧芒,轻薄而透亮。大而圆的腹,小而深绿的类似青铜豆的足
2025-09-12 22:31:00
戴用章:投笔从戎铸忠魂
从赣东乡村走出的热血青年,在国难当头之际以生命捍卫家国领空。他叫戴用章,一位在抗日战争中英勇献身的空军英雄。其短暂而壮烈的一生
2025-09-12 07:10:00
跟着诗仙李白去体味安徽山水奇踪
大皖新闻讯 记者从安徽省美术馆获悉,“山水多奇踪——李白在安徽诗作书法展”9月10日在安徽省美术馆正式开展,将持续至10月15日
2025-09-11 17:4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