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体育锻炼多一些,‘小胖墩’‘小眼镜’就少一些。”对于孩子们来说,在校时间是有限的,一些时间多了,一些时间自然少了。时间分配折射出育人理念之变——从唯课堂、重分数转向课内外兼顾、健康第一,从侧重智育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本系列报道聚焦贵州多所小学的生动实践,透过一个个在运动场上活力四射的鲜活身影,展现教育一线如何创新探索,让孩子们校园撒欢动起来,最终收获身上有汗、眼里有光的成长精彩。

6月11日,毕节市七星关区第四实验学校的篮球场上,六年级的刘晏嘉正和校队主力激烈对抗。她运球娴熟,动作利落,丝毫不落下风。谁能想到,一年前,她还是个运球磕绊、见老师就躲的害羞女孩。如今,她不仅能自信地向老师表达想法,还是体育社团的常客。“不参加体育活动,上语数课都觉得不带劲!”
同年级的陈曦妍,曾是球场上的“独行侠”。技术好,却总爱单打独斗,团队赛常吃败仗。经过学校系统训练和比赛磨炼。现在的她,是球队的“指挥官”,懂得用传球串联队友,用战术赢得胜利。“现在进球,是大家的功劳!”她脸上满是自豪。

体育大课间。
这些孩子的故事,正是七星关区第四实验学校以体育人的生动写照。
2017年建校时,体育并非这所学校的强项。2021年,学校成为东西部协作共建的100所示范校之一。一场赴广东省广州市的学习,彻底改变了老师们的观念。“无体育,不德育;无德育,不教育”的理念深深扎根。
回校后,学校迅速行动,组建专业体育教师团队,开展集体备课和体育教研活动,招聘教师时也特意向体育专职等方向倾斜。如今,学校已有18名专职体育老师,2个足球场、1个田径场、10多个篮球场相继建成。
硬件升级了,新的问题却接踵而至。校园地形复杂,课间10分钟根本不够学生往返操场活动。学校果断将课间延长至15分钟。还在博学楼和篮球场之间架起两条空中连廊,缩短了通行时间。崭新的足球、篮球投入使用,校园很快沸腾起来。课间踢球的身影多了,放学后排队投篮的队伍长了,欢笑声在校园里回荡。

通道连接后的博学楼与篮球场。
动起来只是第一步。学校发现,很多学生运动缺乏专业性。“有的孩子抱着足球满场跑,有的投篮姿势千奇百怪。”学校双管齐下,一方面,选派7名老师参加专项培训,开设篮球、足球专业课程;另一方面,打造“赛事+社团”双引擎。每年举办为期1个多月的体育节,“校长杯”足球赛、“翰林杯”篮球赛轮番上演,确保“班班见面、班班参与”。
这学期,学校已进行了200多场足球、篮球赛。同时,足球、篮球、武术等社团每天活动90分钟,让兴趣成为最好的老师。

篮球社团活动。
来自广州市天河区黄村小学的挂职副校长赵智文,带来了更精细的管理经验。他主持设计的35分钟体育大课间,历经十几次改版,最终形成广播体操、跳绳、跑操、体能专项训练的特色大课间活动,
“不追求花哨,但要保证每个学生运动量达标。”赵智文说。学校还把体育教研组办公室直接设在操场边,老师能随时指导学生,领器材也快多了。

赵智文在给同学们上足球课。
起初,并非所有人都支持这样的改革。“成绩下滑怎么办?”“孩子太累咋处理?”面对质疑,学校用事实回应。课堂上,学生专注力明显提升;班级在比赛中拧成一股绳;因天气感冒请假的孩子也少了。更惊喜的是,许多学生通过体育找到了自信——一个进球、一次助攻赢得喝彩,都能转化为学习的动力。

武术社团活动。
如今,学校先后获得“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毕节市足球青训基地校”“全国优秀少先队集体”等多项称号,并在各级赛事中屡创佳绩。教师团队同样表现出色,126名教师在省、市、区优质课竞赛中获奖,教育教学质量已位居七星关区前列。
但比成绩和奖杯更珍贵的,是孩子们眼中的光芒和脸上的笑容。学校党总支副书记刘刚说:“我们不是在培养运动员,是用体育教会他们永不言弃、团结协作的品质,这些会照亮孩子们的一生。”
17时,阳光洒满操场。社团活动热火朝天。运球声、呐喊声、欢笑声交织在一起。那些奔跑跳跃的身影,正在收获比奖杯更珍贵的成长。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冯相清
编辑 赵雨思
二审 杨红
三审 李玲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6-20 20: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