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1935年3月,毛主席在此思索后作出南渡乌江、西进云南的决策,助三万红军跳出四十万敌军包围。因毛主席曾化名李德胜,所以这条路被命名为‘德胜路’。”10月18日,毕节市金沙县沙土镇中心学校门前,在一群前来参观的游人中,该校“红领巾解说员”——六(3)班学生曾梓茂娓娓叙述着这里的红色故事。
德胜路上的沙土中心学校本身就是一座“红色博物馆”:校内万寿宫旧址,曾是1935年中央红军南渡乌江时毛泽东、王稼祥等领导的住居;门前德胜路,铭刻红军突围的战略智慧;校园“9·18”纪念墙,记录民族屈辱与自强誓言……这些红色资源,已成为该校“红领巾解说员”的鲜活素材。
“学校2022年3月组建解说队,此后每届都会选拔热爱红色历史、表达能力强的学生加入。”校长王千旗介绍,目前共有58名“红领巾解说员”,由高年级带低年级,传技巧、授知识。同时,学校时常会组织解说员深入学习万寿宫展陈细节等各种红色历史。
“为讲好故事,不仅学习红色历史,还随老师走访了红军南渡乌江的渡口。”“红领巾解说员”张天豪说,站在那里才真正体会到了“乌江天险重飞渡”的艰险,解说时就会把这份感受分享出去,让大家知道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除接待游客,‘红领巾解说员’还是校园红色宣讲员。”王千旗说,一次次宣讲让红色薪火在校园代代传承,让爱国情怀在学子心中愈发炽热。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黄杏
编辑 徐然
二审 杨韬
三审 周文君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10-24 14:45:0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