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明朝女俘虏得到皇帝的宠幸,生了一个儿子成千古名君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2-05 22:13:00 来源:戏说三国

导读:无情最是帝王家,这句话在历朝历代都得到了应验,而帝王的后宫之中,看似美女如云,歌舞升平,其实却是皇后妃嫔们争权夺利,互相倾轧的场所,即使用暗藏杀机,杀人不见血来形容也毫不为过。历史上后宫妃嫔互相杀戮的例子数不胜数,汉朝的吕后将戚夫人做成了“人彘”,唐朝的武则天将萧淑妃和王皇后害得惨死,这都是最典型的例子。

明朝女俘虏得到皇帝的宠幸,生了一个儿子成千古名君

在明朝也有一件类似事情发生,不过被害的女子比较幸运,因为她虽然被情敌杀死了,她的儿子却活了下来,还成了太子,后来还做了皇帝,成了千古名君。这个女子就是明宪宗的妃子,明孝宗的母亲纪淑妃,也就是后来的孝穆纪皇后。

纪淑妃本是一户李姓人家的女儿,因为父母死得早,被一个广西土官收为义女,后来明宪宗派人征讨土官,纪淑妃也作为俘虏进入了后宫,成了明宪宗的一个宫女。纪淑妃才华横溢,博通书史,是个杰出的才女,而明宪宗也是一个精通诗文书画的皇帝,因此纪淑妃被明宪宗封为“女史”,还得到了明宪宗的宠幸,并且因此怀了孕。

明朝女俘虏得到皇帝的宠幸,生了一个儿子成千古名君

按理说一个身份卑微的宫女,能够得到皇帝的宠爱并且怀孕是一件非常幸运的事情,然而纪淑妃得知自己怀孕之后,却丝毫不敢声张,甚至一度想要将孩子打掉,为何会这样呢?因为这个孩子的出生可能会给她带来杀身之祸。

之所以会造成这种情况,和宫中的一个狠毒的女人有关,这个女人就是明宪宗最宠爱的妃子万贵妃。万贵妃是明英宗时期的一个宫女,比明宪宗大整整17岁,万贵妃早在明宪宗还是太子的时候,就负责照料明宪宗的饮食起居,因此彼此感情很深,明宪宗继位之后对万贵妃“三千宠爱在一身”,非常地迷恋。

明朝女俘虏得到皇帝的宠幸,生了一个儿子成千古名君

万贵妃在成化二年给明宪宗生了一个儿子,明宪宗大喜过望,但是不久这个孩子就夭折了,此后万贵妃一直没有生育,因此万贵妃非常恼怒,久而久之心理变态,开始仗着明宪宗对自己的宠爱,对宫中所有怀孕的宫女报复虐待,只要有宫女怀孕就会被万贵妃想方设法的打掉,宫女本人也会被害死。

正因如此,纪淑妃才在怀孕之后提心吊胆,唯恐自己也被万贵妃给害死,果不其然,万贵妃听说纪淑妃怀孕了,立刻派御医去给纪淑妃服用打胎药,结果纪淑妃的孩子命大,居然没有打下来,御医良心发现回去之后报告说:“孩子已经打掉了”万贵妃信以为真,这才作罢。

明朝女俘虏得到皇帝的宠幸,生了一个儿子成千古名君

后来在一个叫张敏的太监的帮助下,怀孕的纪淑妃被迁移到偏僻的西宫生活,在那里悄悄生下了一个儿子,也就是后来的明孝宗朱祐樘,不过由于害怕万贵妃加害自己和孩子,纪淑妃和太监一直没有透露这件事,明宪宗对此也毫不知情。当明孝宗六岁的时候,明宪宗因为觉得自己年纪越来越大,但是依然没有儿子,担心大明后继无人,于是在梳头的时候,对帮自己梳头的太监张敏叹息说:“朕都要老了,却还没有儿子!”

张敏跪下说:“皇上,您有儿子,已经六岁了!”明宪宗大惊询问张敏何出此言,张敏就将前因后果说了一遍,明宪宗龙颜大悦,喜不自胜。第二天明宪宗就向文武百官宣布了这个好消息,而且命令百官穿着吉服进宫道贺,同时加封纪氏为淑妃,并且命令使者去把皇子抱过来。

明朝女俘虏得到皇帝的宠幸,生了一个儿子成千古名君

当纪淑妃知道明宪宗要和自己儿子相认的时候,又开心又害怕,她既为儿子得到父亲高兴,也知道万贵妃得知必定加害自己,于是她抱着朱祐樘嘱咐说:“儿去,吾不得活。儿见黄袍有须者,即尔父也。”就这样六岁的明孝宗朱祐樘和父亲明宪宗父子相认,一个劲喊明宪宗“爹爹”,明宪宗见状抱着儿子放在膝盖上,开心的泪流不止,说:“是吾子,类我!”

万贵妃得知纪淑妃背着自己生了儿子,顿时大怒,纪淑妃在不久之后神秘死亡,帮助过纪淑妃母子的太监张敏害怕万贵妃报复也自杀身亡,对于纪淑妃之死,史料是这么记载的:“太子迎入东朝,贵妃使使赐孝穆(纪淑妃)死。或曰孝穆自缢。”无论纪淑妃是被万贵妃赐死的,还是被迫自缢身亡的,死于万贵妃之手,是毫无疑问的。

明朝女俘虏得到皇帝的宠幸,生了一个儿子成千古名君

当时明宪宗的母亲周太后,害怕孙子明孝宗被万贵妃害死,于是亲自对明宪宗说:“你把儿子给我养吧!”就这样明孝宗被奶奶抚养在仁寿宫,万贵妃无法加害他,最终成了太子,最后做了皇帝,成了大明最为仁慈英明的君主,千古流芳,如果纪淑妃泉下有知,也应该感到欣慰。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2-08 19:45:1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宋代女词人被金兵掳走,羞愤地写下一首词,却成千古名作
宋代女词人被金兵掳走,羞愤地写下一首词,却成千古名作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唐诗与宋词是我国文学史上的两颗明珠。在宋代,可以说是皇帝个个爱词,大臣个个是词人,范仲淹、王安石、欧阳修
2022-12-21 16:39:00
明朝“最懒”对联:上联和下联一字不差,却成千古名对流传至今
明朝嘉靖年间的绍兴山阴县,一个看起来很有学问的老人坐在屋内,正在与他谈话的是一个年轻人,像是一个学生。过了一会儿,这位老人站起身来,写下了一些东西,交给了这个年轻人。年轻人接过来
2024-11-05 10:09:00
孔融被杀前哀求曹操放过自己妻儿,9岁儿子说了8字,成千古名言
孔融是中国东汉末年著名的文学家,相信绝大多数中国人,都学过“孔融让梨”的故事。据《世说新语》记载,四岁的小孔融,在和哥哥们吃梨时,他每次都是拿其中最小的吃。别人就很奇怪呀,于是问
2024-09-07 10:22:00
杀死杨广,霸占萧皇后之后,宇文化及说出一语,现今已成千古名言
在历史的长河中,许多事件和人物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其中,宇文化及的所作所为更是引发了后人无尽的讨论和思考。弑君这事儿在历史上可真是个大忌,简直就是要连九族都给灭了的狠事。那会儿大
2024-12-20 10:02:00
宋之问的攀附之路,因口臭遭拒愤而写下一诗成千古名作
闻说,这武周皇帝向来是喜欢才华横溢的美男子,在她执政期间,极为惜才,有能力之人基本上都不会被朝堂所错过。所以在这期间,众多的有才之士都纷纷前来大展才华,只为求得武周皇帝的青睐。不
2023-09-25 04:31:00
隋朝第一奸臣,杀了皇帝霸占了皇后,死前留下一句话成千古名言
小时候非常喜欢看《隋唐英雄传》这部电视剧,该剧主要是以秦叔宝的视角,来表现隋末唐初那段英雄辈出、波澜壮阔的历史。秦叔宝的侠肝义胆、俏罗成的冷酷帅气、勇猛又滑稽的尉迟恭,胖乎乎的三
2024-09-05 21:49:00
李世民赐给宰相一首诗,成千古名作
李世民是唐朝皇帝,他登基时封大臣萧瑀为宰相。有一次,他赐给萧瑀一首诗,只有短短二十个字,就成为了千古名作。特别是前5个字,很多人都听说过。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这首诗吧!这首诗,
2023-01-31 16:07:00
宋朝欲灭南唐,李煜:我称臣行不行?赵匡胤回答成千古名言
我国历史上有这么一位皇帝,无心执掌江山,而醉心于诗词书画,他就是南唐末代君主——李煜。李煜的诗词成就令后世所铭记,然而其生平却令人惋惜,身为南唐君主,受到敌国威胁时,竟主动称臣,
2024-02-25 18:17:00
曹操杀死杨修后,笑问其父怎么瘦了?杨彪一语已成千古名言
三国那时候,有个叫杨修的人,这人挺机灵的。一开始,曹操挺看重他,可后来不知咋的,曹操就把他狠心给杀了。后来的人都讲,他太张狂骄傲,把自己的命给弄没了。接下来依照历史记录,曹操在杨
2024-09-08 09:37: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激荡八十年的山海回响 | “为人民而战”,汪口蹈海七烈士的如山誓言
大众网记者 宁晓洁 林啸 威海报道在胶东半岛最东端,荣成市宁津街道办事处东南,那片惊涛骇浪的汪口海域,七名八路军战士曾以身躯守护黎明
2025-08-07 10:44:00
李丹平长诗《北海道山神》出版,礼献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
鲁网8月7日讯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前夕,潍坊高密诗人李丹平根据二战劳工刘连仁生前经历创作的长篇叙事诗《北海道山神》由新加坡浩宇出版社出版
2025-08-07 15:01:00
电影《长安的荔枝》看来像一场紧凑又扎心的“职场历险记”,把一个小吏李善德为杨贵妃送荔枝的荒诞任务,写得既充满烟火气,又藏着对人性和当时体制的叩问
2025-08-07 15:05:00
大众网记者 张勇 刘涛 崔智琪 定陶报道定陶,位于山东省西南部、鲁苏豫皖四省交界处,定陶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民政部首批命名的“千年古县”
2025-08-07 16:59:00
山河铭记|新四军武器匮乏 传奇女子变卖家私购3000支枪千里驰援
大皖新闻讯 新四军建立之初,一万多人的部队有枪的还不到一半人。这时,一名女子做出惊人举动,解决了新四军燃眉之急,这名女子就是叶挺将军夫人李秀文
2025-08-07 17:11:00
这张“脸”有戏|“薇约”屯堡·系列微短剧之二
六百年前,明朝数十万大军奉旨“调北征南”,从江淮流域跋涉至黔中腹地。他们以石筑城、以武戍边,将江南风物与军事智慧镌刻于贵州的喀斯特山峦之间
2025-08-07 18:22:00
龙云,原名龙治贞,1903年生,贵州省锦屏县人。1926年7月,龙云加入国民革命军第十军第三十师,1928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2025-08-07 20:59:00
2025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的特殊节点,电影《731》宣布定档9月18日的消息,引起广泛关注
2025-08-07 21:57:00
吉林宝藏·每周认识一件文物|做个粮仓也是爱你的形状
在集安博物馆里,藏着一件超萌的文物,它的名字叫做“陶仓”,通高92厘米、底径24厘米,爱心“眼睛”千百年来凝视着时空,浑身上下都透着古早味的浪漫
2025-08-07 19:19:00
闹市寻迹西安都城隍庙 宛如历经沧桑的智者
西安都城隍庙坐落于西大街,宛如一颗遗落人间的历史明珠隐匿于闹市之中,散发着独有的神秘与古朴。作为统辖西北数省城隍的西安都城隍庙
2025-08-07 07:36:00
雄安古州城遗址考古成果展在京举办130余件(组)文物在中国考古博物馆集中亮相,唐代陶质龙首修复后首次展出本报讯(记者龚正龙)雄安古州城出土的两件唐代陶质龙首修复后首次展出
2025-08-06 09:01:00
高山仰止、史笔昭世、河山之阳……穿过一座座木牌坊拾级而上,一步一脚印登上拔地40余米高的汉太史司马迁祠,放眼望去,大河奔涌,长桥飞跨,史圣凝望!#大河奔涌万象新#来源:华商网 相
2025-08-06 11:48:00
赵培宪:从战俘营到正义审判的血泪控诉
浴血山河——抗战中的太原赵培宪同志(图片由太原市档案馆提供) 位于太原市小东门附近的“太原工程队”的血泪记忆旧址,静静地隐匿在城市的喧嚣当中
2025-08-06 13:00:00
在陕西韩城司马迁祠墓的祈福墙上,学子们留下心中所愿。“逢考必过”、“圆梦西工大”、“学业所成”......你们许下的心愿都实现了吗?#大河奔涌万象新来源:华商网相关热词搜索:心愿
2025-08-06 13:25:00
池州学者喊话《长安的荔枝》原著作者及出版社: 李白《秋浦歌十七首》创作地非泾县应为秋浦县(今贵池)
大皖新闻讯 随着暑期档电影《长安的荔枝》热映,其原著小说也引来一些阅读爱好者青睐。近日,池州市贵池区文联主席张华在研读原著时发现
2025-08-06 14:3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