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古代晚上城门关闭后,还可以偷偷溜出城吗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4-02 20:07: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礼记·礼运》:“城郭沟池以为固。”城池包含城墙和护城河两部分,而早在三千年前,我国人民就已经掌握了版筑,那时候多的是土筑,筑造城墙时用两块木板相夹,两板之间的距离便是墙的厚度,继而填满泥土。

古代晚上城门关闭后,还可以偷偷溜出城吗

发展至战国时期,战事频发,版筑的技术也就进一步提高了,采用的是悬版夯筑,用木棍穿过两侧夹板,再以绳索固定取直,继而填土。虽然古代技术远不及现今,但古人的头脑也是非常灵活的,护城河则是进一步为城池提供了帮助,并且还能够为城池所利用,一举两得。

并且每座城门的正中央都建有城楼,登高瞭望,坐镇指挥均可安排。

古代晚上城门关闭后,还可以偷偷溜出城吗

公元前四世纪,秦国实行商鞅变法,而在该次变法中,表明身份的照身贴则出现了,被打磨得光滑细密的竹板上,刻有持有者的头像和籍贯信息。

大家都知道,“文圣”孔子出生于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长大后成了一个大学问家,号“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并且带着弟子周游列国,还曾向老子讨教过。

但如果孔子与商鞅是同一时期的人,那么孔子很可能没法进入秦国,由于没有照身贴,那就不是属于秦国人,那么他此行是有什么目的?是否要探索秦国的情报?

古代晚上城门关闭后,还可以偷偷溜出城吗

此外在古时候,所有驻有官府机构的地方,到了晚上都是要实行宵禁,并且还因此诞生出了“犯夜”的罪名。唐朝时期,《宫卫令》就有规定,“闭门鼓”后,“开门鼓”前,若是被发现在夜间新购,那就是犯了“犯夜”罪,要笞打二十下,当然特殊情况除外,比如为官府送信之类的公事,亦或者是丧事、请医等。

那么古代晚上城门关闭后,还有没有野外的小路,可以偷偷溜出城呢?

古代晚上城门关闭后,还可以偷偷溜出城吗

首先城墙的主要作用就是庇护这座城市的安全,如果有这么一条小道,一传十、十传百,被别有用心之人所利用,也就意味着城中人的安全受到了威胁,因此是不存在有去往野外的小路,即使有人搞事情,搞出了这么一条道,一经发现,定是要彻查的,并且马上修补。

另外护城河通常有一定的深度和宽度,而城中的排水系统是可以通向外面的,不过下水道通常窄小,不可能容一个人自由出入,就算身材娇小,还真就穿过了小水道,又能确保不死在护城河中吗?肯定是不太可能的。

古代晚上城门关闭后,还可以偷偷溜出城吗

因此于一座城而言,城门属于最薄弱的地方,并且是什么样的人,想着要避开城门,潜往外面,皇帝要是了解到这一情况,都有可能怀疑对方存有谋逆之心。

毕竟身居高位,潜伏在身边的危险也就越多,自然不可忽视,若是闲来无事,想要溜出城看看风景,恐怕在没有电没有灯的古代,极少有人闲到这般地步,有如此的雅致。

古代晚上城门关闭后,还可以偷偷溜出城吗

最后要说的是,古代科技肯定没法与现代科技相比,但古代人的智慧却也是让现代人敬佩的。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4-02 23: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币迎孔子。孔子遂归鲁,时孔子年六十八。”所以并非是秦国没有让孔子入境,战国最强大的七个国家秦楚齐韩赵魏燕,孔子就去过楚国和齐国,其余五国都没有去过。再者可能并非是秦国不让孔子
2023-06-06 14:28:00
...离城墙30~40米,宽度和深度视城池规模而定,灌上水就是护城河,也有的城池利用天然水系作为护城河。羊马墙位于城墙和护城壕之间,高度2-3米。 早在东周时期护城壕就已经普及,
2023-08-19 16:11:00
从魏惠王的奋斗经历,看精明与高明的距离
...建造的大梁城周长达30余里,有12个城门,城墙高约5丈,护城河又宽又深。此外,梁惠王还广筑宫殿,大造苑囿,聚集人口,使大梁城在短时间内迅速地繁荣了起来。魏惠王九年(公元前36
2023-06-10 08:16:00
孔子周游列国:儒家思想的早期传播与影响
...思想,更是周游列国十四年,但效果甚微。但孔子并未到秦国,为何秦国能统一六国?孔子为实现其主张,周游列国孔子在古代社会被无限抬高,历代统治者都称其为“至圣先师”。然而春秋时期,
2023-12-16 22:40:00
古代城门晚上关闭之后,还有没有其他路可以出城
现在的城都是城市,以前的城都是城池,城是由城墙与护城河组成的,城墙与护城河都是阻挡敌人进攻而建成的。在一些影视作品中,经常看到的便是一来入侵一方率领军队,不管三七二十一,先包围了
2024-07-01 21:11:00
王翦之子王贲急流勇退得善终
...有12个城门,城墙高约5丈,城内约有人口三四十万之多,护城河四面沟通,又宽又深,是补给城内物资的大动脉。这样的构造,不仅能充分防御敌方,也不会妨碍交通运输经济往来,可王贲的到
2024-10-15 12:43:00
春秋战国时期的卫国,涌现五位栋梁之才
...亡前和二周之后秦灭六国完成之前。二周于公元前256年被秦国所灭,经过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一说公元前453年,另一说公元前403年)的旷日持久的争霸战争,
2024-02-15 06:00:00
...上包上铁皮、钉上粗大的铜钉。而且城门的前面一般都有护城河,要想接近城门必需要经过吊桥,并且城门洞里都有预留的孔洞,这就是用来灭火的。经过这样处理的城门,即使往门洞里塞满柴草,
2023-05-02 14:04:00
王翦父子英勇善战,奠定秦朝一统江山的基础
...有12个城门,城墙高约5丈,城内约有人口三四十万之多,护城河四面沟通,又宽又深,是补给城内物资的大动脉。这样的构造,不仅能充分防御敌方,也不会妨碍交通运输经济往来,可王贲的到
2023-09-30 10:04: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大风影像】唐诗道-蓝关古道
蓝关古道是中国最早国道,是最为险峻的古道之一,兴起于商周,发展于秦汉。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将其作为通往荆楚之地的军事、商旅通道
2025-10-16 08:15:00
我与黄河文化地标|“山东李白”,诗酒铸就浪漫传奇
文|张向阳 长安三万里,最忆是山东!要说大唐的诗与远方,诗仙李白无疑是巅峰上的顶流,他用浪漫与豪放“灌醉”整个盛唐。李白61年人生的大部分时间是在黄河流域度过的
2025-10-16 22:06:00
第五届海峡两岸客家姓氏族谱展示交流会在三明宁化开幕
活动现场东南网10月15日讯(通讯员 张煌鹏 陈玉婕 文/图)10月10日,第五届海峡两岸客家姓氏族谱展示交流会在宁化县世界客属文化交流中心开幕
2025-10-15 10:21:00
洛阳有个萌系潮玩丨闪耀吧!中华宝藏
大河网讯(记者 赵檬 王怡潇)当现代网红文化邂逅千年文物,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正在汉魏洛阳故城遗址博物馆悄然上演。近日,一件造型奇特的西晋陶熨斗意外走红网络
2025-10-15 11:32:00
吴石和聂曦去台湾前,曾在福州这条巷子里“潜伏”
随着谍战剧《沉默的荣耀》热度持续攀升,越来越多市民和游客在福州追随英烈的足迹,打卡吴石将军曾经生活工作过的地方。三坊七巷宫巷22号绛雪山房是吴石将军生前在大陆的最后居所
2025-10-15 13:21:00
“典籍里的烟台”烟台馆藏特色地方文献巡展走进莱阳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秦雪丽10月15日,从烟台图书馆获悉,即日起至10月19日,“典籍里的烟台”烟台馆藏特色地方文献巡展莱阳站开展
2025-10-15 14:14:00
构筑“文化泰安”的立体图景 让千年文脉焕发新生|海岱文化谱新篇
鲁网10月15日讯(首席记者 李秀娟 摄影记者 张超 孟昊天)山莫大于泰山,史亦莫古于泰山。泰安,以泰山闻名遐迩,其文化则是以泰山为核心
2025-10-15 14:56:00
温州永嘉:千年诗画焕新彩,谢灵运后裔何以诗意栖居?
提到中国的山水诗,便绕不开一个名字——谢灵运。公元422年,谢灵运被调任至永嘉担任太守,他遍历诸县,写下了许多传颂千古的山水诗篇
2025-10-15 15:53:00
“感知幸福中国行”吉林主题参访活动第五天,走进集安触摸千年历史脉络,品味边城烟火气息
10月15日,由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组织的 “感知幸福中国行” 吉林主题参访活动步入第五天。来自境内外的30余位媒体记者与网红大V组成的参访团走进集安
2025-10-15 21:39:00
庐江惊现三座东汉古墓!系农田改造时发现,出土铜镜光可照人
大皖新闻讯 古墓墓室顶部严丝合缝,墓砖一头宽一头窄,且带有弧度,体现了古人技艺的高超。连日来,在庐江县移湖街道八里社区陈老屋村民组的一处高坡上
2025-10-15 00:26:00
以笔为缰,挥毫间见民族风骨——《战马》佳作赏析
“没想到能在长春看到徐老的作品,太惊喜了!”在长春美术馆,一位观众发出由衷感叹。“人民必胜——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苏联卫国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中俄美术作品展”正在长春美术馆展出
2025-10-14 20:30:00
西安一市民赴广西捐赠抗战文物 “这是日寇侵华的铁证”
“这枚纪念章既是战利品,也是日寇侵华的铁证,通过它我们要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创造未来!”最近,为帮助讲好“飞虎队”故事
2025-10-14 20:45:00
90后“金牌讲解员”陈双:用青春语言讲“活”红色故事
7月21日,西柏坡纪念馆讲解员陈双,现场讲解《我们都是王家川》。陈 双提供9月5日,在西柏坡纪念馆,一场名为“时代回响”河北红色抗战故事主题宣讲活动正在举办
2025-10-13 08:55:00
铁骨忠魂入画来——《吉鸿昌》佳作赏析
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这是抗日英雄吉鸿昌就义前写下的生命绝唱,他为抗战事业献出生命,牺牲时年仅39岁
2025-10-13 14:06:00
忆李公:秋雨潇潇 斯人未远
李公,讳宗伟。鲁南枣庄人。少时家贫,耕读乡里,敏而好学。怀弘毅之志,抱淑慎之德。及长治学,淹贯经史,旁涉艺理。常挑灯看剑于夜阑
2025-10-13 15:1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