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为何东汉皇帝可以铲除权臣后亲政,曹魏皇帝却不行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7-16 16:28: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很显然,原因出在制度上,东汉与曹魏的政治制度不同。东汉皇帝是如何夺权的?最为典型的例子就是汉桓帝刘志。汉质帝去世后,由于没有儿子,跋扈将军梁冀与中常侍曹腾(曹操养祖父)拥立年仅15岁的刘志继位为帝,是为汉桓帝。由于皇帝未成年,由梁太后临时听政,由梁冀(梁太后的哥哥)掌控朝政,军政大权都被梁冀控制。刘志成年后,梁冀仍然掌控着军政大权,而且梁冀胆大妄为,擅自诛杀朝廷命官太史令陈授,后来又派刺客行刺汉桓帝最宠爱的妃子邓猛女的母亲。

为何东汉皇帝可以铲除权臣后亲政,曹魏皇帝却不行

东汉小皇帝刘志很生气,准备诛杀梁冀,但由于忌惮梁冀在朝廷的权势,也不敢擅自行动。当时的梁家7人封侯,3人为皇后,6人为贵人,4人为大将军,3人为尚公主,任卿、将、尹、校的57人,权倾朝野,而且耳目众多。梁冀还毒杀过皇帝汉质帝,刘志要是没处理好,说不定死的可能是自己。刘志非常谨慎,他找到了5个对梁冀不满的宦官,为了避开梁冀的不满,刘志与这五人在厕所歃血为盟,约定共同对付梁冀。这五个宦官便是后来的五侯,分别是:唐衡、单超、徐璜、具瑗、左悺。刘志让宦官联络了一批劫持自己的朝臣,并让尹勋持节收回兵符,派宦官具瑗司隶校尉张彪率领士兵一千多人包围了梁冀的府邸,收回梁冀的印信,逼梁冀自杀,然后趁机抓捕梁冀的同党,整个梁氏外戚集团被一网打尽。

为何东汉皇帝可以铲除权臣后亲政,曹魏皇帝却不行

汉桓帝刘志由此收回皇权,并将协助自己铲除梁冀的五个宦官封侯,给予重任,由此引发五侯专权。这是东汉时期一起非常典型的皇帝联合宦官铲除外戚的例子。东汉从第4位皇帝汉和帝开始,就出现了外戚专权和宦官乱政的局面,汉和帝10岁继位,成后年的汉和帝联合宦官与部分朝臣铲除了掌权的外戚窦宪,夺回皇权,就是那个燕然勒石的窦宪。东汉第6位皇帝汉安帝刘祜13岁继位,由邓太后临朝称制,等到邓太后去世,汉安帝成年亲政后,又联合宦官及外戚宋氏和阎氏族灭了邓氏外戚集团,夺回皇权。到汉顺帝时期,梁氏外戚集团又崛起,后被汉桓帝刘志消灭,汉灵帝时期,外戚大将军窦武企图联合太傅陈蕃及部分朝臣铲除宦官,但被宦官提前下手,窦武、陈蕃被族灭。汉灵帝去世后,外戚与宦官斗争更加激烈,外戚集团的大将军何进在袁绍的劝说下,企图诛杀所有宦官,结果再次被宦官先下手为强,杀了何进。

为何东汉皇帝可以铲除权臣后亲政,曹魏皇帝却不行

汉灵帝袁绍、袁术及何进部将闯入皇宫诛杀了所有宦官,由此导致了东汉的衰亡,后来就是董卓进京控制朝政与皇帝,一直到曹丕代汉建立魏朝。从东汉的历史来看,外戚专权是常态,由于东汉皇帝都活不长,新继位的皇帝年龄就小,皇帝年幼不能理政,太后就会临朝称制,以决定天下大事。太后是个女人,又居于深宫之中,不方便处理前朝政事,都会委托自己的亲戚在前朝为官,这就造成了外戚专权的局面。小皇帝长大后,想亲政夺回属于自己的皇权,一般都会等到太后去世,再联合宦官与部分朝臣诛杀太后的外戚集团,皇帝亲政后,继续重用宦官与自己的外戚,然后就这样一直重复。东汉的政权虽然很乱,但由于外戚与宦官一直在斗争,反而导致皇权不容易被取代。这就是微妙的权力平衡。东汉皇帝信任宦官甚至强于外戚与朝臣,甚至联合宦官对朝臣实行党锢,只要被定性为党人的朝臣,终身不能参政。

为何东汉皇帝可以铲除权臣后亲政,曹魏皇帝却不行

东汉皇帝信任宦官皇帝居于深宫之中,身边的男人除了宫廷禁军,就只有宦官,而宫廷禁军大多被外戚权臣掌控,皇帝想要翻盘,就只能依靠宦官。宦官能够出入深宫与前朝,能够代替皇帝传达信息与诏令,甚至还能把朝臣骗到宫中杀掉,比如大将军何进就是这样被杀的。如果没有宦官,皇帝就没有依靠,即使皇帝想联合朝中的正直大臣,连个传话的人也没有。自从袁绍、袁术等人把宫中的宦官全部杀光后,东汉皇帝就彻底成为傀儡,再也没能成功夺权。东汉最后一次皇帝夺取就是衣带诏,汉献帝的外戚董承企图联合一批朝臣诛杀曹操,结果事败被杀。曹魏建立后,吸取了东汉的经验教训,为了避免外戚专权和宦官乱政,曹丕严格限制宦官与外戚,宦官不能参政甚至被写进法律,外戚参政也被严格限制,甚至连同姓诸侯王也不得参政,看下曹丕对待曹植就会明白。

为何东汉皇帝可以铲除权臣后亲政,曹魏皇帝却不行

曹丕建魏,禁止宦官、外戚干政曹魏的政权高度集中在皇帝手中,曹丕、曹睿两代皇帝都能够做到政由己出。尤其是魏明帝曹睿,继位的时候已经成年,曹丕给他留的四大辅政大臣,曹睿基本上不需要。这种制度初一看,也很合理,但有个致命缺陷,皇帝年幼怎么办?皇帝昏庸怎么办?比如曹芳,他是曹魏的第三位皇帝,继位的时候只有8岁,只能由大臣辅政了。曹魏的太后不能临朝称制,因此也没有外戚专权出现,曹魏的宦官不能参政,也就没有宦官乱政。曹睿选择了曹爽与司马懿辅佐曹芳,因此曹魏政权落在曹爽与司马懿手上。至高无上的皇权是不会凭空消失的,曹爽与司马懿辅政时就发生了冲突,曹爽排斥了司马懿,从而达到了专权的目的。

为何东汉皇帝可以铲除权臣后亲政,曹魏皇帝却不行

魏帝曹芳从某种意义上说,曹爽专权时,他拥有与皇帝一样的权力,却没有力量来制衡他。曹芳成年后想夺回属于自己的权力怎么办?他看了看自己的身边,没有宦官,没有外戚,兵权和政权被曹爽控制,朝臣大多依附于曹爽,他能够依靠谁?没有人依靠。东汉的皇帝还能依靠宦官,曹魏没有宦官,自然不能依靠,所以曹魏的皇帝才能继续当傀儡。不是说外戚专权和宦官乱政能让国祚延续,而是曹魏禁止外戚与宦官干政后,没有其他力量制衡权臣,皇帝自然就只能是傀儡。当司马懿在高平陵政变中击败曹爽,司马懿控制军政大权时,此时的曹芳已经是个成年人了,他参与了一次夺权行动。曹芳联合中书令李丰及外戚张皇后的父亲光禄大夫张缉企图废除司马师,但事情败露,李丰及张缉被灭族,张皇后被废,随后不久,曹芳这个皇帝也被废。后面的曹魏皇帝依然无法夺回皇权,只能继续当司马氏的傀儡皇帝。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7-16 17: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古代皇帝为什么要削弱宦官势力?
...善类,专权乱政。宦官之所以会专权,是由于他们最接近皇帝,能够准确揣度皇帝的意图想法,皇帝将他们视为贴己心腹,遇到不便明言的隐情,往往与之商量,也由于他们出身卑微,自幼被阉入宫
2023-02-20 19:38:00
汉质帝刘缵八岁敢和权臣叫板,是两汉时期最勇敢的帝王
建康元年,公元144年,汉顺帝刘保驾崩了。这位皇帝是一位明君,他曾经诛灭外戚势力,让东汉朝政重归天子之手。但这位皇帝也是一位昏君,过分任用宦官,导致自己被宦官架空,成了一个没有实
2023-06-25 11:59:00
东汉时期,外戚与宦官权利争夺,相互残杀百余年
...也成为东汉覆灭的源头!权利争夺外戚与宦官外戚,是为皇帝的母亲背后的家族、妻子背后的家族。东汉时期,门阀士族已经形成。而皇帝的婚姻,基本是从世家之中挑选。由此世家本已经权利极大
2023-01-19 21:33:00
权臣很难对付吗,皇帝能否一剑杀了权臣
权臣其实是获取部分皇权的大臣,原本属于皇帝的权力,被权臣夺取,成而能够控制皇帝。权力是客观存在的,但不同的权臣对于权力的把控是各不相同的,有的把权力世袭化,能够传承下去,比如司马
2024-07-16 16:45:00
东汉哪两位小皇帝,都被权臣毒杀
...年,与西汉统称两汉。对于东汉王朝来说,出现了不少小皇帝。正是因为年幼的皇帝难以掌权,所以他们容易被权臣架空,甚至遭到毒手。其中,以下两位东汉小皇帝,就都被权臣毒杀了。一、汉质
2023-07-04 22:53:00
汉献帝与曹操的斗争,忠良伏氏一族的悲惨结局
...(皇后家族)势力和宫中宦官交替掌控,宦官因直接控制皇帝,外戚往往投鼠忌器,只好借朝野士族和各地藩镇兵马前来与宦官抗衡,于是乎朝廷宦官独揽大权,腐败透顶。朝臣们为了巴结外戚,而
2023-10-03 15:37:00
汉、唐、明三朝宦官干政的相似性与历史教训
...期开始慢慢崛起,到了末期就具备绝对权力,甚至能左右皇帝废立。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都是因为皇帝要争取权力的平衡。王朝初期,开国之君或继任之君具备绝对的权威,无论是外戚还是朝臣
2023-09-30 08:03:00
西汉为何总是发生外戚扰权的现象
...,有些甚至因宦官亡国。不过西汉却是个例外,西汉除了皇帝最厉害的两股势力是外戚和权臣,宦官根本形不成威胁。汉惠帝死后,她的母亲吕雉开启了自己的专权之路,也是中国历史上首位临朝称
2023-04-28 12:11:00
历代皇权斗争与政变背后的真实权力游戏
...国权力都渐渐转移到了权臣手中,面对如此状况,两国的皇帝都选择了一个办法,便是以政变来夺回自己的权力。东吴孙亮孙休两皇帝都进行了一次政变,结果是一成一败,孙亮尚在谋划之中便失败
2024-02-21 21:03: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