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社会

技术传承 贵在匠心

类别:社会 发布时间:2023-01-18 07:16: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安徽日报

为了尽快掌握数控机床的工作要领,每次下班后,他都会跟在老师傅们身后“偷师”几个小时。通过长期努力学习,他从数控机床的技能“小白”成长为专啃技术“硬骨头”的专业名师——

技术传承 贵在匠心

技术传承 贵在匠心

近日,王明明(右一)与徒弟讨论产品加工细节。

技术传承 贵在匠心

扫码阅读更多内容

好学 技术“小白”成长快

近日,记者来到位于六安市经开区的六安永达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在加工车间里,王明明正在和徒弟周晨阳讨论一款零件的加工工序细节。

前一天晚上刚刚上了小夜班,王明明这时候本应该在家休息,但徒弟的一个求助电话,王明明便又回到了车间。作为一名“技术控”,只要说起工作,王明明总是精神十足。

1985年出生的王明明,长得颇为白净,乍一看很难把他和车间工人联系到一起,然而他已经获得了安徽省技能大奖和全国优秀农民工、安徽省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是永达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数一数二的数控车工好手,专啃技术的“硬骨头”。

2010年,王明明从杭州回到老家六安,进入永达机械股份有限公司从事数控车加工工作。“我在杭州的工厂工作了4年,但从事的工作和数控机床毫无关系,也没有什么科班学习的经历。来到‘永达’,一切都要从头开始。”回忆起自己当学徒工的日子,王明明笑眯眯地说。

作为一名学徒工,在车间里可不能“等靠要”,要想成为一名好的数控车工,就要眼里有活。王明明在工作之余,总是“牢牢”跟在几名老师傅身后,仔细观察老师傅们的每一个工作细节。遇到问题,他就向老师傅们询问。“为了尽快掌握数控机床的工作要领,每次下班后,我都会‘厚着脸皮’跟在老师傅们身后‘偷师’几个小时。厂里的师傅们也很亲切,总是愿意在忙碌中指点我一二。”王明明说。

没有科班学习的经验,王明明便自己买了数控加工方面的书籍在家苦读。“操控数控机床要求有全面的知识,要会编程、会看图,对产品结构、材料特性也要了如指掌。”王明明告诉记者,刚开始接触数控机床,自己编写的加工程序冗长无比,而车间里老师傅编写的代码却十分简单明了。好学的王明明一边请教老师傅,一边啃专业书籍,拼命填补知识上的空白。

2017年,王明明得到了一个进一步学习的宝贵机会。在六安市开展的“名师带高徒”活动中,他作为学徒,跟厂里著名的技术大师、全国劳动模范詹求锋学习技术。成为大师的徒弟后,王明明学习的劲头更足了。“跟着詹师傅,一方面是学习他的技术,更多的是学习他钻研的精神和对待工作一丝不苟的态度。”王明明告诉记者,詹求锋在工厂里负责技术攻坚,需要对技术进行各种创新升级。王明明抓住这个机会,了解了很多工作上先进的经验,在攻关项目中与师傅充分讨论,一同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这么多年来我带了不少徒弟,王明明是其中最爱学习、最喜欢讨论的。遇到了问题,他从不畏难,总是打起一百二十分的精神钻研难题。即便是现在,每每遇到技术攻关难题,我还是喜欢找他一同琢磨。”说起徒弟王明明,詹求锋竖起了大拇指。

钻研 技术“达人”屡破难题

随着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王明明在公司的产品生产研发中也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逐渐承担起了新产品的试制研发任务。

2016年以前,“永达”在生产动齿轮的过程中,多采用内花键加工,造成了端面跳动变大,后续还要4道工序加工才能完成。落后的工艺使磨床砂轮损耗特别严重,且产品生产效率低、生产成本高。针对此,王明明和车间工人一起研究解决方法。他大胆地采用静涨芯轴替代磨床芯棒,用车床替代磨床直接加工,工序一下就减少了2步,而且不再使用砂轮。“这款动齿轮是我们公司的主力产品,每月产量有几万件,靠着王明明的技术改良,为我们公司创造了很大的效益。”公司相关负责同志告诉记者。

2020年,王明明接到了一项任务,要在短时间内完成一批2000件蜗杆的制作。“这批蜗杆对齿形加工要求很严格,精度要求控制在0.01毫米以内。我们工厂以前就生产过这款产品,但批量很小,采用螺纹磨床加工,用这种工艺,一天两班工人最多只能生产20件。”王明明告诉记者,这次要求10天交货2000件,公司上下非常重视,将这一技术攻关难题交给了王明明。

时间紧、任务重。王明明立刻全身心投入到技术改良中。既然使用螺纹磨床技术效率难以提高,王明明便果断摒弃了老加工方法,从改制刀具、优化程序等方面入手,只用了短短一两天就完成了技术升级,全程使用数控机床完成了该款蜗杆的生产。采用新技术,一个班的工人一天便可以生产100多件产品,最终成功在期限内完成了该批次蜗杆的生产任务。

钻研图纸、琢磨材料、装备刀具、编写程序……心细如发的王明明秉持着精益求精的精神,每一道程序都认真小心对待,每一次都成功完成了产品的试制工作。

传承 匠心精神是根本

从技术“小白”到“达人”,王明明始终不变的是一颗匠心。从入厂之初指点他技术的老师傅,到“名师带高徒”中教导他的大师詹求锋,工匠精神在以詹求锋、昌春海、王明明等人为代表的永达机械一批批工人师傅中传承不已。

“技术要进步,企业要发展,靠的不是一个人的努力,而是大家一同发光发热。我希望在自己进步的同时,为企业培养更多的人才,大家一同前进。”王明明说。这些年来,他注重以身作则,为公司培养更多高技术人才。

2018年底,王明明被六安市人社局评选为2019年度“名师带高徒”名师。周晨阳、刘绪成两名青年员工成为王明明第一批徒弟。面对两名并不比自己小多少的徒弟,王明明尽心尽力,培养他们精益求精的工作精神,还积极带领他们开展技术创新、项目攻关,帮助他们解决学习和工作中的问题。每当刘绪成和周晨阳在生产操作过程中遇到难点、疑点,王明明总会亲自示范加工过程,讲解编程难点,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并自掏腰包为徒弟们购买专业书籍让他们自学。

“王师傅就比我大5岁,既是我的师傅,也是我的大哥。遇到问题,他从来不藏私,总是倾其所有,将技术和经验与我们分享。每次他接到了新产品的攻关任务,也总是叫上我们两个徒弟,一边讨论一边教学,让我们受益匪浅。”说起王明明,周晨阳的语气中既有尊重、也有感激。

在王明明的教导下,刘绪成、周晨阳取得飞快进步。2020年,两人参加六安市职工职业技能竞赛,分别获得数控车项目一、二等奖。

“无奋斗,不青春。被评为‘安徽省劳动模范’对我既是鼓励,更是一种鞭策。我将不忘初心,弘扬劳模精神、工匠精神,把匠心传承接续下去。同时作为一名产业工人,我将继续在岗位上尽心尽力,帮助企业创造更好的效益。”王明明说。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1-18 08:45:18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改变。”美中电商贸易协会执行会长、风雷集团执行总裁王明明近日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说。自参与创办跨境物流公司起,王明明深耕跨境电商行业14年,在她看来,当前跨境电商行业正处在蓬
2024-10-26 21:29:00
《我们的日子》五个小孩结局:雪花考清华,思宇接替杨大山成老板
...体检,到处问医生,就想在他长大之前治好他。可是医疗技术太落后,一年又一年,六年过后,王明中依然没有办法治好,还被一群孩子堵在厕所,揭穿了父母一直以来的伪装,原来他有病,原来他
2023-02-14 19:55:00
《我们的日子》王明中的结局,真是令观众失望,白白牺牲了严冰
...和刘淑霞这个大家庭,可以说是一地鸡毛。王宪平的儿子王明中因身体的残缺,长期被姥姥偏爱,养成了自卑敏感的性子。而王雪花从小到大风风火火,总爱闯祸。至于弟弟王宪安,更是让王宪平操
2023-02-27 21:33:00
《我们的日子》雪花永远不知,明中的日记本背后
...宪平和刘淑霞心里永远的痛,他们一直想要治好他,奈何技术不够,钱也不多,不敢轻易尝试。明中知道家里的情况,知道爸妈问他这话的意思,是想让他妥协,选择工大,可他不想呀,于是他用“
2023-02-15 15:52:00
“大师列传”国际版|王明明:诗心涵泳,丹青立境
...话,你就会有信心。中国的艺术必须得按中国的来走。”王明明,五岁习画,六岁已拿下国际绘画大奖,被誉为“神童画家”。师从李苦禅等多位当代国画大师,深受传统文化滋养,并执着探索传统
2023-01-27 15:26:00
丁克18年,我42岁怀孕,没想到丈夫侄子得知后,砸了我的车
...没有孩子。原因是我们曾达成一个承诺——让王强的侄子王明在我们老去的时候来照顾我们。王明是王强的大哥的儿子,比我们年轻十多岁,是个聪明乖巧的孩子。我们觉得既然是家人,让他来照顾
2024-02-09 14:16:00
突然听不见?别错过“黄金救治72小时”
...不少见。山东省耳鼻喉医院耳科中心副主任、耳内科主任王明明提醒,突发性耳聋有一定的治疗无效率,要注意抓住其治疗的黄金72小时。突发性耳聋发病率升高青少年儿童也不少见山东省耳鼻喉
2023-10-10 09:06:00
我们的日子6:看到严冰的结局,才懂为何大家都纷纷弃剧的真相
...活于他而言,没有味道,没有生机,更没有光。长大后的王明中自私自利王明中四岁,被检查出没有睾丸,会影响生育。妹妹还没有出生之前,他是家里唯一的孩子,所有的疼爱都集中在他身上。想
2023-02-24 20:41:00
照亮困境孩子的成长路
...照亮困境孩子的成长路——记巨野县交通局“爱心妈妈”王明明在今年全市的“三八”妇女节表扬大会上,来自巨野县交通运输局的王明明作为巾帼典型作了事迹报告。志愿服务7年,她组建了66
2024-03-20 10:48:00
更多关于社会的资讯:
“铭记历史 圆梦中华”第十四届大美西城美术作品展在京举办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蒋肖斌)8月20日,“铭记历史 圆梦中华——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第十四届大美西城美术作品展”
2025-08-22 21:25:00
十堰“的姐”用暖心善举传递城市温度
十堰广电讯(全媒体记者 张陈堰 通讯员 尚宏厅)在城市交通这一流动的风景线上,十堰女性出租车驾驶员以周到的服务和温暖的关怀
2025-08-22 21:04:00
康复大学青岛中心医院:机器人打辅助,精准完成膝关节置换术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李自强 通讯员 马华近日,康复大学青岛中心医院骨科骨肿瘤科运用骨科机器人成功实施高难度膝关节置换手术
2025-08-22 19:55:00
合肥61名环卫工子女领助学金踏上大学路
大皖新闻讯 又到一年金秋助学季,合肥市环卫工人家庭喜讯频传。8月22日,合肥市关爱环卫工人基金会举行2025年度"关爱环卫工 金秋助学情"活动
2025-08-22 19:28:00
46岁男子命悬一线 牡丹人民医院五分钟内镜止血创造奇迹
大众网记者 王文文 菏泽报道“快快快,患者发生休克了……”近日,家住牡丹区46岁的吴先生因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引发致命性大出血
2025-08-22 18:29:00
丹青铭记历史 精神薪火相传——山东能源新矿集团职工大学开展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主题写生活动
鲁网8月22日讯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为铭记历史、缅怀英烈、弘扬伟大抗战精神,8月16日至20日
2025-08-22 19:24:00
我们的抗战丨地下医院:胶东抗战的生命防线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李岩松 徐宁 岳致呈 张琪 范华栋 陈晨从乳山民房的土炕到莱州地窖的手术室,从东海医院颠簸的马背药箱到西海地道里的门板手术台
2025-08-22 09:39:00
邯郸火车司机李学艺4次跳入滏阳河勇救落水者“只想着尽快把人救上岸”河北日报讯(刘剑英、赵鸿粼)面对落水者,他不顾危险,接连4次跳入滏阳河
2025-08-22 08:01:00
全国糖酒会“踢”进比赛现场和“第二现场”,新品吸引观众“尝鲜”甜!“苏超”中场变“秋糖”秀场本报讯(记者张甜甜实习生高冰洁)8月17日
2025-08-22 07:40:00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田诗雨在南京一座普通写字楼狭窄的楼道里,南京森思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的技术人员正熟练地操控着一台造型独特的无人机
2025-08-22 07:40:00
南报网讯(记者张希)就像一场接力赛,药企“出海”节奏不断加快。记者近日从江宁区获悉,今年以来,从单抗、镇痛药,再到医疗器械产品
2025-08-22 07:40:00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何洁2公里射频锁定,36米遥感精标,3分钟星上解算……“星眸载荷”是我国首个基于天基计算的北斗导航地面辐射源在轨定位装置
2025-08-22 07:41:00
文化消费是用文化产品或服务来满足人们精神需求的一种消费,主要包括教育、文化娱乐、体育健身、旅游观光等。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
2025-08-22 07:54:00
让沂蒙精神在新时代“声”生不息,90后讲解员话筒里的星火传承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李其峰 赵彦辰8月20日,晨光穿透沂蒙党性教育郯城现场教学基地,讲解员徐雅丰将党员徽章仔细别在藏青色制服领口
2025-08-22 07:56:00
烟台市心理康复医院姜洪涛:31载影像坚守 做精神科诊疗的幕后守护者
胶东在线8月21日讯(通讯员 丛冰)作为医院诊疗的“侦查前线”,放射科一直都是临床信赖的“眼睛”。放射科医生每天与各种检查仪器为伴
2025-08-22 05: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