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娱乐

“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访2024年浙江昆剧团年度艺术家徐霓

类别:娱乐 发布时间:2024-08-08 18:18:00 来源:浙江在线

编者按:在昆剧艺术的璀璨星河中,徐霓以“末”行之道,虽至桑榆之年,却犹如晚霞满天,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作为2024年浙江昆剧团的年度艺术家,徐霓自2000年从浙江艺术学校“96昆剧班”毕业并加入剧团以来,始终坚守在昆剧舞台,是浙江京昆艺术中心(昆剧团)“万”字辈中的佼佼者,擅长文、武老生角色。他师承京剧名家王盛霖、叶盛华及昆剧大师张世铮、陶伟明,深得前辈精髓,扮相俊秀而刚正,台风稳重又不失潇洒,嗓音苍劲高亢,基本功扎实且艺术表现力极强,深受观众喜爱。其代表剧目《寄子》《打子》《搜山·打车》等,以及在大戏《鸣凤记》《十五贯》《风筝误》《春秋吴越》中的精彩演绎,均展现了其深厚的艺术功底和独特的艺术魅力。徐霓还屡获殊荣,包括浙江省昆剧中青年演(奏)员大赛“表演三等奖”及“洪昇杯”浙江省昆剧京剧青年演员大奖赛“表演铜奖”,实至名归地成为了当代昆剧艺术界的一颗璀璨明星。

李蓉:浙江工商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副院长,教授

“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访2024年浙江昆剧团年度艺术家徐霓

文武老生徐霓

“从小学兴趣班走出的昆剧末行”

问:徐霓老师您好,请您介绍一下您是如何与昆曲结缘的?

答:李蓉老师您好,其实在考进96昆剧班之前,我学过很长时间的京剧。我是杭州人,小学在小河小学读书。那时候我们学校的课外活动中办了京剧实验班,应该说当时在全市是首家的,老师们挑选了一些音乐课上表现好的孩子去参加京剧实验班。这个实验班当时是和浙江京剧团合办的,我是第一年就参加了。浙江京剧团的很多老师,如王盛霖、叶盛华、马可久、叶坚等老师都教过我们。所以当时办的很轰动,第二年来学的孩子就更多啦。我现在回想起来,觉得当时在小学去推广戏曲文化的这种方式真得非常好。我从二年级一直学到六年级,当时学的就是老生。所以最早我是准备报考京剧团的。在我小学六年级的时候,京剧团招生,我本想去报考,结果因为年龄太小,没法报名。后来96年昆剧团来招生的时候,我就报考了昆剧班。

问:您还记得您当时参加考试的时候,唱的是什么曲目吗?

答:我唱了一段京剧《甘露寺·劝千岁》,因为自己在小学里面就学过,而且也很喜欢。老师们看了我的腰腿情况,觉得有基础在,后来就录取了。

问:您学了很长时间的京剧,是否去参加过一些京剧比赛?

答:我当时和京剧团学员交流很多,都很熟悉。我曾经参加过在天津举办的全国第二届京剧新苗杯大奖赛,获得了业余组的第一名。

问:从京剧转到昆剧会不会不适应?有没有想过把老生改为小生?

答:京剧和昆剧还是有很大区别的。学过京剧老生再学昆剧老生的话,对我来说还是需要一些改变的。分行当的时候,老师们也觉得我适合老生,所以我就一直演老生了。

“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访2024年浙江昆剧团年度艺术家徐霓

昆曲《风筝误》,徐霓饰演戚補臣

“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访2024年浙江昆剧团年度艺术家徐霓

昆曲《别母乱箭》,徐霓饰演周遇吉

“把人物还原到历史情境中”

问:说到严震直这个角色,您和张世铮老师曾同台表演过,当时紧张吗?

答:我还是感到很紧张的。张老师扮演程济,他的一招一式都特别有讲究,昆曲是要边唱边做,唱做结合的要恰到好处,中间不能停顿的。一旦停顿,节奏就会断掉,人物情绪就跟不上了。张老师当时教我戏的时候对我非常严格,能够和他一起演出,在台上有老师带着一起去演,对我来说是非常好的学习机会。我扮演的严震直这个人物,本质是好人,但一时蒙蔽了自己,领命去捉拿建文君。但在程济的一番慷慨陈词后,严震直幡然醒悟,最后羞愧自尽表忠心。所以我对人物的基调把握是“忠”。我在演的时候是以文武老生应工,所以扎着靠,这个与一般文唱的老生相比,气势感要更足些,人物的唱念也要有力量。当然人物心理的转变也有个过程,所以在演的时候要有层次感,不能显得很突兀。

“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访2024年浙江昆剧团年度艺术家徐霓

张世铮老师(右1)在给徐霓勒头

问:您在塑造人物的过程中,除了去观摩老师的表演和同行的演出,还会用什么方式?

答:末行中很多人物都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人物,除了跟老师学习之外。我最大的兴趣就是看历史书了解人物,这也是我的业余爱好。比如刚刚说的杨继盛,我就把明代的他那段历史去查找翻阅了解,这对于我塑造人物来说非常重要,因为我要详细去了解他所在的历史环境,去还原人物形象。我当时看了《明朝那些事儿》等一些历史书,把杨继盛之死与严嵩被扳倒的整段历史详细地了解一下。杨继盛这样的官员在当时其实并不出名,但他身上的刚烈是剧作家们所欣赏的,他的好友王世贞为其撰就《行状》,之后又编成《杨忠愍公集》,并以杨继盛为原型创作了传奇《鸣凤记》。杨继盛人生的悲剧也是因为他过于刚直的性格,加之谋略不够,被奸人设计陷害而死。我在看那段历史的时候还注意到杨慎这个人物,发现三国演义中开头的《临江仙》就是他写的,我就非常能够理解他经历了这么多起伏,才会写出“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那种心境。其实昆曲老生有太多历史人物可演,在看这些历史书的时候也让我学习了很多。

“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访2024年浙江昆剧团年度艺术家徐霓

昆曲《浣纱记》,徐霓饰演伍子胥

“珍视并保护昆曲这份文化遗产”

问:请您讲讲在您和老师们学习过程中的难忘经历?

答:其实有很多,我举三个例子来说。比如我的恩师张世铮老师,我在2015年第三届当代昆剧名家收徒拜师仪式中正式荣幸的成为他的徒弟。他是我们浙昆“世字辈”的老艺术家。师父是个多才多艺的全能型。他非常喜欢做笔记,无论是演出心得,还是唱词稿本。您看(打开张老师抄写的唱词和曲谱),他的字迹非常端正工整、笔力遒劲,到现在他仍然会工工整整地手抄下来。这也是一项基本功,他常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张老师有很系统化的思维,除了角色之外,他会让我用心记住每个人物在不同场次的道具,除了自己扮演的角色,其他角色也要记。因为他始终强调一出戏,所有的演员都是一个整体,任何一个环节都不能出错。最早演出《十五贯》的时候,因为人数不足,张老师自己曾经在演过除了苏戌娟之外的所有人物,熟悉所有的人物和所有的道具对他来说就非常重要。张老师始终让我记住:昆剧“末”行什么都要懂。不光要了解完成自己本行的所有剧目知识,别的行当的剧目,甚至包括服装、盔帽、道具、乐队的音乐曲牌、锣鼓点子等等一切都要了解,这样才算一个合格的昆剧“末”行演员。如果细究的话,昆剧真得非常讲究,要讲求细节真实,要和历史情境、人物身份适配。再如有一次我参演了蔡正仁老师的《长生殿·迎像哭像》,他扮演唐明皇,我扮演小太监。戏中他祭奠杨贵妃时,需要用到酒杯,开始道具工作人员给他准备了方杯,他说这个不对,应该是用“爵”,爵是帝王用的酒樽,这样和人物的身份才对应。我觉得类似于这种细节体现了老师们对于人物、礼仪等更深入地研究。还有一次,我和王世瑶老师演出《访鼠测字》,那天对台词时他突然问我,“小徐,有句词:‘鼠乃一十四划’,你有没有思考过为啥是一十四划?”,我当时数了一下笔画,发现鼠的比划是十三划,我确实感到很困惑。王老师解释说,因为古代汉字中的“提”和“折”是两化,所以“鼠”字左下方是由提折两笔构成。我恍然大悟。王老师是想以这句台词告诉我,昆剧的每一句词都是有来历有讲究的。就比如《打子》中雁儿落有一句唱词:做歌郎“薤露词”,我当时就很困惑,这到底是什么意思,老师解释说这是古代的哭丧职业,因此作为四品大员的郑元和父亲发现儿子竟然去哭丧,才会怒打儿子。所以演出昆剧和欣赏昆剧都要有文化积淀,才能体会出它要表达的意思。

“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访2024年浙江昆剧团年度艺术家徐霓

张世铮老师(右)与徐霓

问:您认为该如何对昆曲进行传承和发展?

答:我觉得昆剧作为文化遗产,有其非常重要的文化意义和价值。打个比方来说,良渚出土了一个泥制茶碗,这个茶碗就代表了那个时代的器物的特征,不需要再去给它上色上油漆。昆剧也是一样,我认为在传承和发展中,还是应以传承为主,因为真的还有很多很好的戏值得挖掘和传承。昆剧需要发展,但一定不是随意的创新,把它原先有的特点在创新中湮灭掉,这样反而对昆曲是有损害的。比如一些声光电的东西,确实会让舞台很炫,但戏曲传统的一桌两椅还是应该要有保留的。因为戏曲舞台的这种虚拟性,其实是对演员表演的考验,如果都全部写实了,演员的表现空间反而会受到影响。

“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访2024年浙江昆剧团年度艺术家徐霓

徐霓生活照

问:您从事昆曲表演已经二十多年了,请您谈谈您的表演心得?

答:昆剧很美,也很难。任何一个昆剧演员,都必然经历昆剧表演艺术“入门、继承、创新”这样三个阶段,从人生必然从“童年—青年—壮年—老年”这样一条发展规律。所谓“入门”,并不是一跨进这座艺术殿堂就算入门了,而是要经过专业学习,掌握了昆剧表演艺术的基本要素,也就是应工某一行当的技艺,如四功五法,这才算真正意义上的“入门”,并为“继承、创新”打下良好的基础。除了刚才我说的戏路宽广之外,我们还要追求表演艺术的深度,为通向表演艺术境界更为深远的境界而努力。要通向这一境界就要钻研人物,概括起来是八个字:“深于挖掘,精于表现”。挖掘,即是分析、理解、体验、感觉;表现,即是把内部创作相当准确地表现出来。例如表演深沉的时候并非是一步三叹,或眉闭眼合的作状。它是体验、感受的丰富内在的外化,并在观众的直觉中感受到再现的情境和人物的心境,产生自己的意象的结果。人们常说:“心中有了,眼神、脸上都看得出”。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8-08 20: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西游记》蛇精扮演者病逝!生前作品无数,7年前便身体差常忘词
...他是国家一级演员,也是中国昆剧表演艺术家、曾任浙江昆剧团副团长。这次程伟兵离世,为其发送讣告的便是浙江京昆艺术中心。据悉,程伟兵是在5月12日晚上22点42分,在浙江省人民医
2023-05-14 19:59:00
程伟兵离世,六小龄童发文哀悼,两人曾在《西游记》中合作
...师兄程伟兵一路走好。” 程伟兵出生于梨园世家,浙江昆剧团副团长,师承周传瑛、沈传锟、包传铎等昆曲艺术家,受京剧名家高盛麟点拨。他天生一付好嗓,嗓音高亢明亮,激烈抒情。他善于
2023-05-15 15:00:00
携大戏走四方,9岁“昆昆”底气何在?
...文化中心、昆曲茶社等阵地资源,实施“剧目驻场”和“艺术家驻场”项目,开展“昆山有戏”“良辰雅集”“昆曲回家”“昆芽儿”等品牌项目演出,在推动昆曲普及同时,让每个青年演员都能成
2024-10-15 15:31:00
著名演员病逝!又一个童年记忆离去……
...发布讣告:著名昆剧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原浙江昆剧团副团长程伟兵因病医治无效,于5月12日晚上22时43分病逝,享年67岁,告别仪式定于5月14日上午,地点系杭州市殡仪馆
2023-05-14 13:38:00
六小龄童为父亲写传记:一根金箍棒,从木棍竹棍藤棍到金属棍
...我当时就有个想法,我爱上了影视表演,想从当时的浙江昆剧团调到北京的电影厂或者电视台从事影视表演。我父亲就觉得这样我会丢掉戏曲的精华,家里就没有传承人了。通过我和父亲很多次推心
2024-01-14 22:02:00
上昆全本《牡丹亭》再度进京,国家大剧院收官年度巡演
...原著精髓全貌,复原昆曲风流雅韵。11月17日至19日,上海昆剧团受邀参加“百戏中华——国家大剧院非遗戏曲展演”,将在国家大剧院的舞台上唱响全本55出《牡丹亭》。据悉,这也是继
2023-11-16 16:51:00
美在曲韵中
...剧场演出和当代审美需求,但演员的表演,是经过老一辈艺术家的严苛打磨,务求正宗、正统、正派。 2016年,俞玖林带领剧团推出新版《白罗衫》,成为昆曲守正创新、“老戏新演
2023-08-18 04:04:00
2023年戏曲百戏(昆山)盛典“新时代戏曲人才队伍建设与发展”研讨会召开
...人。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培育造就大批德艺双馨的文学艺术家和规模宏大的文化文艺人才队伍,戏曲人才队伍建设的发展是一项系统工作、长期工作,需要我们不断思考,不断守正创新。在新时代
2023-10-23 10:59:00
第二十三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圆满闭幕
...佳作迭出的创作源头。文艺院团、文博机构、文创企业和艺术家们将艺术节平台当作自身作品的“试金石”和走向国际的“出海口”,携手写下艺术和城市双向赋能的篇章。传统文化赋能创作。本届
2024-11-19 06:19:00
更多关于娱乐的资讯: